《傳統竹刻技藝》是2019年12月1日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瑜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竹刻技藝
- 作者:葉瑜蓀
-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34080128
《傳統竹刻技藝》是2019年12月1日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瑜蓀。
《傳統竹刻技藝》是2019年12月1日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瑜蓀。內容簡介《傳統竹刻技藝/中國傳統技藝叢書》是竹刻藝術的完整展示,包括竹刻藝術的技法,以及歷史沿革、人文背景,突出了竹刻藝術的人文特色。《傳...
徽州竹雕是徽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表達多種文化意向;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播途徑。佛家文化、孝文化、福壽文化、名人軼事等通常都是徽州竹雕技藝所要表達的內容,這些內容最終通過刻刀和嫻熟的技藝呈現於竹簡或竹板上,流向社會大眾...
劉氏的竹雕、竹刻的“事業”在劉材成的的後裔七代180多年間,代代相傳,傳承使命,世世發展。中間經歷清代、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時局變遷,深雕、淺浮雕和留青等技藝興衰相間,改革開放以後,劉氏的竹刻技術,尤其是留青竹刻...
(一)拓展技藝 早期的留青竹刻,主要是陰刻和陽刻,講究刀法的細膩和變化,追求作品的精緻典雅,缺乏水墨趣味。徐、白二派的留青竹刻則表現出寫實與寫意兼具的風格。竹刻藝人們以刀為筆,虛實結合,使竹刻具有筆墨韻味。徐秉言的作品較能...
這些都導致嘉定竹刻技藝走向衰微,急需制訂措施加以搶救。傳承人物 王威,男,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竹刻(嘉定竹刻),申報地區:上海市嘉定區。保護措施 2005年,成立了...
竹刻(江安竹簧),四川省江安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江安竹簧工藝歷史悠久,明代正德年間即已達到興盛。1915年,江安竹簧作品《花籃》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優勝獎,由此開始走向世界。江安竹簧製品有竹簧、竹筷、竹筒、竹...
黃岩翻簧竹雕是浙江台州地方傳統雕刻藝術之一。因其雕刻在毛竹內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稱貼簧、反簧。在中國工藝美術界與青田石雕,東陽黃楊木雕並稱為浙江三大雕。黃岩是國內最早創造翻簧竹雕的產區之一,也是國內保存該手工工藝流程最完整...
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於一體的民間工藝。明代編修的《寶慶府志》,曾記載過萬曆年間寶慶竹刻名師潘一龍及其竹藝作品的情況。清代康熙年間,寶慶竹刻藝人王尚智發明了翻簧工藝和翻簧竹刻。寶慶竹刻的雕刻技藝...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竹刻在中國由來已久。竹刻又稱竹雕,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類的一種欣賞價值很高的工藝品。《清秘藏》載,宋高宗時有個名叫...
金陵竹刻是中國傳統竹雕藝術的重要藝術流派之一,與嘉定派並駕齊驅,成為中國竹雕藝術的雙璧。金陵竹雕以淺刻、簡刻風格著稱於世,這種技法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數筆卻意境深遠。同時,金陵竹雕對圓雕運用頗為講究,...
南寧竹刻製作技藝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南寧市西鄉塘區。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
這種仿古精細圓雕的民間傳統竹雕手工以“王氏竹雕”為代表。據《奎山王氏族譜》以及王家珍藏的古代竹刻花板牙雕等資料,初步考證王氏竹雕手工技藝始祖可以追溯到宋徽宗時期,即王氏入閩第六代(入仙第五代)王求。王求又傳竹、牙雕技藝於...
明代正德年間,金陵人李耀為金陵竹刻的先驅。至萬曆年間,濮仲謙在吸收李耀扇骨雕刻特徵的基礎上,創立以簡、淺為特色的金陵竹刻流派,並影響全國。至清代乾隆時期更是盛極一時,有很高藝術造諧的潘西鳳又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技藝更為...
”農民身份,為范遙青竹刻技藝的精到添了傳奇色彩,李一氓寫文章贊他的作品“刻畫極精,神采煥然,精到之處,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一時間名聲大震。范遙青是個聰明人,在王世襄指點下,他除了刻白士風擅刻的花鳥人物,也刻意突出...
這就要求藝人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紮實的技藝功底。竹簧加工複雜,技術含量很高。 邵陽翻簧竹刻製作 編輯 播報 邵陽翻簧竹刻,系採用優質楠竹的竹簧,與紅木粘合造型,再經過跑黃、設計、刻版、貼樣、雕刻、噴漆、拋光等多種工序加工而成。
皖南竹刻是一種傳統美術,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竹簡雕刻,是在竹片製品上雕刻人物、動植物、圖案、文字的一種傳統藝術,主要在江南地區流行。清代同治年間,一批浙江人移民廣德,將竹簡雕刻帶到了廣德,在廣德已有150餘年...
吳湖帆不愧為大家,見盛丙雲虛心好學,就對他講筆法與刀法的推進關係,並將家藏曆代竹刻出示來印證說明,盛丙雲就此技藝大長,所以他對吳湖帆亦以師長禮之。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號倩庵,別署...
蘇州竹刻,蘇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項目。歷史淵源 蘇州是竹刻的發源地之一。早在明代,中國竹刻就出現了金陵派和嘉定派兩大流派。當時,嘉定是蘇州府所屬的一個縣。由明至清,蘇州竹刻頗為興盛,代有名師...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蘊含著東方神韻的竹刻藝術,反映了劉氏人對美的執著追求,反映他們利用開發竹子的高度智慧,也反映了一代又一代劉氏竹人雪露漫長征程的風采。“以前傳承的是傳統的計畫,比如功底非常工整的精工細...
19世紀80年代以前,在徽縣、兩當、成縣、西和、禮縣等地,由於森林覆蓋率高,竹林密布,竹雕傳統手工技藝在此都有分布。1985年以後,天水實行縣改市,竹雕在甘谷、武山、清水、張家川、麥積均有分布,特別在秦州區分布更加集中,在秦州西關...
南通竹藝(永泰竹刻、胡集竹編技藝),南通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南通的竹刻工藝小品,以發揮竹的材質美、形態美、色澤美為基礎,選材與工藝相結合,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它避開了竹竿單純的...
竹刻藝術在種國已有悠久歷史。相傳,明嘉靖萬曆年間,有嘉定朱松林祖孫三代,撫宋元小景、名畫刻之於竹,為時人所珍愛,得之者如獲至寶,其刀法技藝多為後人所效仿。到了清代,因浙東一帶盛產毛竹,就地取材極為方便,名手大家相繼輩...
《竹刻技藝》是2008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瑜蓀。內容介紹 竹刻作為手工工藝,其技法學習包括技術和藝術兩部分。技術易學,藝 術卻不易學。要靠個人的悟性,這是綜合素養的體現。竹刻的技術學到手後 ,就可成為一個竹刻...
且以出筋,竹子的內部紋理清晰可見,經過多年流傳,色澤更加沉穆古樸,韻味高古。從筆筒的整體風格、藝術品位、雕刻技藝上看一定是當時名家之作。明朝時許多竹刻名家都不習慣署名,還是名字已被腐蝕而不可見,也留給了人們想像的空間。
進入清代以後,嘉定派第一名手吳之璠繼承了明代中葉以後的竹雕工藝傳統技法,他創造的以淺浮雕突出題材,留空四周作背景的雕法取北魏浮雕工藝,刻畫人物生動。以封錫爵、封錫祿為代表的練水竹刻世家,累代相傳多至五六代以上。封錫祿...
當時 江南竹刻工藝的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兩大派:一是“金陵派”,二是“嘉定派”,以“嘉 定派”更為繁榮。清代時,嘉定已成為竹刻工藝的中心。竹刻特點 特點:“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當代...
”近代揚州牙、竹刻名家有黃漢侯 、吳南愚、周無方、何其愚、吳紉之等十數人。吳南愚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百餘字。1927年他刻的《紅樓十二金釵》等兩件淺刻作品,參加巴拿馬賽會,並且獲獎。黃漢侯開創揚州淺刻縮臨技藝,在每方寸...
嘉定竹刻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諸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書卷之氣和金石品味,風雅絕俗,成為歷代...
說到淺刻,不得不談談竹刻,竹刻可以說是中國雕刻文化的縮影,清代中葉是竹刻藝術的鼎盛期,浮雕與圓雕之法已至顛峰。此時出了一位別開生面的竹刻大家,叫周顥(號芷岩)(圖9、46)。金元鈺在《竹人錄》中論曰:自朱氏祖孫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