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

傅國涌

傅國涌,歷史學者,自由撰稿人,當代中國著名知識分子。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現居杭州。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特別是百年言論史和知識分子問題等。人民網、共識網、天益思想庫均有專欄。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百年尋夢》、《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發現廿八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國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樂清雁盪山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職業:自由撰稿人
  • 畢業院校:溫州教育學院
  • 信仰基督教
  • 代表作品:《金庸傳》、《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學術方向,人物論著,發表文章,出版著作,

人物生平

曾做過鄉村中學教師,1999年開始寫作,2008年冬受洗成為基督徒。
在《書屋》、《隨筆》、《東方》、《老照片》、《炎黃春秋》、《南方周末》、《文匯讀書周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近200萬字。作品曾多次被《報刊文摘》、《讀書文摘》、《雜文選刊》、《中華讀書報》、《中外文摘》、《書摘》等報刊轉載,併入選《大學人文讀本》等多種選本及山東版高中語文教材。

學術方向

中國近代史,特別是百年中國言論史、知識分子命運史、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和近代企業家的本土傳統,善於以客觀全面的視角解讀歷史。
傅國涌傅國涌

人物論著

發表文章

《一代報人林白水之死》,光明網,2004年09月20日
《傅國涌:<讀書>還能走多遠》,新華網,2007年07月20日,鳳凰網轉載
《傅國涌: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麼》,《北京日報》,2008年4月7日
《【往事】讀林昭十四萬言書》,《南方周末》,2008年04月30日
《傅國涌:1912年榮德生的三個提案》,《中國經營報》,2008年7月7日
《傅國涌:司徒雷登:屬於中國屬於世界》,南方網,2008年11月24日
《傅國涌:國民黨失意元老寫就<革命逸史>》,鳳凰網,2009年02月27日
《傅國涌:回到真實的“五四”》,中國新聞網,2009年04月27日
《傅國涌:五四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金羊網,2009年05月04日
《傅國涌:辛亥革命中的演員》,財新網,2011年4月12日
《傅國涌:重建辛亥敘事》,經濟觀察報,2011年7月22日
《傅國涌:我去很多地方,都是去看墳墓》,《瀟湘晨報》,2012年11月27日,鳳凰網轉載
《傅國涌:“堵國” 往何處去?》,財新網,2013年1月10日
《傅國涌:沒寫完的民主思想》,《中國青年報》,2013年02月04日,鳳凰網轉載

出版著作

【1】脊樑:中國三代自由知識分子評傳》(香港:開放雜誌社,傅國涌、樊百華等著,2001年)
【2】《金庸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3年)
【3】《百年尋夢:傅國涌歷史隨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書收入了《中國記者筆下的巴黎和會》、《魯迅逝世之後》、《傅斯年的淚為何而灑?》、《蔡鍔與袁世凱》、《從胡適與胡政之的通信說起》等歷史隨筆。
【4】《追尋失去的傳統》(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5】《葉公超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
本書選取新中國成立時不同年齡、不同傾向並作出不同選擇而各有重要影響力的14位著名知識分子,包括梁漱溟胡適宋雲彬夏承燾浦江清陳光甫竺可楨沈從文胡風張元濟柳亞子夏衍等,通過他們這一年的日記、書信、回憶等,真實記錄地記錄了五十五年前那個大變動時代的脈搏。
【7】《主角與配角:近代中國大轉型的台前幕後》(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
本書從角色意識這一新視角觀察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近代社會第一次大轉型過程中最具典型性和影響力的代表人物,通過其台前幕後的誅多細節,展現出一幅幅歷史的真實圖景和演變軌跡。
【8】《發現廿八都》(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年)
【9】《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史的一種讀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本書是一本編年體百年中國言論史,主要介紹了王韜、梁啓超、魯迅、胡適鄒韜奮等人言論。
【10】《過去的中學:人生最關鍵階段的教育和學習》(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
本書展現了20世紀上半葉,按新興教育理念與時代發展需要而創建並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批著名中學的歷史風貌。
傅國涌書房傅國涌書房
【12】《偶像的黃昏》(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
【13】《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1912~1936)》(珠海出版社,2007年)
【14】《民國年間那人這事:看歷史中的歷史 聽故事中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7年)
【15】《文人的底氣:百年中國言論史剪影》(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大商人:影響中國的近代實業家們》(中信出版社,2008年)
書列舉了張謇榮氏兄弟范旭東穆藕初劉鴻生和盧作孚這些影響中國的近代實業家們,介紹其生平並闡述了其歷史影響。
本書描述的是當代社會規則的來龍去脈。作者通過精心梳理大量的一手史料,重新審視了近代史上那些銹跡斑斑的故事,包括龔自珍胡適、徐志摩、竺可楨司徒雷登等20多個推動歷史進程的大師。
本書收錄楊天石蘇雙碧徐慶全、傅國涌、張耀傑等眾多名家2009年度文史精品,通過這些“片面”的組合,亦可一窺“全面”的近代史。
【19】《抉擇:一九四九,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台北縣新店市:八旗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0年)
【20】《百年辛亥:親歷者的私人記錄(上下冊)》(東方出版社,2011年)
本書採用的是親歷者的日記、書信、口述、回憶錄等史料,它們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具有不同政治傾向,既有那桐、榮慶、紹英、徐世昌許寶蘅汪榮寶鄭孝胥惲毓鼎葉昌熾等官員的日記,也有葉聖陶吳宓徐志摩、陸澹安等學生的日記,還有宗方小太郎、內田顧一、計約翰等外國人的日記,另有大量英、日、法等國外交人員的書信,通過這些私人記錄,重現了有關辛亥革命的許多史實,對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讀。
【22】《主角與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後》(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年)
本書以獨特的“角色意識”審視辛亥前後的典型人物,通過其台前幕後的諸多細節,展現出近代中國的變化軌跡,刻畫出生動的角色群像。作者摒棄了“成王敗寇”式的傳統英雄史觀,深入挖掘這場世紀之變的歷史淵源,精心剖析辛亥豪傑的境遇與人格。
【23】主編“遺忘的文存系列”,2011年由華齡出版社出版。
(1)《蔣廷黻文存》(蔣廷黻著,傅國涌主編),本書收錄了蔣廷黻先生生前已經發表的文稿,包括評論、人物回顧、歷史事件等多方面內容。
(2)《毛子水文存》(毛子水著;傅國涌主編;錢陽薇編)
(3)《陳紀瀅文存:新聞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票友記者》(陳紀瀅著;傅國涌主編;許驥編)
(4)《程滄波文存:是報人還是政客歷史自有評判》
【24】《得寸進寸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25】《過去的國小》(同心出版社,2012年)
【26】《過去的中學》(同心出版社,2012年)
【27】《追尋律師的傳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
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追源溯始,以上海本土律師及律師組織為觀察對象,講述民初律師行業的發端;中編展示民國律師的風采,既有劉崇佑阮性存張耀曾等人辦理社會重大案件的經過,也有曹汝霖包天笑吳凱聲等律師執業者的親筆記錄和口述;下編則通過第一手資料呈現典型司法案例,如陳獨秀案、“七君子”案。
【28】《常識的立場:<書屋>文選(1996~2001)》(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收錄了《秦檜的史學》、《漫話張奚若》、《致余開偉先生》、《從經濟學角度看中國問題》、《儲安平生死之謎又一說》等文章。
【29】《回到啟蒙:<方法>文選(1997~1999)》(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30】《直面轉型時代:<東方>文選(1993-1996)》(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收錄了《中國宗教改革論綱》、《中心與邊緣的位移:中國知識精英內部結構的變遷》、《全球化時代中國人的使命》、《誰應當對辛亥革命負責:與李澤厚先生商榷》、《財富與貧困:現階段貧富分層評析》、《人文超越與現實生存:與一位青年學生的通信》、《民粹主義與五四激進思潮》、《沉默的大多數》、《農民何以成為農民工》等文章。
【31】《金庸傳(修訂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金庸儼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有人說他是“文壇俠聖”,有人稱他為香港“良知的燈塔”,也有人認為他一錢不值。其實,媒體和大眾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壇之上的金庸。這是第一部以平視的眼光寫下的《金庸傳》,作者以客觀、理性的尺度,依據大量翔實可信的史料,寫出了一個真實的人,一個出類拔萃的武俠小說家,一個報業巨子,一個備受爭議的社會活動家。本書首次利用第一手檔案,挖掘出不少鮮為人知的珍貴資料,矯正了有關金庸生平的許多訛誤。2003年本書初版問世即曾引起廣泛關注。十年後推出的修訂本,使用大量原始材料,增補了許多鮮活的細節,不僅可以理解金庸作為報人、作家和商人的一生,並透過這個人物的命運更深地認識二十世紀的跌宕風雲和世事變遷。
【32】《給教育燃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為“回望民國教育系列”之一,旨在介紹民國教育家們的教育觀念、教育實驗及對教育癥結的探索,這還是國內第一次系統的研讀、回望民國教育。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多元而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觀,細緻再現了民國教育思想的美麗景觀,它不僅讓我們了解到民國教育的整體風貌,澄清我們可能存在的錯誤認知,而且有助於我們思考許多當下教育的癥結。
【33】《如何培養好公民》(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為回望民國教育系列之一。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現代社會裡,培育人們有效地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體,在本書中,則包括國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本書圍繞公民教育的理論、問題、實踐及國外的公民教育等幾個方面,梳理出了公民教育在中國的特定含義和目標所在。公民教育的意義在於養成明達的公民,從了解自己和社會的關係,啟發改良社會的常識,從而養成適於現代生活的習慣。這對於更新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改進民眾的思想意識,都有相當的歷史性的價值。
【34】《讓性回歸常識》(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為回望民國教育系列之一,從性教育概論、基本原理、各國實施情況、中國現狀、兒童及青年期的特徵、新學制課程安排等方面,立體而富有建設性地討論性教育。良好的性教育強調的是作為一個人的整體性,包括對生命和隱私的尊重,對他人的寬容,以及對自身符合人性的尊嚴、忠誠和責任心的奠基。因此性教育課程應當是長期而有系統的,正如陳兆蘅先生說的,“性慾衛生教育為至大之事,則亦當就各方面之論點為長期之討論,使之深徹了解,方為有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