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成本

信息成本

信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同實物資產、人力資產、技術、財務資源及知識一樣,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在多數情況下,信息並不構成企業產品實體,這與人力不構成產品實體的道理是一樣的。信息產品的品種也紛繁多樣。從本質上說,任何可以被數位化(編碼成一段位元組)的事物都是信息。信息對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價值,不管信息的具體來源是什麼,人們都願意為獲得信息付出代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成本
  • 外文名:Information Cost
信息成本的概述,信息成本的類別,信息教育投入成本,信息的固定成本,信息的注意力購買成本,信息的獲得成本,信息成本的特性,信息個人本身就是一種稀缺的投入,信息成本部分地屬於資本成本,信息生產的固定成本高,信息成本在不同方向上各不相同,信息成本與信息的使用規模無關,信息成本的構成,企業對信息資本的運用及其成本控制,信息是企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雖然信息資源對企業生產必不可少,信息資本,避免信息資源浪費是企業財務控制,信息成本的現實意義,

信息成本的概述

信息提供者的許多策略都是基於消費者對特定信息產品的評價存在很大差異這事實。人們之所以願意為獲取信息付出代價,還在於信息被用戶從市場上購買後會變成用戶的信息資本。同其他要素資本一樣,信息資本也具有增值性、周轉性和墊支性。人們獲取任何要素資本,都要支付資本成本。信息產品或信息資源變成企業、個人的信息資本,需要經過信息產品或信息資源進入市場交易的過程,企業、個人使用現金購買信息資源,使信息資源嫁接在財務資本上,從而變成信息資本—— 企業、個人經營過程中的要素資本之一。
信息是消費者必須在試用一次後才能對它進行評價的產品,因而信息是“經驗產品”。這是由信息產品的嶄新性、機密性和增值性所決定的。因此,信息產品經營者通常運用各種策略來說服謹慎的顧客在知道信息內容之前進行購買。一旦信息內容被解密、公開,被所有人知道,信息產品的使用價值就會減少或消失。

信息成本的類別

信息教育投入成本

現實世界裡,信息幾乎無時不在無時不有,但直接有用的信息卻需要人們分析鑑別與消化吸收,是一種藉助先進工具進行腦力勞動的過程,需要較高質量的勞動力素質。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信息能力已成了勞動力素質的重要標誌,信息教育如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料庫、信息處理、信息存儲和信息檢索等技術的學習、研究與套用成了當今教育的熱點,其教育投入是成本投入之一。

信息的固定成本

由於高科技的發展,無論是信息的生產,還是信息傳遞、信息獲取都需要購置和建立相應的通訊系統,計算機硬體系統以及程式、資料庫和其他軟體系統。隨著信息化的廣泛滲透,各行各業科技和知識含量將13益增加,經營管理複雜程度也將不斷加大,經濟主體運行穩健與否、效率高低、效益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息固定成本投入的高低。信息固定成本成為產業成本上升的主要成本項目。

信息的注意力購買成本

赫伯特·西蒙曾說:“信息的豐富產生注意力的貧乏。”當今信息問題不在於信息的獲得困難,而是信息的過量和超載,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要在無數的信息中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特定產品,以獲得產品的最高效益,產品銷售主體不僅在產品的設計、文字和印刷上增加成本投入,而且還要大力藉助大眾傳媒來大肆宣傳自己產品,因而,花費了大量的不斷增加的注意力購買成本。

信息的獲得成本

面對如此複雜的需要和大量信息,早期的最簡單的收集方式,僅靠個人的看、聽、讀早已不再適用,機器系統雖能滿足對速度、批量和準確性的要求,但非僅僅如此就夠了。信息不對稱從本質上是無法消除的,何況知識門類和深度都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許多人儘管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但難成為熟知各方面的通才,而從事某行業多年的一般是該行業的行家裡手。於是經濟主體之間便因為分工和高效率的要求,產生了委託與代理的關係,信息委託方為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決策的風險,一般會委託信息代理方搜尋、獲取和分析信息。在信息這樣獲得的過程中,不僅要付出交易成本還要付出相應的信息獲得成本。

信息成本的特性

信息成本與其他產品成本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相互聯繫的經濟特徵:

信息個人本身就是一種稀缺的投入

信息通過個人的感覺器官進入大腦,而它在獲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們需要學習和使用新工具、新技能,才能發揮大腦的優勢,個人也因此成為信息生產的一個固定投入因素,這一部分投入主要用於教育。個人信息成本的固定投入是信息成本的最為重要的經濟特徵。

信息成本部分地屬於資本成本

建立信息系統需要購買設備,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需要初始投資,說明了信息成本部分地屬於資本成本。這些投資表現出明顯的不可逆性,儘管可以把它轉移給他人,但不能徹底地轉移,因為它依然為原來擁有者所有。因此,信息的投資需求將會隨信息價值確定性的不同而不同,信息價值越不確定,對信息的投資需求越大的經濟主體一旦進行了投資,隨後連續使用它將比投資於新的更加便宜。

信息生產的固定成本高

任何信息產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額的固定設備的投入,即:前期投入很高。然而,信息的複製成本很低,一旦第一份信息產品被生產出來,多拷貝一份的成本幾乎為零。這種成本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規模經濟:生產得越多,生產的平均成本越低。

信息成本在不同方向上各不相同

人們在未知領域中獲得信息要比在較為熟悉的領域中獲得信息花費更多的成本。經濟主體採用與自身能力和投資方向相一致的方法建立新的信息信道,要比套用其他方法經濟得多。

信息成本與信息的使用規模無關

由於信息具有可傳遞性和共享性,不像其他生產要素那樣在使用過程中被消耗掉。所以付出一次信息成本後,信息可以多次用於不同規模的有形和無形商品的生產及市場交易中。

信息成本的構成

信息產品成本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它的生產成本集中於它的原始拷貝成本。耗資數千萬元的電影巨片的成本大部分都花費在第一份拷貝產出之前。一本科學期刊中的論文需要作者花費一年或多年的時間,投入大量的智力、體力勞動和藉助設備才能完成,而期刊的印刷則在很短時間且花費較小的費用即可完成。一旦第一本雜誌被印刷出來,生產另一本雜誌的成本就很低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傳遞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這使得信息的原始拷貝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更大了。顯然,信息產品的生產成本很高,但是它的複製成本很低。也就是說,信息產品的固定成本很高,複製的變動成本很低。這種成本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規模效應:生產量越多,生產的平均成本越低。
信息產品的固定成本的絕大部分是沉沒成本— — 如果生產停止就無法挽回的成本。人們如果投資於一項實物資產比如房產,後來又改變主意不要它了,可出售房產挽回部分損失。但是,如果拍了一部電影失敗了,那么就沒有市場把影片賣出去。信息產品的沉沒成本必須在生產開始之前預付。除原始拷貝成本很高外,信息產品的行銷成本也很高。在信息經濟社會中,顧客的注意力是一項稀缺資源,需要行銷者對信息產品銷售投入新的要素資本才能抓住潛在顧客的注意力。顧客價值信息逐漸取代公司股票價值信息而日益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價值信息。
信息產品的變動成本也與一般實物產品的變動成本不同。受機器設備和自然資源的限制,以及會計上折舊費計提和分攤的規定,實物產品的生產數量和成本總額一般是有限制的,不僅要遵守配比原則以及持續經營會計假設,還要考慮設備和個人的自然承受力。而信息產品的生產與核算則沒有這些限制。企業和市場對多生產一份信息產品是沒有限制的:如果你能生產一份拷貝,你就能以相同的單位變動成本生產100萬份拷貝或者1 000萬份拷貝。這種低增量成本和大規模生產經營運作使信息產業的大型企業獲得超額利潤。信息產品的超低變動成本為信息產品生產者和行銷者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信息成本具有價值發現功能。信息越隱藏就越有價值,公開則無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競爭可產生價值和價格,但這是對一般實物產品而言的。而且,對於實物產品,人們通過基本的會計知識和經濟學常識就可推算出產品的成本和利潤。信息的價值和價格與實物產品不同,對其成本的估計會因人而異。信息能夠資本化並因使用者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在於使用者與供應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程度。這是信息成本價值發現功能的根本。正因為如此,人們都千方百計地提高信息意識,極為留心地吸收、搜尋信息並降低其代價。信息成本由使用者搜尋成本, 購置使用成本, 供應者生產成本,傳遞、傳送或轉移成本等構成。不難看出,企業只有降低信息成本,強化信息資本的專用性,同時不斷地更新信息,才可能使信息保持資本化狀態,提高信息資本的價值貢獻率。

企業對信息資本的運用及其成本控制

信息是企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

信息只有在企業使用貨幣購買之後變為企業的信息資本,其才會給企業帶來收益。這就出現兩個問題:第一,信息資本的形成將對企業傳統(財務)資本結構的內涵產生衝擊。最佳化企業資本結構,不再僅僅著眼於財務上的自有資本與債務資本之間的數量構成及其比例關係,更要全面考察企業總資本額中的實物資產資本、人力資本、財務資本、技術資本、信息資本和知識資本等要素資本之間的數量構成及其比例關係。要素資本結構及其價值創造開始成為財務管理的根本任務。根據修訂前的《公司法》,我國上市公司的技術資本等無形資產不宜超過公司註冊資本的20% ,信息資本的比重可以此為參考依據。第二,信息產品的價格成為企業獲得信息的成本。只有在企業的信息收益大於信息成本時,企業信息的獲取和信息資本的形成才有財務可行性。顯然,信息成本的管理應與信息產品的利用及其收益管理相結合。

雖然信息資源對企業生產必不可少

但由於信息產品的高固定成本和超低變動成本,使一般企業不宜建立龐大的信息機構,而應最大限度地從市場上購買信息,從而減少企業經營成本。信息產品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其對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經濟的要求很高,企業必須了解這一現實。信息的商品化,使信息產品與其他產品之間又有許多相似之處。對信息產品的差異性要求比對其他產品的差異性要求要高。信息產品的機密性、嶄新性使重複的陳舊信息產品基本沒有價值。所以, 加強信息成本管理, 就必須掌握信息產品市場的供需狀況,從而建立企業的信息成本優勢

信息資本

和實物資產資本、人力資本、技術資本及財務資本捆綁在一起進行管理一樣,信息成本也應同企業生產的其他產品成本一樣統一管理、統一考核。企業的各種成本都是企業利潤的減項。財務部門統一管理信息成本有利於發現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無價值的作業支出,同時,最佳化成本結構和要素資本結構,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財務的價值創造力。信息成本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只講信息對價值鏈運行和價值創造的作用,忽視信息成本的計量、分析和控制,會為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帶來巨大的潛在危機,企業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避免信息資源浪費是企業財務控制

企業不適量地獲取和使用信息,會引發信息擁塞成本,對企業自身和社會都會造成危害。過量信息獲取的直接後果是消耗大量時間,降低工作效率,從而產生額外的信息擁塞成本。個人或企業節省的時間有時是他人或別的企業節省的時間,個人或企業浪費的時間有時也是他人或別的企業浪費的時間。在信息經濟下, 人們對時間的消費會對其他消費者產生正的或負的外部效應。例如,網際網路上傳送電子包的數量增加會造成信息擁塞,阻礙所有客戶的回響速度,傳送人的電子包傳送速度也同樣減慢。基於此,個人或企業的信息資源獲取不能沒有會計核算。信息擁塞總成本、信息擁塞外部成本和信息邊際成本的計量、控制,已成為財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信息擁塞成本的控制是一個企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財務問題。

信息成本的現實意義

1.信息成本是廠家制定價格和壟斷的一種控制因素
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場上,價格制訂者不能完全掌握競爭對手們的所有價格信息及其變動趨勢信息,因而他所服從的價格制定原則必然來自信息成本的自由競爭。對於消費者來說,市場價格若很少變化,則用於價格信息搜尋的成本將隨之減少。但價格制訂者付出一定的成本掌握這個信息後,會擴大價格的變化幅度,從而使價格出現離散趨勢。此外,信息成本的投入能使企業在新產品的開發和新技術的套用方面領先於其他企業,同時又能使企業在銷售方面好於其他方面。因此,信息成本與邊際成本的結合將使那些規模較大的,在信息投資方面更為成功的,易於獲得信息的企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因此,信息成本的存在成為形成壟斷以及影響壟斷形成的一種因素。
2.促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也發生深刻變化,經濟主體為了尋求相對信息優勢的競爭而獲取機會利益,不僅對生產性信息和非生產性信息提出了巨大需求,而且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產品花色品種的激增,信息流動速度的加快,經濟主體對所需求的信息的質量和傳遞速度等要求也大幅度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各經濟主體僅靠自身的信息部門來提供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已變得低效率和不必要。於是各經濟主體在把自身精力集中於獲取一些關鍵性信息的同時,也把大部分生產經營所需要的信息需求轉向專門的信息服務機構,從而直接激發了對信息服務業的需求,促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3.信息成本是促進經濟制度變遷的重要因素
經濟活動不僅僅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更是建立在信息基礎上的。交易要求人們之間互相達成契約、交流彼此的需要、商談價格、實施契約,這一系列的活動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可以通過市場媒介得以降低,市場媒介的協調作用是通過雙向的信息流動來實現的,以協調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決策,社會分工的發展又進一步促使信息媒介組織獨立於生產廠商。信息成本的下降也在逐漸改變人們的交易方式和競爭方式。在對交易方式影響方面,信息成本的下降使得聯繫更加容易,人們不僅更容易抓住交易機會,而且能夠增加自己在談判中討價還價的能力,另外,在對競爭方式的影響方面,由於距離成本的下降和交流成本的上升容易產生企業的聯盟和跨國公司,從而使得競爭方式從地區壟斷型向全球競爭型轉化。
4.促使組織機構的改革
傳統社會組織將所有的決策權都交給了決策者,由於組織中知識的分散性,每一個最高決策者都會面臨組織結構中的控制和決策問題。由於決策者的智力或溝通能力的局限性,最高決策者不可能擁有作出每項具體決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來自基層的信息源如果都是由決策者收集、整理和分析,勢必需要大量的成本。這些成本不僅表現在經費的支出上,而且還表現在信息的延遲和隨之而來決策遲緩上。因此,家長似的計畫經濟要比市場經濟付出更多的成本。同時,信息成本減少要求也進一步強化委託—— 代理的管理模式,組織之間也更加依託信息技術,組織內部機構也由傳統的專制的金字塔狀更加趨於民主的快捷的扁平化。
5.促進政府職能的改進和增強管理力度
由於信息不對稱和信息成本,在市場行為中具體表現便是信息用戶花費的時間和費用,花費的時間越多費用越高,則信息成本越大。信息的收集並不是越多越好,當信息用戶的調查超過一定的限度後,其信息成本就會高於他所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剩餘”價值,也即高於獲取信息所增加的收益,這是市場行為中存在著委託——代理關係中的敗德行為、商業欺詐行為、信息產品的盜版行為等經濟機會主義的重要原因。要消除信息不對稱和信息成本帶來的經濟機會主義,只從消費者角度研究其決策顯然是不夠的,除了改進政府管理職能,加強教育和提高市場透明度外,還要政府的巨觀調控,加強法制建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強化執法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