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壽鎮

保壽鎮

保壽鎮,1956年置保壽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市境南部,距市府22公里,面積160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14個行政村,75個自然屯,12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10垧,總人口40188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壽鎮
  • 隸屬:榆樹市
  • 面積:161平方公里 
  • 下轄:14個行政村
  • 人口:3.7萬
  • 郵編:130432
簡介,組織機構,品牌戰略,畜牧養殖,服務團隊,充分認識推廣人才服務團隊經驗的重要性,人才服務團隊經驗是為民眾服務的熱切願望,人才服務團隊經驗是鄉鎮轉變職能的客觀要求,

簡介

鎮政府駐保壽屯。保(壽)大(坡)公路起點,榆(樹)舒(蘭)公路過境。轄保壽、東風、長青、團山、牛家、朱達、紅旗、躍進、南山、趙家、徐家、大謝、靠河、新合14個村委會和新豐、長河、富強、勝利、雙山、永樂、永安7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修理、機磚等廠。農業主產玉米豆類稻穀小麥豆類

組織機構

一、秘書室負責黨委、政府的日常工作和來信來訪的接待工作。
保壽鎮保壽鎮
二、武裝部負責年度徵兵、民兵訓練、復員兵的安置工作。
三、組宣辦公室負責全鎮黨員的思想教育、黨員培訓、發展新黨員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等工作。
四、青年婦女辦公室負責全鎮的青年思想教育,全鎮婦聯的各項工作,青年加入團組織和團的組織管理工作。
五、財會辦公室負責政府的各項收支,全鎮的統計工作和現金的管理工作。
六、財政所負責全鎮的年度預決算,各站辦所的業務管理財政監督工作,另外還負責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的發放管理工作。
七、人口與計畫生育服務中心負責全鎮的人口管理計畫生育等工作。
八、農村會計核算中心負責農村的業務和管理,監督審計農村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九,社會公益服務中心負責全鎮的衛生交通、科技、教育體育等事業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十、農業生產服務中心負責全鎮的農業生產,主要是產前、產中、產後的銷售和服務工作,下設農業、林業、水利、畜牧、農機等科室。
十一、土地所負責全鎮的土地管理和土地占用審批、土地監察等工作。
十二、司法所負責民事調解和法律公證工作。
十三、企業辦公室負責鄉鎮企業民營經濟多種經營的發展和規劃,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和勞務輸出等工作。
十四、有線電視公司負責有線電視安裝維修等工作,負責收視費的收繳工作。

品牌戰略

保壽鎮黨委在紮實開展“三大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注重把向農民傳授生產技術、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產為立足點,充分發揮水田優勢,實施發展品牌戰略,在農民中引起強烈反響。在學教活動對照檢查階段,黨員幹部提出了應該將保壽大米創出自己的品牌、走出榆樹、打入國際市場的意見,鎮黨委及時採納了這個建議,針對實際制訂了保壽鎮品牌戰略實施方案。
保壽鎮保壽鎮
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對鎮、村、組三級幹部和農業種植大戶,民眾代表500多人進行了技術培訓。在簽訂的育豐長粒香500公頃水稻訂單項目上,適時套用超日水稻高產和技術,使保壽大米從育苗開始在用水方面達到四化,即淨化、磁化、礦化和成米的營養化,而且有簽約公司提供的專用種肥。
既可達到增產的目的,又讓農民增收,創出保壽大米的優質品牌。在培訓班上,市食用菌開發辦公室副主任薑桂友對雙孢菇的自然情況、適用藥用價值經濟效益、栽培程式、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為民眾作了詳細的講解。
市科協副主席、農藝師徐友春幫農民算了種玉米和大豆的效益帳,就“吉林35”訂單大豆種植技術、成本投入等事項都作了解釋和說明。據悉,今年保壽鎮在全面實施大米品牌戰略的同時,雙孢菇生產面積可發展到3萬平方米,大豆訂單也可達1800公頃。

畜牧養殖

保壽鎮,是榆樹市四大衛星城鎮之一,在榆樹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支持下,弓棚鎮堅持科學、創新、和諧發展的理念,依託特有的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經濟持續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社會和諧進步的特色化發展模式之路。九七年以來,相繼被列為吉林省中部農區機械化示範區,國家級新農作制示範推廣單位,吉林省兩萬畝優質糧食核心區。2007年,全鎮全口徑財政收入1300萬元,實現生產總值17.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500元,鎮區居民戶均持幣量12000元,全鎮人均儲蓄額達到6000元。
保壽鎮保壽鎮
養豬業一直是榆樹市保壽鎮的主導產業之一,已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保壽鎮外銷生豬達3萬多頭。其中,有2萬多頭銷往山東臨沂地區。僅此一項,農民收入達2100多萬元,占全村農民總收入的60%以上。為加快畜牧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這個村圍繞省內外市場需求,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養豬業,充分發揮養豬協會作用,著力提高農民養豬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擴大規模,促進增收。變分散經營為統一經營、統一引種、統一飼料、統一規範化飼養、統一防控疫病。形成工廠化、集約化、規模化和產供銷一條龍。激發了農民潛在的養豬積極性。目前,保壽鎮養豬專業戶發展到2000多戶。其中,百頭以上養豬大戶達20多戶。農民沈永昌今年10個月外銷生豬達400多頭,收入達28萬餘元,眼下,還擁有生豬存欄達200多頭,成為全村養豬大戶。這個保壽鎮飼養的生豬不僅暢銷省內10餘個市縣,還外銷4個省市。
保壽鎮黨委一班人帶領全鎮六萬六千民眾,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發揮農業機械化特有的優勢,以機械取代人力,解放大批勞動力洗腳離田,開創了畜牧養殖、物流運輸、園藝特產、個體民營等特色產業的規模發展,鎮域經濟形成了“糧食變成肉蛋奶、綠色蔬菜成網帶,龍頭項目帶基地,大車載著市場來”的環動式發展格局。以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年均創產值8億元左右,年均出欄生豬70萬頭左右,肉牛出欄6萬頭,奶牛存欄2000頭,各種禽類養殖120萬隻。以蔬菜大棚為主的園藝特產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目前已經建成蔬菜小區17處,全鎮蔬菜大棚總量達到6000棟。其中建設在東風村的高效日光溫室小區,以八項專利技術,創造了北方寒冷地區冬季不加溫正常生產綠色有機蔬菜的神話。以生豬販運為主的商貿物流業,依託264輛大車的運輸協會和600餘人的經紀人隊伍,以弓棚生豬的品牌優勢,收豬收到祖國的最北端——黑龍江省的漠河,賣豬賣到祖國的最南端——海南海口,南來北往的大車以“納松遼平原優質豬,供大江南北放心肉”的運載佳話,把弓棚鎮打造成了東北最大的生豬集散地。以蔬菜加工、肉兔養殖加工、威龍飼料加工等項目為龍頭的農畜產品加工項目帶動特色產業規模發展的同時,加快了農牧業大鎮工業化的進程,弓棚鎮農畜產品加工業空白成為歷史。
以私營經濟為主的鎮區商貿經濟繁榮發展,四大商業網點、六大專業市場輻射方圓百公里,每天客流量兩萬餘人次,商品日交易額近億元。街路筆直暢通,街區高樓林立,美麗的弓棚鎮成為商賈雲集、各業興旺的商貿重鎮.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保壽鎮將一如既往地保持積極而為,務實幹事的工作作風,以建設民富、村美、和諧新農村為主旋律,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鍥而不捨的堅強意志,站在新起點,再創新優勢,謀求新跨越,為構建更加富庶美好的新弓棚而努力奮鬥。

服務團隊

保壽鎮農民對人才服務農村團隊交口稱讚:“那可是點對點,實打實。”在他們的幫助下,鄉農業產值實現247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353元,分別比兩年前增長近25%和19%。吉林省開展人才服務農村工作,從2005年開始,精心選拔2000名大專以上文化的中青年幹部組成350個團隊深入農村,在傳播技術、推動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大顯身手,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各人才團隊採取組織專家講座、開展科技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跟蹤服務、現場傳授等方式,及時向廣大農民傳授新技術,讓農民“學得快,用得上”。
保壽鎮保壽鎮
保壽鎮農民養殖梅花鹿,碰到了繁殖率和品種質量下降的難題,有養鹿技術的服務團隊隊員,通過培訓指導向當地農民及時傳授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術。全鎮鹿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已從486隻猛增到1200多隻,年收入超過100萬元。長春榆樹市保壽鎮農民多年苦於水稻品種單一、耕作技術落後、稻米產量質量差,服務團隊立即組織引進了優良稻種,並請來吉林農大的水稻專家對農民進行集中培訓指導,解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難題。去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3900多元。類似的事例“在人才服務團隊所在的村鎮都可以數出一大串”。
人才服務團隊已培訓農民30多萬人次,發放科技資料90多萬冊(份),有效地幫助農民提高了科技致富的水平,特色種養殖已在全省村鎮遍地開花。全力幫助保壽鎮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調整農業結構,並通過招商引資、協調貸款等辦法開發建設有帶動力的產業項目,發展特色產業。保壽鎮因缺少農業產業龍頭,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服務團隊四處奔走,兩年引進外資700多萬元,建成了榨油廠和釀酒廠等龍頭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保壽鎮規模養雞園區建設遇到了資金難題,人才服務團隊多次與銀行協調,終於爭取到了20多萬元的專項養殖貸款。新建的10棟標準化雞舍已養雞5.3萬多隻,獲利6萬多元,同時大大帶動了周邊農民的養殖積極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服務團隊共協調、引進域外資金和信貸資金等8.3億多元,開發產業項目1248個,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人才服務團隊還通過幫助組建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和建設網際網路村,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兩年幫助銷售農產品超過12億公斤,農民從中增收3.7億多元;通過勞務技能培訓和尋求就業門路,幫助農民發展勞務經濟,兩年新增轉移勞動力近19萬人,為農民增收近20億元。實踐證明,人才服務農村團隊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舉措,圍繞解決三農問題,結合增加糧食生產、發展畜牧業現代農業勞務經濟,還要進一步強化人才支撐,以更快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充分認識推廣人才服務團隊經驗的重要性

針對廣大農民民眾增收致富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適應中央對農村實行“一免三補”政策給農村工作形勢帶來的新變化,在基層人才服務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借鑑公安“110”而建立起來的人才為廣大農民民眾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新機制。通過榆樹一年多的試點和推廣,實踐證明,“人才服務團隊”活動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突破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落實科學人才觀,在新形勢下創新農村人才工作的一個有益探索;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有效途徑;是稅費改革後,轉變保壽鎮政府職能和工作方式的一個積極嘗試。總結和推廣人才服務團隊的經驗對全市人才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適應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隊伍為其服務,縣域經濟突破迫切需要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所需要的各類實用人才隊伍來支撐。而現實的情況是,農民整體文化素質比較低,而且由於缺乏與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現有人才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充分調動了當地農業專家、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村鄉土人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充分開發利用當地人才資源,使有限人才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基礎上,還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省市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人才的智力引進和柔性流動,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滿足和緩解,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壽鎮保壽鎮

人才服務團隊經驗是為民眾服務的熱切願望

人才只有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踐緊密結合才能使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人才服務團隊活動實現了人才與當地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為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人才作用搭建了平台,各級各類人才在為農民民眾服務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價值,贏得了廣大農民民眾的尊重和信任。

人才服務團隊經驗是鄉鎮轉變職能的客觀要求

在新的形勢下,鎮政府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鎮幹部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如何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轉換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方式方法,鄉鎮黨委、政府如何為民眾服務,急農民之所急,幫農民之所需,都迫切需要我們去探索。人才服務團隊活動,就是適應鄉鎮改革的一種新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的探索和實踐。總的看,人才服務團隊活動是發展有需要,農民有需求,人才有熱情,幹部有願望,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有利於農民增收致富,有利於農村各類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有利於鄉鎮機關幹部轉變工作職能。人才服務團隊經驗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人才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為人才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找準人才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增強人才工作圍繞中心、服務中心工作的實效。
保壽鎮保壽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