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藝術是侗族文化傳統為主題的醫書,侗族文學藝術豐富多采,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侗族文化藝術
- 適用領域:民族、文化、藝術
- 所屬學科:藝術學
侗族文化藝術是侗族文化傳統為主題的醫書,侗族文學藝術豐富多采,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稱。
侗族文化藝術是侗族文化傳統為主題的醫書,侗族文學藝術豐富多采,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稱。侗族詩歌取韻自由,有腰韻、疊韻、腳韻,句子長短不一,且善於比喻。情歌優美,真摯熱情;敘事歌委婉曲折,含義深長,可連唱數夜;歌詞多...
侗族刺繡是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觀賞與實用並舉的工藝形式,繡品不僅圖案精美,具有較高的裝飾價值,其反覆繡綴的工藝還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傳承狀況 具有淺浮雕感的“盤軸滾邊繡”是侗族刺繡藝術的代表作,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如今掌握“盤軸滾邊繡”技藝的侗族婦女愈來愈少,保護傳承工作十分緊迫。傳承人物 陳...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是侗族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造型美觀,工藝絕倫。侗族整座木構建築以榫卯連線,不用一顆鐵釘,但卻十分牢固,不僅有很高的工藝價值,而且是侗族民間文化的傑出代表,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傳承現狀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是侗族傳統民間工藝,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主要...
侗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稱。侗族大歌、蘆笛舞、侗戲、鬥牛會是傳統的文化娛樂活動。侗族一般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後有“不落夫家”的習俗。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來的訪的男青年多為榮。男青年去時,每人都手提一個燈籠,晚上誰家的燈籠掛的多,說明誰家的女兒...
多耶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它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藝術文化生活,和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多耶與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並隨著侗族族群的變遷而不斷發展。多耶是侗民最喜歡的集體式歌舞,已成為侗族人民最基本的節氣、生產、祭祀、婚喪等習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代表了侗民族節慶文化符號,是侗族人民民俗...
“咚咚推”起源難以查考,天井寨最早的居民為龍姓侗族人,明永樂十七年(1419)從本省靖州遷來。龍姓人說:“‘咚咚推’頭在靖州,尾在天井。”依此推論,這種儺戲,很有可能是明代由靖州傳來的。藝術特色 天井寨舊時有盤古廟、飛山廟各一座,春節期間每廟一年,輪流祭祀,祭祀時必演“咚咚推”。每逢天災或...
天才的侗族民間藝人,還將農耕文化的內涵融入到表演藝術之中。藝人們說,“咚咚推”三角舞步的創作來源於耕牛。牛頭和兩條前腿是一個三角,牛尾和兩條後腿也是一個三角。古代侗族農耕對於大牲畜的利用,在“咚咚推”中得到了藝術的體現。湘黔毗鄰地區所有的儺戲,信奉的儺神都是東山聖公,南山聖母,唯獨“咚咚推”...
侗族服飾,是分布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黎平、從江、錦屏、天柱、三穗、劍河、鎮遠等縣的侗族傳統服飾。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侗族服飾是侗族文化物化形式的代表,充分體現了侗族人民價值觀,是弘揚、繼承中華民族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美術教育具有深遠的、重要的現實意義。傳承狀況 ...
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素有“音樂之鄉”譽稱 。在侗鄉,幾乎人人會吹侗笛,個個都能自制侗笛。每到夜晚,就會從飛閣重檐的鼓樓上傳 出侗笛伴奏的夜歌,或從寨邊飄起一陣陣優美動聽的笛聲和情歌聲。吹奏 侗笛是侗族青年男女戀愛或社交活動中最喜愛的吹奏樂器之一,它和木葉一...
是婦女們顯示手巧能幹與否的最重要的活計。在侗鄉,布、錦織作、花朵繡工的美醜、巧拙,是衡量一個姑娘聰明能幹與否的最重要標誌。也是男青年找對象的一個重要取捨標準。基於這種習俗,侗族婦女在漫長的歷史年月和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年積月累,不斷總結概括,精益求精,逐漸形成了侗族織繡藝術精湛的技巧和風格。
侗族琵琶歌,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侗族琵琶歌因使用侗族工匠自製的琵琶伴奏而得名,侗語叫“嘎琵琶”,是一種自彈自唱的說唱詩歌藝術,是侗族人民彈奏琵琶時演唱的抒情民歌和敘事長歌的總稱。侗族琵琶彈唱主要流傳在通道侗族自治縣及周邊地區。流傳區域內的侗族...
幾天后,勝方姑娘去送還敗方彩旗,敗方小伙子設宴款待,陪唱“大歌”,並贈禮品“贖旗”。哪個寨子的“牛王”能獲勝,是全寨的榮耀,所以鬥牛後有民眾性歌舞飲宴慶祝。近年貴州省的侗族“牛王”,還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這種特殊的娛樂文化更加聲名遠揚。 發展情況 在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存在著鬥牛這樣...
1958年,黎平縣的侗族民歌合唱團曾演唱了100種不同曲 調的民歌,對侗歌的交流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侗戲《秦 娘美》被攝製成彩色藝術片在全國上映。侗族民間歌師 潘老替深受侗族民眾的喜愛。2009年侗族大歌和江蘇的崑曲 ,新疆的木卡姆等一起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侗族的琵琶歌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洪州琵琶歌曲調統一,在民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絕品,是古老民歌的遺傳,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洪州琵琶歌流行於洪州鎮的平架和仰沖及附近的許多侗寨。洪州平架琵琶歌因傳唱於黎平洪州鎮平架村而得名,是中國侗族地區特有的藝術奇葩,它獨特的藝術色彩是其他任何民族民間音樂所無法...
小巧精緻。蘆笙製作精細,亦兼粗獷之風,以五至七根竹管有機合成,大的有3米餘高,小的約30厘米,音宏亮亦輕細柔和。玉屏簫創於明末,采貴州玉屏出產的竹子製成,由此得名。用栓樹皮(亦稱軟木)經過精雕細刻的藝術加工,構成各種浮雕式的多層次的山水、花鳥、亭台、樓閣等風景畫,工藝精美,馳名中外。
鼓樓不僅是侗族建築藝術的結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載體。古代以來,凡聚眾議事,制定村規民約,調解民事糾紛,抵禦兵匪等重大活動均在鼓樓進行;逢年過節,迎賓送客,對唱大歌,“多耶”踩堂等均在鼓樓進行;平時閒暇,人們則聚集在鼓樓休息,談論家常、講故事,彈琵琶、唱古歌,或說古論今。出行 在侗族聚居的地方,...
大歌 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它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於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這在中外民間音樂中都極為罕見,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於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
銀飾是侗族盛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銀飾加工藝術是已流村民祖輩相傳的民族工藝技術,從事加工工藝的人,當地稱之為銀匠。侗族銀飾的加工,要經過吹燒、鍛打、鑲嵌、擦洗和拋光等五道工序,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特點 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
由於以前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社交禮儀等都是靠著優美的歌聲一代一代往下傳,漢人有字傳書本,侗族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世界音樂界認為中國沒有多部和聲藝術,復調音樂僅存於西方。上個世紀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國著名音樂家...
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複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在承認琵琶藝術的唐代社會中,令人感到有形無形的張揚著琵琶文化的氛圍,普及民眾、活躍於民間的唐代琵琶文化為後世的琵琶藝術傳承和提高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現狀 20世紀50年代後,侗族同胞激情滿懷,用歌聲讚頌共產黨,歌唱幸福的新生活。在每個侗家寨,都有一座飛閣重檐的鼓樓,這是侗族特有的建築物,為全寨聚眾、...
在為侗族合唱隊演唱的大歌伴奏時,常使用琴箱較大、張有牛筋弦的大琵琶,發音低沉濃郁,與男聲合唱大歌雄渾而蒼勁的音色非常和諧統一。?藝術特徵 洪州琵琶歌流行於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的平架村,該村位於黎平縣城東33公里,地處湘黔桂三省邊緣。平架村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約1405),據說那時此地已唱這種歌曲,一直...
吳勝章,男,侗族,1948年生,貴州黎平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戲代表性傳承人,侗戲師。保護措施 政府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侗戲的保護日益受到重視。2005年,貴州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對黎平縣的侗濺戲師進行了普查和認證,為其頒發了證書,鼓勵他們帶徒傳藝。2006年,侗戲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
鼟鑼,是100多萬侗族同胞中最為獨特、古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族文化藝術之一。此俗盛行於境內黃道、下溪、敖寨侗族鄉,已有千年歷史,1994年黃道侗族鄉被貴州省文化廳授予“鼟鑼藝術之鄉”。鼟鑼以鑼、鼓為主,輔之其它樂器和用具。侗鄉人民在長期的風雨歲月中,共演練成鬧年鑼、喜慶鑼、敬神還願鑼、辭誦鑼、充...
侗錦有著獨特的編織技藝、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豐富的文化內涵、亮麗和諧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質和鮮明的民族風格。侗族婦女以織錦為載體,展示著她們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編織技藝,承載和演繹著本民族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在中國少數民族織錦中,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傳承現狀 中國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突飛...
懸柱、懸瓜、柱角、石鼓則體現了侗族木建築藝術。樓閣觀賞廳、亭、廊、柱枋、店面門牌等對聯、條幅系全國名家書法精品,由名匠雕刻製成,展現了當今名人書法和木刻藝術風采。風雨橋整體設計建造簡潔明快,工藝精雕細琢,既保留侗鄉建築文化品位,又充分體現當代的園林建築藝術。普修橋 普修橋坐落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
嘎笛是一種文化藝術,是侗族民間文化之一。基本信息 笛子歌,侗語稱“嘎笛”。侗笛傳說是由田裡的禾桿苗發展演變而來的。金秋時節,牧童到田裡放牛興趣來時,即用禾桿在一頭撕開半塊皮,作為簧片,然後,在禾桿上面開了幾個相等距離的小孔,即吹出簡單的弦律。秋季過後,禾桿枯委,孩子便以竹子代替桿笛,也就漸漸...
侗族民間收藏許多風格各異的侗錦,相互比較,這些眾多的侗錦織物,要數湖南通道、貴州黎平和廣西三江所產的侗錦較為馳名,這三地的侗錦做工精細,採用對比強烈的色澤,配上絢麗多姿的各種圖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據史料記載,清乾隆年間,邑人張應詔來到侗鄉,看到如此精妙的侗錦,飽含深情地寫下了一首至今仍在...
芷江孽龍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和改造,已發展成為一種形式考究、具有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2011年5月23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申報的龍舞(芷江孽龍)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歷史淵源 芷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南麓與雪峰山西脈之間,潕...
侗戲傳入小廣侗族周邊地區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他有一整套獨具特色的唱腔,有固定演出曲目,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他與侗族文化相揉合,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具有當地侗族特色的戲曲藝術。從侗戲的唱腔、演出曲目、演出服裝、伴奏樂器、演出道具來看,我們不難看出侗戲應屬一外來戲曲藝術,他可以說是中原文化藝術撒落在雲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