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是2010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海濤,本書簡要介紹了有關佤族的文化歷史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佤族
- 作者:黃海濤
- 出版社: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 ISBN:9787546903286
《佤族》是2010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海濤,本書簡要介紹了有關佤族的文化歷史知識。
《佤族》是2010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海濤,本書簡要介紹了有關佤族的文化歷史知識。內容簡介 佤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35萬多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瀾滄、孟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等縣的山區與半山區。即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的“阿佤山區”。
佤 佤,漢語二級字 ,讀作佤(wǎ),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佤族。阿佤人 。基本字義 佤: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佤族。阿佤人。詳細解釋 佤:〈名〉佤族的簡稱 [Wa nationality]。亦稱“佧瓦族”。
佤族的主食製做法有三種:即熬稀飯、煮爛飯、煮乾飯。每日兩三餐不等。基本簡介 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部雲南省。佤族地區盛產稻穀,並普遍種旱稻。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梁、小紅米、蕎麥、江豆、綠豆。菜蔬有竹筍、辣椒、東瓜、南瓜、洋絲瓜、紅豆、架豆、大豆、茄子、芋頭,有的人在自家的...
西盟部分佤族自稱"勒佤",意即奉神之旨意守護聖洞之人。滄源等地佤族認為"司崗"是葫蘆,"司崗里",意即從葫蘆里出來。學術界對"司崗里"的解釋也不同,一說是佤族先民對遠古穴居生活的回憶;一說是佤族古代先民對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各地佤族雖對"司崗里"的解釋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區視為佤族的發祥地,這說明...
舂碓舞是在佤族中流傳最廣、最為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會跳的舞蹈。解放後,《舂碓舞》經加工、整理後已搬上了藝術舞台、上銀幕、電視。敲木鼓舞是廣泛流傳在佤族村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當工匠把木鼓製作好後試敲滿意了,就把抬入木鼓房上架,接著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揮槌敲打,狂歡起舞。基本...
佤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雙江、鎮康、永德等縣,部分散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原稱卡佤族。 佤族從事農業為主,喜飲酒、嚼檳榔。嚼檳榔使許多人染成黑齒赤唇,以此為美。飲酒的酒具多用竹筒,凡節慶、婚喪、待客、議事時,都要按傳統禮儀敬酒,因而有無酒不成禮...
佤族宗教是中國佤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9.8萬人(1982),分布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瀾滄、耿馬、雙江和鎮康等縣。其中部分地區雖有佛教和基督教的傳入,但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然相當流行。宗教簡介 中國佤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9.8萬人(1982),分布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瀾滄、耿馬、雙江和鎮康等縣。其中...
佤族家長奴隸制是曾存在於雲南省西盟佤族社會中的奴隸制度。奴隸來源主要是抵債和買賣。奴隸約占當地本族人口的5%。人身占有和剝削在親屬關係掩蓋下進行。主人和奴隸以親屬相稱,奴隸作為主人的家庭成員而存在,基本上同吃同住,無顯著差別。主人和奴隸一般都參加生產勞動,但強度和範圍有別。奴隸可以同自由人通婚,象...
佤族博物館為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按雲南滄源、西盟佤族自治州的傳統民居建築1﹕1為,由佤族工匠根據本民族居住的習俗和傳統製作方式,在當地建成半成品運到北京落建。其中寨門、倉房、工具房為原建原拆原舊復建,所有的建築材料及房頂茅草均從當地運送,於1993年建成。1994年6月正式開館。民族簡介 佤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三縣及其周圍山區。 佤族是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2000年前就與布朗、德昂等民族的先民一起開發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內容 人口為351974人。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三縣及其周圍山區。使用佤語,屬南亞語系 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
佤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佤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佤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佤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
佤族教育,佤族人口 429709人(2010年),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等縣,一部分散居在保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與佤族三種主要自稱相當,佤語有三種方言,即佤方言、巴饒方言和阿佤方言,每種...
佤族崖畫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滄源縣糯良山、班考大山與拱弄山之間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是我國發現較早的古代崖壁畫藝術遺存之一。1962年以來,已先後在滄源縣中北部的勐來、丁來、滿砍、和平、芒陽、勐省等地發現了11個崖畫點。這些崖畫大都畫於離地面數米高的一片片垂直的崖壁上。滄源崖畫的內容主要有人物像...
佤族織錦技藝,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佤族織錦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49。歷史淵源 佤族織錦又稱佤錦,是佤族世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佤族織錦廣泛流傳於佤山的村村寨寨,佤族婦女織錦除了做日常...
《中國佤族》是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為陳國慶(佤族)。該書是“中華民族全書”系列叢書(楊宏峰主編)中的一本。內容簡介 《中國佤族》分別從民族概況、物質文化、民間文化、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對保衛祖國邊疆的貢獻、人物小傳等方面對佤族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學術顧問 《中國佤族》的學術顧問為:肖...
西盟佤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東、東北、東南環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南與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接壤,西、西北與緬甸毗鄰,國境線長89.33公里。 西盟是一個以佤族為主、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數的94%,其中佤族占72%,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
佤族民居是特殊的室內裝飾風習。佤族民居是佤族民間建築。房屋形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多為草木結構的樓房,上屋住人,下層棲畜。室內有主、客、鬼三個火塘。主火塘供做飯用,客火塘用作調製牲畜家禽飼料,鬼火塘專供祭祀之用。有的人家在牆上懸掛許多帶犄角的牛頭骨,以炫耀“富有”,形成一種特殊的室內裝飾風習...
木鼓是佤族等少數民族人民使用的民間樂器,佤語稱庫洛、克拉。歷史久遠,形制古樸,發音低沉,套用廣泛。1700多年前,已在我國今台灣省流行。佤族人民聚居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阿佤山區。在每個佤族村寨里,至少都有一對木鼓,大的為母鼓居左,小者為公鼓居右,供放在寨中高地的一間竹製木鼓房裡。佤族人民視木鼓為尊貴...
佤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35萬多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瀾滄、孟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等縣的山區與半山區,即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的“阿佤山區”。與漢、傣、布朗、德昂、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交錯雜居。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於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周圍自然...
佤族盛行父子連名制。佤族的名字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排行,第二部分是本名。兩個部分組成一個人的真名或者全名。男子的排行是長子叫艾,次子叫尼,三子叫桑,四子叫賽……女子的長女叫葉,次叫伊,三女叫安……佤族的名有的取天干名,也有的取地支名,受漢文化影響,有的帶有一種精神寄託。例如取保”、“老...
佤族在緬甸撣邦東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權,緬甸官方將佤族自治區稱為“撣邦第二特區”,但佤族將其自治區稱為“佤邦”,並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請將其升級為與撣邦同級別的省邦級行政區。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該特區分為“北佤”和“南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