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尊勝經幢 1983年,在山東省臨朐縣城民主街出土“大唐開元十八年佛頂尊勝經幢”,上刻佛教陀羅尼經並序, 全文5000餘字, 字跡清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頂尊勝經幢
- 出土地點:山東省臨朐縣城民主街
佛頂尊勝經幢 1983年,在山東省臨朐縣城民主街出土“大唐開元十八年佛頂尊勝經幢”,上刻佛教陀羅尼經並序, 全文5000餘字, 字跡清晰。
尊勝陀羅尼經幢,又稱東水東經幢、定覺寺經幢,原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衛濱區平原鄉東水東村定覺寺內,2013年被盜追回後,藏於新鄉市博物館。尊勝陀羅尼經幢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由幢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組成,高6.2米,重達6噸。該幢幢身為八稜柱體,所...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簡稱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城南門裡十字路口處,始建於唐儀鳳年間。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是秦皇島境內現存唯一的經幢,由經幢、石護欄兩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約25平方米。經幢為八棱形多層式石質建築,高約10米,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各部分的石質有...
趙州陀羅尼經幢本名叫佛頂尊勝陀羅尼幢,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內,原唐代開元寺的舊址上。因幢體刻有一部完整的陀羅尼經文,又稱“陀羅尼經幢”。經幢用花崗岩石雕琢疊砌而成,外觀造型酷似塔,當地俗稱“石塔”。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趙州陀羅尼經幢由禮賓副使、知趙州王德成督辦建造,共七級,每層用巨石...
佛頂尊勝經幢 佛頂尊勝經幢 1983年,在山東省臨朐縣城民主街出土“大唐開元十八年佛頂尊勝經幢”,上刻佛教陀羅尼經並序, 全文5000餘字, 字跡清晰。經幢系青石八稜柱,體高1.75米, 直徑0.7米,金貞元三年(1155)重修,現存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佛頂尊勝陀羅尼石經幢,金代幢銘。原在大連市金州城北門外永慶寺院內。現藏旅順博物館。花崗岩石幢,由座、身和蓋組成。幢為六面形,通高1.28米。幢身六面刻有梵漢字經文。第一面六行,首行刻漢字“佛頂尊勝陀羅尼真言曰”,餘下五行為梵文;第二、三面各六行,全是梵文;第四面六行,前四行為梵文,後...
滎陽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又稱扁擔王經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扁擔王自然村西南康泰路與京城路交叉處東側的康泰園內,是金代石刻文物中的珍品。金 泰和五年( 1205)刻立。經幢的主體部分刻滿文字,較清晰者為《佛說父母恩重經》和《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部分經文。對研究我國古代的雕刻史、佛教史等均有較高...
松江唐經幢,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佛教密宗產物,始建於唐大中十三年(859年),位於上海市松江區西司弄43號中山國小校內。松江唐經幢總高9.3米,21級,材質為石灰岩,樹立在八角形以側磚砌成帶坡狀的地面上,各級分別以托座、束腰、圓柱、華蓋、腰檐等形式疊成,每節大部分作八角形。松江唐經幢...
尊勝經幢位於鄭州市,現存鄭州博物館。尊勝經幢原存於鄭州開元寺,今存鄭州博物館。唐中和五年刻立,通高3.5米,青石雕鑿,由底座、幢身、華蓋、佛頂造像、頂蓋五部分組成,幢身八稜柱體,正面篆刻“尊勝幢”,各面刻陀羅尼經文,其他部分分別雕刻坐佛、佛龕、獸首銜帶、瑞獸、仰蓮等。幢頂為八角形,仿木結構...
闞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並序唐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一月 年度項八四年賬代唐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一月。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月重修。經幢原在慈城普濟寺遺址,一九六三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四年遷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國寺。今豎該寺天王殿前東首。形制經幢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
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設中發現一座後周佛頂尊勝陀羅尼石經幢,經幢現藏於聊城市博物館。經幢通高240厘米,為八面柱形,每面 寬10.5厘米,高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蓮形台,蓮台共有覆蓮八瓣。第二重為八面幢柱,立於蓮台上。第三重為 雕蓮花...
蔡家鎮唐經幢,位於口鎮街道蔡家鎮村。經幢建於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是現存年代較早的陀羅尼經幢。文物遺存 蔡家鎮唐經幢全稱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因唐朝所建,又刻頌仰經文,所以世人稱“唐經幢”。唐經幢碑體由一整塊青石磨刻成八面八稜柱形,故當地老百姓俗稱“八棱碑”。經幢通高3.62米,由蓋、身...
陳諷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經幢分幢頂,幢體,幢座。陳諷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八角頂蓋,頂頸,頂尖,即仰蓮花托頂尖。幢體八面柱體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文。除經文之外,還雕刻了經幢主人陳諷的祈語。
遼代尊勝陀羅經幢。位於固安縣牛駝鎮王龍村西。該幢為九層石質八面形柱體。石幢下層刻有“奉為神贊天輔皇帝萬歲、齊天彰德皇后、儲君親王公主千秋,特建消災報國佛頂尊勝院陀羅尼經幢”字樣。中層幢托為圓柱體,周圍刻龍。並飾以“飛天”、“飛鳥”、“怪獸”等各種圖案。上頂每面均刻有佛像一尊,頗為壯麗高古...
唐朝佛頂尊陀羅經幢位於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淹城旅遊區內。經幢是從唐代才開始發展出來一種新的多面體的佛教石刻。由於印度佛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出現將佛經或者寫繪在絲質的旌幡上的現象。後來為了保持經久不毀,就將佛經直接刻在石柱上。由於其上大都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因此也稱經幢。據《佛頂尊勝...
惠山寺經幢,又稱“惠山寺石經幢”,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惠山古鎮景區惠山寺山門外,共有兩尊,分別建於唐乾符三年(876年)和宋熙寧三年(1070年),分別簡稱“唐陀羅尼經幢”和“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唐陀羅尼經幢,高6.26米,共19級,底部直徑1.48米,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由幢身、幢基、...
幢體上所刻佛經,主要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也有少數刻心經、楞嚴經等。有極少數刻《道德經》的是道教石幢。刻經所用文字一般是漢字,個別的有用少數民族文字的,如河北保定就有刻西夏文的明代石幢。在幢身上,除刻陀羅尼經外,有些眾入集資修造的大型經幢上還附刻有長篇贊、記等文字以及捐錢人的題名。如河北...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高宗永淳元年間的經書,譯者是地婆訶羅、沙門彥琮。簡介 佛頂尊勝陀羅尼,尊勝佛頂尊之陀羅尼也。帝釋天,憫善住天子有從今受七度畜生惡道身之業因,詣祇園精舍請佛救濟之法,佛為說此陀羅尼,令誦之。(中略)佛告天帝:此佛頂尊勝陀羅尼,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
桃源宮經幢的四層須彌座層次感分明,比例勻稱,雕飾精美,具有宋代石經幢的特徵。幢身 幢身高大挺拔,上下共分七層,外形遵照一凸一凹的韻律,層層疊加並向上收分,富有節奏感。第一層八角形石柱最高,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上額圍繞幢身橫刻“奉為今上皇帝崇佛幢一座”。從第一層頂部以上,共有4組寶蓋...
八棱陀羅尼經幢,高201厘米。幢為四塊青石組建而成。攢尖頂,頂上托如意寶珠,覆八棱寶蓋,大於柱徑,下承八棱幢身,底附台座。蓋上置圓雕八獅首,底部雕刻重蓮紋,立於方形須彌座上。幢身刻佛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序》,每面各豎刻七行,每行七十字左右,共四千一百餘字。文物鑑賞 經幢所刻名為《佛...
尊勝寺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而被全世界尊為“尊勝法門”的祖廳。寺內建有銘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宋代經幢,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傳說 過去,佛教信徒和遊人徒步登五台山,都經過此地。從五台城出 發,翻閣子嶺,下茹湖盆地,然後上虎陽嶺,又東北方向穿龍灣,就直指南台和中台相交的金閣嶺了。因此,這裡被稱為...
五台山佛光寺經幢,又稱佛光寺唐代石幢,是位於五台山佛光寺內的兩座唐代經幢。文物特徵 五台山佛光寺經幢,共2座,一在東大殿前,大中十一年(857)鐫,輪廓秀美,雕工精緻。幢總高3.2米,下設束腰六邊形基座,刻有獅獸壺門及仰覆蓮瓣,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之名,與東...
再上部殘缺,經幢總體造型奇特、比例勻稱、雕刻精緻,除上部幢頂個別刻石風化嚴重,幢身文字大部風化磨損難以辨識外,基本保存完整。以幢身為主體,“其上有蓋以覆之,其下為座”。文物遺存 天護陀羅尼經幢第五層每面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第一面(南面)上部陰刻“為國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12字,...
第一行題款分別記明:明弘治十四年、十五年興善寺的沙彌巴答那征、比丘師圓寂,在塔院墓地造幢,主持者皆為党項人平尚吒失領占。幢身七面刻西夏文楷書《佛頂尊勝陀羅尼》,第八面刻發願者人名,其中不少為党項族姓氏。是迄今所知使用西夏文最晚的文物之一。1962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韓莊,現存保定市蓮池公園。
法隆寺經幢呈平面八角形,通高6.30米。幢基為兩層須彌座,底層束腰浮雕金剛力士,上層束腰鐫刻舍施錢財建幢的善男信女姓名,其上為平座,周邊雕勾欄望柱,平座之上置幢身,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和建幢記,幢身之上置寶蓋連珠、仰蓮、平座勾欄、短柱、華蓋、磐石、平座勾欄、寶頂等構件。法隆寺經幢製作規整...
寧波保國寺天王殿前有兩座造於唐代的石經幢,其一,為造於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的鄞縣永壽庵尊勝經幢(已斷裂)。另一座普濟寺經幢造於唐代開成四年(公元839年),距今已1161年,比寧波市區天寧寺塔(鹹通塔)還早23年,所以更顯珍貴。普濟寺石經幢原在寧波慈城鎮普濟寺(其遺址即今慈湖中學)大雄寶殿前,該寺...
入唐以後,由於佛教密宗從印度和西藏傳入中原,原有的紡織物經幢演變為形如佛塔的石制經幢,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又一紀念性建築。又據佛經記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眾生惡業”,“救拔幽顯最不可思議”,因此石經幢多刻陀羅尼經。從現存實物可知,浙東倖存的唐代大中八年(854)的鄞縣江東永壽經幢(已斷裂)...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位於盧龍縣城內南門裡的十字路口中央,因幢體刻有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文而得名,民間俗稱“石塔”。據《盧龍縣誌》記載:經幢始建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三年竣工。金正隆四年(1159年)被自然災害所毀,後於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重修,十一年竣工。明萬曆...
佛頂尊勝陀羅經幢的書寫和鐫字人。陀羅經幢書寫人落款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唐大中八年(854年)秋。唐朝泉州被譽為“泉南佛國”。經幢是盧準等三人募緣拾二千文樹立的。《閩中金石略》認為“一石而兩人合書,亦為創見”。更重要的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可彌補《泉州府志》、《晉江縣誌》...
唐尊勝幢 唐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坐落於小雁塔東南角的“花徑”院內,刻成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原為唐時彭城郡居士劉士寧為其已故的母親所立。經幢為石質,八稜柱形,上覆蓮花寶珠頂,下有一方形基座,座每面兩龕,浮雕伎樂演奏圖。幢身正面刻《佛頂尊聖陀羅尼經》,其後附刻《佛說隨願往生十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