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歐陽家譜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歐陽氏譜圖》
- 文學體裁:家譜
- 作者:歐陽修
歐陽修《譜圖》,附錄:歐陽修家譜,安福續譜,歐村族譜,錦川歐陽氏宗譜,譜例,歐陽六宗世次總歌,
歐陽修《譜圖》
歐陽修所編的《歐陽氏圖譜》第一部分是《序》。在《序》中,他記述了歐陽氏得姓於無疆的一個兒子蹄被封為歐陽亭侯。歐陽亭在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以後子孫便以歐陽為氏。漢有為涿郡太守者,子孫便北遷,一支居青州千乘,一支居冀州之渤海。千乘絕後,以後歐陽一族便以渤海為系統下傳,直到歐陽修這一系統。他主要記述了吉州廬陵縣的歐陽宗族,並且指出:晉以後天下大亂,歐陽氏諸族,有歐陽舉、歐陽純、歐陽跡等,都帶領其族南遷,散居於丹陽(今河南省沈丘縣)、吳郡(今浙江省湖州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而歐陽質這一系居於長沙臨湘。前面三支都不顯名於世,傳承無聞。歐陽質這一系從歐陽景達以後,逐步彰顯。
自歐陽琮以後七世,舊譜佚亡。歐陽琮八世孫歐陽彪。歐陽彪的弟弟名歐陽萬。萬生和,和生雅。
歐陽修的《譜圖》還考證了沒有寫入歷史記載的人和其配偶。
歐陽修的《譜圖》訂出了以後修族譜的原則之一是“斷自可見之世”。即世系較遠的,應該疏之略之,近的要詳細一些。五世以後,可以各支系另寫家譜。各支族的家譜既各自獨立成為一個體系,又互相聯繫,綜合起來,既可以反映本族縱向的深遠歷史,又可以反映本族橫向的發展狀況。
歐陽修的《譜圖》在圖表之外,又分列有本族歷代主要人物的傳略。
歐陽修的《譜圖》所列的這些原則,成了以後中國家譜、族譜所遵循的基本範例。
對於歐陽修祖父歐陽偃的身世,現在有另一種說法,即認為他是今福建晉江的鄉貢進士“歐陽偃”,更有甚者居然說他是後唐狀元黃仁穎之子,進而引出了歐陽修也本姓黃的謬論。下面特就江西永豐歐陽偃與福建晉江“歐陽偃”辨疑如下。
一、江西永豐歐陽偃為歐陽修祖父
“公諱曄,字日華,於檢校工部尚書諱托、彭城縣君劉氏之室為曾孫,武昌縣令諱郴、蘭陵夫人蕭氏之室為孫,贈太僕少卿諱偃、追封潘原縣太君李氏之室為第三子,於修為叔父”。[4]“令公府君諱偃,〈第四十一〉少以文學著稱南唐,恥從進士舉,乃詣文理院上書,獻其所為文十餘萬言。召試,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夫人李氏。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夫人累封吳國太夫人。[2]”上述兩段分別引自歐陽修所著《尚書都員外郎歐陽公墓志銘》和《歐陽氏譜圖》,十分明確地記載了江西永豐歐陽偃為其祖父。
二、江西永豐歐陽偃與福建晉江“歐陽偃”生活年代不同
江西永豐歐陽偃主要生活在南唐(公元937至975年間),其本人及父親歐陽郴,哥哥歐陽俊、歐陽儀、歐陽信均“仕南唐”。歐陽偃長子歐陽觀生於公元952年,卒於公元1010年,最小的三子歐陽曄生於公元958年,卒於公元1037年,這已經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令公府君諱偃,......享年三十八”[2],假設歐陽偃一生下最小的兒子歐陽曄就過世了的話,則其出生年份不應早於公元920年。“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既然歐陽觀“少孤”[1],那么其父親歐陽偃過世怎么也不應遲於公元972年。因為到公元972年時,歐陽觀已經20歲了,就不能稱之為“少孤”了。所以,歐陽修祖父歐陽偃只可能生活在公元920年至972年這個時間段內的38年裡。
認為歐陽修的祖父歐陽偃是今福建晉江的鄉貢進士“歐陽偃”,是後唐狀元黃仁穎之子的說法,其主要依據:
1、福建泉州發現了一方摩崖木龍石刻,其殘留碑文記載有“球仁澤、(徐)永明、嘏錫之、載德積、大(方)、景子明、鄉貢進士歐陽(偃)”[5],後經考證確定其作者之一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而據史料記載,這一石刻源於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
2、福建泉州開元寺至今還保存著一六角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構件,經幢有篇序文,敘述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從印度傳入我國之經由。該經幢的書寫和鐫字人落款為“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6],落款時間是唐大中八年(公元854)秋。
3、唐代陳元通墓之墓志銘《故奉義郎歙州婺源縣令陳公墓志銘並序》的撰者亦是“鄉貢進士歐陽偃”。該墓志銘記載“有唐大中九年,歲在乙亥四月二十四日,潁川陳公終於泉州清源郡嘉禾里之私第,年七十有五。......明年秋八月一日,卜葬於所居之里,祔其先塋,禮也。[7]”由此可見陳元通死於唐大中九年(公元855),葬於次年。所以,該墓志銘應是”鄉貢進士歐陽偃“作於公元855年或856年。
上述三個依據雖然證明了福建“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的存在,但同時也證明了其主要生活在公元九世紀中葉(公元850年前後)的唐朝,而江西永豐歐陽偃則生活於約100年之後的南唐。後唐狀元黃仁穎生於公元900年,卒於公元962年,祖籍福建莆田,後遷福建晉江潘湖,南唐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卒於家,享年六十二歲[8],不可能是生活於公元850年前後的晉江的“鄉貢進士歐陽偃”的父親。因此,即便是晉江的“鄉貢進士歐陽偃”都不可能與黃仁穎之間是父子關係,更不必說江西永豐的歐陽偃了。
三 、江西永豐歐陽偃與福建晉江“歐陽偃”出身不同
福建泉州摩崖木龍石刻、開元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和唐代陳元通墓志銘的落款,均有“鄉貢進士”的頭銜。而江西永豐的歐陽偃則並未參加過科舉,更未中過進士。一來歐陽偃“恥從進士舉”;二來歐陽修在其撰寫的《歐陽氏譜圖序》中,對其也僅僅對其伯祖父歐陽儀的進士身份有明確記載,並引以為榮。如果歐陽偃中過進士的話,歐陽修應該不會疏漏其祖父的進士身份。
四、歐陽修祖父歐陽偃生活在江西而不是福建
證明“鄉貢進士歐陽偃”存在的證據集中出現在福建泉州,尚未在其他省份出現,說明其主要生活的地域在福建。而在歐陽修故里永豐縣沙溪鎮西陽宮內,至今也還保存著歐陽修撰書的《歐陽氏世次碑》,也就是石本《歐陽氏譜圖序》。碑上可見“自通三世生琮,為吉州刺史,子孫因家于吉州。自琮八世生萬,又為吉州安福令。其後世,或居安福,或居廬陵,或居吉水。而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豐縣,而沙溪分屬永豐。今譜雖著廬陵,而實為吉州永豐人也”,[9]並明確記載了歐陽郴葬廬陵之歐桂里,歐陽偃葬吉水之回陂等。在歐陽偃三哥歐陽儀中進士時,歐陽郴夫婦也都還健在,鄉里以之為榮,於是“改廬陵之文霸鄉安德里為儒林鄉歐桂里,其所居履順坊為具慶坊”[2]。由此可見,歐陽修祖輩從歐陽琮開始,包括歐陽偃,便一直在江西繁衍生息。
歐陽詢 (公元557年一641年)
歐陽通 (公元625年—691年)
歐陽幼明 (公元645年—不詳)
歐陽昶(生卒年不詳)
歐陽琮 (生卒年不詳)
歐陽悟(生卒年不詳)
歐陽徹 (生卒年不詳)
歐陽鉉 (生卒年不詳)
歐陽邈 (生卒年不詳)
歐陽規 (生卒年不詳)
歐陽緒 (生卒年不詳)
歐陽萬 (約公元840年—不詳,因其公元874年至879年間任安福令)
歐陽和 (生卒年不詳)
歐陽雅 (生卒年不詳)
歐陽效 (生卒年不詳)
歐陽託 (生卒年不詳)
歐陽郴 (生卒年不詳,字可封,仕南唐,為武昌令、吉州軍事衙推,官至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性至孝,兄弟相友愛,享年九十有四,葬歐桂里橫溪保之燕湖)[2]
歐陽偃 (公元925年-963年,少以文學著稱南唐,恥從進士舉,乃詣文理院上書,獻其所為文十餘萬言。召試,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2]
歐陽觀(公元952年—1010年) 歐陽旦(生卒年不詳) 歐陽曄 (公元958年—1037年)
歐陽修(公元1007年—1072年)
歐陽修比歐陽詢晚出生450年,兩人之間相隔19代,平均每代23.68年;歐陽修比歐陽萬晚出生約167年,兩人之間相隔8代,平均每代20.88年。那些以不符合人類自然生育規律的言論可以休矣!
歐陽偃,歐陽修祖父,具體生卒年不詳,南唐時期廬陵或吉州(今江西省永豐縣沙溪)人,“少以文學著稱南唐,恥從進士舉,乃詣文理院上書,獻其所為文十餘萬言,召試,為南京街院判官”,後因嫡孫歐陽修“列官於朝,天子推恩,褒其三世,逢國大慶,必加寵賜”[1] ,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僕少卿、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歐陽偃以科舉為恥,不曾應試科舉之試,但是卻任過南京街院判官(“少以文學著稱南唐,恥從進士舉,乃詣文理院上書,獻其所為文十餘萬言。召試,為南京街院判官”[2] ;“祖諱偃,南唐南京衛院判官,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妣李氏,追封吳國太夫人”)[3] 。歐陽偃共有八兄弟,排行第六,父親為歐陽郴(字可封,仕南唐,為武昌令、吉州軍事衙推,官至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歐陽偃“恥從進士舉”,兩位胞兄歐陽伸、歐陽伾也“守道不仕”,胞弟歐陽佺則“晦跡不仕”,唯有其三哥歐陽儀進士及第(字象之,仕南唐,舉進士,及第,官至屯田郎中。府君之登進士第也,父母皆在,鄉里榮之,乃改廬陵之文霸鄉安德里為儒林鄉歐桂里,其所居履順坊為具慶坊),大哥歐陽俊任洪州屯田院判官,五哥歐陽信任靜江軍團練使,二弟歐陽仿任許田令、累贈工部侍郎[2] 。
歐陽修(自稱嗣孫修與狀元黃仁穎家譜相吻合)總世系:
一世 開閩歐陽氏總始祖歐陽韶員子直孫配王氏無子
二世 歐陽幼鹹(唐宰相通公季子、詢公孫出繼韶公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歐陽琮
四世 溫州長史 歐陽衍
五世 博羅縣丞 歐陽昌盛
六世 唐進士國子監四門助教 歐陽詹
七世 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 歐陽秬
八世 唐末會昌六年進士官韋中令學士 歐陽澥
遷閩縣寶曆進士 歐陽袞(歐陽澥四子)
子 進士宰相詩人 歐陽炯
孫 鹹通進士歐陽琳、歐陽毗(王比)兄弟
十一世 梁國公道州判官 歐陽觀
十二世 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歐陽修。
與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發現的歐陽修自述世系文“先祖為夏禹、勾踐,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孫修的史實記載相符合,尤其這位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歐陽修自身家世詳情(即嗣孫修),為中國文史界專家學者研究大文學家歐陽修的祖父歐陽偃,年幼姓黃,因家貧無力攻書,遂贅居潘湖歐厝舅父歐陽郴家為養子的真實身世,大白於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實依據。這篇歐陽修自述世系文,由後人冠題“文忠公譜圖序”,收錄在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編撰的《續修安福令歐陽公通譜》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為“嘉祐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孫修謹序”。
“文忠公譜圖序”以敘述為主,激發議論,筆觸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著筆伊始,歐陽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歐陽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餘世至允常子曰勾踐,是為越王。勾踐卒,子王?與立。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孫分立於江南海上,受封於楚為歐陽亭侯。亭在今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子孫遂以為氏……”在陳述歐陽氏族繁衍生息的歲月滄桑之後,歐陽修還在文中介紹了其時家族成員登科仕宦的情況:“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進士登科者四人。後又三十年,修與麗兄之子乾、曜又登於科。今又將三十年矣,以進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見,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東田歐陽氏世譜》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三譜與在江西吉安發現《歐陽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開歐陽修(自稱“嗣孫修”謹序的真實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謎。據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載:後唐狀元端明殿內閣掌院學士黃仁穎配唐進士四門助教歐陽詹曾孫女、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孫女、歐陽澥長女、歐陽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鄉貢進士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曾與泉州開元寺高僧沙門文中共書經幢序文。由此,揭開了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是狀元黃仁穎嫡系曾孫!福建《古田歐陽氏世譜》與福建《狀元黃仁穎家譜》兩譜所提供的譜牒史料,從而為人們解開了歐陽修曾祖身世之謎即:歐陽修父親祖父偃嫡系曾祖狀元黃仁穎嫡子、歐陽郴嗣子之謎。需說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歐陽郴,原籍福建晉江潘湖歐厝,後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為唐進士國子監四門肋教歐陽詹之曾孫、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之孫、唐末會昌六年進士官韋中令學士歐陽澥之季子;配工部尚書李稠長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後唐狀元黃仁穎,字福佑,一字仁達,號潘湖翁,配歐陽澥長女歐陽郴之妹,其子歐陽偃本姓黃,泉州鄉貢進士。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貧無力攻書,遂外甥承母舅歐陽郴家,實贅於舅父歐陽郴家,隨母姓。至於二弟恩貢靖江軍團練歐陽俊,與恩貢屯中郎中歐陽儀則為唐工部尚書李稠之女——潘湖歐厝吉州推官歐陽郴妻所生。
一、歐陽偃身世: 其嫡父黃仁穎(900年農曆3月15日-962年農曆12月25日後唐狀元)——珦公四子;唐朝御史黃滔嫡仲孫,字福佑,號潘湖翁,五代泉州晉江潘湖人,家居潘湖,幼敏慧好學,善詩文。少年時代自耕自作,每日清晨時常登上獅山甲第亭攻讀。917年春闈,考取明經學究及第,然918年進士科落第,深以為恥,復歸潘湖家中,益研群書。累十載寒窗,終於925年通過會試,後唐927年中狀元(該科取進士23人),937年農曆12月,黃仁穎見朝政無所建言,便辭官歸晉江潘湖歐厝里。諡號“文杰”。官至南唐端明殿內閣掌院學士。著有《黃狀元文集》五卷。其詩《新都行》曰:“縹渺空中絲,朦朧道傍樹。翻茲時間吹,惹彼花上露。悠揚絲意去,苒蒻花枝注。何計脫纏綿?天長春日暮”。;配歐陽氏(唐朝進士四門助教歐陽詹之曾孫女,唐朝837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之孫女,歐陽澥之長女,歐陽郴之妹);子三(黃偃(因年幼家貧無力攻書遂贅於舅父歐陽郴家為養子(譜載為嗣子),即歐陽詹嗣曾孫,南唐泉州鄉貢進士南京通判歐陽偃)、長弟黃傴、仲弟黃佢)。
二、歐陽偃生前史跡:福建泉州開元寺仍保存著紀年為唐大中八年(854年)的六角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構件。經幢為鄉貢進士歐陽偃及沙門文中共書。經幢有篇序文,敘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如何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頂尊勝陀羅經幢的書寫和鐫字人。陀羅經幢書寫人落款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唐大中八年(854年)秋。唐朝泉州被譽為“泉南佛國”。經幢是盧準等三人募緣拾二千文樹立的。《閩中金石略》認為“一石而兩人合書,亦為創見”。更重要的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可彌補《泉州府志》、《晉江縣誌》的《選舉科目》府、縣誌之缺。“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作為唐朝泉州仕進文人佛教經幢撰文,對佛教在泉州的發展也起了推動的和用。
附錄:歐陽修家譜
《江西歐陽氏舊譜與福建歐陽氏古譜世系對照表》(符合人類生育規律者則為正宗古譜)
江西歐陽氏舊譜 福建歐陽氏古譜
世次 祖名 生年 祖名 生年
二世 歐陽幼明645- 歐陽幼鹹655-
三世 歐陽昶公670- 歐陽素公672-
四世 歐陽琮公700- 歐陽衍公700-
五世 歐陽晤公725- 歐陽昌公725-
六世 歐陽徹公756- 歐陽詹公755-
七世 歐陽弦公775- 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795-
八世 歐陽邈公800- 歐陽澥820-
十世 歐陽緒公850- 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 歐陽偃(925-後唐狀元黃仁穎字仁達號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歐陽萬公874(安福令支派始祖)- 歐陽觀952-
十三世 歐陽雅公925-
十四世 歐陽效公950-
十五世 歐陽托公(弦公)975-
十六世 歐陽莘老公1000-
十七世 歐陽仁達(即狀元仁穎)1025-
十九世 歐陽觀公1075-
二十世 歐陽修1100-(與史實歐陽修1007年出生時間相差甚遠)。
安福續譜
安福續譜是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歐陽安世續修的江西《續修安福令歐陽公通譜》,不分卷,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影印本。這個續譜接續唐代貞觀六年(632年)的族譜,即歐陽詢奉敕所修撰的族譜。這冊續譜主要記的是從歐陽萬以後居住在吉州安福(今江西省安福縣)的那支歐陽宗族的世襲。因為歐陽萬曾做過吉州府安福縣的縣令,所以,該支的歐陽家人便遷居在安福。歐陽修在《譜圖》的序中說:自歐陽琮八世生歐陽萬,歐陽萬為吉州安福令,其後世或居安福,或居廬陵,或居吉水。安福為今江西省安福縣,吉水為今江西省吉水市,廬陵為今江西省吉安市。這三處地方呈三足鼎,互相間相距並不遠。歐陽宗族開始居住在沙溪。宋至和二年(1055年)從吉水分出部分地域設立永豐縣,沙溪被分到了永豐。所以,歐陽修雖說也自稱廬陵歐陽修,只是指大的地域而言。
續修通譜以安福令歐陽萬為始祖,同時從縱的方面上溯到夏禹,從橫的方面又旁及歐陽宗族的流遷和分布。
歐村族譜
安徽黟縣歐村歐陽氏族譜不分卷,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歐陽允文開始創修,明代嘉靖(1522一1566)年間,歐陽慎齋等重加纂修,有明末清初的手抄本及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序文。
該譜踵繼歐陽氏各譜,也以夏禹後裔而自居。譜中將歐陽氏南北轉遷的情況,列出一圖,名叫《歐陽氏南北轉遷圖》:該譜中對其傳承列了五個圖表。第一個圖表從歐陽景達起到歐陽詢,第二表從歐陽詢起到歐陽琮。每圖表後都有主要人物的傳略。第三表從歐陽萬起。歐陽萬即工表渤海派歐陽緒的第三個兒子。表中所列與上邊介紹過的續譜大同小異,具體為:表後介紹歐陽萬渤海派歐陽緒的第三子,為安福縣令,葬太和之棟林。子孫繁衍,分布在吉州四境,或居廬陵,或居安福,或居吉水。還有居住到外州縣的。歐陽和曾做過湖南縣令。歐陽雅,字正言,沒有做官。
第四、五圖記錄了在歐村的譜系,而以安福義歷派歐陽戊為第一代祖先。對歐陽氏族這一支系,怎么由江西吉安,遷到了安徽黟縣,譜敘中說是由於金人南下,有一支遷到了安徽黟縣。對歐陽郴八個兒子:俊、伸、儀、伾、信、偃、佺、做的後代的遷徙狀況,也有說明。伸傳三世而絕;儀官至屯田郎中,遷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信官至靜江(今廣西自治區桂林市)團練使,到六世後遷回安福;偃官至南京衙院判官;做子遷婺州蘭溪。
錦川歐陽氏宗譜
歐陽郁做過元朝的州判。歐陽均顯做官至元朝饒州路守,便居住在饒州(今江西省鄱陽縣)羅湖。元末,紅巾軍起義,天下大亂,群雄兢起,歐陽均顯與弟均茂率家遷居於婺源市南的坑口這個地方,並改此地名為錦川,表示不忘故土。
譜例
中國的氏族作譜的歷史雖然比較早,但是作為一個氏姓完整而系統的撰著體例應該是在歐、蘇族譜以後才形成的。歐陽宗族的族譜,從歐陽修編撰《歐陽氏譜圖》以後,雖有數十種族譜、家譜、通譜及續修的譜系著作,但是都是在《歐陽氏譜圖》所定譜例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的。就其內容和特點總括起來,大體有以下幾條:
修譜強調“斷於可見之世”,這是考慮到一個家族生生不息傳下去,人員眾多,家譜載不勝載,繁複瑣碎。所以,對家譜、族譜要根據親疏、遠近的關係,有詳有略。凡是親的近的應該詳記,遠的、疏的便要略記。
玄孫後另為一世。譜系的原則,是由高祖、祖、父、子、孫、重孫、玄孫七世為一系,或五世為一系。玄孫以後,另為一系。這是按照中國古代禮法五服制度為標準的。
各譜要互見。雖然各譜要記其應該記錄的,但各家譜之間應該互相銜接,以反映整個氏姓發展過程。
收錄前代族譜序言。各譜除修譜人的總序以外,一般都將前代族譜中的序言,逐—收錄,以展示族譜修撰的過程和沿革。
繪製先祖圖像。版印書籍形成以後,各譜基本都將本族名人的圖像刻印出來,以傳永久。歐陽氏族譜中,除了歐陽修的像以外,還有得姓始祖蹄以及歐陽萬等人的像。並加像贊,即用幾句話(一般為韻語)概括像主生平。
先世考辨。時遷物換,人物繁雜,因此,舊譜中所記時間事件或有錯舛,這是必然的。新譜對舊譜記載不準確的時間、地址、人物、事件,應進行考證,以求更加精確。
不收外姓。收養的男子不得入譜,是為了防止逆倫亂宗。即使有也須註明。
表後附傳。圖表表示縱橫關係,但無法了解各人的生平事跡,尤其是一些名人。所以在族譜中,都在圖表之後,附寫傳記,或請名人為之立傳。
族表記錄。譜中人員,受到皇家表彰的,要予以記錄,並且將表彰的文書全文照抄。有當時名人對譜中人物頌揚的詩文,也要照錄詩文,並記錄作詩文者的姓名、籍貫、職務等。族規族訓。這是明文制訂的本族子弟必須遵守的家族法規,如勤儉持家,遵法守紀,不偷不搶,勵志上進,樂善好施等。違犯族規的,重者不得入譜。
歐陽六宗世次總歌
歐陽氏族的譜牒中,有時用韻文的形式來敘述世系,或各分支的演變。中有《六宗世次總歌》,就是用歌謠的形式,講述安福歐陽支系的狀況。這種形式,在其他的族譜中還不多見。它的優點在於讀起來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文字不多,容易記誦:
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余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
涿郡太守分兩派,千乘渤海號洋洋。千乘八世為博士,至歙伏法子復殤。
達生寶頗頗生紇,率更令詢譽望張。唐主寵遇弘文館,敕修宗譜名益揚。
通生幼明明生昶,琮刺吉州名始昌。譜稱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豫章。
八世彪彤萬兄弟,彪徙廣州系久亡。彤分常溪與蜀口,彼各派列此莫詳。
萬公乾符令安福,詞譜尊為一世昂。二世生和三世雅,四州效楚列行行。
效生之子謨托詃,楚生堂弘戌三房。五世六宗皆蕃衍,代產名賢與忠良。
從今再修支譜後,遞傳世世信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