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無心於萬物》是釋懷靜演唱的歌曲,由龐蘊居士作詞,阿健音樂作曲,收錄於《祖語清涼》專輯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但自無心於萬物
- 所屬專輯:祖語清涼
- 歌曲原唱:釋懷靜
- 填詞:龐蘊居士
- 譜曲:阿健音樂
《但自無心於萬物》是釋懷靜演唱的歌曲,由龐蘊居士作詞,阿健音樂作曲,收錄於《祖語清涼》專輯中。
《但自無心於萬物》是釋懷靜演唱的歌曲,由龐蘊居士作詞,阿健音樂作曲,收錄於《祖語清涼》專輯中。歌曲歌詞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鐵牛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個是何慮菩提道不成但自無...
如此,則萬象雖殊,而不能自異。不能自異,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則雖象而非象。然則物我同根,是非一氣,潛微幽隱,殆非群情之所盡。故頃爾談論,至於虛宗,每有不同。夫以不同而適同,有何物而可同哉?故眾論競作,而性莫同焉。何則?“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得在於神靜...
本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你們到倫禮沓,就會看到那裡有兩頭大水牛,我不知道是什麼質料做的,不過,這首偈寫的是鐵牛。要知道,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一吼,百獸皆驚,也就是它在森林中,只要大聲一叫,所有的動物都會膽戰心驚的。可是,現在有一頭牛,是用鐵鑄的,獅子縱然再怎樣大聲地吼叫,它根本...
儒家講的是“學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其理想是“甘為天子臣,敢為帝王師”,而道家卻立志“不作帝王師,不為肉食謀”,其理想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莊子告訴我們對待名利、生死要做到“虛已無心”,意思是你可以活著,你也可以擁有名和利,但只要你心裏面不藏著名和利,不悅生惡死,...
我自無心於萬物 何妨萬物常圍繞 滿架薔薇一院香 心中有光明 總會見得到世外桃源 改變自己是幸福的關鍵 沒有平坦的路 只有平靜的心 安全感是自己給的 我有一顆崇高的心 縱然被欺騙 也要保持善良 心中若有愛 一切皆是美好 梵唄天籟 富貴華嚴 成功到底是什麼 活著活著 終於明白了 糊塗和清醒是幸福的關鍵嗎 ...
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迭迭而無非乎。電之逸乎,沙之飛乎。聖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遊之,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歸。聖人之道,本無首,...
莫不自爾。”所謂罔兩,就是影子外邊單薄的陰影,即影子的影子。按照一般的說法,罔兩的存在依賴於影,影的存在依賴於形,形的存在依賴於造物主。但郭象卻認為,罔兩並不受影所制約,影也不受形所指使,形也不是無所化生。萬物雖然聚集在一起總名為天,但卻孤立地表現出來,其間沒有相互依存的關係。郭象甚至認為...
僧肇在《不真空論》當中首破心無義,其文如下:“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虛。”吉藏《中論疏》引申說:“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釋意云:經中說諸法空者,欲令心體虛妄不執,故言無耳,不空外物,即萬物之境不空。肇師評云:此得在於神靜,而失在於物虛。
“無心”的內涵在於“萬物皆備於我,而未嘗有心於萬物”。儒、釋、道三教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們深諳這個道理,而且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從“無心”的理論出發,婁認為,得道成仙不是靠終日冥思苦想,寂心枯坐;亦不是脫離俗世,不問世務而能獲得的。世間的一切差別,諸如聖凡、賢愚、生滅等一切,都是因為...
在般若經學說方面,竺法汰的“本無異宗”的突出特點是主張“心學”,即“心會”之學。當時,著名僧人法琛的弟子竺法溫(即“溫法師”),卻主張“同心無議”。他認為,“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吉藏《中觀論書》),這多少講了些主觀之外客觀事物的存在,與“本無異宗”的“心會”心學有些相...
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能如是則先天地生不為精。後天地死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盡寂默而不為休悟。此則雖娶非妻也。雖饗非取也。雖柄非權也。雖作非故也。雖醉非惛也。若能無心於萬物。則羅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混疑不為殺。先後違天不為妄。惛荒顛倒...
覺林菩薩偈揭示了世出世間一切萬物法性的秘密。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白話 1.心是什麼呢?以畫圖為例 心就像一個畫家,他將各種單色的顏料擠入調色盤內,調出各樣的色彩,然後在一張白白的畫布上,用筆刷畫上山河大地人物花鳥...
順我之物,可以無心藏之。逆我之物,可以無心順之”。他在《鶴林法語》中又說:“吾亦不喜其有,亦不憂其無。但知行道奉法,聽其自然,所以爾者”。 白玉蟾認為,物質是不滅的。他在《海瓊白真君語錄》中說:“出入虛無,還返混沌”。也就是說,萬物生於自然,回歸於自然。在《鶴林問道篇》(上)中...
故陽清陰濁,陽動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人能清靜,天下貴之。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
第五式,孤帆雁影。天地孤雁,孤帆遠影,去留無意,神劍現形,孤注一擲,但憑君故,劍無悔意 人劍合一,水雲凌能想到便是這個詞,任你千軍萬馬,仗劍江湖行,唯我不可欺。吾一人足矣。第六式,雁陣驚寒。乘萬物於胸,散盡愁心,氣盛滄溟,神劍隨形,風行水上,三劍合一,一氣化三清。水白玄先前只學得前...
草木有氣質而無知,鳥獸有知而無覺。覺乃聰明穎悟處,知此當然之理,幾微畢見者也。故伊尹以先覺自任,而孔子亦以先覺為賢。可見若但知飲食男女富貴,求遂其欲,而不覺其當然,則孟子所謂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萬物形於有,而生乎無,成於實,而本乎虛,故制器者,尚其象,崇其虛,所以制用也。人之於...
雖忘卻時間,而與日月同在;雖忘卻空間,而與天地同在;雖思緒無際,而與雲水同游。現今的社會,是變革的年代,是燥動的世界,在這多變之中,能淡泊自適的生活,能不為物役的畫畫,已經是一種境界,何必再有太多的奢望。心念清靜時,處處蓮花開。無心於萬物,才能真正放得下。人生短暫,轉瞬既逝,如白駒過隙...
體之為言,禮也。天地萬物一體者,天地萬物一於禮也。仁者以禮為體,不以形骸為體,故曰“克已復禮為仁”。天地萬物真機,於一時一事上全體融攝,但應一聲、轉一瞬,無不與萬物同體,顧人不善自識取耳。天下之人性,固已平矣,好智者欲為之平,適所以亂之也。聖人以常平者視天下,而不敢以有為亂之,恭...
”老聃曰:“汝齊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邀於此者,四肢強,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
自幼隨祖父學習書法詩文。1994年書法作品《造萬物而無心,處五濁而清冷》榮獲世界和平文華大獎《寶鼎和平勳章》。80年代很多書法作品被日本政界,金融界收藏。九十年代很多出色的書法作品被中南海,釣魚台國賓館,人民大會堂收藏。九十年代初開始轉到現代繪畫的研究與創作。從抽象的美學到具體的技法、媒材都作了大膽的...
能盡物之性,反過來亦可使心至誠。③誠能成物。心至誠既然可以“盡物之性”,“知天下之化育”,那么至誠者就可以參贊天地化育萬物的過程:“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中庸》並不認為心是萬物的創造者,但強烈地表現出一種主體意識參予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的要求和願望。格物致知 《大學》的“八條目...
”(《傳習錄》下)這裡的天地鬼神萬物是作為人的世界的天地萬物,而不是純自然的天地萬物,這樣的萬物才是依賴於人心的。所以當弟子問他天地萬物千古存在,為什麼說依賴人的靈明?守仁答道:“今看死的人,他這些靈明游散了,他的天地萬物尚在何處?”(同上)因此,世界觀意義上的心外無物,是一種原則同格...
遠道青楓長夜夢,高樓紅日故園心。新開晨課須行早,暫廢江關長短吟。詠茄子 百日畦中漸長成,垂垂葉底看膨脝。青圓光紫賴新雨,厚實芳鮮須好晴。也擬煮來佐家釀,還將擇取餉鄰翁。粗茶淡飯偏能喜,飽足蝸尖無事爭。贈坐晚聽風 西風無意轉孤蓬,萬物悄然更替中。感氣花開還葉落,應時春燕與秋鴻。人知...
由前言之原不加少,由後言之原不加多,便歷千百年仍是此花此葉,花又結果,生生不窮,無少異也。方寸中一點仁心發泄出來,智周萬物,道濟天下,亘千百年為聖為賢,心心相印無不同也。亘千萬里形形相續,無或殊也,易曰:“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心只是個虛靈二字,故能綱維群動,宰制萬有。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