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汰(320年—387年),東莞人,少與道安、竺法雅等師事佛圖澄。佛圖澄圓寂後,法汰以師禮事道安。道安避難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與弟子曇一、曇二等二十四人,沿長江東下。途中因疾停陽口,道安遣慧遠前來問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竺法汰
- 出生地:東莞
- 出生日期:320年
- 逝世日期:387年
- 職業:僧人
竺法汰(320年—387年),東莞人,少與道安、竺法雅等師事佛圖澄。佛圖澄圓寂後,法汰以師禮事道安。道安避難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與弟子曇一、曇二等二十四人,沿長江東下。途中因疾停陽口,道安遣慧遠前來問疾。
竺法汰(320年—387年),東莞人,少與道安、竺法雅等師事佛圖澄。佛圖澄圓寂後,法汰以師禮事道安。道安避難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與弟子曇一、曇二等...
竺佛圖澄(232—348),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論,應是龜茲人)。九歲在烏萇國出家,清真務學,兩度到罽賓學法。西域人都稱他已經得道。晉懷帝永嘉四年(310)...
竺道生(355-434)東晉佛教學者,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鄉)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從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後來從鳩摩羅什譯經,是鳩摩羅什的著名門徒之一。...
道生(355-434) 晉宋間高僧。俗姓魏,鉅鹿(今河北省平鄉)人,僑居彭城(今江蘇徐州)。家庭世代為士族,父親為廣戚(今江蘇沛縣東北)令。幼隨竺法汰出家,改姓竺,...
(七)本無異宗,為本無宗之支派,有竺法琛、竺法汰之說。七宗之中,就基本觀點而言,一般以本無宗、即色宗、心無宗三家為當時般若學說主流之所在。...
據史料記載,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始建於晉,開山祖僧是竺法汰和僧遠。據傳過去在浮來山的東山口曾有一座過路牌坊,前後兩面的楹聯就是對這一歷史掌故的記載與詮釋...
慧遠奉道安之命前往慰問正在患病的竺法汰。竺法汰這時指使一個弟子去跟道恆辯難。慧遠去後,也就席向道恆攻難。據《高僧傳·卷五·竺法汰傳》載:...
後者的代表人物是竺法深、竺法汰等人。《中觀論疏》雲:次琛(深)法師雲:本無者,未有色法,先有於無,故從無出有,即無在有先,有在無後,故稱本無。...
竺佛圖澄大師(232年—348年),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論,應是龜茲人)。九歲在烏萇國出家,兩度到罽賓(北天竺境笳畢試國,今喀什米爾地區,)學法。西域人都...
晉 孫綽 《竺法汰贊》:“事外蕭灑,神內恢廓。”《晉書·樂廣傳》:“廣與 王衍 俱宅心事外,名重於時。”唐 孟郊 《長安羈旅行》:“潛歌歸去來,事外...
據史料記載,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始建於晉,開山祖僧是竺法汰和僧遠。據傳過去在浮來山的東山口曾有一座過路牌坊,前後兩面的楹聯就是對這一歷史掌故的記載與詮釋...
高僧竺法濟、支曇講《陰持入經》,道安跟從他們學經。隨後與周門竺法汰遷居于飛龍山,這時僧先、道護等都已在飛龍山上,見面之後非常高興,他們共同研讀經文,妙...
僧先,亦作“僧光”。東晉僧人。據《高僧傳》卷五載,冀州(治所在今河北高邑西南)人。少遇道安。後避亂于飛龍山,與道安相逢,並討論“格義”之優劣。曾與竺法...
竺法汰,佛家般若派本無異宗宗師,紫金山上與支遁禪師鬥法,力竭,用灌頂大法傳功給主角包爽並且託付《光贊般若經》和《涅槃經》給包爽,要他在三年一度的西域曬...
本名:竺法汰 本名:竺法潛 相貌:胖如肥豬 相貌:瘦如獼猴 相貌:五六十歲,白眉老僧 相貌:苦頭陀 職位:寺主 身份:沙彌 親屬:師父佛圖澄,師兄釋道安、 竺法...
劉孝標註引《道安法師傳》:竺法汰者,體器弘簡,道情冥到,法師友而善焉。《宋書·柳元景傳》:風度弘簡,體局深沉,正義亮時,恭素范物。...
鐘嶸《詩品序》評玄言詩特點 玄釋合流,在當時佛教徒相當普遍,如孫綽、名僧支道林、竺法深、釋道安、竺法汰、支遁等等皆深於老莊之學,欲使以佛附會玄學。《世...
幼隨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十五歲便登講座,二十歲受僧侶的最高戒律具足戒。公元397年道廬山相慧遠求學,公元404年問學於鳩摩羅什和佛馱跋陀羅。以慧解著稱,在當時...
因從竺法汰為師出家,通常稱為竺道生。關於道生的生年,與道生同時或稍後的佛教史籍沒有詳細的記載,甚至在惠琳法師為道生撰寫的誄文中也沒有提及。但道生謝世...
東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89),會稽郡已有佛教活動。兩晉南北朝時期,郡境所建名剎眾多。同時,出現一批高僧,有佛教般若即色宗創始人支遁(道林)、般若學派宗師竺法...
東晉鹹安元年(371年),主持竺法汰,於岱嶽谷(百丈瀑布穀)口,汶水北岸(今上寺院村坐落處),建造梵宇,曰“明道寺”。該寺坐北面南,背倚獅子嶺,前臨汶河。歷經...
莒魯國君盟於浮來、東晉高僧竺法汰講《禪定》 、慧地校經、曇觀送舍利、三豐傳丹術……尚有遺蹟存在,志乘可查。浮來山地質構造獨特,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
其見於史傳的,有系出天竺、康居遠道來受學的竺佛調、須菩提等,有跨越關河來聽講的道安、竺法汰、法和、法雅、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進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