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

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是指知識管理責任機構或人員按照一定的程式和方法,對公司知識資源進行系統、科學地考察和評估,分析組織知識基礎和知識需求,提出診斷性和預測性的審計報告,以改善管理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為目的,促進知識管理的績效提高而進行的一種審計和知識管理相結合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
  • 外文名:無
  • 詞性:名詞
  • 類別:審計
定義,內容,可行性,流程,方法,報告,

定義

.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是指知識管理責任機構或人員按照一定的程式和方法,對公司知識資源進行系統、科學地考察和評估,分析組織知識基礎和知識需求,提出診斷性和預測性的審計報告,以改善管理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為目的,促進知識管理的績效提高而進行的一種審計和知識管理相結合的活動

內容

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內容包括:知識主體(人)、知識客體(即知識本身)與知識環境三個方面。
一是人。
人是知識的擁有者,也是知識的接受者。這裡所說的人不僅指組織內的知識工作者,還包括了客戶供應商組織價值鏈上的知識主體。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一方面要熟悉企業各部門的工作內容與目標,以確定知識需求,另一方面要審計人的知識流程、彼此的關係等內容。
二是知識。
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人們可以通過口頭傳授、教科書、參考資料、期刊雜誌、專利文獻、視聽媒體、軟體和資料庫等方式獲取,也可以通過語言、書籍、文字、資料庫等編碼方式傳播,容易被人們學習的知識。隱性知識存在於人的大腦中,是人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與個人經驗密切相關的知識,是一些技巧,不易被他人學習。審計知識時,不僅要審計顯性知識,也要審計隱性知識,在審計過程中捕獲隱性知識很必要。
三是知識環境。
知識環境對知識活動起推動或阻礙的作用。知識環境有兩個方面;技術環境組織環境。技術環境主要是指信息技術,也可以理解為IT設施。組織環境包括組織設計和企業文化,組織設計指組織的流程結構,企業文化間接地反映了知識共享文化和組織的價值觀

可行性

眾所周知, 知識管理審計屬於非法定審計, 其審計報告不對外公布, 只用於改善組織內部經營管理, 因此管理層尋求外部專門審計機構的動機並不強烈。另外, 基於對巨額審計費用和保密性的考慮, 在條件成熟的組織里, 內部審計部門可能會成為知識管理審計機構的首選。
1.內部審計的職能轉換。
傳統的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 是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 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其主要職能定位於經濟監督。但由於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先天缺陷使監督如隔靴搔癢, 效果不盡人意。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修改後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對內部審計作了新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諮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套用系統的、受過訓練的方法來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效果, 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由此可見, 內部審計角色的定位不再是“坐探”或“警察”, 而是“參謀”或“醫生”。
2.內部審計部門知識結構的調整。
傳統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主要局限在財務領域。由於內部審計職能定位轉移到管理審計, 因此, 複合型的人才結構在內部審計部門逐步形成。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戰略專家、人力資源專家、知識分析專家、智慧財產權專家和市場行銷專家完全可以組建成一支知識管理審計團隊

流程

(一)計畫階段知識管理內部審計計畫階段是整個審計工作的起點,為達到預期的審計目標,內部審計師必須在實施審計程式之前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計畫,以保證調查取證工作有的放矢,該階段要定義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目標、識別各種限制條件、制定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計畫、並確定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指標體系。定義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目標,是為了規範審計的目的、審計的對象和範圍,所以目標要儘可能的具體;識別限制條件和制定計畫,是為了在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實施過程中,能有的放矢並將成本控制預算之內。限制條件包括財務預算上的限制、組織內部基礎設施的限制、時間限制等;確定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指標體系,是為知識管理內部審計提供比較的基準,前提是要對理想的狀態有清楚的認識。計畫階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包括財務預算、組織內部基礎設施等情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對知識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態度,確定知識管理的受重視程度;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組織機構,即公司計畫、協調和控制的整體框架,確認相關的管理職能和報告關係及組織單位內部責任許可權的劃分,確定知識需求;了解被審計單位企業文化人事政策和實務,確定知識共享程度和組織的價值觀;了解人們獲取、傳播和共享知識的流程,定義知識管理審計目標,規範審計目的和審計對象;確定知識管理審計的指標體系;初步評價知識資產;制定初步審計策略;選擇審計方法;編制知識管理審計計畫。
(二)實施階段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實施階段是根據審計計畫階段確定的知識管理內部審計的範圍、要點、步驟、方法進行取證,藉以形成審計結論,實現審計目標的中間過程。其工作主要包括:通過問卷調查、個人面談或群體集中面談和運用知識管理軟體系統等方式收集數據,揭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確定組織實際的和潛在的知識財富;採用一般性分析法、策略重要性分析法或數據流圖分析法等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所反映的問題和機會進行解析和評估。
(三)完成階段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完成階段是實質性的項目完成階段。在該階段,需整理和評價知識審計完成後得到的數據,形成審的意見和建議,編寫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主要工作有:整理評價審計實施過程中獲取的審計證據;評價文檔與信息系統中的知識內容的質量和相關性;評價旨在提高知識文檔處理的速度、效率和安全性的技術運用情況;評價知識交換的機會和頻率激勵機制等;繪製知識地圖,揭示組織的知識狀況、知識流知識網路等,據以分析組織的知識差距;根據知識管理審計指標體系,形成審計靚,撰寫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對組織知識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化建議。

方法

(一)知識管理統計評測法它是將知識的識別、存儲、使用和創新進行數量化,用知識貨幣數量來表達的一種方法。例如:知識按累計分布(以套用模組和部門為單位,統計累計的有效文檔數,圖表展示),知識按周期分布(以套用模組和部門為單位,統計按月、按季度、按年的有效知識文檔數,以圖表展示),知識按增長分布(提供對比圖表,控周期以模組和部門為單位進行對比)。
(二)指標度量卡法審計的實質是比較實際狀況與既定標準,據以測評效率、效果。若要評定企業的知識管理效率和效果,就必須建立知識管理指標度量卡,通過數字量化手段度量組織的知識管理。
(三)HyA-K-Audit方法HyA-K-Audit方法是由Ann Hylton博士提出的,是以人為中心的知識審計,它從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來評估知識傳播、使用和共享的水平。HyA-K-Audit方法的實施分為:知識調查(K-Survey)、知識清點(K-Inventory)和知識地圖(K-Map)三個步驟。
(四)其他方法根據現代審計理論,獲取審計證據的方法主要有檢查、計算、觀察、查詢及函證監盤和分析陛覆核六種。這些傳統的審計方法在知識管理審計中依然適用。例如,通過詢問、觀察可以得知企業的技術環境、組織設計和企業文化等情況;通過檢查、計算、分析性覆核可以驗證知識資本的核算是否準確。如JaY Liebowitz等的知識管理審計方法,Jay Liebowitz博士是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研究知識管理系統方法論的專家,Jay Liebowim等人提出分三步進行的知識管理審計方法。再如,David Skyrme的審計方法,DavidSkgrme是一名諮詢師,其審計方法受信息審計的影響,他運用信息資源管理的原理進行知識審計,Skyrme的知識管理審計通過對核心業務流程和關鍵的管理決策領域進行分析,區別出知識資產的重要性次序。另外,還有AmritTiwana提出的知識管理審計方法,他給出了一套知識評估工具,從基礎設施、流程、技術、企業文化、聲譽等多個角度進行知識審計

報告

(一)標題與收件人全面的知識管理審計報告的標題應該為“關於+(被審計單位)+(時間)+的+知識管理審計報告”。專題知識管理審計報告的標題應在(時間)後面加上專題名稱。對企業知識管理內部審計而言,審計項目往往是管理部門授權審計,此時審計報告的收件人為授權人。
(二)引言段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的引言段應當依次說明審計立項的依據;被審計事項的性質和範圍;審計事項的要求和執行時間;其中審計對象的範圍至少應當指明知識管理項目實施的時間和部門。
(三)範圍段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的範圍段應當說明已經實施的審計工作;所依據的審計標準審計責任等。審計工作應當按照相關的技術標準、計畫實施審計程式,且審計工作足以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支持內部審計師的審計意見。審計責任應當指出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屬於診斷幽的管理建議。
(四)意見段意見段應該是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的核心部分,因而也就占據了審計報告的最大篇幅。一份知識管理內部計報告的質量高低主要取決於意見段。這一段應該具體說明以下3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對被審計事項的基本評價;主要成績和問題;改進意見和建議。
(五)審計師簽名蓋章、審計機構及地址知識管理內部審計報告應當由項目負責人(或審計組組長)簽名蓋章。審計報告應當載明審計機構的名稱及地址,並加蓋審計機構的公章。
(六)報告日期審計報告最後應當寫明審計報告日期審計報告日期為審計工作完成日,即實施的審計程式均已完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