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
針對不少企業缺乏無形資產價值評估觀念的狀況,有關專家指出,企業在經營中除了要重視有形資產外,還必須加強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意識,做到對自身的無形資產價值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日常經營中有意識地保護無形資產,使其保值增值,並在合資中避免估價損失。
企業無形資產是企業產品品質、商標、資信、盈利能力等方面綜合實力的體現,無形資產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在國外,
無形資產評估早已有之。在我國,這項工作才剛剛起步。在計畫經濟時代,企業沒有無形資產的概念,更沒有把無形資產作為資產加以運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創出名牌,進而保護好名牌,重視品牌無形資產價值,維護企業權益。因此,防止無形資產流失,把無形資產作為重要資產來運營,已成為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當務之急。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出現了許多由於經營者不重視無形資產價值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例子。有的國有企業在與外商合資時,忽視對自有品牌的評估,結果造成合資中方利益受損,
國有資產流失。
專家指出,無形資產評估對於盤活
企業資產、促進產權重組、加速企業生產經營與國際市場接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管好用好無形資產,可使企業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專家指出,品牌無形資產的作用還遠不止這些:品牌要得到法律保護,防止被假冒和侵權,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是企業理賠的依據之一;將無形資產加以有效運營,可以提高企業總體資產質量,也是企業創造優良融資環境的有效手段;無形資產還是合資合作中資產作價的量化指標之一;在產品宣傳中,品牌的
評估價值能夠給大眾或媒體以確切的信息,有利於擴大品牌的知名度;無形資產評估還可以增強品牌與品牌之間價值量的可比性。
據了解,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河北等省企業的品牌意識比較強,這些地方的馳名商標數量也比較多。一些企業家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視無形資產評估,切實保護和利用好無形資產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適用於設立公司、企業改制、
股票發行上市、股權轉讓、企業兼併、收購或分立、聯營、組建集團、中外合作、合資、租賃、承包、融資、抵押貸款、法律訴訟、破產清算等目的整體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
價值類型
企業價值評估(整體資產評估)適用於設立公司、企業改制、股票發行上市、股權轉讓、企業兼併、收購或分立、聯營、組建集團、中外合作、合資、租賃、承包、融資、抵押貸款、法律訴訟、破產清算等目的整體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
評估目的四十八字經
管理目的:摸清家底、量化管理、內聚人心、外展實力
資產運作:作價轉讓、許可使用、打假索賠、質押貸款
資本運作:參資入股、增資擴股、置換股權、合資合作
程式
1. 現場考察,了解管理狀況,經營情況,市場情況;
2.委託契約簽定,明確評估目的、對象、評估基準日及客戶的各項要求;
3.提供清單,收集資料,共同製作。從法律、經濟、技術及其獲利能力等方面,確定評估對象的定性、定量資料;
4.社會及市場調研、檢索資料、分析有關市場需求、價格信息、技術指標、經濟指標、國家政策、行業動態等;
5.起草報告,實行內部三級審核制度;
6.徵求意見、完善報告,項目移交。
類型
企業價值評估是為企業的交易(全部股權的交易、部分股權的交易等)提供價值參考,因此其價值類型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市場價值(交換價值)。而不應該是其他價值(非市場價值)。當然企業價值評估還有其他目的,有可能需要評估其他價值,如清算價值、控股權溢價等。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價值類型也劃分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兩類。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價值是指企業在評估基準日公開市場上正常使用狀態下最有可能實現的交換價值的估計數額。評估企業的市場價值所使用的信息數據都應來源於市場。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非市場價值是一系列不符合市場價值定義的價值類型的總稱或集合,主要有投資價值、持續經營價值、保險價值 、清算價值等。
投資價值是指企業對於具有明確投資目標的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所具有的價值。如企業併購中的被評估企業對於特定收購方的收購價值;關聯交易中的企業交易價值;企業改制中的管理層收購價值等。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能等於企業的市場價值,也可能高於或低於企業的市場價值。
保險價值是指根據企業的保險契約或協定中規定的價值定義確定的價值。
持續經營價值是指被評估企業按照評估基準日時的用途、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等繼續經營下去所能實現的預期收益(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企業的持續經營價值是一個整體的價值概念,是相對於被評估企業自身既定的經營方向、經營方式、管理模式等能產生的現金流量和獲利能力的整體價值。由於企業的各個組成部分對企業的整體價值都有相應的貢獻,企業持續經營價值可以按企業各個組成部分資產的相應貢獻分配給企業的各個組成部分資產,即構成企業各個部分資產的在用價值。企業的持續經營價值可能等於企業的市場價值,也低於企業的市場價值。
清算價值是指企業處於清算、迫售、快速變現等非正常市場條件下所具有的價值。從數量上看,企業的清算價值是指企業停止經營,變賣所有的資產減去所有負債後的現金餘額。這時企業價值應是其構成要素資產的可變現價值。
企業價值評估到底是評估一個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價值,還是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清算條件下)的價值,取決於資產交易的性質。評估對象在持續經營前提下的價值並不必然大於在清算前提下的價值(如果相關權益人有權啟動被估企業清算程式的話)。即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價值可能小於清算條件下的價值,這種情況下,如果相關權益人有權啟動被估企業清算程式的話,應該評估企業的清算價值。
特點
根植於現代經濟的企業價值評估與傳統的
單項資產評估有著很大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企業整體價值分析和
價值管理的基礎上,把企業作為一個經營整體來評估企業價值的評估活動。
這裡的
企業整體價值是指由全部股東投入的資產創造的價值,本質上是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
法人實體在一系列的經濟契約與各種契約中蘊含的權益,其屬性與會計報表上反映的資產與負債相減後淨資產的帳面價值是不相同的。
1、兩種評估所確定的評估價值的含義是不相同的。
利用單項資產評估,是一種靜態的反映方法。
將企業整體作為評估對象,是一種動態的反映方法。
2、兩種評估所確定的評估價值的價值一般是不相等的。
美國價值評估理論專家科納爾認為,企業的價值不僅反映資產的重置成本,而且必須包括十分重要的組織成本,即企業價值=資產重置成本+組織成本。
3、兩種評估所反映的評估目的是不相同的。
如果企業的
資產收益率與社會(更多的是與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相同,則單項資產評估匯總確定的企業資產評估值應與
整體資產評估值趨於一致;
如果企業資產收益率低於社會(或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單項資產評估匯總確定的企業資產評估值就會比整體企業評估值高;
反之,如果企業資產收益率高於社會(或行業)
平均收益率,整體企業評估值則會高於單項企業評估匯總的價值,超過的部分則是企業商譽的價值。
範圍
(一)企業價值評估的一般範圍
一般範圍即企業的資產範圍。
這是從法的角度界定企業評估的資產範圍。
從產權的角度,企業評估的範圍應該是企業的全部資產。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具體範圍
在界定企業價值評估具體範圍是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對於評估時點一時難以界定的產權或因產權糾紛暫時難以得出結論的資產,應劃為“待定產權”,暫不列入企業評估的資產範圍。
其次,在
產權界定範圍內,若企業中明顯存在著生產能力閒置或浪費,以及某些局部資產的功能與整個企業的總體功能不一致,並企業可以分離,按照效用原則應提醒委託方進行企業資產重組,重新界定企業評估的具體範圍,以避免造成委託人的權益損失。
再次,
資產重組是形成和界定企業價值評估具體範圍的重要途徑。
資產重組對資產評估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資產範圍的變化。
2、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
3、收益水平的變化。
對象
企業價值評估的一般對象是企業整體的經濟價值。
(一)企業的整體價值
1.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
2.整體價值來源於要素的結合方式。
3.部分只有在整體中才能體現出其價值。
4.整體價值只有在運行中才能體現出來。
(二)企業的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是指一項資產的公平市場價值,通常用該資產所產生的未來
現金流量的現值來計量。
需要注意的問題:
1.區分會計價值與經濟價值。
2.區分現時市場價格與公平市場價值。
現時市場價格可能是公平的,也可能是不公平的。
(三)企業整體經濟價值的類別
1.實體價值與股權價值。
意義
企業價值評估是指把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整體獲利能力,並充分考慮影響企業獲利能力諸因素,對其整體資產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作為整體資產的企業往往並不是所有單項資產的簡單累加,而是在一定組織管理下按照生產經營中經濟與技術邏輯關係形成的資產有機結合體。價值評估對企業併購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從併購程式看,一般分為目標選擇與評估、準備計畫、分開或
協定併購實施三個階段,其中目標選擇與評估是併購活動的首要基本環節,而目標評估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評估,這是決定併購活動是否可行的
先決條件;
(2)從併購動機上看,併購企業一般是為獲得管理、經營、財務上的
協同效應,實現
戰略目標等,但在理論上只要價格合理,交易是可以成交的,因此雙方對標的的價值評估是決定是否成交的基礎,也是談判的焦點;
(3)從投資者角度看,要併購企業交易價值有利於己方,但由於雙方投資者信息掌握不充分,或者主觀認識上存在偏差,因此,在併購過程中,需要對併購企業自身、目標企業及併購後的聯合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三者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併購中的企業價值評估,對併購決策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資料蒐集
2.企業簡況、企業成立背景、法定代表人簡介及經營團隊主要成員簡介、組織機構圖、股權結構圖;
4.企業資產重組方案、企業購併、合資、合作協定書(意向書)等可能涉及企業產權(股權)關係變動的法律檔案;
5.企業提供的經濟擔保、債務抵押等涉及重大債權、債務關係的法律檔案;
6.企業年度、半年度工作總結;
7.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政府部門檔案;
8.企業近五年(含評估基準日)財務年度報表以及財務年度分析報告,生產經營產品統計資料;
9.企業現有的生產設施及供銷網路概況,各分支機構的生產經營情況簡介;
10.企業
產品質量標準,商標證書、專利證書及技術成果鑑定證書等;
11.企業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12.企業未來五年收益預測(C表)以及預測說明;
13.企業歷年無形資產投入統計資料(包括廣告、參展等費用);主要客戶名單、主要競爭對手名單;
14.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包括經營優勢及主要風險);
15.新聞媒體,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的相關報導和評價等信息資料;
16.企業榮譽證書、法定代表人榮譽證書;
17.企業形象宣傳、策劃等相關資料;
18.企業現有技術研發情況簡介及技術創新計畫;
19所有長期投資的章程,被投資單位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基準日及前三年的會計報表;
20.其它企業認為應提供的資料;
21.企業承諾書;.
22、企業非經營性資產清查材料;
本質
企業的顯著標誌在於:它是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是一種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
傳統區別
傳統的“企業整體評估”是對企業
資產負債表所列示資產及負債的評估,它嚴重地影響了企業價值評估的定位,並限制了企業價值評估方式方法的發展。其偏頗與限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處理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了評估價值,評估師的大量工作變成了審計工作;
2、由於企業的每項資產必須分別進行評估,評估機構為控制經營成本,設備、房產、土地等單項
資產評估往往聘用不了解資產評估的專業技術人員去完成,因而嚴重影響了評估的執業水平。同時,企業的房產和土地的
價值評估業務似乎應該必須由專門的房產價值和土地價值的評估人員來承擔,從而導致企業整體價值被肢解,影響了企業評估價值的準確性;
3、由於評估往往僅以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為準,造成了對賬外資產的忽視和遺漏;
4、由於會計報表所列示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價值加總後不一定能體現企業的整體價值,其評估價值不能用來作為發行定價的參考,證監會實行了另一套股票發行定價機制,
資產評估報告只能用來設立公司。
資產評估行業錯失了巨大的
證券發行市場;
5、同樣是因會計報表所列示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價值加總後不一定能體現企業的整體價值,資產評估報告只能做為委託方完成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相關手續的檔案,而不能為企業股權交易提供有用的定價參考,不能滿足股權交易市場的有效需求。
企業價值評估逾越了傳統
財務報表中涉及的項目,而將
外部環境分析(包括政治環境、產業政策、信貸政策、
區域政策、環保政策、交通條件甚至地理位置等)、行業分析、產品與市場分析、
業務流程分析、組織結構和許可權分析、人力資源分析、信用分析、管理層經營績效分析和財務評價(常見的有償債能力、現金流量狀況和發展潛力分析)等納入評估體系。
企業價值評估是
資產評估的組成部分,但又不同於傳統的單項資產評估、
整體資產評估。單項資產評估包括流動資產、機器設備、建築物及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權、長期投資以及無形資產的評估;整體資產評估是以各個企業,或者企業內部的經營單位、分支機構作為一個經營實體,依據未來預期收益來評估其市場價值,它更多地考慮資產之間組合方式的協同效應帶給企業價值的增值。
我國現狀
我國的資產評估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於我國至今尚處於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市場經濟還不夠發達,適合我國國情的評估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在評估方法上,對於單項資產評估經過模仿和探索開始進入成熟階段,但對於企業價值評估還剛剛起步。對於相關理論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見於
資產評估教材中,很少有對企業價值評估的系統論述,大多是將資產評估的理論和方法移植於企業價值評估之中。
歐美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並被廣泛運用於實踐中。但是在我國,單項資產評估的理論與方法已開始走向成熟,而企業價值評估還是一個新的評估領域,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價值評估評估理論和方法體系。
企業觀
在我國,關於企業的定義是運用屬加種差的方法得出的。一般認為:企業是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企業的這一定義,明確了
企業本質上是一個依法成立的社會經濟組織,同時也揭示了企業這一社會經濟組織不同於其它社會經濟組織的主要方面,即企業的根本目的在於盈利,企業在面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要獨立核算、以收抵支、自負盈虧,設立企業的條件與程式要合乎法律規定等。
關於
企業內涵與本質的界定,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
新古典經濟學是以市場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市場價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企業被認為是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黑匣子”,即企業是在技術既定、信息充分、沒有交易成本的條件下,僅面臨市場約束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微觀經濟主體。
價值觀
企業價值評估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占有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並充分考慮影響企業獲利能力諸因素,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可以說,它是市場經濟和
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關於企業價值評估,西方已開發國家經過長期發展已日趨成熟。
我國處於經濟體制的轉型期,企業的性質呈現多元化特點,企業價值評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採用什麼樣的企業價值觀,對企業價值評估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迄今,經濟發展歷經農業經濟、製造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四個大的時代。不同時代,財富創造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價值創造的主體隨之改變。相應地產生了勞動價值論、資本價值論、客戶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等企業價值理論。按照價值來源的主體不同,企業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勞動創造價值為主的企業,二是以資本創造價值為主的企業,三是以客戶創造價值(包括效用體現價值)為主的企業。對於企業價值評估,勞動價值論的理念主要是勞動創造價值。一方面,對於企業本身來說,由於它的產生和存在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並且能夠生產具有使用價值的各種商品,商品可以上市、買賣,企業本身也可以兼併、收購、改制、重組、破產,通過市場交易來體現出自身價值的高低,企業價值=企業的
成本價格十利潤;另一方面,企業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付出了勞動就會相應創造價值,企業的價值體現在企業生產的商品上,企業價值=企業未來生產的
商品價值的現值-企業生產成本的現值。資本價值理論是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流理論之一,其核心內容是不僅活勞動創造價值,而且死勞動也創造價值。所謂死勞動,實際上就是資本,具體包括實質資本、無形資本、人力資本、資源資本等。可以說,在企業家眼裡,一切都是資本,一切都能產生價值。資本趨於隱性化、人性化、智慧型化、自然化。按照資本價值理論:企業價值=實質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無形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人力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資源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客戶價值理論認為,價值是由客戶決定的。就顧客而言,其購買的已經不完全是產品、服務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極具個性化的。認可才有價值,認可就是價值。客戶認可你的產品,就有價值;客戶不認可你的產品,就沒有價值。客戶購買得多,價值就高;客戶購買得少,價值就低。可見,客戶價值理論是企業從客戶的視角來看待產品的價值,這種價值不是由企業決定的,而是由客戶感知的,即企業價值來源重心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了企業外部。客戶在感知價值時,除關注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本身外,還關注相互間的整體關係,客戶價值不僅來源於核心產品和附加服務,更應包括維持關係的努力,通過發展良好而持續的客戶關係來創造企業價值。按照客戶價值理論:企業價值=客戶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度。效用價值論的核心就是一切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它們的用途,取決於人們對該商品的主觀評價。商品的價值是由它的效用決定,也就是由
使用價值決定。這裡的所謂價值,實際上就是人們對商品的主觀感受。人們通常從生理、情感、智力、精神這四個層次上體驗生活,這四個層次影響著人們對
產品價值的主觀判斷,形成的是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價值觀念。按照效用價值論:企業價值=企業商品為消費者帶來的效用。
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的轉型階段,不僅
三類企業同時並存,而且還存在一些新的特點。由於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加工廠。同時,我國經濟已開始融入世界經濟洪流,產品的銷售受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制約,不少企業特別是不少國有企業的資本構成已經呈現多元化、無形化、智慧型化等特點,而許多國有企業又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承擔著許多的政府職能和社會責任。這些特點和因素的影響決定著我們的企業價值理論不能單純堅持勞動價值論,也不能簡單的套用資本價值理論。雖然也有不少企業適合客戶價值理論或效用價值理論,但我們的企業還根置於經濟尚不十分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還僅僅是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幾千年來保守的生活傳統,客戶價值理論或效用價值理論的適應性也不具普遍性。
開展作用
最大化管理的需要
企業價值評估在
企業經營決策中極其重要能夠幫助管理當局有效改善經營決策。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
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的各項經營決策是否可行,必須看這一決策是否有利於增加企業價值。
價值評估可以用於投資分析、戰略分析和以價值為基礎的管理;可以幫助經理人員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優勢和劣勢。
我國現階段
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在實質上影響了
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真實體現。會計指標體系不能有效地衡量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會計指標基礎上的財務業績並不等於公司的實際價值。企業的實際價值並不等於企業的帳面價值。企業通過帳面價值的核算,常常無法對其自身經過長期開發研究、日積月累的寶貴財富——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確認。
這就引申出MBO實施過程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目標公司的價值評估,即管理層對所服務企業的估價,其中不僅包含對企業有形資產的估值,也涵蓋對技術、管理、企業、人才等無形資產的評估。因此,企業價值評估幫助企業對這些會計失真信息予以關注、認真核實,充分了解會計失真信息因素,並進行正確的處理,以克服因會計失真信息導致的其他
資產評估結果不實的情況。避免導致企業價值被異化,影響了企業價值的準確性。
重視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
企業理財人員通過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了解企業的真實價值,做出科學的投資與融資決策,不斷提高企業價值,增加所有者財富。
企業併購的需要
企業併購過程中,投資者已不滿足於從重置成本角度了解在某一時點上目標企業的價值,更希望從企業現有經營能力角度或同類市場比較的角度了解目標企業的價值,這就要求評估師進一步提供有關股權價值的信息,甚至要求評估師分析目標企業與本企業整合能夠帶來的額外價值。同時資本市場需要更多以評估整體獲利能力為代表的企業價值評估。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往往出現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轉讓、合併等情況,如
企業兼併、購買、出售、重組聯營、股份經營、合資合作經營、擔保等等,都涉及到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要對整個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以便確定合資或轉賣的價格。然而,企業的價值或者說購買價格,決不是簡單地由各單項經公允評估後的資產價值和債務的代數和。因為人們買賣企業或兼併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經營這個企業來獲取收益,決定企業價格大小的因素相當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企業利用自有的資產去獲取利潤能力的大小。所以,企業價值評估並不是對企業各項資產的評估,而是一種對企業資產綜合體的整體性、動態的價值評估。而企業資產則是指對企業某項資產或某幾項資產的價值的評估,是一種局部的和靜態的評估。
量化企業價值、核清家底、動態管理
對每一位公司管理者來說,知道自己公司的具體價值,並清楚計算價值的來龍去脈至關重要。在
計畫經濟體制下,企業一般關心的是有形資產的管理,對無形資產常忽略不計。在
市場經濟體制下,無形資產已逐漸受到重視,而且愈來愈被認為是企業的重要財富。在國外,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無形資產價值遠高於有形資產,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無形資產價值亦相當可觀。希望清楚了解自己家底以便加強管理的企業家,有必要通過評估機構對企業價值進行公正的評估。
董事會、股東會了解生產經營活動效果的需要
公司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公司各項經營決策是否可行,取決於這一決策是否有利於增加公司價值。
公司管理層僅僅以公司現階段的財務報表來衡量公司的經營成果是片面的做法,正確推行以價值評估為手段的價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動我國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企業價值評估是投資決策的重要前提
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作為投資主體的地位已經明確,但要保證投資行為的合理性,必須對企業資產的現時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評估。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在企業各種經濟活動中以有形資產和專利技術、專有技術、
商標權等無形資產形成最佳化的資產組合作價人股已很普遍。合資、合作者在決策中,必須對這些無形資產進行量化,由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評估的結果既是投資者與被投資單位投資談判的重要依據,又是被投資單位確定其無形資本人賬價值的客觀標準。
擴大提高企業影響展示企業發展實力的手段
隨著企業的形象問題逐漸受到企業界的重視,通過名牌商標的宣傳,已經成為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企業擁有大量的無形資產,給企業創造了超出一般生產資料、生產條件所能創造的超額利潤,但其在
賬面上反映的價值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企業價值評估及宣傳是強化企業形象、展示發展實力的重要手段。
增加企業凝聚力
企業價值不但要向公司外的人傳達企業的健康狀態和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向公司內所有階層的員工傳達企業信息,培養員工對本企業企業的忠誠度,以達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模型比較
一、資產價值評估法
資產價值評估法是利用企業現存的財務報表記錄,對企業資產進行分項評估,然後加總的一種靜態評估方式,主要有賬面價值法和重置成本法。
賬面價值是指
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的價值或淨值,主要由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加企業的經營利潤構成,計算公式為:目標企業價值=
目標公司的賬面淨資產。但這僅對於企業的存量資產進行計量,無法反映企業的贏利能力、成長能力和行業特點。為彌補這種缺陷,在實踐中往往採用調整係數,對賬面價值進行調整,變為:目標企業價值=目標公司的賬面淨資產×(1+調整係數)。
重置成本足指併購企業自己,重新構建一個與目標企業完全相同的企業,需要花費的成本。當然,必須要考慮到現存企業的設備貶值情況。計算公式為:目標企業價值=企業資產市場全新的價格-有形折舊額-無形折舊額。
以上兩種方法都以企業的
歷史成本為依據對企業價值的評估,最重要的特點是採用了將企業的各項資產進行分別股價,再相加綜合的思路,實際操作簡單一行。其最致命的缺點在於將一個企業有機體割裂開來:企業不是土地、生產設備等各種
生產資料的簡單累加,企業價值應該是企業整體素質的體現。將某項資產脫離整體單獨進行評估,其
成本價格將和它所給整體帶來的
邊際收益相差甚遠。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與企業創造未來收益的能力相關性極小。因此,其評估結果實際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價值,充其量只能作為價值參照,提供評估價值的底線。
現金流量貼現法又稱拉巴鮑特模型法,是在考慮
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的情況下,將發生在不同時點的
現金流量按既定的貼現率統一折算為現值再加總求得目標企業價值的方法。
市場比較法是基於類似資產應該具有類似價格的理論推斷,其理論依據是“
替代原則”。市場法實質就是在市場上找出一個或幾個與被評估企業相同或近似的參照企業,在分析、比較兩者之間重要指標的基礎上,修正、調整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後確定被評估企業的價值。運用市場法的評估重點是選擇可比企業和確定可比指標。
首先在選擇可比企業時,通常依靠兩個標準:一是行業標準,一是財務標準。其次確定企業價值可比指標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可比指標要與企業的價值直接相關。通常選用三個財務指標:EBIDT(利息、折舊和
稅前利潤),無負債
淨現金流量和銷售收入。其中,現金流量和利潤是最主要的指標,因為它們直接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與企業價值直接相關。
市場比較法通過參照市場對相似的或可比的資產進行定價來估計目標企業的價值。由於需要企業市場價值作為參照物,所以市場比較法較多地依賴效比現金流量貼現所需信息少。但假定,即“市場整體上對目標企法將失靈。在實異和交易案例的市場尚不完善,的使用受到一定現限制。
四、期權價值評估法
在某給定日期或
固定價格購進或權價值來源於本礎資產的價值超賣出期權才有收Scholes模型。
期權價值評估法下,利用
期權定價模型可以確定併購中隱含的期權價值,然後將其加入到按傳統方法計算的靜態淨現值中,即為目標企業的價值。期權價值評估法考慮了目標企業所具有的各種機會與經營靈活性的價值,彌補了傳統價值評估法的缺陷,能夠使併購方根據風險來選擇機會、創造經營的靈活性,風險越大,企業擁有的機會與靈活性的價值就越高。但在研究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使用期權定價模型時並未對該模型的假設條件予以嚴格的檢驗。事實上,很多經濟活動的機會收益是否符合幾何或對數布朗運動規律,有待繼續研究。在實務中很少單獨採用該方法得到最終結果,往往是是在運用其他方法定價的基礎上考慮併購期權的價值後,加以調整得出評估值。
總之,企業價值評估是以一定的科學方法和經驗水平為依據的,但本質上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判斷,在實踐中,應該針對不同對象選用不同方法進行估價,必要的時候可以交叉採取多種方法同時估價。一般來說,評估企業價值需要兩種技巧,第一是分析能力,既需要明白及套用數學模式去評估公司價值。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擁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很多時候數學模式均帶有假設成分,很多資料如公司經營管理能力是不能量化的或沒有足夠數據去衡量,因此在運用數學模式所得到的企業價值只能作參考。由於估價目的十分狹窄,企業價值評估除了可以為產權交易提供一個合理的基礎價格外,更重要的是重組前後的價值對比可以成為企業管理層是否進行戰略重組的決策工具。
價值評估在西方國家獲得了很大成功,正確推行以價值評估為手段的價值最大化管理,是使我國企業走出困境的必要條件。因此,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探討和研究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以及合理運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同名書籍
基本信息
書 名: 企業價值評估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開本: 16開
定價: 40.00元
內容簡介
《企業價值評估》內容簡介:企業價值評估作為資產評估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已有將近五十年的發展歷史,其理論和方法已趨成熟。特別是最近十年時間裡,在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評估行業中,企業價值評估是經歷了最大的發展和變革的領域。經濟方面如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兼併重組、新興市場的開放、每十年左右發生一次的金融危機,報告方面如財務報告和稅收報告要求的改變以及管理機制方面如薩班斯-奧克斯列法案,1992年COSO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一整合框架》和2004年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一整合框架》都促進了企業價值評估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
2004年12月,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了《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正式將“企業價值”和“企業價值評估”引入我國資產評估行業,這標誌著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與國際價值評估行業全面接軌。在我國,雖然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才起步不久,企業價值評估完整的理論體系還未形成、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運用還處於模仿階段,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價值評估作為資本營運中不可缺少的服務工具,越來越被企業、政府監管部門及社會公眾所關注,迫切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探索和方法上的創新,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體系。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企業價值與企業價值理論
第三節 企業價值評估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章 企業價值評估基礎
第一節 企業價值評估的主要要素
第二節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第三節 企業價值評估信息的收集與分析
第三章 收益法
第一節 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收益預測
第三節 折現率的確定
第五節 現金流量折現法的擴展——經濟增加值法
第六節 收益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第四章 市場法
第一節 市場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市場有效性分析
第三節 市場法中主要價值乘數的套用
第六節 市場法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第五章 成本法
第一節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成本法的基本程式
第三節 單項資產評估的前提假設及選擇
第四節 資產清查和估算的具體方法
第五節 成本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第六章 期權定價與企業價值評估
第一節 期權相關知識
第三節 期權定價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套用
第四節 對期權定價模型評估企業價值的評價
第七章 企業評估值的調整
第一節 溢價和折價產生的原因
第二節 進行價值調整的條件
第三節 最終價值的確定
第八章 轉型經濟中的企業價值評估
第一節 轉型經濟的特點
第二節 轉型經濟因素對企業價值評估的影響
第三節 轉型經濟中評估參數的確定
第九章 企業價值評估報告
第一節 資產評估報告概述
第二節 企業價值評估報告概述
第三節 企業價值評估報告的基本內容和格式
第十章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風險控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分類及其成因
第三節 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控制對策
附錄FMEA——風險優先數法《Risk Priority Numbers》簡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