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是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

社會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係。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繫。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係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際交往
  • 外文名: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別名:human communication
  • 定義:通過情感溝通之後形成的社會關係
基本條件,動機及說明,重要性,基本原則,交往秘訣,交往技巧,交往禁忌,心理效應,七種心態,

基本條件

通常人際交往有賴於以下條件:
  1. 傳送者和接受者雙方對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 交往過程中有及時的信息反饋。
  3. 適當的傳播通道或傳播網路。
  4. 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願望。
  5. 對對方時刻保持尊重。

動機及說明

人際交往的客觀動機:人與人進行交往時,雙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使用價值大於付出的使用價值。
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人際交往總是以雙方的成本價值為基礎,實現等價交換
幾點說明:
  1. 人際交往的主體是廣義的,包括個人、集體與國家,因此人際交往包括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等具體形式。
  2. 人際交往的內容也是廣義的,包括商品交換、思想交流、勞動服務、互助合作、勞動與娛樂等。
  3. 人際交往的主體關係也是廣義的,包括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朋友關係、親戚關係等。
  4. 人際交往的領域也是廣義的,包括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和文化領域等。
  5. 人際交往的等價方式是廣義的,包括正值等價與負值等價,即對方如果使自己遭受了價值損失,自己將會設法使對方遭受同樣程度的價值損失。

重要性

  1. 人際交往促進深化自我認識
    在我們的交往活動中,有時候兩方面的評價會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會因此而產生煩惱。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調節兩方面的評價,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正確的自我認識,有助於我們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
  2. 人際交往促進社會化進程
    人際交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網路關係以及人們所擔當的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社會就不成其為社會,發展也無從談起。
    人際交往與我們密不可離,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貫穿生命的始終。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會化的起點,是將來在社會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本領。
  3. 人際交往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橋樑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人際交往是我們奉獻的橋樑。良好的人際交往,能讓我們掌握更多社會的信息,知道人民的生活和需要,保持和人民大眾的血肉聯繫,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基本原則

  1. 尊重原則
    尊重包括兩個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都要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要自暴自棄。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人格和價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 真誠原則
    只有誠以待人,胸無城府,才能產生感情的共鳴,才能收穫真正的友誼。沒有人會喜歡虛情假意,多少誇誇其談都會敗下陣來。
  3. 寬容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產生一些矛盾衝突。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寬容別人,不斤斤計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禮讓三分。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際糾紛,這樣我們會浪費很多時間,同時也變得很自私自利變得很渺小。
  4. 互利合作原則
    互利是指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能得到對方的報答。人際交往永遠是雙向選擇,雙向互動。你來我往交往才能長久。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既要考慮雙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 理解原則
    理解是成功的人際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們能真正的了解對方的處境、心情、好惡、需要等,並能設心處地的關心對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貴啊!善解人意的人,永遠受人歡迎。
  6. 平等原則
    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不要愛富嫌貧,不能因為家庭背景、地位職權等方面原因而對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氣凌人,不能太囂張。平等待人就是要學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平等對待。
  7. 信用原則
    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言而無信非君子”。要取信於人:第一,要守信,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第二,要信任,不僅要信任別人,而且要爭取贏得別人的信任。第三,不輕易許諾。第四,要誠實,答應別人的事要儘量做到,做不到的要講清楚,以贏得對方的理解。第五,要自信,給別人以信賴感和安全感。

交往秘訣

  1. 感情愉悅
    大家彼此喜歡和對方交往,並能從交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交往就得良性循環的進行下去。如果交往變成了負擔,變成了沒有意義的純粹是浪費時間的活動,那這樣的交往不會長久。感情愉悅往往作用於交往的前期。
  2. 價值觀相似
    交往的過程中,彼此的價值觀相似,不僅可以得到支持和共鳴,而且可以預測對方的行為傾向,這樣,雙方就比較容易適應。價值觀相似到了交往的後期起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因為價值觀的分歧而最後分道揚鑣。
  3. 慎重給人提建議
    最大的危險,就是在別人沒有徵求意見的時候提建議,有些人會拒絕採納建議,無論這些建議有多好,或者你的初衷有多高尚,如果你堅持這樣做,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不要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試圖解決別人問題上了,這也包含你的配偶、朋友和工作上的夥伴,這種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的做法,等於是再說他們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對於主動提出建議這種行為,智者不需要建議,傻瓜不採納建議。當有人來向我徵求建議的時候,我先弄清楚他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建議,然後再向他提出這種建議,向人們提供他們希望的建議,這可能是一種解決那些實際上並不重要的問題的好策略。
  4. 善於傾聽別人說話
    這一點很關鍵的。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仔細認真地聽別人說話,你就能夠很準確的理解和領會別人想要表達的思想,以及說話的目的,這樣你就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很好的與人交流和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換位思考
    做什麼事都要換位思考,遇到事情時,不妨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對方出發,想想我們這樣做了對方會如何想,對此引發的後果,這樣我們就能夠想清楚,把事情做到最佳,假如對方是領導就更應該注意這一點,但是前提必須把自己的思維上升一個高度,假如我是領導,希望你如何去做,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得與失都能想明白,做事能夠得當合適,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在處理很多問題上,就能輕鬆自如,恰到好處。

交往技巧

  1. 交談的技巧
    一次成功的交談不僅取決於交談的內容,而更多的是取決於交談者的神態、語氣和動作等。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說出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在交談的時候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要盛氣凌人。同時,不要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應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忽視別人的感覺。
  2. 聆聽的技巧
    聆聽也是一門藝術。聆聽需要我們耐心的傾聽,同時要作出適當的反應。這時應當注意集中精神、表情自然,經常與對方交流目光,適當的用嘉許的點頭,或是用微笑來表示你很樂意傾聽。這樣,別人才更有信心的繼續講下去。如有疑問,我們也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這樣,對方會感到你對他的話很重視。
  3. “三A”法則
    美國學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經提出一條在人際交往中成為受歡迎的人“三A”法則。
    第一個A(Accept);接受對方
    第二個A(Appreciate);重視對方
    第三個A(Admire);讚美對方
  4. 目光接觸
    目光接觸是人際間最能傳神的非言語交往。“眉目傳情”、“暗送秋波”等成語形象說明了目光在人們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銷售活動中,聽者應看著對方,表示關注;而講話者不宜再迎視對方的目光,除非兩人關係已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傳情”。講話者說完最後一句話時,才將目光移到對方的眼睛。這是在表示一種詢問“你認為我的話對嗎?”或者暗示對方“現在該論到你講了”。
  5. 衣著
    衣著在談判桌上,人的衣著也在傳播信息與對方溝通。義大利影星索菲亞·羅蘭說:“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類型,它代表你的個性,一個與你會面的人往往自覺地根據你的衣著來判斷你的為人。”衣著本身是不會說話的,但人們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種衣著來表達心中的思想和建議要求。
  6. 體勢
    達芬·奇曾說過,精神應該通過姿勢和四肢的運動來表現。同樣,銷售與人際往中,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能體現特定的態度,表達特定的涵義。推銷專家認為,身體 的放鬆是一種信息傳播行為。向後傾斜15度以上是極其放鬆。人的思想感情會從體勢中反映出來,略微傾向於對方 ,表示熱情和興趣;微微起身,表示謙恭有禮;身體後仰,顯得若無其事和輕慢;側轉身子,表示嫌惡和輕蔑;背朝人家,表示不屑理睬;拂袖離去,則是拒絕交往 的表示。
  7. 聲調
    有一次,義大利著名悲劇影星羅西應邀參加一個歡迎外賓的宴會。席間,許多客人要求他表演一段悲劇,於是他用義大利語念了一段“台詞”,儘管客人聽不懂他 的“台詞”內容,然而他那動情的聲調和表情,淒涼悲愴,不由使大家流下同情的淚水。可一位義大利人卻忍俊不禁,跑出會場大笑不止。原來,這位悲劇明星念的根本不是什麼台詞,而是宴席上的選單。
    恰當的自然地運用聲調,是順利交往和銷售成功的條件。一般情況下,柔和的聲調錶示坦率和友善,在激動時自然會有顫抖,表示同情時略為低沉。不管說什麼樣話,陰陽怪氣的,就顯得冷嘲熱諷;用鼻音哼聲往往表現傲慢、冷漠、惱怒和鄙視,是缺乏誠意的,會引起人不快。
  8. 禮物
    禮物的真正價值是不能以經濟價值衡量的,其價值在於溝通了人們之間的友好情意。當你生日時送你一束鮮花,你會感到很高興,與其說是花的清香,不如說是鮮花所帶來的 祝福和友情的溫馨使你陶醉,而自己買來的鮮花就不會引起如此愉悅的感受。
    在銷售過程中,贈送禮物是免不了的,向對方贈送小小的禮物,可增添友誼,有利於鞏固彼此的交易關係。那么大概多少錢的東西才好呢?在大多數場合,不一定 是貴重的禮物會使受禮者高興。相反,可能因為過於貴重,反而使受禮者覺得過意不去,倒不如送點富於感情的禮物,更會使銷售對象欣然接受。
  9. 時間
    在一些重要的場合,重要人物往往姍姍來遲,等待眾人迎接,這才顯得身份尊貴。然而,以遲到來抬高身份,畢竟不是一種公平的交往,這常會引起對方的不滿而影響彼此之間的合作與交往。
    赴會一定要準時,如果對方約你7時見面,你準時或提前片刻到達,體現交往的誠意。如果你8點鐘才到,儘管你口頭上表示抱歉,也必然會使對方不悅,對方會認為你不尊重他,而無形之中為銷售設下障礙。
  10. 微笑
    來自快樂,它帶來的快樂也創造快樂,在銷售過程中,微微笑一笑,雙方都從發自內心的微笑中獲得這樣的信息:“我是你的朋友”,微笑雖然無聲,但是它說出了如下許多意思:高興、歡悅、同意、尊敬。作為一名成功的銷售員,請你時時處處把“笑意寫在臉上”。

交往禁忌

溝通順暢,辦事也會非常順利;可若出言不當,則可能埋下心結
美國《問他》網總結了交往中容易犯的10個錯誤,指導我們躲開溝通“雷區”。
  1. 不做自我介紹
    無論何種場合,相互認識是進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動自我介紹是避免尷尬的關鍵點之一。
  2. 接電話時不迴避
    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會特別顯眼、甚至招人厭,最好先道歉並把音量放小聲點,這是避免他人反感的不二法寶。
  3. 誇誇其談自吹自擂
    聊天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給人以自戀、愛顯擺的印象,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 對待服務員態度粗暴
    態度是良好溝通的前提,無論他人是什麼身份,粗暴的態度、自以為是的神情,只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不可理喻。
  5. 總是遲到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遲到雖然能找藉口矇混過關,但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重視這段關係。次數一多,感情也會打折扣。
  6. 不讓座。
    讓座給更需要的人,是最基本的人性表現。如果光想著讓自己舒服一點,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人留下自私、冷漠的印象。
  7. 賬單
    出手大方會讓人覺得你很熱情,但沒必要死磕。有人建議AA制時,不要你爭我搶、爭得面紅耳赤,否則下一次大家可能不敢在一起娛樂了。
  8. 占用公共設施
    如果“沒事占茅坑”,比如在公園占著健身器械當椅子座、隨處放東西、擦抹汗漬等,這些小小的動作,只會惹人反感。
  9. 雙手抱胸前。
    說話時雙手抱於胸前,會讓人感覺你對他是有防備的、想拒絕他,讓人覺得不被信任。
  10. 小動作太多。
    說話時總是敲手指頭、挖耳朵、玩指甲等,會讓人感覺你心不在焉。

心理效應

  1. 首因效應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我們會很重視開始接觸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語言、神態等),至於後面的信息就顯的不是那么重要了,這種心理稱之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啟迪我們一方面要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後的交往中糾正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認識。
  2.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一次交往的印象對我們的認識所產生的影響。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間的交往近因效應會發揮較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 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從對方的某個優點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環效應往往對戀愛的雙方起更明顯的作用,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4. 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形成對他人的印象。有時候,我們對他人的猜測,無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們不要瞎猜別人的壞處,不要那么小心眼。
  5. 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是社會上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有時會把對某一類人物的整體看法強加到該類的每一個個體上而忽視了個體特徵。刻板效應有利於總體評價,但對個體評價會產生偏差。比如,農村來的同學認為城市來的同學見識廣,而城市來的同學認為農村來的同學見識狹隘。
職場交往
  1. 長相不令人討厭,如果長得不好,就讓自己有才氣;如果才氣也沒有,那就總是微笑。
  2. 氣質是關鍵。如果時尚學不好,寧願純樸。
  3. 與人握手時,可多握一會兒。真誠是寶。
  4. 不必什麼都用“我”做主語。
  5. 不要向朋友借錢。
  6. 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冊。
  7. 與人打“的”時,請搶先坐在司機旁。
  8. 堅持在背後說別人好話,別擔心這好話傳不到當事人耳朵里。
  9. 有人在你面前說某人壞話時,你只微笑。
  10. 自己開小車,不要特地停下來和一個騎腳踏車的同事打招呼。人家會以為你在炫耀。
  11. 同事生病時,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認真洗手。
  12. 不要把過去的事全讓人知道。
  13. 尊敬不喜歡你的人。
  14. 對事不對人;或對事無情,對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 自我批評總能讓人相信,自我表揚則不然。
  16. 沒有什麼東西比圍觀者們更能提高你的保齡球的成績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聲。
  17. 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要知道感恩。
  18. 榕樹上的“八哥”在講,只講不聽,結果亂成一團。學會聆聽。
  19. 尊重傳達室里的師傅及搞衛生的阿姨。
  20. 說話的時候記得常用“我們”開頭。
  21. 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 有時要明知故問:你的鑽戒很貴吧!有時,即使想問也不能問,比如:你多大了?
  23. 話多必失,人多的場合少說話。
  24.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這需要時間”、“我盡力”、“我不確定”、“當我決定後,會給你打電話”
  25.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那是不可能的,讓大多數人喜歡就是成功的表現。
  26. 當然,自己要喜歡自己。
  27. 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講演的時候,如果只要有一個人在聽也要用心的繼續下去,即使沒有人喝彩也要演,因為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搖籃,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28. 如果你看到一個貼子還值得一看的話,那么你一定要回復,因為你的回覆會給人繼續前進的勇氣,會給人很大的激勵。同時也會讓人感激你。

七種心態

  1. 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由於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卻不敢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對自己產生看法,不願成為好朋友。
  2. 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
  3. 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辦事,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說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辦事,卻又向其他人打聽朋友辦事時說了些什麼,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係。
  4. 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說明自己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我就認為壞;你說對,我就說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5. 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說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面,就會說與某人交往有多深。這種人與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沒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6. 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各種事情只要與己無關,就冷漠看待,不聞不問,或者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一些朋友。
  7. 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見到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過河拆橋”。這種貪圖財利,沾別人光的不良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