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心理學(心理學學科)

人際關係心理學(心理學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際關係心理學》是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全全、俞國良。本書主要介紹了人際關係發展變化的過程。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際關係心理
  • 作者:鄭全全、俞國良
  • ISBN:9787107234033  
  • 定價:32.80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4-01 
內容,作者,相關知識,緒論,

內容

《人際關係心理學》是人際關係心理學課程的教材,其主要任務是全面揭示與闡明人際關係發生髮展和變化的一般規律和機制,分析人際關係的理論和實驗基礎,探討態度、人際知覺、人際影響、人際吸引、人際衝突和群體行為等對人際關係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從而使學生正確把握人際關係的本質,有效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係,建立和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

作者

鄭全全,1948年出生。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套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副會長,浙江省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社會心理學會執行會長,浙江省心理學會理事。曾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的訪問學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著作有《社會心理學》、《社會認知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八部,發表論文一百二十餘篇。
俞國良,1963年出生。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暨社會心理學分會副會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心理學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課題。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其中多篇被SCI、SSCI收錄和《新華文摘》轉載。著作有《社會心理學》、《環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前沿》等十多部。曾獲國家圖書獎,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相關知識

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是:明確人際關係中的種種心理、行為發生的條件和情境,並使有關這方面的知識系統化和理論化,使那些不完全詳盡的社會常識性知識得到升華。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是比行為更為深層的東西,是個體在交往活動中所表現的行為的關聯性和必然性規律。
人際關係心理學研究的理論任務
就是要全面揭示與闡明人際關係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機制,分析人際關係的理論基礎,弄清楚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的互動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際關係體系中的運作,探討人際態度、社會知覺自我知覺、心理控制、人際影響人際吸引、人際衝突和群體行為等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建立人際關係心理學所獨有的概念、術語、範疇體系,為進一步完善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科學理論體系提供依據,為豐富和發展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積累素材,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同時,也要使人際關係心理學儘快中國化,即適合中國國情,經過"選擇-攝取-中國化"的途徑,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改革開放實際的人際關係心理學體系。
人際關係心理學研究的實踐任務
(1)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 (2)有效地調整人際關係。
(3)不斷地改善人際關係。 (4)發展新型人際關係。
(5)糾正畸形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關係
(1)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人際關係作為角色間的一種社會關係和其他任何一種社會關係一樣,必然受生產關係的制約,還要受其他社會關係的影響,因而應該把人際關係置於社會關係中加以考察。同時,也應看到,人際關係是社會關係真正的實在現象。
(2)人際關係和客觀社會關係是同時產生的,人際關係一開始就受到社會關係的制約影響,社會關係存在於人際關係之中。當然,社會關係同人際關係是兩個級別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論概括力。社會關係強調現實關係的整體方面,非個性方面,而人際關係則更多地從個體、個性方面來表現現實方面。人際關係是在社會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但並不是一回事。社會關係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它一方面研究人與物的關係;另一方面,社會關係還包括意識形態的關係,主要有法律的關係、道德的關係等等。而人際關係則是人與人直接的心理關係,它受社會關係所制約,是社會關係的反映,但卻具有某種相對的獨立性。
人際關係是社會關係的產物
(1)任何一種人際關係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產生的。
(2)人際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由該社會形態的社會生產關係的性質所決定的。
(3)人際關係的變化是由社會關係的變化所決定的。
(4)個人人際關係的複雜性是由社會關係的複雜性所決定的。
人際關係研究的必要性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與社會的連結中,必然要建立各種各樣的關係,包括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在這些關係交往過程中,人們藉助思想、情感以及行為來進行與他人的互動和交流,這些關係因對象不同,也會指向不同的發展方向。良性的關係是吸引與合作的;但由於環境影響、性格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許多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難免會陷於矛盾與痛苦之中,關係中的當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化解由此帶來的自己內心的衝突,則會陷入人際關係的危機之中,甚至會出現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從而降低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數。
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來源於健康的心理狀態,自信、樂觀、從容、友愛、助人、謙虛、寬容等等,這些良好的行為品質都可以在人際交往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健康的人際關係也可以使人舒緩壓力、平復情緒,對人們的個人發展、身心健康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那些在人際關係中出現問題的人,也會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是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他們更多地表現出自負、自卑、干涉他人、多疑、敏感、嫉妒等消極心理,從而導致了人際交往的一次次挫敗。因此,研究人際關係的心理學就應運而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