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學院

五台山佛學院

五台山竹林寺位於中台南麓的斜坡上,各殿堂在面向東南朝陽處一列展開,氣勢宏偉。寺址距五台山中心台杯鎮二十餘里,環境幽雅,四面群山環抱,宛然置於天然蓮花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台山佛學院
  • 創辦時間:唐朝代宗
  • 所屬地區五台
  • 學校屬性:佛教
院校簡介,地址,歷史沿革,機構設定,律部,經教部,修持部,弘法部,

院校簡介

地址

距台杯鎮二十餘里的大聖竹林寺

歷史沿革

自從建寺迄今,歷代高僧輩出,不勝枚舉,為佛教在華夏之傳播作出過不可磨滅的功獻。竹林寺始建於唐朝代宗年間,距今已1200多年,為歷史上有名的高僧——淨土宗四祖法照大師所創建。據歷史記載,法照大師曾在衡州雲峰寺駐錫,在早齋時,於粥缽中看見五台山現於五色祥雲中,並由化作老人的文殊菩薩點化他去五台山。於是,他在大曆五年(西元770年)到達五台山,於佛光寺為數道白光所引,至一寺前,寺前有大金榜,題曰:“大聖竹林寺”,方圓二十餘里,見文殊菩薩與諸聖眾一萬人俱。文殊授以念佛之法,令弘揚佛法,度化眾生。聖境消失後,法照深感佛力難思,于山坡上放聲唱念彌陀聖號,七日不絕。唐王於長安親聞聖號繞耳不絕,即譴欽差循聲尋至,後依法照所見聖境之處,建寺一區,莊嚴綺麗,便是分之大聖竹林寺。當時,竹林寺建有律院、庵院、華嚴院、法華院、閣院、佛殿院六院和念佛的股舟道場。每院約有四十名僧眾。六院之一的律院,全稱叫做貞元戒律院,建於貞元年間(西元785-804年),創建竹林寺時開設的。在這座律院內,用漢白玉石建築了一座高190厘米的八角形的萬聖戒壇。當時全國公認的戒壇,只有在嵩山五台山,由此可見,五台山竹林寺在當時的中國佛教界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日本國入唐留學僧圓仁慈覺大師在開城五年(西元840年)五月十四日,便是在這座白玉戒壇上受了具足戒慈覺大師在竹林寺期間,修學念佛三昧,傾注身心掌握其法,回國後大力弘揚,並成為日本天台宗第三代祖師,對日本佛教的弘揚及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竹林寺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寺院,為培養僧才,弘揚佛法,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佛法交流,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建國之後,由於文革影響,竹林寺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寺內瓦礫遍地,所有建築蕩然無存,昔日著名的寺院只剩下殘壁斷垣,塵跡累累。唯有一座近三十米高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塔尚且完整無損。國家恢復宗教政策以後,到1996年,由上妙下江和尚擔任此寺住持,對竹林寺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建工作。迄今為止,已建好大聖殿、五觀堂部分。其它殿堂、僧察和學院部分等基礎工程正在進行。復興“萬聖戒壇”的工作也已拉開頭序。
整個寺院按照原址依山而建,占地七萬多平方米,計畫投資一億元人民幣左右。共上下六層分為兩大主體,上部分為中國五台山佛學院,下部分為四眾念佛道場。其中院部分為律部、經教部、修持部、弘法部。以戒律為行持,淨土為歸宿。(持戒念佛,求生淨土,重振祖庭道風)。五台山佛學院以學院叢林化為宗旨,立足於培養一批解行俱優,以實際修持為主,具足正知正見,能擔當荷護如來正法的僧才。院部本著財務獨立,專款專用制度,對本寺學僧的生活費用進行統一管理與分配。學僧必須愛國愛教,有一定道德修養,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十八歲以下的沙彌不限),六根具足,相貌端正,僧相具足等。學僧主要來源於在學院每年受戒的新戒,通過考試擇優錄取。(預科班由本寺培養,依次進修)。下部分設男眾念佛堂與女眾念佛堂,按時組織來寺四眾念佛及修學活動。

機構設定

律部

預科班:(1)居士班一年《出家功德經》《啟蒙教育》、德育、《善惡業報經)
(2)沙彌班一年《沙彌律儀》、《二課合解》、《道前基礎》、《八大人覺經
2專科班(比丘五年學戒)
(1)前二年主要學習戒相表記 隨機羯摩 道前基礎 淨心誠觀法通達開遮持犯,背誦二戒
(2)後三年研究南山三大部 《梵網經》及淨土一經一解一論
3培訓班每年設培訓班一期(三個月)學戒相表,毗尼作持要錄

經教部

學制三年,主要學習的經論有《天台宗教觀綱宗》《天台四教儀集注》《賢首五教義》《華嚴三品》《涅槃經導讀》《金剛經》《維摩詰經》《中觀論》《圓覺經》《楞嚴經》《起信論》《六祖壇經》《禪院珠林》《童蒙止觀》《法華導讀》《般若綱要》

修持部

專修禪觀念佛般舟三昧及閱藏等條件:
l、確屬有正知見,能持戒靜修,無事無非者,不論年限。
2、律部或經教部畢業學僧

弘法部

l、法堂:請大德法師講習經論
2、念佛堂:組織來寺四眾打念佛七。
3、客堂:負責接待、留單、組織活動。
4、選派優秀學僧去國外參訪或留學。
5、負責護持律部、經教部和修持部僧眾的四事供養
排除一切障道因緣。
由於竹林寺環境幽靜,實為修學佛法的良好環境。不久的將來,竹林寺必將成為培養僧才,弘揚佛法的正法道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