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心理學原理

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心理學原理

《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心理學原理》是201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心理學原理
  • 作者: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 譯者:郭賓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頁數:26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39272573 
  • 外文名: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既是當時實驗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本總結,又是詹姆斯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書中所列主題比如大腦的功能、習慣、意識流、自我意識、注意、記憶、感覺、知覺、推理、本能、情緒、意志等,大致確定了以後百餘年間心理學研究的範疇。這部巨著已經被翻譯成法、德、意、俄、西班牙等幾十種文字。1892年作者曾把本書改寫為《心理學簡編》,成為美國大學採用最廣泛的心理學教材。
《心理學原理》不僅被視為心理學的經典著作,還被公認為美國機能主義學派興起的里程碑,此後百餘年間的心理學研究都沒有跳出它的範疇。本書出版60年後,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拉爾夫·巴頓·佩里還經常說到它:“心理學中沒有哪本著作曾獲得過如此熱烈的歡迎……其他任何著作也沒有贏得過如此經久不衰的名聲。”杜威評論詹姆斯說:“大家一致公認,他一直是美國最偉大的心理學家……我認為,他是他那個時代和任何國家裡最偉大的心理學家──甚至是一切時代里最偉大的心理學家。”2006年,詹姆斯被美國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100位人物之一。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心理學的範圍
第二章大腦的功能
第三章大腦活動的一些一般條件
第四章習慣
第五章自動機理論
第六章精神素材理論
第七章心理學的方法與陷阱
第八章心靈與其他事物的關係
第九章思想之流
譯者後記

作者簡介

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意識流理論和情緒理論的首創者。除了本書,他還著有《實用主義》、《宗教經驗之種種》等。

後記

譯者後記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心理學原理》共28章,根據筆者現有的資料來看,國內有兩個譯本,一本是唐鉞先生翻譯的,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另一本是田平先生翻譯的,由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這兩個譯本都是選譯本,筆者重新翻譯了其中的第一至第九章。
《心理學原理》的第一至第九章是全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這幾章的內容使我們認識到了心理學是如何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哲學和心理學各自的研究對象有什麼不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何必須是經驗科學式的而不是形上學式的,以及心理學家的任務和哲學家的任務有什麼不同,哪些問題心理學家不需要涉及。其次,在第二、三章中,我們尤其看到了心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是如何用實驗和比較的方法來進行研究的,就研究心理現象的條件而言,實驗心理學為什麼有權利成為心理學中重要的內容之一;而在第五、六章中,我們又看到了詹姆斯先生作為一名心理學家,是如何對形上學提出質疑的,而作為一名哲學家,又是如何告誡心理學家應該如何避免“心理學家的謬誤”的,尤其當心理學家使用實驗和比較的方法的時候。這四章的論證風格截然不同:一種是綜合歸納式的,從而是自下而上的,它將一個最為簡單的命題用豐富的資料層層展開,最後得出一個經過修正的合理的結論;另一種是分析演繹式的,它將錯誤的命題推到邏輯的盡頭,使之漏洞百出,最後提出相反的結論。最後,在第九章,詹姆斯先生最為重要的,也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觀點出現了。詹姆斯將認識活動中那通過內省很難了解的、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引起注意的、被大多數人所忽視的內容表述了出來,這就是“思想之流”的觀點。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筆者必須簡要地說明一些專業術語的翻譯情況。1. senses翻譯為“感官”;sensat ion翻譯為“感覺”,既可指感覺活動,又可指感覺內容;sensibi lity翻譯為“感受性”或“感性”;sensational、sensory、sensorial統一翻譯為“感覺的”,其中sensory是相對於物理的、生理的感覺過程而言的,sensorial是相對於精神的、心理的感覺過程而言的,而sensational是相對於兩種感覺過程之和而言的,是總體的、抽象的表述;sensitive翻譯為有“感覺的”,sensible翻譯為“可感覺的”。2. feel和feeling翻譯為“感受”,和感覺相區別,feeling也有情感的意思,關於sensation和feeling的區別,詹姆斯作了詳細的說明,讀者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這裡就不重複了。3. thought翻譯為“思想”和“思維”,thought不僅指思維的內容,而且也指思維本身,是在綜合的意義上來使用的,筆者根據上下文的語境將思維和思想與之對應,如果只是講思維活動,就翻譯成“思維”,如果講的是思維的內容便翻譯成“思想”,如果二者兼而有之,則統一翻譯成“思想”。4.unconscious翻譯為“無意識”,並沒有翻譯成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其原因是詹姆斯承認存在下意識(subconscious),即次級人格所擁有的、對主要人格而言是離散的和無意識的意識,它可以和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相對應,而且詹姆斯之所以駁斥精神分析論中的無意識(unconscious),主要是為了駁斥精神微粒說,並沒有提及弗洛伊德的潛意識(unconscious),通過詹姆斯對無意識與下意識的論述,反而會使我們對潛意識的界定更加明確。5.presentation翻譯為“呈現”,強調主體與對象的在場;appearance翻譯為“顯現”,強調主體的智性活動,但顯現出來的東西可能是假象;representation翻譯為“表象”,它有再現的意思,所以表象是經驗知識,具有客觀實在性。它們與現象(phenomenon)相對應。6. intellect翻譯為“智性”,intelligence翻譯為“理智”(見鄧曉芒的譯著《純粹理性批判》中的德漢術語索引),前者強調人的認知活動,後者還
包括人的實踐活動。7.apriori和aposteriori翻譯為“先天”和“後天”,
同康德所說的先驗(transc endental)和超驗(transcendent)相對照。
8.knowledge of acquaintance和knowledge-about這兩個詞分別翻譯為“相識的知識”和“相知的知識”,這兩個詞是針對認識事物的程度而言的,前者指的是剛剛認識,對對象還不了解,甚至只是給對象起了個名字,後者是指對事物已經很熟悉,對它的認識已經很深刻了。雖然相知和相識本意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熟悉程度和認識深度,但是如果我們從中可以引申出它們不僅指人與人之間的認識,而且也指人與物之間的認識,並且正是通過對物的認識、對人的創造物的認識,人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這層含義的話,這兩個詞的翻譯還是較為妥當的。9. ref lect ion翻譯為“反省”,introspection翻譯為“內省”,前者是對人類的文化符號進行反思,尤其是對人類的科學知識、制度與習慣進行反思,通過這種反思,最終是為了回答人是如何的,或者更確切地說人是應該如何的,因此反省是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後者是指個體的人在完成了某次心理活動或行為活動之後,對自己剛剛完成的心理活動或行為活動進行反思,為的是找到個體的人進行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的原因、方法與規律,因此內省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並且也正是因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以內省為主的,心理學才是一門形而下的自然科學。
筆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參閱了田平先生翻譯的《心理學原理》(威廉·詹姆斯著)、唐鉞先生翻譯的《心理學原理》(威廉·詹姆斯著)、高覺敷先生翻譯的《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弗洛伊德著)、鄧曉芒先生翻譯的《純粹理性批判》(康德著)和《實踐理性批判》(康德著)、龐景仁先生翻譯的《未來形上學導論》(康德著)、林方先生和王景先生翻譯的《近代心理學歷史引導》(墨菲、柯瓦奇著)以及張春興先生的著作《現代心理學》等書。在此,對上述各位學者前輩表示衷心的感謝!
需要指出的是,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還對研究西方的實用主義哲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所以筆者期待有興趣的學者可以將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全部翻譯出來,從而填補國內這一學術空白。
郭賓
2006年8月

序言

序 言
雖然由於本書的一些章節太“形而上”,而其他一些章節又太細緻,因而對於首次接觸這一學科的學生來說不太適合,但以下論述的形成卻主要和作者的心理學課堂教學有關。其結果是,儘管除去了愉快與痛苦、道德的和審美的情感與判斷這些重要的題目,但這本書篇幅的冗長之憾還是令作者本人比任何人都感覺更甚。在這急速前進的時代,期望筆下那連續1400頁的書擁有很多讀者的人必定是樂觀派。但是,誰做的事情多,誰就會對某些事情有幫助;而且我確信,通過按照各自的一些需要進行明智的跳讀,多種類型的讀者,甚至那些剛剛開始學習這一學科的人,都將會發現我這本書的用處。由於初學者最需要指導,為他們著想,我建議他們在首次閱讀時完全省略掉第六、七、八、十、十二、十三、十五、十七、二十、二十一和二十八章。為了更好地喚起初學者的興趣,可能明智的順序是讀完第四章就直接進入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和二十六章,並從那兒再返回第一卷。關於空間知覺的第二十章棘手一些,如果不那樣細緻地敘述,則根本不能清楚地對它加以處理。它的一個刪節本,題為《空間感覺質》,刊登在《思辨哲學雜誌》第十三卷64頁上,一些人可能會發現它是整個二十章的一個有用的替代本。
我整本書都緊跟自然科學的觀點。每門自然科學都不加批判地假定某種論據,然後再挑戰它自己的“規律”所由以獲得的、它自己的推論所由以展開的要素。心理學這門有限個體心靈的科學,假設它的論據如下,(1)思想和感受,(2)與它們共同存在的時空中的物質世界,(3)它們所知的物質世界。當然,這些論據本身尚可探討,但是對這些論據(以及其他要素)的探討被稱作形上學,而且也超出了本書的範圍。由於假設思維和感受是存在的,而且是知識的媒介物,因此本書主張,一旦心理學確定了各種思想和感受同大腦的明確條件的經驗關係,她就不能走得更遠了—就是說,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不能走得更遠了。如果她再走得遠些的話就變成形上學的了。所有將現象界賦予的思想解說成深層本體(不管後者被稱作“靈魂”、“先驗自我”、“理念”或是“意識的基本單元”)的產物的嘗試,均是形上學的。因而本書拒絕聯想主義者和唯靈論者的理論,並且本書的唯一特徵就在於其嚴格的實證觀點,而這也是我樂於稱道的原創性之所在。當然,這絕不是終極的觀點。人必須不斷地思索,而且心理學所假設的論據,如同物理學和其他自然科學所假設的論據一樣,必須在某個時期予以檢驗。對它們進行明晰的和徹底的檢驗之努力是形上學,但是只有當形上學清楚地意識到它極大的範圍時,才能夠完成好她的任務。當不完整的、不可靠的、半清醒的和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形上學的形上學將自己注入一門自然科學中時,她就會把兩種好的事物都破壞掉。並且,精神執行者的理論和聯想“觀念”的理論,就其在心理學書籍中出現的情況而言,在我看來它們就是這樣的形上學。即使它們的結果是真實的,也還是讓它們和如此呈現的一樣,同心理學分離為好,如同讓唯心主義的結果和物理學分離一樣。
因此,我將我們逝去的思想當做整體來加以對待,並且把關於它們和大腦狀態共同存在的純粹規律當做我們科學的最終規律。讀者在本書中尋求任何封閉的體系都將是徒然的。本書有大量描述性的細節,而它們所引起的質疑,只有可以承擔她重任的形上學才能有希望成功地解決。那可能是此後幾百年的事情了,同時,一門科學能展示出的最好的健康標誌就是這種表面上未完成的樣子。
由於本書的完成過於緩慢,一些章節已經相繼在《心靈》、《思辨哲學雜誌》、《大眾科學月刊》和《斯克里布納雜誌》上發表過了。我在適當的地方承認了這一事實。我很遺憾地指出,參考文獻很不系統。我習慣性地授權自己採納了一些特殊的實驗事實,但除此之外,我的目標主要是引用一些普通的美國大學生在他們進行輔助閱讀時可能會實際用到的書籍。W. 沃爾克曼·馮沃爾克瑪的《心理學教科書》里的參考文獻迄今為止都是相當全面的,我們不需要對其加以劣等的複製。而就較為近期的參考書目來看,我們可以方便地使用薩利的《提綱》、杜威的《心理學》和鮑德溫的《心理學手冊》。
最後,如果一個人對太多的人有所虧欠,那么從中挑選出幾個特殊的債權人似乎是荒唐的,然而,在結束我第一次寫作冒險之際,我還是忍不住要說,感謝J. S. 密爾、洛采、雷諾維爾、霍奇森和馮特,我從他們的著作中獲得了啟發;感謝(僅列出五個人的名字)昌西·賴特、查爾斯·皮爾士、斯坦利·霍爾、詹姆斯·普特南和賽亞·羅伊斯,我在同前兩位舊時進行的以及和後三位近期進行的智慧的交往中獲得了啟發。
哈佛大學
1890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