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實用主義哲學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淵源。
美國實用主義的奠基人
詹姆士承認實用主義是“一些舊思想方法的新名稱”。實用主義的思想來源可以追溯到古典西方哲學中貝克萊、
休謨和康德的經驗
主義。對實用主義發生直接影響的是
孔德的
實證主義,馬赫的
經驗批判主義,叔本華的
意志主義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如果說實用主義強調經驗行為中的經驗理論主要來自實證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那么,實用主義經驗行為中的行為理論主要來自意志主義和生命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吸取了進化論、實驗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實用主義哲學的形成,有其自然科學根據和社會歷史原因。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都出生於美國,它的活動中心也一直在美國。美國建國的歷史較短,它沒有傳統的政治和思想體系的束縛,自由、平等的意識最為突出,而隱藏在這些意識後面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也表現得最透徹、最直接。美國人民可以自由放任地去爭取個人的發展,追逐個人的利益和功用。這種情況使得美國哲學的主要任務是直接論證利己主義的合理性。實用主義是美國人精神面貌和行為方式的寫照。
特徵
一,本體論上的折衷主義;
二,認識論上的相對主義;
三,社會歷史觀方面的多元主義。
論點
強調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
強調實際經驗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推理是次要的;
信仰和觀念是否真實在於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動;
理論只是對行為結果的假定總結,它是一種工具,也是否有價值取決於是否能使行動成功;
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於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麼效果。
方法論
實用主義首先是一種方法,實用主義方法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則、範疇,和假定是必需的的東西;而是去看最後的事物、收穫、效果和事實。詹姆士把實用主義當作一種確定人們行為態度的方法。他指出,實用主義要拋棄職業哲學家的許多積習,即不能象過去的哲學家那樣,去追求原始的東西、抽象的絕對的原則和封閉的理論體系。
實用主義方法論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以實際效果解決一切哲學認識問題的準則。實用主義是注重實踐的,而它的實踐必須是功利主義的。沒有功利效果,也就無所謂理論的真假好壞。實用主義從來不在字面上解決問題,它要求面向事實和將來。二是唯名主義。實用主義方法論和經驗主義唯名論有共同一致的方面。它不把世界當作系統一規律支配的有聯繫的統一整體,而認為世界中只存在個別的、特殊的東西。它認為一元論哲學導致固定的教條主義態度,而多元論哲學將為偶然性、自由選擇和新奇的事物留有餘地。人們對外在客體的每一個認識都是獨特的具體的,因此,可以充許對於同一事物作各種不同的解釋。
實用主義方法能夠解決哲學史爭論的一切重大難題。他指出,歷史上存在兩大對立哲學派別即理性主義派別和經驗主義派別,理性主義者信仰抽象原則的人,經驗主義者是喜愛各樣原始事實的人,由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鬥爭引出了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有神論和無神論、意志自由論和宿命論、一元論和多元論以及武斷的可知論和各種懷疑論的一系列對立鬥爭。由此看來,兩大哲學派別鬥爭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哲學家之間的心理結構和氣質不同所造成的。
詹姆士指出,這種對立鬥爭是毫無意義的。人既離不開事實也離不開原則,我們中間大部分人都熱切盼望兩方面的好東西,事實確實是好的——給我們多多的事實吧,原則是好的——那么給我們多多的原則吧。關於一元論和多元論的對立,他指出:從一個角度看,世界無疑的是一,而從別一個角度看,世界無疑的是多,既是一又是多,那么我們就採取一種多元的一元論吧。關於意志自由論和宿命論之間的鬥爭,詹姆士指出,各種事物都是命定的,但人的意志也當然是自由的。真正的哲學應當是一種意志自由的決定論。
相關人物
詹姆士
(一)徹底經驗主義
詹姆士指出,人面向現實世界首先遇到的是經驗事實,而不是獨立於人的感覺意識而存在的客觀事物。世界基本上是一種原料,它只是人們造成它的那樣,如果要從它“原是什麼”或“離開了我們是什麼性質的東西”來下定義,那是得不到結果的。它是我們造就它怎樣就怎樣的。世界是可塑的。
實在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實在是人們的感覺流。因為,可感的客觀存在和人們對於這種存在所有的感覺,就在感覺產生的時候,二者是絕對同一的。我們的感覺並不是事物的一些內部的小小的副本,就事物呈現給我們這個範圍來說,這些感覺就是事物本身。第二,實在是人們的感覺之間或它們在人們心理的摹本之間所存在的關係,這種感覺間或意向間的關係都是主觀精神材料的對象。第三,實在就是過去已有的真理。這種陳舊的真理也是從感覺流和感覺間的關係中得來的。對於這些主觀的經驗實在,人們可以自由的根據利益的需要加以應付。感覺的存在,人們雖不能控制,但是在人們的結論里,著重那個,畢竟是憑各個人的利益來決定。著重點不同,構成的真理也完全不同。事實全同,人們的看法可各異。因此,我們對客觀實在怎樣說法,全看我們怎樣給它配景。實在的實在由它自己;實在是什麼卻憑取景,而取景如何,則隨我們。實在的感覺部分和關係部分全是啞的,它們根本不能為自己說話,而要我們代它們說話。詹姆士提出的經驗主義是中立的。
經驗主義的看法強調,既然實在是一天天被臨時創造出來的,那么概念就永遠不能恰如其分地代替知覺。實在之更為深遠的特點只有知覺性的經驗中才能找到。詹姆士稱自己的哲學為“徹底經驗主義”。因為在經驗的構成中既沒有任何不是直接被經驗的元素,又包羅了一切直接的經驗元素。
徹底經驗主義要求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既然如此,哲學本體論就不能停留在靜止的物質實體上,也不能用抽象的精神實體充當基礎。實用主義要面向生活,就要把經驗本體規定為一種生活之流,一種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中的主觀感覺與客觀存在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哲學真正成為介入生活的指導工具。從變化流動中的主客體關係來探討哲學本體論,並由此構成整個實用主義哲學體系,是詹姆士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徵。
詹姆士指出,人的思想對於事物的反映是重要的認識論方法。我們對於可感覺的事物的真實觀念,的確是摹擬這些事物的。哲學認識論以正確摹寫實在為原則,只不過是一種靜止的
形上學理論。在古代,哲學家把世界看成是置於時間和空間之上的永恆存在,理論越是忠實地摹寫它,它就越是真的。近代的人們已使真理從天上降到了地上。
假設的真實觀念是由它導致的後果來決定的,而不是由它摹寫眼前事實的精確程度和符合過去原則的一致程度決定的。真觀念是我們所能類化,能使之生效,能確定,能核實的;而假的觀念就不能。在上述思想里,詹姆士把真理看成是一個向著流動事物引導的運動變化範疇,包含了肯定個體真理的合理性因素。但是,他將觀念與外部事物的真理性關係完全看成是主觀的有用性即兌現價值關係以及感覺經驗之間的證實關係。
杜威
杜威探索了確定哲學世界觀的方法問題。他指出,以往的一些哲學派別都用非經驗法來認識世界,非經驗是把人的經驗同外部自然客觀體截然分開,把能經驗的活動和所經驗的對象分裂為二,於是,統一的世界整體分成了主體和客體、心理的活動和自然的活動。在眾多的哲學家中:一位思想家變成了一個形上學的唯物主義者而否認心靈的實在;另一位變成了一個心理學的唯心主義者而主張物和力僅僅是偽裝起來的心理事實,在哲學史上產生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派別。非經驗法在哲學中引起的問題都是一些困惑不解之迷,這種方法引導的是阻礙探索問題的死路。
經驗自然主義-杜威指出,實用主義採用的是經驗方法。經驗方法把經驗和自然、主體和客體結合統一起來。經驗的方法能夠揭露自然的秘密,它所引起的問題不會阻礙探索的道路,它會使人的認識在新的經驗中開花結果。
經驗的方法就是要把經驗當作兼收並蓄的統一體的方法。他指出:“經驗不僅包括人們作什麼和遭遇些什麼,他們追求什麼,愛什麼,相信和堅持什麼,而且也包括人們是怎樣活動和怎樣受到的反響,他們怎樣操作和遭遇,他們怎樣渴望的享受,以及它們觀看、信仰和想像的方式。‘經驗’指開墾過的土地,種下的種籽,收穫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乾濕、冷熱等等變化,這些為人們所觀察、畏懼、渴望的東西;它也指這種種植和收割、工作和欣快、希望、畏懼、計畫、助於魔術或化學、垂頭喪氣或歡欣鼓舞的人”。
杜威指出,哲學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歐洲最早的哲學,其任務是要在合理的基礎上辯護傳統信念,除了擴張思索和證明的嚴肅的外觀,沒有別的方法。抽象的定義和超科學的議論由此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最壞的時候,是使哲學成為一種搬弄名詞的把戲、瑣細的論理和廣博周詳的論證的徒有外表的各種形式的玩弄。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成為為體系而體系的一種愛好,以及對於正確的一種自許。
一切知識不過是人們製造出來用以應付環境的工具,思維是工具性的,真理也是一種人造的工具。哲學要從靜觀轉為實用,關鍵是把經驗加以合理化即方法論化。一切概念、學說和理論系統,不管它們怎樣精緻,都必須視為假設。如果觀念、意義、概念、學說和體系,對於一定的環境的主動的改造,或對於某種特殊的困苦和紛擾的排除確是一種工具般的東西,它們的效能和價值就會繫於這個工作的成功與否。如果它們成功了,它們就是可靠、健全、有效、好的、真的。它們是工具,和一切工具一樣,它們的價值不在於它們自身,而在於它們所能造就的結果中顯現出來的功效。
杜威指出,到了二十世紀,科學更為發達了,哲學的改造可以實現了。他說,有兩件事曾經使我們對於經驗產生一種新的看法,並且對於經驗和理性的關係形成了一個新的觀點。第一個因素經驗在實際上所發生的變化,即實際活動的經驗在內容和方法上的變化。另一個因素是一種以生物學為基礎的心理學的發展,它使我們 有可能對經驗的性質作出一種新的科學表達。生物學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有人的經驗活動,人的經驗活動不僅僅是適應環境,而且要對環境加以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