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西學正典:懺悔錄

了如指掌·西學正典:懺悔錄

這是一本以禱告自傳手法所寫的悔改故事,被稱為“西方歷史上的第一部自傳”,描寫了早期奧古斯丁歸信時的內心掙扎及轉變經歷。在教會文學中,“懺悔”意為承認神的偉大,有歌頌的意義。奧氏在書中不僅流露出真摯的情感,還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筆細膩生動,別具風格,成為晚期拉丁文學的代表作,被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至今仍被傳誦。

基本介紹

  • 書名:了如指掌·西學正典:懺悔錄
  • 作者:奧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272825
  • 外文名:Confessions
  • 譯者:徐蕾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303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眾流滄海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奧古斯丁曾說:“在我的著作中,最引人樂於批閱的,非《懺悔錄》莫屬。我知道,我的《懺悔錄》不僅過去,而且現在,還使得很多弟兄愛不釋手。”這句話說得很自信,但也很保守,因為他沒有料到這本書會在
後世閃爍著如此耀眼的光芒。

這是一篇詩意濃厚的長篇禱文,是向上帝傾訴的靈魂衷曲。在他一生中最低潮、最頹廢、最絕望的時刻,因為《聖經》中的一句話就全然改變了生命的狀態和生命的方向。《懺悔錄》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誠實又正直,作者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歷史上再沒有比《懺悔錄》更能體現出記憶和期待之於幸福的意義的書了。《懺悔錄》的寫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尋找上帝的形象,也即達至永恆。

作者簡介

奧古斯丁(354—430),古羅馬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羅馬天主教系統,他被封為聖人和聖師。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思想的源頭。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

圖書目錄

第一卷最初的15年
第二卷16歲時
第三卷從16歲到18歲時
第四卷從18歲到27歲時
第五卷28歲時
第六卷29歲時
第七卷30歲時
第八卷31歲時
第九卷32歲時
第十卷完成了奧古斯丁的懺悔
第十一卷在天主創造的元初
第十二卷天與地(《創世記》第一章1—2節)
第十三卷創造日(《創世記》第一章2—31節)
譯者後記

後記

譯者後記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古羅馬帝國晚期著名教父哲學家,與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同為基督教神學的兩大師。身為教父、神學家和主教的奧古斯丁,對西方基督教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奧古斯丁是中世紀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堪稱神學百科全書。其中最廣為傳誦的,便是這一本《懺悔錄》。《懺悔錄》原名Confessiones ,古典拉丁文中,作“承認、認罪”解,但在教會文學中,主要是承認神的偉大的意義,有歌頌意味。奧古斯丁本來著重後一種意義,即敘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澤,發出對天主的歌頌。但一般第一義被普遍注重,因此我國都稱此書為“懺悔錄”,在歐洲,“懺悔錄”已成為自傳的另一名稱。
本書是以自傳體的形式出現,共13卷,從內容說,可分為兩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記述他自出生至33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歷史。卷十至卷十三,寫出作者著述此書時的思想情況,通過詮釋《舊約·創世記》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創世的工程,在歌頌天主中結束全書。全書通過自述一生之中所受主之恩澤,對自己早年的惡行做了深刻的懺悔,熱烈地歌頌了神的偉大,並論證了至美、至善、全能的主的存在,以及創世的各種問題。奧古斯丁在此書中真情流露, 對自己的成長、行動和思想做了深刻的分析, 文筆細膩,語言生動,風格獨特,是晚期拉丁文學中的代表作,被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
關於中文版的《懺悔錄》,筆者看到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由周士良翻譯,商務印書館1963年印刷出版的。另一個是由徐玉琴翻譯的全譯本,由台灣的志文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的,後者的翻譯在許多地方與前者雷同,應該是對周譯本有適當的參照。周譯本行文流暢,語言詩化,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篇極具感情的朗誦散文,是很優秀的翻譯版本。
譯者在翻譯時,面對前輩的成就,不免心中充滿壓力。並且,翻譯工作充滿了艱難,除了對語言的水平、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專業領域的知識、思維方式的轉化這些要求之外,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不熄的激情,譯者在此次對《懺悔錄》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有了透徹的領悟。加上英文版中大量古英語的用法,給翻譯工作帶來額外的難度。考慮到《懺悔錄》主要反映宗教題材,所以譯者另闢蹊徑,選擇用通俗白話的語言,用類似《聖經》中譯本的直白語言,來重新翻譯這本小書。整個過程中,譯者盡力遵循“忠於原著,清晰流暢”的原則,在不斷的吟誦和修改中,力圖接近完美。當然,任何一部翻譯作品,由於各種原因,都是不會絕對完美的。譯者只是希望通過這次的努力,開拓一下對這本小書翻譯的視野。
當然要提到的是,本人在翻譯《懺悔錄》這本小書過程中,對周譯本
也有適當的參照,在此向前輩譯者表示感謝。同時,本人自然承擔在譯文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最後,感謝所有為本書的出版付出辛勞與努力的朋友,特別是我的同學馬揚,對本譯稿進行了認真的閱讀校對,解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文字增加了適當潤飾,使其更為嚴整流暢。
徐蕾
2006年8月

序言

永不落架的書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傑出的思想,每個時代都會產生一些比大眾對真理的形態看得更清楚的人物。他們超越同儕,且有深刻的見解和遠大的眼光;他們看到人類問題的全體,免於繁瑣、短視的思想。
美國思想家、詩人埃默森說:“從所有文明國度里精挑細選出那些最具智慧、最富機趣的人來陪伴你,然後再以最佳的秩序將這些選擇好的伴侶一一排列起來。”這樣的人都知道每個時代、每個地方的每個人,都面臨一個不變的問題——關乎個人和其同儕、社會,乃至全人類、宇宙之間基本關係的性質的問題。對這種問題的看法,可以決定他會怎么做,甚至可以決定他成為怎樣的人。
對於這類問題,人類把所能想出來的最好的答案流傳下去,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塔西佗,到馬克斯·韋伯、熊彼特,以資下一代和更下一代的人去考驗、去辯論,而這些最好的答案又匯聚成一部部傳世之作。法國思想家笛卡爾說:“讀傑出的書籍,有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物促膝交談。”這些人類最深邃的思想,最高超成就的文字記錄,能把我們在過去、現在、未來所面臨的問題,能把人類所做過的、即將面對的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最正確而永久的記錄。
例如,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不但寫出了《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理》,還在更早之前完成了《道德情操論》。該書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出發,討論善惡、美醜、正義、責任等概念,進而揭示人類社會賴以維繫、和諧發展的秘密,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聖經”,堪稱西方世界的《論語》。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書,每行都滲透著盧梭的苦苦求索,從各個角度清晰地闡釋為什麼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人類的墮落史。盧梭認為,私有制的確立是造成人類不平等及其嚴重後果的根源。這篇論文可謂盧梭整個政治學說的導論。
凱恩斯的總量經濟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稱為20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為應對20世紀3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的經濟大蕭條而作,它的核心主題是如何解決就業,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正是在這本書中,凱恩斯提出了國家調控思想,成為現代總量經濟學的扛鼎之作。該書的出版,在西方經濟學界和政治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些經濟學家把該書的出版,稱為經濟學理論的“凱恩斯”革命,並認為它與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理》及馬克思的《資本論》同為經濟學說史上非常偉大的著作。
那些對人類追尋真理有永久貢獻的書,我們稱之為“經典”。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王強更深情款款地指出:“‘經典’是那些永遠占據著你的書架,又永遠不會被你翻讀完的書。”也就是永不落架的書。凡是能對重大的事情,給多數人的思想以久遠而深刻影響的書,便是了不起的書。這樣的書可以充實任何年紀的人,使之能以別的時代、別的人們為背景,從而能真正深刻地透視今日。
——編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