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及腎

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常因體質因素,易傳變及腎,必然耗損腎之陰陽,引起腎虛;或後天失養,諸如外感六淫、飲食不節、過食鹹味,或情志所傷,勞倦過度,或生育過多,房勞傷腎以及多種慢性病,日久不愈,失於調養等可以導致腎虛,中醫稱之為“久病及腎”或曰“窮必及腎’’。現代醫學的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血壓、糖尿病等所致的腎損害隸屬於中醫“久病及腎”。

久病及腎,是指疾病日久多影響於腎,出現腎陰腎陽的虧虛。由於腎為人體先天之本,為陰陽之根,為命門之所居。命門內寓先天之水火,為元氣之所系,其功能與腎有關。正如《難經。三十六難》所述:“命門者,……原氣之別使也。”《難經。三十九難》亦云:“命門者……其氣與腎通。”原氣,即元氣,是人體最原始、最基本的氣。它由先天之精所化,而先天之精藏之於腎,是構成腎精的主要物質。腎精是元氣發生作用的物質基礎。腎精化生腎氣,腎氣又可以根據其功能特點之不同,分為腎陰、腎陽兩個方面。腎陰又名真陰、元陰,腎陽又名元陽、真陽。腎陰、腎陽為全身陰陽之根本,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景岳全書。傳忠錄》)因此,腎陰腎陽充足,則五臟陰陽正常,五臟功能協調。
病理情況下,腎陰、腎陽虧虛,不僅可引起腎臟本身的功能失常,而且可影響五臟陰陽,導致五臟陰陽失調,出現相應病證;若其他臟腑病變,日久亦可影響及腎,導致腎臟病變。因此,腎臟常為諸臟腑疾病的最終轉歸。多種疾病,久延不愈,常是腎臟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腎精有賴於臟腑之精的濡養,臟腑精氣虧虛,可導致腎精不足;腎陰、腎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若五臟陰陽不足,虛損日久,則會影響及陰陽之根本,導致腎陰腎陽的虧虛。如肺癆日久,肺陰不足,累及腎陰,從而出現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咽喉乾燥,形體消瘦,腰酸耳鳴,骨蒸潮熱,顴紅盜汗等肺腎陰虛之證。正如龔廷賢在《壽世保元。勞瘵》中所述:“夫陰虛火動,勞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而成也。傷其精則陰虛而火動,耗其血則火亢而金虧。”此外,心陰虧虛,或肝陰不足,久而不愈,亦可影響及腎,導致心腎陰虛,或肝腎陰虛之證。再如,飲食不節,勞倦內傷,或泄瀉日久,脾陽受損,病情纏綿,累及於腎,可致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少腹冷痛,形寒腰酸等脾腎陽虛之證;若心陽不足,或肺陽虧損,日久及腎,亦可致腎陽不足,而見心腎陽虛,或肺腎陽虛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