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森經濟成長因素分析法

丹尼森經濟成長因素分析法是指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丹尼森提出的計算各因素在經濟成長中作用的方法。他用因素分析法對美國 1929—1957 年經濟成長進行分析,計算了各因素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其中包括教育因素的作用。具體計算過程:第一步,把經濟成長因素分為兩大類,即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產率。前者包括勞動力數量增加、質量提高和資本量增加;後者包括資源配置的改善、市場範圍和規模的擴大、知識的進展和在生產上的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尼森經濟成長因素分析法
  • 人物: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丹尼森
上述因素中,每個因素再細分為 20 種因素,其中主要因素列表如下。表中看出 1929—1957 年美國國民收入年增長率為 2.93%,其中因勞動者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收入年增長率為 0.67%。第二步,求各級受教育勞動者收入的簡化係數。根據 1960 年美國人口普查資料,統計 25 歲以上男性工人按教育年限分組的貨幣收入數字,以工資為媒介進行簡化,求出以受過 8 年學校教育工人工資收入為基準,定為 100,求出其他教育年限工人工資簡化係數。中等教育 1 年~3 年為 115,4 年為 140;高等教育 1 年~3 年為 165, 4 年為 235;初等教育 5 年~7 年為 80,1 年~4 年為 65,未受教育者為 50。第三步調整簡化係數。因為各級勞動力工資差別並非全是教育程度的差別所造成,把其中的 3/5 當作教育的作用,即用實際工資差別的百分比乘以 3/5。第四步,求各級教育程度勞動者平均工資收入簡化係數。算出基期和報告期的平均教育程度勞動者工資收入係數,就可以算出教育水平提高的年平均增長率,即 0.93%。第五步,計算教育在國民經濟成長中的比率。根據 1929 —1957 年的資料,算出勞動投入量在全期總投入量中的比例為 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