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宏微觀架構的經濟學

告別宏微觀架構的經濟學

《告別宏微觀架構的經濟學》是2018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從一種新的角度講述了經濟學。

基本介紹

  • 書名:告別宏微觀架構的經濟學 
  • 作者:廖博諦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ISBN:97875196020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的特色首先是改變了有經濟學以來的經濟學理論框架,無論是凱恩斯之前的古典、新古典,還是凱恩斯之後的宏微觀,本書架構均與其大不同,直接從“大自然、資源”這些*基礎*實在的概念入筆,在闡述了歸納為經濟學四大基礎規律之後,將經濟學體系分為“增長的財富創造過程”及“財富分布的偏態與正態兩種狀態下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三篇,*後提出建設“明確政府與市場的可作為領域“基礎上的“財富持續增長、民眾自由幸福”社會的變遷路徑原則。這種體系與常見經濟學理論體系具有巨大乃至本質的區別。

圖書目錄

篇經濟的基礎規律章自然與人類一、大自然二、自然資源及其可用性、差異性三、自然資源與人的生存、享受四、人類的智慧與智慧化勞動及其差異性五、生產資源及其差異性六、自然資源、生產資源與人類可享用的財富及其差異性七、資源的差異性:質量分級與優良資源的有限性本章小結第二章人類與人一、人類及人的特點二、人類的需求:層次及差異性三、人類爭奪占有優良資源傾向的定理四、人類個體之間的稟賦差異性五、理性經濟人、理性與有限理性(一)理性經濟人概念及非假設的客觀存在(二)理性、有限理性與理性經濟人的聯繫與區別六、人類可享用財富與貨幣、收入第三章人類的智慧化勞動與資源的結合、增長的財富第四章經濟基礎的四個規律節為什麼是經濟的基礎規律而不是假設?第二節至第四經濟基礎規律綜述第二至四章小結
第二篇增長的財富創造過程章財富增長過程的基礎概念及觀點節人的勞動一、勞動的定義二、勞動的分類,社會有效勞動與社會無效勞動三、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勞動熟練度、勞動複雜度四、勞動與運動的區別第二節效用與商品的效用一、效用與商品效用的概念二、商品效用的計量方式: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三、基數效用論中的總效用和邊際效用概念四、效用的計量是客觀存在的第三節產品、待銷售商品與商品的概念與區分第四節商品價值與價格一、關於商品價值與價格的探討: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二、勞動價值論的觀點1勞動價值論是第四經濟基礎規律自然形成的一種觀點2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觀點3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觀點三、效用價值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1效用價值論是第四經濟基礎規律需滿足人的需求而自然形成的一種觀點2效用價值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的主要觀點3邊際效用價值論的發展過程四、邊際效用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分歧辨析五、效用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六、為什麼沒有“資源價值論”?第五節貨幣一、貨幣曾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二、貨幣的發展演變史1物物交換時代:以雙方都能接受的物品促成交換2金屬貨幣時代3金銀貨幣時代(1)銀本位(2)金銀複本位制(3)金幣本位制(4)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4紙幣時代(1)與黃金自由兌換的紙幣流通時代(2)不兌現本位及紙幣本位制時代5電子貨幣(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時代三、貨幣的職能作用1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2流通手段(交換媒介)職能3貨幣貯藏職能與紙幣的儲存職能4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5世界貨幣職能第六節資源占有的結構、判斷標準與階級性的恆在一、資源占有的結構化表現及制度強化二、階級的定義與劃分、階級性的恆在三、判斷真實地占有資源的兩個標準第七節產權清晰界定與資源、財富的占有一、產權清晰界定的制度是財富增長的堅實平台二、科學與完善的產權制度可以發揮的作用三、明晰產權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基礎四、產權的概念分類第八節勞動分工:四大規律作用的必然產物一、四大經濟基礎規律作用下,創造滿足人類需求的價值效用機制是促進社會分工的內在機制二、勞動分工的好處三、勞動分工的分類及知識分工、社會分工四、批判與反對勞動分工的理論觀點五、勞動分工理論的發展:勞動分工帶來規模報酬遞增本章小結第二章人類需求的擴展、商品效用滿足人類需求的過程分析節效用、偏好與需求的擴展一、效用與偏好二、人類需求的擴展三、彈性概念與人類需求擴展的彈性第二節商品的效用價值與貨幣的效用價值運行機制一、產品、商品、單個商品的效用價值、商品總的效用價值二、貨幣的效用價值與邊際效用價值三、獲得貨幣收入數量的函式表達式四、效用價值論的個體基礎與商品價值統一的無解第三節基數效用論一、基數效用論中的總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及需求定理二、基數效用論中的消費者均衡及需求曲線三、消費者剩餘及其根源分析第四節序數效用論一、序數效用論的無差異曲線二、序數效用論的邊際替代率及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1邊際替代率2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三、序數效用論中的預算線四、序數效用論中的消費者均衡五、序數效用論中收入或價格變動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1收入消費曲線2需求收入彈性3正常商品、低檔商品與恩格爾定理4價格消費曲線5商品的替代效應、收入效應、總效應含義6需求的交叉彈性7需求的價格彈性第五節市場需求曲線本章小結第三章商品的創造、生產與財富的增長曆程節產品創造與生產的前提條件第二節貨幣邊際效用為正必然形成商品供給定理及供給曲線第三節供給價格彈性第四節供求曲線一、供求曲線及成交點二、供求曲線的移動第五節參與財富創造的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一、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二、勞動力供給並不存在供給曲線悖論本章小結第四章企業、商品供給與財富增長過程:成本、收入、效益分析節工廠企業出現及其根源分析一、簡單商品供給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場二、工廠企業出現的根源分析第二節工廠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一、構成產品的成本概述二、短期成本的一些概念及其關係: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三、長期成本的概念及其關係: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長期邊際成本四、機會成本、隱性成本、顯性成本、沉沒成本第三節工廠企業產品的產量分析一、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概念二、邊際產量、總產量、平均產量的關係第四節工廠企業生產商品的收入分析一、總收入、平均收入與邊際收入含義二、常規行業與知識經濟的總收入、平均收入與邊際效入第五節工廠企業的成本收益最佳化決策一、等成本線(成本既定條件下產量)二、等產量曲線(產量既定條件下成本小)與邊際技術替代率三、等產量曲線的類型四、成本極小化條件五、盈虧收支平衡與收入化條件六、利潤化條件七、成本極小化與利潤化的關係八、利用成本收入利潤分析來進行項目決策1貢獻分析法2盈虧平衡分析3實現目標利潤的本量利分析九、規模報酬與規模經濟1規模報酬含義2企業規模報酬的三種情況3規模報酬變化的原因分析4用內部經濟與外部經濟來解釋規模報酬的變動原因5確定規模大小,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十、企業規模報酬與長期成本曲線的關係1企業的長期擴展徑2規模報酬與長期成本的關係十一、學習效應與長期平均成本下降、規模報酬十二、範圍經濟與規模經濟本章小結第五章企業所處的市場類型及財富增長的市場策略節壟斷的必然與商品時代壟斷和競爭的並存第二節完全競爭市場一、完全競爭市場的定義與特點二、完全競爭市場的優點第三節壟斷競爭市場一、壟斷競爭市場的定義及特點二、壟斷競爭的優劣點三、技術創新在壟斷競爭市場中起決定勝敗的核心作用第四節寡頭壟斷市場一、寡頭壟斷市場的定義及特點二、博弈論在寡頭壟斷市場中定價定量的運用三、寡頭壟斷企業的優勢第五節完全壟斷市場一、完全壟斷市場的定義與特點二、完全壟斷的需求曲線與無規律供給曲線的原因三、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四、完全壟斷市場的弊端第六節四種市場結構類型的綜合比較第七節可競爭市場及其理論一、可競爭市場的定義與特點二、單一產品的完全可競爭市場三、多產品完全可競爭市場四、可競爭市場理論的優點本章小結第六章產業組織理論之辯:財富增長的效率與壟斷節產業組織的含義第二節財富增長的效率與壟斷之辨第三節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歷程第四節哈佛結構主義學派產業組織理論觀點第五節芝加哥效率學派產業組織理論第六節新產業組織理論本章小結第七章產業結構理論與財富增長的產業選擇節概述:產業結構定義及研究的問題第二節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一、產業結構思想淵源二、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過程第三節產業結構的具體分類一、三次產業分類法二、產品生產部門分類法三、生產要素分類法四、戰略關聯方式分類法五、立體產業分類六、標準產業分類法第四節產業結構的特徵:趨勢性變化第五節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第六節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的理論一、配第——克拉克定律二、庫茲涅茨人均收入影響論三、羅斯托主導產業擴散效應理論和經濟成長階段論四、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五、霍夫曼工業化經驗法則第七節產業結構的演進模式一、平衡增長模式和非平衡增長模式二、產品循環發展模式與雁行發展模式三、進口替代發展模式和出口導向發展模式第八節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一、需求因素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二、供給因素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三、對外貿易因素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四、社會制度、政策與發展戰略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五、環境因素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第九節產業結構的經濟成長效應一、經濟發展、經濟成長、產業發展與社會發展二、產業結構的經濟成長效應及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第十節測度產業結構的合理度與高度一、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定義、內容及測度方法二、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定義、內容及測度方法第十一節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一、產業結構調整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二、可參考的產業結構調整理論1劉易斯的二元結構轉變理論2筱原三代平的兩基準理論第十二節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一、區域界定、區域產業結構的特點及區域經濟成長二、確定區域間產業結構異構與同構的方法本章小結第八章實現貨幣財富增長的飛躍——商業貿易節商業貿易產生的必然性第二節以古中國為例看市場、貨幣、商業產生和發展過程第三節商業、貿易的含義及其組織模式:直銷和純商第四節商業貿易的性質特徵第五節商業在促進財富增長、社會進步中起著根本性作用第六節商業的職能體現及現代商業的內涵與外延形態第七節商業貿易的供需定理及經濟學其他理論運用第八節商業的三種流、承擔商業風險及分享生產利益第九節克服貨幣、制度及文化差異的國際貿易第十節商品期貨的產生、發展及其職能一、商品期貨產生歷史二、商品期貨的含義與商品期貨的三大職能第十一節關於商業貿易方面的理論一、重商主義的反自由貿易論二、自由貿易理論1斯密的自由貿易論及國際貿易的成本優勢理論2李嘉圖國際貿易的相對成本優勢理論3約翰·穆勒國際貿易的“相互需求規律”論4馬歇爾的貿易相互需求理論5赫克歇爾、俄林的貿易要素稟賦論6新要素貿易論和國際貿易新理論7新新貿易理論:異質企業貿易模型和企業內生邊界模型8貿易諸理論的小結:以自由貿易觀為基礎三、貿易壁壘的內容及非關稅壁壘之辨析本章小結第九章增長財富的擴張運營:貨幣與金融節商業的發展、財富的增長必然帶動貨幣與金融的發展第二節貨幣與金融機構發展的中國史例第三節從歐洲銀行業發展歷程看“金融業發端於商業”第四節中國明清錢莊與歐洲銀行的對比看“自由商業推進金融發展”第五節金融的本質是平等主體自由交易的信用第六節金融機構的職能作用一、金融機構的貨幣資金媒介融通功能1直接融資2間接融資3融資的其他分類方式二、金融機構的結算支付功能三、金融機構的分散及轉移風險的功能四、金融機構的改善信息不對稱功能五、金融機構的引導產業發展,配置資源的功能以及體現政府政策的傾向性功能第七節產權清晰與市場化的金融機構發展的現代特點第八節金融各行業的業務內容及相互關係第九節銀行的負債、資產、中間業務及其相關理論一、銀行的負債業務及其理論二、銀行的資產業務及其理論三、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的均衡管理及其理論四、銀行的中間業務及其理論第十節銀行的信用創造:紙幣貨幣的擴張與派生存款第十一節紙幣的濫發導致通貨膨脹與中央銀行制度的產生第十二節貨幣的供給與需求及貨幣的利率與利息一、貨幣的供給與需求總量及其結構分析二、關於貨幣供需量及物價關係的理論發展歷程三、利息是人與資源的勞動結合所創造增長的財富一部分1利息是貸款本金的增量貨幣報酬2利息與利率的經濟學理論3從第四經濟基礎規律中理解利息與利率的本義4利率的不同概念分類四、從第四經濟基礎規律來研究一個國家的貨幣需求與供給1金屬貨幣時代的貨幣供給、需求與物價的關係2紙幣貨幣時代的貨幣供給、需求與物價的關係本章小結第十章影響財富增長的多因素論節財富增長的內在直接因素與內在間接因素的多因素論第二節西方經濟學中經濟成長因素分析的理論一、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經濟成長影響因素論二、庫茲涅茨的技術、制度、思想影響經濟成長論三、丹尼森的經濟成長六因素論四、魁奈、哈羅德和多馬經濟成長的資本決定論五、柯布—道格拉斯新古典勞動、資本、技術決定論六、羅默、盧卡斯內生技術進步與規模收益遞增促進經濟成長論七、諾斯制度創新決定經濟成長論本章小結
第三篇財富結構偏態分布下的市場、經濟與社會章增長財富的流向與分布結構節增長財富的流向:企業、行業與市場的角度分析一、開辦並運營成功企業的貨幣資金流向分析二、不同行業的企業及不同類型市場中貨幣財富的流向分析第二節定量分析的帕累托曲線圖顯示財富畸形集中第三節度量財富分布狀態的洛倫茲曲線與基尼係數一、洛倫茲曲線二、基尼係數第四節“馬太效應”:一種描述財富分布兩極分化的方法第五節歐拉定理的完全競爭市場的約束條件反證財富分配並非各得其所第六節商品經濟社會中,資本市場加速財富分化本章小結第二章從人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看帕累托效應節動物的領域占據及稱王稱霸傾向的本能第二節早期人類,原始社會的部落氏族首領優先權利第三節帝王、奴隸主、地主掌控資源與財富的時代第四節工業商品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源與財富集中第五節“倒U形庫茲涅茨曲線”的否定及歐洲財富偏態分布的依然第六節財富分布帕累托效應極化測度方法的研究一、沃爾夫森“極化指數”測量收入分布極化狀態二、泰爾熵標準或者泰爾指數測量收入不均等狀態三、ER型指標測量收入分布狀態的極化特徵四、偏離值法測量收入分布狀況第七節對應帕累托效應、偏態分布的常態分配本章小結第三章財富偏態分布下供需非均衡運行機理節財富分布兩極分化致經濟混亂及危機的疑問第二節供需的非均衡:總需求、實效需求、實效供給與總供給第三節實效需求與實效供給的關係如腳踏車的齒輪與鏈條第四節供需失衡下的市場結構與產業結構變化本章小結第四章非市場出清與市場失靈節均衡與市場出清的分析第二節市場失靈及其表現一、市場失靈的概念二、市場失靈的七大表現三、市場失靈七個表現的關係分析本章小結第五章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及其相關理論節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的含義及其演化過程第二節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行業與國家傳導第三節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是一次財富的再分布過程第四節擺脫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常規模式第五節經濟危機的破壞力第六節對經濟狀況變化統計調查監測的指標體系第七節經濟周期的分類與測度指數第八節關於經濟危機的其他理論解釋與評析一、凱恩斯的經濟周期(經濟危機)理論二、霍布森的經濟危機原因論三、馬爾薩斯和西斯蒙第的經濟蕭條理論四、其他經濟危機原因分析的理論本章小結第六章社會危機、階級爭鬥與鬥爭節前工業社會的經濟危機及社會危機第二節社會危機的定義、特點及階級對抗第三節階級對抗的四種形式一、思想觀念對抗二、經濟對抗三、政治對抗四、暴力戰爭對抗本章小結
第四篇財富結構常態分配的市場、經濟與社會章為什麼是常態分配?節常態分配的含義、函式、由來及特點第二節自然世界無處不顯示常態分配第三節常態分配、正態哲學與正態世界觀第四節獨立多維隨機變數的分布服從常態分配第五節財富並不呈現常態分配狀態的數理及經濟第四基礎規律的根由分析第六節效用函式確定收入的分布函式為偏態,但社會福利函式(或)要求的收入分布為正態第七節需求與商品的常態分配要求調整財富也成常態分配本章小結第二章偏態分布正態化對比的特徵指標測算節不同財富分布結構運用簡易基尼係數法的測算對比第二節偏態分布含義、圖形及其特徵指標第三節財富偏態分布可容忍特徵指標的一種測算方法一、構建推導財富偏態分布可容忍特徵指標的代數分析模型二、設定財富分布不同狀態下的數字模擬測試運算三、對模擬的不同財富分布狀態測試結果列表對比分析四、可容忍特徵指標“三個1”法較基尼係數法更準確簡潔五、調整社會財富分布狀態的相對目標值及政府可容忍不干預的取值區域第四節為什麼要求財富的均勻分布是反自然、逆經濟規律的?第五節結論:財富的常態分配是大同社會的基礎及表現形態第三章財富偏態分布正態化調整渠道:稅收、財政節稅賦的由來:資源擁有者向資源缺乏者徵收的租金第二節資源擁有者階級習慣性擴大稅賦范圍第三節近代稅賦支出功能增加後稅賦徵收的隨意性第四節確保稅賦徵收的稅收制度第五節稅賦資金的使用第六節財政資金用於企業投資是為理論誤導的結果第七節財政資金轉移支付的分類、作用及原則第八節關於稅收的理論一、稅來自於人民授權的社會契約論二、稅是國家和公民權利和義務相互交換說及公共需要論三、供給學派的稅率點理論四、凱恩斯主義的“稅是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重要工具”論本章小結第四章財富偏態分布正態化調整渠道之二:金融與中央銀行制度節中央銀行產生的內在必然性第二節中央銀行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其職能和管理目標的變化一、中央銀行的產生及發展歷程二、中央銀行由政府賦予的新職能三、中央銀行四個目標的設定與政府的深度介入第三節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一、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二、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三、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第四節中央銀行可操作的貨幣政策工具第五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效應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含義、環節、工具發展及相關理論二、貨幣政策效應含義、分類及其相關理論第六節紙幣本位制下幣值穩定是央行、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第七節如何發揮中央銀行在財富正態化分布的作用本章小結第五章財富正態化分布與反壟斷第六章政府的有限作用、政府失靈與財富分布正態化節政府的含義、形成過程及功能演化第二節政府職能“公共物品提供者”變化結果與政府經濟學一、財富常態分配建立在政府“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職能定位二、政府經濟學的產生及與財政學的區分三、政府經濟學產生的理由根本點在於市場失靈四、“政府經濟學”對政府外延的擴展及政府職能的擴展第三節政府失靈的含義、表現及原因分析本章小結
第五篇財富持續穩健增長民眾自由幸福的社會章政府職能領域的清晰界定節混合經濟也得區分市場與政府“混合”的領域邊界第二節利用儘可能窮盡排列法來分析政府與市場的可作為領域第三節市場會做錯事政府也會做錯事本章小結第二章價值理念變遷與制度變遷第三章法治與政府組織架構的權力分立制衡形態節正式規則變遷、制度變遷與權力分立制衡第二節分權制衡概念、理論及其標準範式實踐第四章股份公眾公司套用分權制衡原則架構治理組織節股份公眾公司如何套用分權制衡架構組織體系第二節股份公眾公司套用分權制衡的成本及其套用理由第五章並不拘泥權力來源的分權制衡核心目標及其可競爭狀態節分權制衡的核心並不拘泥權力來源的案例分析第二節分權制衡與政權權力的可競爭狀態本章小結
結論權力分立制衡的政府在其領域內作為,確保資源全要素產權明晰的市場持續穩健地增長財富
參考書目
附錄一:測算合意財富分布狀態特徵值的數據
附錄二:驗證“三個1”法結論可靠性的測算數據
出版後記

作者簡介

廖博諦,原名廖曉昉,經濟學博士(南昌大學及暨南大學),並在深圳發展銀行、湘財證券、北京產權交易所等工作過,現為獨立社會經濟學研究者。圍繞著這本經濟學,已經撰寫了“哲法學”“分權制衡理論與實務”等書,並正開展之相關的歷史、小說等方面的著述,以努力完成一個理論體系。  已經完成的作品也獲得了國家著作權局的著作權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