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益全書

中醫補益全書

《中醫補益全書(珍藏本)超值版》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常用補益藥食,下篇主要介紹常見病症的補益藥食。全書匯集了古今補益食物、補益藥物、補益藥膳、補益藥粥、補益藥茶、補益藥酒、補藥湯八類2000餘首方劑,同時還對常見病症的補益選擇作了詳細介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補益全書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543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瞿岳雲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777140, 753577714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文摘,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醫補益類圖書最全面、最新穎、性價比最高
全面收集各種補益食物、補益藥物,進一步闡述藥酒、藥膳、藥粥等多種加工製備,方便實用
所收方藥既有普遍意義上的養生補益,也包括各種疾病過程中的輔助治療,可謂各取所需
補益之法是國人最為信賴的卻病延年的有效途徑

作者簡介

瞿岳雲,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病證研究室主任,編著學術著作、教材25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編輯推薦

《中醫補益全書(珍藏本)》是實用中醫方藥叢書第2輯。

文摘

心悸心煩、失眠多夢、手足心低熱、午後顴紅、潮熱盜汗、兩目乾澀、腰膝酸軟、小便短少而黃、大便乾、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詠細而數等。施補宜選用滋陰潤燥之品,如食物之白木耳、葡萄、龜肉、蜂蜜;藥物之麥冬、南沙參、石斛、女貞子以及藥膳之沙參心肺湯、甲魚滋陰湯、蛤肉百合玉竹湯、豬胰之渴湯,藥粥之天冬粥、生地黃粥、地骨皮粥、靈芝粥,藥酒之益陰酒、雙耳酒、二冬二地酒、枸菊地冬酒,藥茶之參斛茶、生津茶、玉竹茶、牛乳紅茶,成藥之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百合固金丸、天王補心丹,湯劑之麥味地黃湯、一貫煎、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湯等。
(四)陽虛證
陽虛證主要表現為形寒怕冷、四肢不溫或體溫偏低、精神委靡、蜷臥嗜睡、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腰、腹、胃院冷痛,小便清長或尿少水腫,大便稀溏甚或完谷不化、舌體淡胖、舌苔自潤,脈沉遲無力等。施補宜選狗肉、羊肉、洋鴨肉、麻卯、鹿茸、巴戟天、肉蓯蓉、韭菜子以及藥膳之壯陽狗肉湯、雙鞭壯陽湯、歸附燒仔雞、豬肚煨胡椒,藥粥之鹿角膠粥、附子粥、鎖陽粥、蓯蓉羊肉粥,藥酒之鹿骨酒、靈脾地黃酒、助陽益壽酒、海馬酒,成藥之金匱腎氣丸、人參鹿茸丸、右歸丸、大菟絲子丸,湯劑之溫脾湯、玉真(丸)湯、真武湯、二鞭參鹿(丸)湯等。
根據人體臟腑各自不同的病理特點,氣虛證又可分為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心肺氣虛、脾肺氣虛、脾胃氣虛、肺腎氣虛(腎不納氣)等證型;血虛證又可分為心血虛、肝血虛、心肝血虛等證型;陰虛證又可分為心陰虛、肺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心腎陰虛(心。腎不交)、肝腎陰虛、肺腎陰虛等證型;陽虛證又可分為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脾腎陽虛、心腎陽虛等證型。由於氣血同源、陰陽互根,氣血陰陽虛損往往互相影響。氣病及血,血病及氣,陰損及陽,陽損及陰,從而常見氣血兩虛、陰陽兩虛、氣陰兩虛等證,對此則應分別採用氣血、陰陽雙補,益氣養陰之法選擇補益之品。四、因人而異日常生活中,補益身體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需要。無病者為什麼要補,如何補法才最有成效,這是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1.補益是無病早防、減少疾病發生的需要。人體生病是邪氣侵入,與正氣鬥爭,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的結果。防止邪氣侵犯或使侵入的邪氣很快消退,關鍵在於人體正氣強盛。因此,要保護、扶助正氣可服用補益之品來補益身體。
2.補益是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工作更有成效、事業更有成就的需要。人體精力充沛,工作就不易疲勞,效率就高。要精力充沛,必須使人體各組織器官保持正常,即體內氣血、陰陽平衡。而不斷補充各組織器官的消耗就離不開正確的補益。
3.補益可使生活更有樂趣。人們在一天緊張工作之餘,還要進行各種活動,如看電影或戲劇、觀看體育比賽、逛公園或野遊以及頻繁的社交活動。而沒有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就會力不從心。因此,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充滿情趣,故適當補益必不可少。如何補益才最有成效呢?關鍵在於因人而異。
人的一生要經歷從兒童到青年、壯年、老年的不同發育和生理變化階段,在其間人體內各臟腑的氣血、陰陽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施補時應同時注意予以配合選擇。
1.不同年齡者的補益:
(1)小兒的補益:生長發育迅速是兒童時期不同於成人時期最根本的生理特點。由於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從體格,智力,以至臟腑功能,均不斷向完善,成熟方面發展,其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數量相對來說較多,對營養物質的質量要求也較高。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小兒“脾常不足”未健,飲食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而虛或宿食停滯。因此,小兒應選擇健脾胃、助消化之品。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而小兒“腎氣未充”,牙齒、骨骼、智力尚在發育之中,故應適當補益腎氣,以促進生長發育。
(2)青壯年人的補益:一般來說,青壯年時期生機旺盛、精力充沛,若不注意勞逸結合而致體虛,應適當補益。
因休息睡眠不足致心脾或心腎不足(出現多夢、健忘、食欲不振),可服食一些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之品;由於缺乏衛生常識致腎精受損而出現頭暈、健忘、腰膝酸軟等表現,先要嚴戒手淫,再服補腎養心之品;因過度疲勞而耗傷氣血,則應補益氣血。
(3)老年人的補益: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骨,齒為骨之餘,腎其華在發,上開竅於耳,下開竅於二陰;肝藏血主筋,開竅於目。老年人肝腎虧損常出現齒鬆脫落、發白稀少、眼花耳聾、健忘早醒、筋骨活動不靈、夜尿頻多等表現,還可累及其他臟器,易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應選擇滋補肝腎之品。氣血耗傷不足而表現為皮膚乾萎、頭暈眼花、感冒,則應注意補益氣血。同時,應選擇藥膳、藥粥、藥酒、藥茶類補益之品。2.婦女的補益:(1)經期的補益:中醫學認為,月經來潮與肝、腎兩髒,沖、任二脈及“天癸”的關係最為密切。沖、任二脈起於胞宮(子宮),只有沖任之脈氣血充盛月經才能按以時下,而沖、任脈中的血主要來自肝臟,只有肝血不虛,經量及色、質才能正常。要使沖、任二脈按時充盈而下,必須有“天癸”的出現。天癸為腎所產生的一種促使月經來潮的物質,與腎關係密切。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互化。故經期應選擇養血益精之品。
(2)妊娠期的補益:妊娠為精子與卵子的結合,而精子、卵子的產生與腎密切相關。妊娠以後,胎兒在母體中的發育生長需要精血的營養,所以妊娠與肝腎和氣血均有關係。根據科學研究證實,孕婦吸收的營養不僅用於供給胎兒發育生長以及自身需要,還用於補充分娩可能出現的損傷的修復以及分泌乳汁。故妊娠期應選擇補腎固胎、健脾益血之品。

目錄

上篇 常用補益藥食
第一章 補益的基本知識
一、補而有益
二、因虛而補
三、因證而別
四、因人而異
五、四季可補

第二章 補益食物
一、補氣類
二、補血類
三、補陰類
四、補陽類

第三章 補益藥物
一、補氣類
二、補血類
三、補陰類
四、補陽類

第四章 補益藥膳
一、藥與食結合的常用方式
二、藥膳的具體烹調方法
三、藥膳的調料
四、補氣類
五、補血類
六、補陰類
七、補陽類
八、氣血、陰陽雙補類

第五章 補益藥粥
一、特點
二、配製煎煮方法
三、補氣類
四、補血類
五、補陰類
六、補陽類

第六章 補益藥酒
一、特點
二、製法
三、特色
四、使用
五、補氣類
六、補血類
七、補陰類
八、補陽類
九、氣血、陰陽雙補類

第七章 補益保健藥茶
一、特點
二、功效
三、用法
四、常用補益保健藥茶

第八章 補益中成藥
一、特點
二、常用劑型
三、自購須知
四、補氣類
五、補血類
六、補陰類
七、補陽類
八、氣血、陰陽雙補類

第九章 補益湯劑
一、製法
二、補氣類
三、補血類
四、補陰類
五、補陽類
六、氣血、陰陽雙補類

下篇 常見病症的補益選擇
第十章 內科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
一、慢性支氣管炎
二、阻塞性肺氣腫
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四、支氣管哮喘
五、支氣管擴張
六、肺膿腫
七、肺問質纖維化
八、胸腔積液
循環系統疾病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
三、緩慢性心律失常
四、原發性高血壓
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六、風濕性心臟瓣膜病
七、感染性心內膜炎
八、原發性心肌病
九、病毒性心肌炎
十、縮窄性心包炎
十一、心血管神經症
消化系統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潰瘍
三、肝硬化
四、慢性膽囊炎
五、胃食管反流病
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七、腸易激綜合徵
泌尿系統疾病
一、慢性腎小球腎炎
二、隱匿性腎小球腎炎
三、腎病綜合徵
四、糖尿病腎病
五、IgA腎病
六、狼瘡性腎炎
七、慢性間質性腎炎
八、藥物性腎損害
九、慢性腎衰竭
血液系統疾病
一、缺鐵性貧血
二、再生障礙性貧血
三、溶血性貧血
四、過敏性紫癜
五、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六、白細胞減少症
七、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八、脾功能亢進症
內分泌系統疾病
一、尿崩症
二、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四、甲狀腺炎
五、腺垂體功能減退症
六、庫欣綜合徵
七、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代謝疾病與營養疾病
一、糖尿病
二、低血糖症
三、高脂血症
四、夜盲症
結締組織病與風濕病
一、類風濕關節炎
二、系統性紅斑狼瘡
三、乾燥綜合徵
四、結節性多動脈炎
五、大動脈炎
六、風濕性多肌痛
七、系統性硬化病
八、雷諾綜合徵
神經系統疾病
一、三叉神經痛
二、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三、運動神經元病
四、多發性硬化
五、帕金森病
六、偏頭痛
七、老年性痴呆
八、重症肌無力
幾、周期性麻痹
十、神經症
傳染性疾病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
二、肺結核

第十一章 外科疾病
周圍血管疾病
一、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二、動脈硬化性閉塞症
三、下肢靜脈曲張
皮膚疾病
一、蕁麻疹
二、神經性皮炎
三、皮膚瘙癢症
四、銀屑病
五、白癜風
六、黃褐斑
直腸、結腸和肛管疾病
一、直腸脫垂
二、潰瘍性結腸炎
三、克羅恩病
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一、睪丸炎與附睪炎
二、慢性前列腺炎
三、前列腺增生症
四、勃起功能障礙
五、男性不育症
肩頸腰傷病
一、肩關節周圍炎
二、跟痛症
三、頸椎病
四、腰部勞損
五、腰椎間盤突出症
骨疾病
一、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二、脊柱結核
三、強直性脊柱炎
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五、痛風性關節炎
六、腦外傷后綜合征

第十二章 婦科疾病
妊娠疾病
一、流產
二、早產
三、羊水過少
四、過期妊娠
產後疾病
一、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
二、產後出血
三、產後缺乳
四、產後尿瀦留
月經和乳腺疾病
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二、閉經
三、痛經
四、經前期綜合徵
五、圍絕經期綜合徵
六、絕經後出血
七、乳腺囊性增生病
八、多囊卵巢綜合徵
其他婦科疾病
一、子宮脫垂
二、不孕症
三、外陰瘙癢

第十三章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
眼科疾病
一、流淚症
二、眼乾燥症
三、結膜炎
四、白內障
五、青光眼
六、葡萄膜病
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八、視神經盤炎
九、視神經萎縮
十、麻痹性斜視
十一、老年性黃斑變性
十二、近視眼
耳科疾病
一、外耳道炎
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三、梅尼埃病
四、神經性耳聾
鼻科疾病
一、慢性鼻炎
二、萎縮性鼻炎
三、變應性鼻炎
四、鼻出血
口腔科疾病
一、白塞病
二、復發性口瘡
三、牙齦炎
四、牙周炎
咽喉科疾病
一、慢性咽炎
二、慢性喉炎
三、慢性扁桃體炎

第十四章 中醫常見雜症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心悸
四、胸痹
五、不寐
六、痴呆
七、胃痛
八、嘔吐
九、呃逆
十、泄瀉
十一、便秘
十二、頭痛
十三、眩暈
十四、水腫
十五、尿濁
十六、癃閉
十七、遺精
十八、早泄
十九、咯血
二十、尿血
二十一、痰飲
二十二、自汗
二十三、盜汗
二十四、虛勞
二十五、痿證
二十六、顫證
二十七、腰痛
二十八、月經先期
二十九、月經後期
三十、月經先後無定期
三十一、月經過多
三十二、月經過少
三十三、經期延長
三十四、崩漏
三十五、經行乳房脹痛
三十六、經行發熱
三十七、經行身痛
三十八、經行泄瀉
三十九、帶下過多
四十、帶下過少
四十一、胎動不安
四十二、胎萎不長
四十三、妊娠貧血
四十四、產後腹痛
四十五、產後身痛
四十六、產後汗證
四十七、產後乳汁自出

序言

人類既需要食物不斷補充營養與能量,促進生長發育,同時又需要藥物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強健的身體,然而一生中又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病痛折磨,特別是一些慢性虛損疾病,長期打針服藥更是苦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延年益壽,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以後,氣血、陰陽漸虧,精神漸衰,人體產生一系列解剖學、生理學方面的退行性改變,因此將導致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降低,體內各種生理功能逐漸減退而衰老。有調查研究數據表明,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激烈,不少人雖無明顯的器質性疾病,卻有50%~70%的人常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面對著這種客觀存在,中醫養生學告訴我們,自然界許多食物可作藥用,許多藥物可作食用,因此就有“藥食同源”之說。欲健康、長壽,除必須注意生活調理、合理營養、身體鍛鍊外,適當服用藥食補益之品,乃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實踐和研究表明,服用補益藥食之品,不僅能補充體內氣血、陰陽的不足,而且可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臟腑功能活動,調節並改善人體陰陽平衡和新陳代謝,從而具有“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抗衰延年益壽”之功效。正如我國唐代著名養生學家孫思邈所說:“中年之後,美藥當不離身”;“四十歲以……須服補藥;五十歲以上,四時勿缺補藥;如此,乃可延年得養生之術耳。”誠可謂切身經驗之談。因此,他活到了101歲高壽。
另一方面,凡人不能無病,病必延醫服藥。特別是一些慢性頑固性疾病,日久纏綿難愈。為患者苦,為醫者難。然而不論何種疾病,中醫學認為,不外虛、實兩端。虛者,正氣虛也;實者,邪氣實也。因此,中醫學就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高層次治療原則,故對於其病之屬虛證者,當施以補益之法。
正是有鑒於此,編者本著有效、實用、簡便的原則,匯集古今補益食物、補益藥物、補益藥膳、補益藥粥、補益藥酒、補益藥茶、補益成藥、補益湯劑8類總計2000餘首良方於一書,可謂集中國補益藥食之大全,既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又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