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100講

中醫入門100講

《中醫入門100講》是2005年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仁壽。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藥學是我國傳統科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年來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巨大貢獻。她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學問,同時也是偉大的文化遺產。隨著世界性的回歸自然熱潮的到來,中醫藥學這門古老東方醫術也受到世人越來越多的重視,人們寄希望通過利用中醫藥技術達到 醫療和保健的目的。
本書是一本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四門學科合而為一的綜合性著作,以講座的形式,分100講介紹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基礎理論編,介紹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下編為藥物處方編,介紹中醫常用中藥和處方,全書幾乎包括了中醫基礎方面的全部知識點。適合於中醫初學者及中醫愛好者使用,也可作為非中醫專業學生學習中醫的教材和參考資料。

圖書目錄

上編 基礎理論
第一章 緒 論
一講 中醫藥學的起源與形成
二講 中醫藥學發展簡況
三講 古代著名醫家及其學術成就
四講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 陰陽五行
五講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六講 陰陽學說與中醫學
七講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八講 五行學說與中醫學
第三章 藏象學說
九講 藏象
十講 心(附:心包絡)
十一講 肝
十二講 脾
十三講 肺
十四講 腎(附:命門)
十五講 六腑(附:奇恆之腑)
十六講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十七講 腑與腑、髒與腑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氣血精津
十八講 氣的生成與生理功能
十九講 氣的分布與分類
二十講 血的生成與功能
二十一講 精的生成與功能
二十二講 津液的生成與功能
二十三講 氣血精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經絡學說
二十四講 經絡的概念與組成
二十五講 十二經脈
二十六講 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
二十七講 奇經八脈
二十八講 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二十九講 經絡的生理功能與套用
第六章 病因與發病
三十講外感病因
三十一講 內傷病因
三十二講 其他病因
三十三講 發病機理
第七章病 機
三十四講 邪正盛衰
三十五講 陰陽失調
三十六講 氣血失常
三十七講 津液代謝失常
三十八講 內生五邪
三十九講 疾病轉歸
四十講 五臟病機
四十一講 六腑和奇恆之腑病機
第八章 四診(望、聞、問、切)
四十二講 望診——望神色形態
四十三講 望診——望頭部、肢體和排泄物
四十四講 舌診——望舌質
四十五講 舌診——望舌苔
四十六講 聞診
四十七講 問診——問寒熱
四十八講 問診——問汗出和飲食口味
四十九講 問診——問疼痛、睡眠
五十講 問診——問二便和經帶
五十一講 切診——按診、脈診
五十二講 切診——脈象
第九章 八綱辨證
五十三講 表里、寒熱辨證
五十四講 虛實、陰陽辨證
第十章 氣血津液辨證
五十五講 氣、血病辨證
五十六講 氣血同病和津液病辨證
第十一章 臟腑辨證
五十七講 心病辨證
五十八講 肺病辨證
五十九講 脾病辨證
六十講 胃腸病辨證
六十一講 肝膽病辨證
六十二講 腎和膀胱病辨證
六十三講 臟腑兼病辨證
第十二章 外感病辨證
六十四講 六經辨證
六十五講 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
第十三章 防治原則
六十六講 治病求本與扶正祛邪
六十七講 調整陰陽、臟腑與氣血
六十八講 正治、反治及治療“八法”
六十九講 預防和護理原則
下編 藥物處方
第十四章 中 藥
七十講 中藥的藥性
七十一講 中藥配伍與禁忌
七十二講 用藥劑量與用法
七十三講 解表藥
七十四講 清熱藥(1)——清熱瀉火藥與清熱燥濕藥
七十五講 清熱藥(2)——清熱涼血藥、清熱解毒藥與清
虛熱藥
七十六講 祛風濕藥與化濕藥
七十七講 利水滲濕藥
七十八講 瀉下藥與溫里藥
七十九講 消食藥與驅蟲藥
八十講 理氣藥
八十一講 活血藥
八十二講 止血藥
八十三講 化痰止咳平喘藥
八十四講 平肝息風藥
八十五講 安神藥與開竅藥
八十六講 補虛藥(1)——補氣藥、補陽藥
八十七講 補虛藥(2)——補血藥、補陰藥
八十八講 收澀藥與外用藥
第十五章 方 劑
八十九講 方劑的組成規律
九十講 解表劑與和解劑
九十一講 清熱劑
九十二講 瀉下劑與消食劑
九十三講 溫里劑與固澀劑
九十四講 理氣劑
九十五講 理血劑
九十六講 補益劑
九十七講 祛濕劑
九十八講 治風劑與治燥劑
九十九講 祛痰劑
一百講 安神劑與開竅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