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是2020年4月1日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世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
- 作者:張世英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16016
《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是2020年4月1日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世英。
《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是2020年4月1日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世英。內容簡介宇宙這一“萬有相通”的網路整體中的每一個交叉點(每一事、一物、一人),都既有其當前呈現的狀態,又有其背後作無窮盡的聯繫為背景。...
《信仰與秩序:中西文明對話與會通的思考》是一本2023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慶新。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雅斯貝爾斯的軸心突破理論,比較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尋找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特別是西方古典哲學)之間以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與西方古典自由主義之間的相通性。本書有兩個基本論點:第一,雖然儒家...
中西美學的深入交融——近年來國內美學研究動態概覽 從文本分析到哲學對話——2020年東方哲學研究述評 國內理論生態學哲學研究的歷程、成就、熱點與問題 當代中國哲學家思想研究 余敦康先生的易學研究 不同而相通——張世英“萬有相通”哲學述要 學人自述 與哲學相遇並同行 在中國哲學史學科中作出最好的成績 方法與問題...
《萬有相通:哲學與人生的追尋》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中西哲學 漫談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 簡論中西哲學之會通 哲學的新方向 二十世紀中國哲學之回顧與展望 民主與科學和西方的人文主義 “本是同根生”——順應與理解 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言與無言 審美意識 藝術哲學的新...
作者認為中西哲學匯通的時機遠未到來,它必須建立在充分理解對方精神實質的基礎之上,而這種理解則應以精確把握中西思維方式的區別為前提,在搞清區別之後再去試圖尋求雙方的前提條件上相通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的根據就是中國人和西方人都是“人”,有共同的人性。本書收入了作者近年來發表的嚴格的具有學術研究性質的...
張先生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是創立“萬有相通”的哲學體系。隨著《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的問世,一個涵蓋本體論、認識論、美學、倫理學和歷史哲學的“新哲學”體系初步形成。後來出版的《哲學導論》,正式宣告了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個性的哲學體系的誕生:萬有相通的...
《張世英哲學思想研究文集》是2020年11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張世英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是哲學界泰斗式人物。在7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張先生在西方哲學(美學)史、德國哲學(美學)、康德黑格爾哲學、中國哲學(美學)、中西哲...
我不識古希臘文,對哲學也一無所知。但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研究者,知道柏拉圖對西洋文學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知道《斐多》是一篇絕妙好辭。我沒有見到過這篇對話的中文翻譯。我正試圖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所以我大膽轉譯這篇不易翻譯的對話。我所有的參考書不多。我既不識古希臘文,...
於連以中國為“哲學工具”來撬動歐洲思想的根基,提出“經由中國,反思歐洲”的“外部解構”研究範式,中國藝術、中國思維與中國智慧成為他反思、豐富與發展西方理論的重要理論與靈感來源。“多元共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理想範式,中西雙方應在不斷交流之中發掘彼此的“未思”,開拓出中西對話、文明互鑒的理想路徑。...
人類理性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通過中外心理哲學的比較研究,可以對意識結構、本體論和方法論等問題的認識加深一步。熊十力通過對唯識論(一種關於認識論和心理學的體系完備的宗教哲學)進行加工改造,他認為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體系不夠完備。首先它沒有說明經驗知識與直覺的本體知識之間的關係,其次也沒有...
這有點類似西方現象學哲學所討論的主體間的關係。他常常與動物對話,並非真正認為它們有生命,有情思,而是藉以宣洩自己思想的另一面。在以物眼觀人時,真正看人的還是莊子,只不過他換了一個角度。莊周夢蝶故事所描述的蝶夢莊周,蝶的身上所灌注的仍是莊子的主體意識。解答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還看到了夢覺齊一的...
五、王道、仁政與天命、人性——政治哲學的核心地位及其意義 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一、對法治的呼籲和論證 二、以法術勢為核心的法治路線和立法原則 三、法制機制和具體操作 第二部分 對話交流 儒墨天命論辨析——孔子與墨子天命論的比較研究 一、天與人命和對天之祭——孔墨天命論之同 二、先天·後天、...
第五篇的兩章,分別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以說明這本《哲學導論》所講的哲學基本思想和基本觀點在中西哲學發展史上的具體體現。圖書目錄 導言 什麼是哲學 小引 1. 思考普遍性問題是哲學的開始 2. 哲學思考源於驚異 一 哲學史上對哲學的界定 1. “哲學”一詞的淵源 2. 哲學的傳統界定 3. “...
(四)建立道德律的兩種方式:對話與獨白 三、審美觀 (一)審美意識是人與世界融合的產物 (二)“典型說”與“顯隱說”(三)兩種語言觀 (四)從審美與道德的關係而言,審美高於道德 第三章新哲學觀在哲學、文化諸領域的體現(二)一、歷史觀 (一)古今之間的融合與緊張 (二)傳統與現在 (三)歷史的...
德.雷蒙要求他寫一篇評論,這就是沒有發出的長信,即《論中國人的自然哲學》。當時,德·雷蒙還給他看了馬勒伯朗士(Malbranche,Nicho1as)虛擬的《一個基督教哲學家和一個中國哲學家的對話錄》,不過在這封長信中沒有提及。萊布尼茨的“儒學”知識多來自龍華民和利安當兩篇文章中引用的材料,寫了長信的前三部分...
一中國哲學史上“民胞物與”和人類中心思想的統一/ 二西方極端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三超越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十二章和諧相處:人與人,人與自然 ——順應與理解/ 一和諧論的本體論根據——萬物一體/ 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第二十三章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對...
第十五章 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第十六章 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第十七章 美與真善 第三篇 倫理觀 第十八章 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第十九章 人與世界的兩重性 第二十章 人類中心主義和民胞物與說 第二十一章 和諧相處:人與人,人與自然 第二十二章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對話與獨白 第二十三章 知行問題的...
二兩種在世結構在中西哲學史上的表現/ 三對於人與世界關係問題的具體回答/ 第二章精神發展的階段/ 一划分精神發展階段的原則/ 二個人精神發展的階段/ 第三章兩種超越: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兩種目標:相同與相通/ 一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 二相同與相通/ 第四章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與想像/ 一想像不同於...
而是像二程這樣的儒家美德倫理學家,因為他們認為美德是人之為人者,如果沒有了美德,一個人就成了有缺陷者和與禽獸相差無幾者。叢書信息 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共5冊), 這套叢書還有 《無為》《家庭美德》《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判教與比較》 。
歷史與人性的二重變奏曲 第十六節 一幅壯麗的比較哲學史的畫卷——讀許蘇民《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史》附錄 吳根友與劉素民關於“理想人格”的對話 人名索引 書名索引 名詞索引 叢書信息 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共5冊), 這套叢書還有 《無為》《家庭美德》《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為什麼要有道德》 。
它們對我們理解這些領域有什麼貢獻?第五章 童年早期成長與父母、兒童和道德培養的循證方法 第六章 實踐人文:儒家關於社會和政策變革的資源 結 論 參考文獻 索 引 譯後記 叢書信息 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共5冊), 這套叢書還有 《無為》《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為什麼要有道德》《判教與比較》 。
所以書中對中國傳統思想的認識也有很多獨到的地方,代表了中國思想和西方思想對話和交流的可能性增加。編輯推薦 這並非一部純西方哲學著作。它從從海德格爾一直談到中國思想和印度思想,將東西方哲學進行了一番比較。但這番比較,又不在尋章摘句,把海氏著作與東方思想排比並列,找出些人所周知或莫名其妙的異同之處,...
在歷史-思維-語言工作路線下,此學術實為“新漢學”(謂為“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踐行,並實為一次深度性中西思想“學術對話”。學術保衛因而有了最為直接的意義:繼承發展、引領未來。扼要而言:這是以“中國人的資格”之經濟學人身份完成的一部作品;這是遵照中國人閱讀和用語習慣寫就的經濟理論巨製;...
這種中西思想對話迫使我們放棄一切概念型的和現成式的比較研究,而尋求一種更根本的、具有語境和史境構成力的探討方式;而這恰恰與海德格爾及中國天道觀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關於終極問題的對話之所以能有意義的關鍵所在。作者簡介 張祥龍,1949年生於香港九龍,後隨父母遷居北京,先後在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大學和紐約...
作者既精通費希特、黑格爾、康德、斯賓諾莎等西方哲學大家的哲學思想,又從小受宋明理學薰陶而頗有心得,因而能夠寫作這本融合中西兩種哲學傳統的著作。作者在書中比較了中西哲學的異同,認為兩者可以相通。作者提出了比較的能成一系統的胡繩語、自己的唯心論,形成近代中國哲學史上獨特的新心學哲學思想。作者的這些努力使得...
§1.28 哲學通過窮理達乎道 §1.29 窮理與常理 §1.30 自然理解 §1.3l 非常之事與非常之理 §1.32 系統說理 §1.33 貫通 §1.34 建築與網路 §1.35 體系需要生活世界的支撐 §1.36 統一思想就是沒思想 §1.37 哲學作為對話 §1.38 初級反思與哲學之為治療 §1.39 中西“哲學”的區別 第2...
不過後來到德希達的時候,問題就發生了變化,隨著中國國際社會地位的提高,他們開始講哲學的特殊性,已經脫離了西方中心論的束縛。我認為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名稱和表示的問題,中西哲學有各自不同的特性,面臨的社會和思想對象和問題也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間也有一些共性。這是一個特殊性和普遍性關係的問題。這兩年中國...
2013年3月14日,湯一介主編的《中國儒學史》獲北京市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大人文學苑,和87歲的湯一介先生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2014年9月9日晚8時56分在北京逝世。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等送花圈悼念,北大校長王恩哥、哲學家李澤厚等均送來...
”此外,在《戒》篇首,桓公與管種的對話是《孟子·梁惠土下》中晏子與齊景公的對話的翻版,《戒》篇中管種給齊桓公提議的經濟政策也與孟子給齊宣土的提議相同。其至一些原木歸諸孟子的話,也出自《戒》篇里而管種的臨終之言。此外,《管子·內業》中“浩然和平,以為氣淵”與《孟子》“知言養氣”章中“...
——哲學的新方向 十五、“萬有相通”的哲學 ——我的《哲學導論》一書 十六、“朝聞道,夕死可矣”——我的《境界與文化》一書 十七、還“自我”獨立自由的本性 ——我的《中西文化與自我》一書 第二部分隨想漫談 一、孫月才《文革十年日記》序 二、也談文化“走出去”三、美感的神聖性 ——2014年11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