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哲學(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心理哲學(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心理哲學作為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在我國才初露端倪,而本書因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涉足廣泛的知識容量,成為國內第一部專論心理哲學的著作。全書客觀地評價了中外近現代活躍在心理哲學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術觀點;藉助於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具有哲學意義的精神現象,諸如意識的層面與要素、智慧型的發生與發展、認識活動的微觀機制、言語反映與表達等,作了系統的闡釋;還就人類歷史上爭論數千年之久的所謂“神秘”的意識狀態,如“做夢”、“催眠”、“靈感”、“意念”、“超感知覺”等,作了透徹的剖析。這對於現代人正確認識自身的精神現象,轉變陳舊理念,將會有所助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哲學
  • 定義: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 前景:論證方式和論證結構的進展
  • 指導思想:傳統文化對於本體論的研討
  • 地位:國內第一部專論心理哲學的著作
學科發展,理論體系,主體內容,

學科發展

心理哲學屬於複合哲學,不同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是“一人騎二馬”的“二元論”。不在同一個思想理論體系,唯物和唯心是可以共存的。不過心理哲學的許多內容都是借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所以偏向唯物主義。類似的複合類型的哲學還有“生活哲學”。
心理哲學在中國乃至世界,都算是新的思想科學。涵括了之前思想科學的優良,補充了之前思想科學的不足,在繼承中發展,是新時代的思想科學。但是,正是因為新的緣故,所以心理哲學還有很多新的不足之處。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來驗證和補足。目前知道心理哲學的人還不多,了解、理解、可以發展心理哲學的人更少。但是,只要是有真正內涵的科學,一定會在現今眾多的紛繁的思想哲學中脫穎而出。到時候,真正的有智慧的科學,一定可以引導人們走向更加和諧、美好的未來!
前景
哲學的進步不光是結論的進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論證方式和論證結構的進展,此語極有啟發義。竊以為:法制心理哲學的未來發展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種哲學流派,批判繼承,去蕪存真、消化以獲取養份,著手創立和發展雜糅紛呈的小型理論;當前尤其是需要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大膽吸取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精華部分,藉以推陳出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心理科學。堅持做下去我國法制心理科學便會擁有十分壯觀的美妙前景。
指導思想
在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方面,以為應當特別注意傳統文化對於本體論的研討,並以此作為突破口。列寧常說:辯證法、邏輯、認識論是一種東西。又見邵雍道:學不際天人,不以為之學。邵語有其片面性和絕對化,但也說明了本體論的重要性之所在。竊以為,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其實也可以視為一個東西。人類理性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通過中外心理哲學的比較研究,可以對意識結構、本體論和方法論等問題的認識加深一步。熊十力通過對唯識論(一種關於認識論和心理學的體系完備的宗教哲學)進行加工改造,他認為,以儒家認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體系不夠完備。首先它沒有說明經驗知識與直覺的本體知識之間的有關係,其次也沒有說明為什麼良知是本體的呈現。為達此目的,他轉為專事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通過中西哲學比較,似乎可以引出以下結論,即任何問題,不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抑或心理學方面的東西,其基本點和歸宿都必然會牽涉到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上面去。此一現象本身的意義恰好能用以說明經驗知識與直覺的本體知識之間的關係。無論是東方傳統文化或是西方古典哲學,在揭示本體知識和經驗知識方面都做了許多事情,熊氏觀點在於強調哲學其實就是研究本體層面的,舍此別無它途。至今,哲學研究的宗旨還遠未完成。
歷史文化
或許是因為東方傳統文化過求統一,反而阻礙了實證科學的發展。《易經》總結的規律當真不適合理念存有的領域,恐怕未必見得。《易經》是講變化的,難道理念不是處於逐漸演變的過程中?《易經》所反映的是普遍的規律而非特殊的規律。經驗知識與直覺本體知識是什麼關係呢?是體與用的關係。是本體與現象之間的關係,是統領與協從的關係,是顯現與隱伏的關係。因此,它只可統領卻不必取代。大的規律對小的規律起指導作用,但它不可能代替具體的規律。與西方人比較,我們常犯的毛病的是“大呼隆”、少實證且不嚴謹。這可能與社會生產力不夠發展,進而導致人缺乏理性分析的頭腦和研究素質的短缺相聯繫。研究是什麼?是尋根問底,是發揮、論辯、聯想、假設、追憶、展望、概括、觀察、分析、歸納、演繹、推導、抉擇、闡釋,是考察事實,是尋覓理論註腳。
熊氏認為一旦提高了首先修養,我們就可以直觀本體,通過返緣的方式加以完成。到此時能所合一,一切對象都消失了,我們真正體認到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力。西方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亦已開始摸至這種返緣的邊沿,不論是休謨、費斯特還是胡塞爾都認為作為人類經驗知識的源頭在於自明性。他們所採納的方法是量智的邏輯推理,而非東方的返觀自證。其思維的嚴謹和方法的獨特為我們所敬佩。體現出早期西方哲學家可貴的探索熱忱及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理論體系

心理哲學是新興的一門思想科學理論體系,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心理學的哲學現象、哲學的心理學範疇內容以及作為心理哲學核心的、心理學和哲學有機結合的內容:心理哲學。心理哲學思想理論體系是圍繞心理哲學這一全新的內容建立起來的思想理論體系。和心理哲學在中國的發展一樣,這種思想理論體系還不夠成熟,還需要嘗試和經驗來加以完善。
目前人們對心理哲學的認識還不夠深,心理哲學的定義也很模糊、存在爭議,人們經常把其和心理學、哲學混淆。其實心理哲學和心理學以及哲學都有著明顯的界限,但是區別卻又不大。用通俗的話說,心理哲學是心理學和哲學的孩子,繼承了心理學和哲學的優點、獨立存在的一門精神思想科學。心理哲學是心理學和哲學的有機的結合和辨證的統一,它出自心理學和哲學,卻又精於心理學和哲學。不過按照大的方面的看法,心理哲學應該歸屬於哲學範疇,是一門全新的思想哲學。
以這種哲學為核心,圍繞心理哲學,創立了心理哲學思想理論體系。參見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的結構,心理哲學思想理論體系以心理哲學為中心,分別有心理哲學的經濟政治學、社會文化學等內容。心理哲學思想理論體系繼承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又加入了新時代的元素,發展、擴充、進一步完善了馬克思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不管是心理哲學對於心理學、哲學,還是心理哲學思想理論體系對於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在本質上都是質的飛躍,是精神思想 科學在新時代的可喜進展!

主體內容

如上文所述,心理哲學研究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心理學或哲學的內容。雖然看上去研究的問題可以大致地劃分到上一階的主題里,但是只有一門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也是存在的。特別是隨著心理學和哲學研究的深入,隨著科學的人們思想的發展,很多事情不能用單純的心理學或哲學解釋了。而心理哲學,則是把心理學和哲學有機結合起來,不是單純的相加,或者是相乘,或者是冪運算。
心理哲學的研究內容,既是心理學也是哲學,但其內容的深度以及廣度,又不是前兩者可以相提並論的。有的人認為心理哲學的存在沒有必要,不過是簡單地把心理學和哲學的內容拼湊、整合。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是人們對心理哲學的認識不夠導致的誤解。心理哲學的複雜性比心理學或是哲學都要強,這是一門更具智慧的思想科學,也因此,心理哲學被稱為“上帝之學”。意指心理哲學揭示的東西相當於上帝思考的內容,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規律。而在古代中國的叫法,則是“天道”。
心理哲學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其廣度超越哲學、其深度又超越心理學。下面舉一些比較具體的例子來簡要地闡述心理哲學的研究內容。上文也有提到,如意識層面的“意念力”問題,抑或是神秘、玄幻的“超感知覺”、“人擇原理”都屬於心理哲學的研究範疇。譬如:既視現象。人們在遇到事物的時候,或許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好象眼前的事物曾經經歷過或在夢中經歷過。這種感覺很奇怪,很朦朧,讓人莫名其妙。過去也有人把其稱為是夢的感知、夢的先導,等。不論是單純地用心理學或是哲學,都不能很好的解釋其原理,都有些牽強附會。所以需要用到心理學、哲學乃至更多的學科來解釋,這就是心理哲學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又諸如人的運氣、事物發生的或然或是必然、事物的因果關係這樣的問題,也都是心理哲學的研究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