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思問》是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世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十思問
- 別名:Ninety thought ask
- 作者:張世英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15日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0-23456-4
- 定價:4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九十思問》一書是著名哲學家張世英教授對九十餘年人生及學術的回顧,也是對中華文化未來走向的思問。第一部分“歸途——我的哲學生涯”著重記述了作者在西南聯大時的故人往事,兼及各個重要時期作者的求學歷程及其時代背景。第二部分“隨想漫談”是近兩年來的學術隨筆,主要內容是講自我的獨立自由和個性解放。
作者簡介
張世英,1921年生,武漢市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46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1946—1952年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學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西哲學與文化研究會會長,全國西方哲學重點學科第一學術帶頭人。現任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2012年獲北京大學哲學教育終身成就獎,2015年所著《哲學導論》一書獲第三屆思勉原創獎。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與自我》、《哲學導論》、《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論黑格爾的邏輯學》等20餘部。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歸途——我的哲學生涯
前言
一、“無窮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
——我的哲學啟蒙老師、父親張石渠先生
二、“蒼天生我,殆為人間鳴不平者耶!”
——流浪時期的彷徨
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從中學到大學
四、“荷出淤泥而不染”
——賀麟先生引領我走上了哲學之路
五、“存在就是被感知”
——馮文潛先生指導我初會西方哲學原著
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旁聽吳宓先生“英詩”課,對“萬物一如”
的哲學感受
七、“近所謂東西文化之不同,在許多點上,實即
中古文化與近古文化之差異”
——馮友蘭先生指引我初識中西哲學之差異
八、“以無為本”
——湯用彤先生引領我進入了“玄遠之境”
九、“我對分析哲學的興趣是出於一種遊戲的愛好”
——金岳霖先生讓我愛上了分析哲學
十、“哲學與文學的聯姻”
——聞一多先生和他的高足彭蘭女士促成了
我人生的重大轉折
十一、“換了人間”
——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十二、“三十年華轉眼過,天涯浪跡歲蹉跎”
——在政治運動的夾縫中做學問
十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回到自我的思想家園,回到學術研究的正道
十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哲學的新方向
十五、“萬有相通”的哲學
——我的《哲學導論》一書
十六、“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的《境界與文化》一書
十七、還“自我”獨立自由的本性
——我的《中西文化與自我》一書
第二部分隨想漫談
一、孫月才《文革十年日記》序
二、也談文化“走出去”
三、美感的神聖性
——2014年11月在北大美學中心“美感的神聖性”
研討會上的發言
四、儒學的弊端
五、當代美學應升華精神境界之美
六、評黃月的花鳥油畫
七、崇尚科學理性 發揚民主
八、張世英《哲學導論》(第二版)自評報告
九、世界視野下的原創性
十、怎樣才能改變中國傳統的依賴型自我觀?
十一、美是從個體到無限性母源的回歸
十二、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十三、審美與科學同根同源
十四、中西文化與美學的走向
——專訪著名哲學教授張世英先生
十五、中國當代藝術的新天地
十六、審美啟蒙
十七、在詩與哲的屋檐下
——訪北大哲學系教授張世英
十八、淵明遺風何處尋
十九、閒談“管閒事”
二十、我的哲學——“萬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