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哲學的活水源頭和精神之母,先秦哲學家孕育並濃縮著中國哲學的多種可能性,全息著中國哲學後續發展的模式和走向。沒有先秦哲學,失去根基的中國哲學則會無根漂泊而居無定所。要了解中國哲學,首先要了解先秦哲學,要理解中國哲學的後續發展走向,先要到先秦哲學那裡去追本溯源。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先秦哲學研究文集,全書分三部分詳細闡述了先秦時期的哲學觀點,對研究、認識先秦哲學從中汲取先進思想內涵為今所用,具有重要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個案探究
隨機天命論——孔子本體哲學辨析
一、天命論與天本論的隱晦表達
二、天的難知難言與“畏天命”的待命之方
三、天命論與本體哲學
“天欲義而惡不義”——兼論墨子本體一道德一政治哲學的三位一體
一、“天志”與“天欲義而惡不義”
二、“貴義”與“天欲義而惡不義”
三、“義政”與“天欲義而惡不義”
道與老子哲學——道的基本特徵與統領作用
一、道與無——道的特徵、別名與道本論
二、“反者道之動”——道的運動軌跡與思維方式
三、“道可道,非常道”——道的超言絕象與直覺方法
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的自然無為與政治哲學
正命論——孟子本體哲學研究
一、天命論——與孔子思想的一致性及儒家做派
二、天命人命論——不同於孔子的獨特內蘊和心學路標
三、正命論——盡心知性而事天立命l
動物情結與莊子哲學的理論特色——動物在《莊子》中的身份及莊子的
天人合一
一、莊子的動物情結
二、本體哲學和世界圖畫——人與動物平等
三、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人與動物合一
“明於天人之分”——荀子本體哲學研究
一、天論——天本論的另類表達和人之命運的本體背景
二、人論——人之本質的界定和人之命運的社會定格
三、命運論——“制天命而用之”的必然結局
四、命運的主人——聖賢情結和哲學王構想
魚在《莊子》中的象徵意義——“北冥有魚”與莊子的動物情結
一、“北冥有魚”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
二、“北冥有魚”之魚是特指還是泛指
三、“北冥有魚”之魚是何身份和作用?
莊子的動物情結和仿生哲學——兼論《莊子》的寓言體裁和思維特徵
一、動物——《莊子》的主角
二、動物的作用——喻人、示人和教人
三、寓言和古代哲學的思維痕跡
“言無言”——莊子語言哲學研究
一、“道不可言”——言與道
二、“口不能言”——言與知
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言與德
四、“言無言”——言與行
五、言耶?無言?——莊子語言哲學透析
厭生還是樂生——莊子生命哲學質疑
一、道與生命的真相
二、樂死還是齊生死
三、厭生還是樂生——尊生、養生和盡天年
四、莊子生命哲學的啟示和誤區
拒絕交往還是關注交往——莊子交往哲學初窺
一、人們對莊子的誤解和《莊子》對莊子學說的概括
二、交往的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
三、交往之可貴與交往之代價——莊子交往哲學傳達的相關信息
墨子的功利主義——兼論墨學衰微之原因
一、“興天下之利”——功利主義的立言宗旨和行為動機
二、“為天之所欲”和“兼相愛,交相利”——謀利之方
三、“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利之主體
四、“衣食之財”——利之內涵
五、“義,利也”——墨家功利主義透視與墨學衰微之原因
墨子思想的功利主義與內在統一性——兼論墨子思想的邏輯構架
一、言必日利——墨子基本觀點和主張之剖析
二、“興天下之利”——利在墨子整個學說中的展示和張揚
三、利——墨子思想的內在統一性和邏輯關節點
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一、德治的根基和必要
二、德治的基本精神和表現形式
三、德治的方法和手段
四、儒家的德治傳統與當代啟示
“以尚賢使能為政”——墨子政治哲學研究
一、為政之本——“尚賢使能”
二、“尚賢使能”與墨子的功利主義原則
三、“以尚賢使能為政”與墨子的政治原則和行政措施
四、“以尚賢使能為政”與聖賢情結和人治傳統
王道與仁政——孟子政治哲學研究
一、霸道與王道——政治理想和價值旨歸
二、王道與仁政——行政原則和政治路線
三、仁政與教化——行政手段和禮樂教化
四、教化與井田——經濟措施和社會分工
五、王道、仁政與天命、人性——政治哲學的核心地位及其意義
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一、對法治的呼籲和論證
二、以法術勢為核心的法治路線和立法原則
三、法制機制和具體操作
第二部分 對話交流
儒墨天命論辨析——孔子與墨子天命論的比較研究
一、天與人命和對天之祭——孔墨天命論之同
二、先天·後天、一次·數次、隨機·因果——上天不同的命定方式
三、不知·可知、畏·順——待命方法的差異
四、坐待·進取、等差·平等——思維方式、社會功效和歷史命運的懸殊
仁與兼愛——兼探儒墨共顯和儒盛墨衰之原因
一、愛與天——共同的交往原則和立論根基
二、“愛人”·“兼相愛”——相去霄壤的理論意蘊和價值旨趣
三、歷史回音——儒學與墨學榮辱原因之探討
孔孟之道意指什麼——孔子與孟子思想比較
一、本體哲學——“死生有命”·“天視自我民視”
二、認識哲學——“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萬物皆備於我”
三、人性哲學——“性相近”·“道性善”
四、政治哲學——“為政以德”·“行不忍人之政”
五、縱橫觀——孔孟之道意指什麼
仁——在孔子與孟子之問
一、相同的價值目標和理想追求
二、不同的思維走向和理論意蘊
三、孔孟思想的異同與命運
“物物者非物”與莊子哲學的獨特視閾——莊子與老子哲學辨析
一、物物者·道——“物物者”與道之別名
二、物物者·物——“物物者非物”與道和萬物的關係
三、物物者·人——“物物者非物”與人和動物的關係
四、物物者·思——“物物者非物”與老莊哲學的思維方式、理論旨趣和價值取向
孔孟與韓非——儒家與法家治國方略比較
一、道德主義·功利主義——不同的價值理想、治國方略和
行政路線
二、德治仁政·奉法而治——二千年的歷史公案
三、等差偏袒·平等廢私——不同的社會功效、客觀影響和
歷史命運
四、道德·法律——歷史的迴響和時代的呼喚
五、人性·政治——儒法之爭留下的啟示
殊途而同歸——墨子與韓非思想的比較研究
一、不同的本體依託和實踐哲學
二、相似的價值取向和功利鴻旨
三、墨法思想的異同與先秦諸子百家的劃分
第三部分 學術連結
天人合一·宗教情結·倫理本位——先秦本體哲學研究
一、天與道——先秦諸子百家對宇宙本體的寄託
二、天和道的相同性——中國古代哲學的思維慣式和天人合一I
三、天與道的差異性——天本論與先秦的“顯學”
四、天與中國人的宗教情結
五、儒家與傳統文化的倫理本位和宗法等級
分流與歸一——先秦語言哲學研究
一、孔子代表的德行派
二、老莊代表的本體派
三、墨家、名家、法家和苟子組成的邏輯派
四、正名、重意、無言——先秦語言哲學的共同特徵
五、倫理本位和交往情結——先秦語言哲學的人文旨趣
六、繞樑餘音——先秦語言哲學的地位和影響
哲學與語言——語言哲學在先秦何以可能?
一、西方哲學與語言
二、先秦哲學與語言
三、中西語言哲學的不同側重及中國語言哲學的特徵
孟子的性善說與苟子的性惡論——先秦人性哲學研究
一、善·惡——不同判斷和論證
二、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不同認定和取材
三、養·化——不同態度和作為
四、可能性·必要性——不同調控和利導
五、相同性和相通性——孟子和荀子的人性哲學與儒家特色
六、生而平等——先秦人性哲學的一致性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先王與後王——先秦歷史哲學研究
一、先王·後王、循環·直線——不同的歷史維度和價值取向
二、傾慕崇拜·不屑一顧——不同的復古動機和思想主張
三、先秦及古代歷史哲學的流弊
禮法·法天·法術——先秦法哲學研究
一、禮法·法天·法術——先秦的法制模式
二、仁義禮智·自私自利、法先王·法後王——法制的人學根基和聖賢情結
三、懼法、拒法——古代法哲學的消極後果
作者簡介
魏義霞,1965年生。1983年考入黑龍江大學哲學系,1990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97年晉升為教授,1999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200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2005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做博士後。現為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哲學基地專職研究員。多次主持或獨立承擔黑龍江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和黑龍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獨立出版學術專著《中國近代哲學的巨觀透視》.《天·人·命運:人類命運的哲學闡述和當代審視》、《生存論:人的生存維度及其哲學回應》和《比較哲學——當代哲學重建的歷史關照和哲學審視》四部,並在《哲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多次全文轉載。科研成果多次獲得黑龍江省和黑龍江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二等獎。代表作有:《獨·群:中國近代哲學內在矛盾淺析》(1996年獲得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天·人·命運:人類命運的哲學闡述和當代審視》(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