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是由熊春錦先生主編的節氣套裝系列,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學術性專著之一,將一年二十四節氣按四季春夏秋冬進行分冊,將每個節氣及重要的節日融合天文、曆法、農事、民俗、養生、文學等知識,與傳統修身文化相結合,揭示出節氣文化的深層內涵,並給出可以致用的修身、養生、治事方法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
  • 作者熊春錦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ISBN:9787511732132
內容簡介,節氣修身文化,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叢書重點梳理了古人總結出的在每個節氣里居家、出行、辦事的準則性內容,總結了每個節氣的養生要點,介紹了古人具有代表性的節氣養生方法,並結合現代營養學知識,講解了節氣飲食知識,附以特色養生食譜。另外,還匯集了全國各地各個節氣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氣諺語,簡要分析了一些特色活動的文化內涵。本套裝將每個節氣的內容分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養生篇”“民俗篇”四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點,而以文化將其融貫成為一個整體。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系列書籍的一個重要旨趣,在於將節氣的修身內涵,以其本來面貌呈現給現代讀者,幫助廣大修身養生愛好者,順四時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動權,並以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

節氣修身文化

二十四節氣修身文化簡述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我們又了解多少?僅僅是太陽周年運動體系么?在漫長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還創造了一個與之對應的修身明德文化體系,這個體系早已深深融入到中華文化的基因中了。如各地的民族風俗文化,許多與節氣文化相關,又如“看天吃飯”的農事活動,也與節氣文化息息相關。所以本文將帶領大家重新了解節氣文化。
節氣
節氣,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運行到特定位置所相應的時間、空間和信用。古人利用圭表實測日影,將每年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日至” 即冬至, 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日短至”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晝夜時間長短相等,這兩天便分別定為“春分”和“秋分”。從天文而言,以北半球為例,太陽直射在北緯23. 5度時,日影最短,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 5度時,日影最長,稱為冬至;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用今天的天文學知識來解樣,地球公轉平面投影到太陽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標系,為黃道坐標系。黃經,指這個坐標系的天球經度。以春分為起點,自西向東度量,分360度,二十四個等份,每份15度,為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因為地球公轉軌道略呈橢圓,公轉速度並非勻速,近日點快,遠日點慢。
節氣文化
節氣文化,寬泛地講,也就是圍繞節氣研究和套用而產生的文化、知識及其套用體系,這個套用體系諸多文化要素在歷經幾千年發展傳承,早已經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節氣文化來源
中國古籍中有伏羲作歷度、定節氣、造甲歷的記載。如《古微書》中記載“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節氣”。《易傳》說:“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具象莫著明莫大乎日月。”《通曆》記載:“太昊始有甲歷。”《春秋內事》有伏羲建分八節以應天氣之說。由此可見,以伏羲為代表的上古前賢是公認的節氣文化的創立者。
古人在內文明的狀態下,內觀心身,俯察地理,仰觀天文,因而發現了萬物與天道炁運變化規律之間,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規律中,存在固定的周期性的規律,因而以“二十四節氣”固定下來。古代聖哲們掌握了天道能量在年度周期律中的動態分布與輸布運動法則,和節氣與人體內在生命規律的密切聯繫,以及五運六氣能量對生命與健康的作用,從而創立了二十四節氣曆法系統,以及順應節氣規律而修身、養生、醫療、治世的節氣文化體系。
節氣與修身
節氣與修身,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關係。“一陽來復在冬至,心禮火發在小寒,五運六炁(氣)大寒始。”從中華傳統修身文化的角度來看,冬至實際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陽初動的地氣能量在這一天發動。祖先們在研究中發現,人體之內同樣也有一番天地,稱之為內天地。
內天地與外天地,遵循著相同的自然法則,原本是天然的同頻共率狀態、但就現代人而言,除了兒童和嬰幼兒,絕大部分成年人的身心由於後天意識非善非正的形成與固化,都已經失去了與天地同頻的素質,而處在錯時亂日之中。以身心之亂對抗自然的節律,這就是現代人亞健康和各種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與生存壓力、環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相比,這是影響健康的更根本性因素。
《黃帝內經》中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進入大寒節氣點的時候,天地之間能量升降的動機產生,古人將這種運動總結為“五運六炁(氣)”。人體內的天地之間,也同樣從大寒之日起,開始新一輪天德之氣下降、地慈之氣生升的交匯流布,新的一年中是否能夠實現生命體內的風調雨順、春華秋實,也就要看體內五運六炁(氣)與天地自然同步的狀況了。因此,《黃帝四經》中指出“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
中國古人通過對自然和生命的研究認識到,人類要想實現與天地主動且充分地同步,而不是被自然拖著勉強蹣跚前行,甚至是遠遠落在自然規律的腳步後面,就必須進行以德修身的實踐。祖先還認識到,自然外的所有生命都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這種進化並不同於西方現代進化論的理論概念,而是一種在“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總規律下的不斷升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本身具備通過以德修身自我提升而進化的基因,這是人類最寶貴的優勢。修身而進化,也必然要因地而生,順天而成,更不能背離自然運轉的節律。
由此可見,節氣文化與修身之間有著甚深的淵源。節氣就相當於人類套用五運六炁(氣)進行修身養生治事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古代聖悊創立節氣文化的初衷,是讓人民“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進而順時修身,“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達到“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目的。民不有疾的關鍵就是合德、合明、合序。合德是指同步於天地五德能量輸布的法則規律,全面掌握五運六炁(氣)並進行同步實踐;合明是指同步於太陽、月亮、星辰的躔度變化,明晦能量的動態變化規律;合序是指同步於年度周期律的度、數、信,與春、夏、秋、冬、晝、夜等空間及時間變化同步地治人事天,順天應人。人之一生,就像天地之一年,也有四時之春夏秋冬。人類能夠頂天立地而與天地並稱“三才”, 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然造化的精華,是自然規律的精微載體。要想使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健康長久,學習的最佳榜樣,一是天地,再一便是我們的生命本身。修身者若能順應節氣這個坐標系統,將節氣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套用實踐,身體力行,不負年復一年的四時二十四個節氣,明明白白、健健康康地活在天地之間,並通過以德修身來提升自己的品格、品質與品行,就能使我們的生命狀態從春暖花開起步,結出金秋的累累碩果。

作者簡介

熊春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總顧問。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2014年,先後被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等機構主辦的第十一屆教育家大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4中國教育家年會授予“教育創新先進個人”和“2014年度中國教育領袖人物”榮譽稱號。
主要著作:帛書《周易》、《老子·德道經(熊春錦校注)》、《德道經九宮版》、帛書《黃帝四經九宮版》、《黃帝四經》(注音版)、《黃帝內經》、簡帛《五行經》釋解《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信》《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智》《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禮》《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秋》、《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冬》、《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全四冊)》、《東方治理學》、《中華國學道德根》、《國學道德經典導讀》、《道德復興論修身》、《道德教育貴修身》、《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醫學》、《太極修身》、《幼兒教育概論》等專著,以及《黃帝四經·道法》、《道德經老子思想在當代DVD》、《五德益智養生》等音像作品。
主編著作:《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小篆入門指導》、《國小經典讀本6+1》、《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彙編》、《中華德慧智教育·國學經典讀本》、《中華德慧智經典楷篆對照本》,《慧性圖文畫冊》、《幼兒經典誦讀教師用書》、《幼兒徒手操I 》、《甲骨文慧畫·詩詞篇 》、《中醫藥文化與健康 》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系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