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經九宮版

德道經九宮版

《德道經九宮版》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熊春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道經九宮版
  • 作者:熊春錦
  •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ISBN:9787512512399
  • 定價:46 元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慧智幼兒經典誦讀用書,由熊春錦先生主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本書排版獨具特色,以最符合幼兒生理的洛書九宮排版方式為主,同步呈現橫排帶拼音的版式,以兼顧教師需求。
教師或家長在帶領幼兒使用本套經典讀本進行誦讀時,要注意先給幼兒留有時間看整個頁面的內容,再開始劃指誦讀。 德慧智幼兒經典誦讀的核心方法是“陽光愛心誦讀”,該方法與其他的德慧智幼兒經典誦讀的活動內容與方法在德慧智“性慧天地系列”叢書的幼兒教師用書里有詳細介紹。願本套幼兒經典讀本能夠啟迪幼兒心靈,促進大腦慧識與智識的和諧共運,開發出超常的記憶能力,並對科學創造力的誕生產生源泉式的營養作用。
德道文化是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的主根之一,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春秋時期道學文化的創始人老子所創造的以《德道經》為代表的文化。德道文化是中國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完善。德道文化的概念由當代國學家、道醫學家、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熊春錦先生首先提出,並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圖書目錄

一、道
1.重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中華傳統文化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下長達五千年,在歷史上經歷了大道文化時期、德道文化時期和道德文化時期的時代變遷,形名產生了變易,但是自始至終不離大道。
2.道,是宇宙自然的本質和能量以及結構形態。
3.道,是直接接受天的能量和信息--人天合一主動地去打開天門,保持天門常開,接受天所賦予的能量,了解自然--用後天的智識去尋覓自己在天地之間的人生之路。
4.“道”字本身,就充分記錄著:如果要想知道、證道、有道,所行的道正確沒有錯誤,要想步入正確的人生之道、道生之路,就必須進行天人合一的實踐。“道”字,也就是在告訴人們如何在天人合一的狀態中,徹悟自然真理,掌握社會變化的規律,窮通人生的哲理,明白人生的真實意義;從面建立符合自然根本規律的人生觀,並且通過人生中符合道的真實實踐,進入道生觀,使生命獲得升華,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
5.解字。“道”字,《說文》里解說:“道,所行道也。從(chuo),首聲。甲骨文“道”字的象形表意非常清晰地表明,人通過頭頂與大道相通,天人合一,就能四通八達毫無滯礙,明明白白,天人合一就是道。達到了天人合一,就得道,是這么一個象意在甲骨文中的象形象意表述。
鐘鼎文的“道”字說明,謙虛恭敬地實踐道德,才能有道。
小篆的“道”字,保存著與天相通天人合一的這樣一種象意。
“道”字,從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繁體到簡體,最早期的“道”,中間下面是人的頭部,頭的上方是一個氣路象意符,幾條脈絡與天相通。四邊外圍的幾筆,象徵著四通八達。其會意:是,人通過頭頂的氣路,與自然相感格,四通八達,毫無滯礙,明明白白。,天人合一的狀態,就是道。頭上面有個眼睛,是指的天眼,天眼上面要冒氣,頭頂上要跟天連起來。,它上面這個氣路象意符,在功夫界稱之為“外丹脈”,是雙螺旋結構,跟天相通。
到了鐘鼎文時期,“道”字的變化就表明人類這個天眼已經開始逐漸關閉了,大量的能量都不具備了。字表中間是“ ”,是一個規範性的人,這個人然後四通八達,表現出了充分的禮儀。進入了禮治時代,那的確要恭恭敬敬做人,把腰躬下來,謙虛一點,對別人尊重一點,那么自己的四面才能四通八達,不會有障礙。
到了大篆時期,“道”字又發生了變化,中間下方面這個地方是“首”。,“首”,代表人的頭面部和梳理過的頭髮,。頭上的三豎,表達頭頂之上三縷氣流,冉冉而上與天相通。總體來說,就表明還是要與天相連,要把自己的天門敞開,獲得天德的能量,那么自身的能量場才能擴展開來,影響和幫助別人,這是在大篆裡面反映出來的“道”的含義。
6.到了小篆的時候,的“道”字出現了“辵”,即忽行忽止之意,。那就是要動了,要開始走路了,光是在那裡與天相通還不行。為什麼要走呢?,因為人們已經聽不進了,聽大道的道理已經聽不進了,甚至是“大笑之”。——“下士聞道,大笑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這,那么就需要這個有道的人,要邁開雙腿,走到百姓中間去弘揚,去宣揚、勸導。,去講明這個“道”,讓別人去遵從,這就是這個時期“道”的含義。
在秦漢和唐時期,這個“道”,字開始演變為一道陰爻“丷”,再加一個自己的“自”,還有“辶”,意思是要服從“一”,根據“一”,根據《易經》的原理、預測,來找到自己的路。看上面兩點“丷”,打開一點不成了個陰爻;下面一橫,就是個陽爻,代表了陰卦和陽卦組合,不停地組合就形成了64卦[ ]。
到了繁體字時期,我們就可以看到“道”字的變化就更加激烈。這個繁體“道”字,“辶”裡面是個“首”。,也說明現代人是以大腦的判斷作為道的真理,不跟天相連了,而是以自我為主,以後天的智識為最高判斷標準,而也不經自己的心問一問是不是這樣,就僅憑自己的頭來做出判斷,這是現代的一種解釋了。
7.道的象數理炁
道的象,是“○”和“無”;數,是零(0);理,是老子《德道經》道篇的“道”;炁,是修之身的空明之光。
二、德
1.德,是超越宗教觀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德的屬性包含著品格性與能量性。 也就是說,德不僅具有品格性——即人的德性狀態可以從其品格當中表現出來,其品格也決定與制約著了德性狀態;同時德也具有能量性,它是營養思維、心理等精神系統的重要物質能量。
字形演變
2.“德”字的甲骨文字形,左側上方是一個“∨”,下方是一個“>”,表示能量和氣流,表示天德的能量在天地間從天下降,人承受以後再布施出去,能量在天地之間,在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雙向互動。在“德”字的右邊,下面是一隻“眼睛”,“眼睛”上面又用了很長的一條豎直的線,表示用眼睛看著天上,接受天上的信息,照著天意大道規律去為人行事,同時,這一“丨”也含有正直的意思。這隻“眼”並非肉眼,而是指慧眼。甲骨文的“德”字深刻地表述了德的內涵:德能是大道所生,德的能量又長養萬物,從天獲得而又釋放給萬事萬物,只要用自己的慧眼保持與大道的一切聯繫,去遵循、去觀察、去捕捉這種規律性,凡是符合天道、符合大道的,去行、去思、去想,就是德。
金文在右下側加上了“心”字,表示用正直的心去為人處事。加上“心”字後,從“象數理炁”整體觀來觀察以及通過對道德的實踐去體悟後可以發現,人類已經開始離道失德了,已經從自然地無為而為進入到需要用心去做的狀態了,這與甲骨文時期的人們不動人心後天意識而只用心靈的窗戶直接“望而知之”地去做,明顯地退步了。
小篆的“德”字,是“彳”加上“悳”,上面是“直”,下面是“心”,此時的象形表意即直心為人處事,不含私心貪慾行事,能量自然流動雙向互惠。
再以後的“德”字,表現出連“直”也做不到了,不能遵行了,就開始轉彎抹角、藏私夾欲了,開始強調要一心一意去實踐十善心和四項準則,才稱得上是德。這個“十”,主要是十種善心、善行。《說文解字》:“十,數之具也”。“―”為東西,“|”為南北,則四方中央皆備。在這裡即為無所不達的十種善心善行: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四”,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隻眼睛向天上仰望,表示尊天德之道而行,以天道無私為行為規範。用篆隸楷的“四”字而解,含有遵從四項行為準則之意,這就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行”,而且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地做和執行,要執一以為天下牧,全面進行實踐。
“德”,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德,是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是用於返樸歸真、復歸大道的德。這個“德”字,如果不用在心中身內,不在心身中進行實踐,也就失去了它的真實意義[ ]。
3.德的象,是“⊙”和“德”;數,是一;理,是老子《德道經》德篇的“德”;炁,是修之身的五德能量。
4.德一。德是五種能量元素的聚合體,“德一”指德尚未分解為五,能量結構保持穩定性和完整性的狀態[ ]。“德一”狀態是一種特殊的光狀質元形態,不受物相的束縛。
5.德與炁。“道生一”的“一”即是德,在物相之外是德,在物相之內又名之為“炁”。只有以德修身實現了“得一”,才能“執一”。  古代文化中,在“德”這一能量沒有進入任何物相實體的時候,稱之為“德”;而一旦它進入物相之中,古人就把它命名為“炁”,因為屬性發生了改變。“炁”字,上面一個“無”,下面四點水。古代的這個字有的甚至在下面用個“火”,來代表德的能量進入有相物體的存在形態,表述這一能量具有光明性,以及與人類的心臟具有高度親和力。下面用四點水,則表明了這種能量體是一種正能量,是先天能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充滿天穹的“德一”能量,既能夠化生物相之水,同時水又是德能量的最佳載體;德能量與水降落地球上之後,德具有六種質象發揮孕育和生養的功效,五運六炁就是由“德一”所化生。

出版背景

《老子德道經》是道德文化的總代表,是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經典當中最根本、最核心、最本源的經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文化的根柢。帛書《老子德道經》是世界範圍內主要經典中,唯一一部由聖人親自動筆撰寫的著名經典,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道德能量。她既其大無外地包羅宇宙天地起源、生成和發展的全部信息和軌跡;又其小無內地細微到沒有時間空間制約與束縛的質象境和德一境中,對宇宙自然以及生命的奧秘進行了深刻的揭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