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逸仙學院

中山大學逸仙學院成立於2012年7月,主要職責為協調管理全校本科教育各類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人才的培養計畫,推動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在國家加快啟動教育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實施各類卓越人才培養計畫的背景下,逸仙學院基於本科教育創新實驗區的管理定位,大膽嘗試跨專業院系進行因材施教與“優生優培”的育人機制,努力打造科教結合、院所協同、緊扣國際前沿、學科交叉融合、有利於拔尖學生脫穎而出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基地。

辦學條件,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師資力量,學術研究,學術交流,

辦學條件

辦學目標

圍繞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大類培養、複合創新”的本科教育理念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滿足國家與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的總體目標,逸仙學院積極探索突破學科專業壁壘的教學組織管理模式,努力拓展、整合研究型大學多學科的優勢力量,建立跨學科課程體系及跨院系的選課機制,構築更為廣闊和長效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拓寬大學教學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聯繫渠道,使優秀生在接受系統、紮實的專業培養基礎上能享有更具個性化與複合創新特徵的培養機制。面向基礎學科著重培養具備交叉學科知識結構、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潛能,有望成為相關領域領軍人物的研究型人才;面向套用學科側重培養具有鮮明專業特色與國內國際競爭優勢,富有領袖氣質的行業精英人才。

辦學特色

建院一年以來,逸仙學院著重以理科基礎學科和社會科學專業領域卓越人才培養為試點,深化課程內容與結構的改革,推進全程導師制、國際化、個性化和小班化教學的探索,開展交叉培養、動態管理的嘗試,充分發揮學術大師、名師為核心的教學團隊及“專家型”教師的示範作用,努力將學術研究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通過全方位保障體系建設培養基礎寬厚、創新實踐能力強、人文底蘊深厚、學術視野開闊的拔尖創新人才。
至2013年10月,已有三類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納入逸仙學院管理:
1)負責實施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
(2)組織管理面向社會科學領域的中山大學博雅教育計畫
(3)牽頭實施廣東省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畫

師資力量

物理學院:蔡志崗、陳敏、陳偉、董建文、郭東輝、賴天樹、李志兵、凌家傑、劉進、馬傑、王彪、王猛、王為、王雪華、項澤亮、姚道新、尤鄭昀、鄭躍、鐘定永、鐘凡、周建英、周曉祺、朱文鵬
化學學院:巢暉、陳小明、陳旭東、戴宗、符若文、韓治際、胡鵬、紀紅兵、姜久興、匡代彬、李高仁、李攻科、李光琴、李樂、李滿榮、梁宏斌、毛宗萬、歐陽鋼鋒、蘇成勇、孫紅哲、童明良、童葉翔、汪君、王嬌炳、吳丁財、徐亮、楊振宇、余丁山、張傑鵬、章明秋、趙曉丹、鄭治坤、朱庭順
數學學院:畢寧、陳兵龍、崔尚斌、戴道清、戴欣榮、馮國燦、郭先平、胡建勛、黃輝、黃煜、姜正祿、李長征、劉立新、羅俊、任佳剛、宋亮、王其如、王學欽、冼軍、顏立新、楊力華、姚正安、殷朝陽、趙育求、周天壽、朱熹平
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陳旭、黃凱、賴劍煌、林倞、林小拉、劉詠梅、盧宇彤、陸遙、馬嘯、邱道文、譚志軍、王國利、吳迪、吳維剛、楊宏奇、印鑑、余陽、張方國、張海樟、張雨濃、鄭偉詩、鄒青松
生命科學學院:Christian Staehelin、曹永長、陳海洋、陳月琴、儲誠進、崔雋、朋飛、郭金虎、賀雄雷、賀竹梅、黃軍就、鄺棟明、李劍鋒、李添明、廖文波、劉陽、倫照榮、龐虹、彭少麟、任間、容益康、施蘇華、項輝、謝偉、楊建華、楊凱、姚楠、葉志鴻、余世孝、張鵬、張銳、張雁、趙勇、鄭利民

學術研究

學術交流

2013年格里菲斯大學與中山大學逸仙學院開展科研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