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玉、陳小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卷
- 作者:盧玉、陳小蓉
- 出版社:甘肅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2343796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玉、陳小蓉。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玉、陳小蓉。內容簡介《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卷)》基於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一貫初衷,精選了1項國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華佗...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卷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內蒙古卷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內蒙古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小蓉、王偉平。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青海卷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青海卷》是2018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小蓉、曹婭麗。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卷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卷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總計153項)一、民間文學(總計7項)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 13 Ⅰ-13 寶卷(吳地寶卷) 江蘇省蘇州市 27 Ⅰ-27 格薩(斯)爾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 521 Ⅰ-34 楊家將傳說(楊...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卷》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卷)》以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 ,將逐漸消失的浙江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在讀者眼前。書稿精選了五常十八般武藝、景寧操石嗓、處川板龍 、普陀傳統兒童遊戲等十五項體育非...
的虎、鹿、熊、猿、鳥的順序,動作數量按照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的描述,每戲兩動,共十個動作,分別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力求蘊涵“五禽”的神韻。2006年,華佗五禽戲被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1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房殿生,陳小蓉。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卷)》便是基於考察過程中所蒐集到的珍貴材料編寫而成的。其中精選了海南的黎族打柴舞、虎舞、共同舞、瓊中咚鈴伽、陵水錢鈴雙刀舞、泊潮海龍舟、春米舞以及昌江傳統體育運動...
舞龍舞獅(loong and lion dance sports),又稱龍獅、龍獅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 [207],是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體育於一體的體育運動 [29]。 舞龍舞獅分為舞龍、南獅和北獅。舞龍是在龍文化的基礎上,以表現龍精神為載體而產生的 [135];漢朝時人們舞龍求雨 [130],龍舞既有禮儀性質,又是娛樂節...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卷)》精選瀘州雨壇彩龍、峨眉武術、安仁板凳龍、瀘縣百和蓮花槍、五通橋龍舟競技、玄灘獅舞、青城武術、三雄奪魁、土家余門拳、綠林派武術、羌族推桿、彝族磨爾秋、藏族爾蘇射箭節、彝族賽馬習俗十四個項目...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甘肅卷》是2016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小蓉。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系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資料庫建設研究》的結項成果,叢書按照我國現行行政區劃分,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各一卷。“甘肅卷”便是其中一卷。該書...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得保、陳小蓉。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卷)》為湖北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資料整理。作者選取了高龍、擺手舞、武當武術等7項國家體育非遺項目,板凳拳、武當太乙五行拳等9項省級體育非遺項目,對這些項目所處的自然...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體育衛生研究會、中國岩畫學會體育岩畫研究專業委員會、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武術)、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主辦的活動。2024年5月25日,第六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河北體育學院舉行。歷屆活動 第...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卷)》是2018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路鳳萍,陳小蓉。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卷)》基於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這一初衷,精選塔吉克族馬球、維吾爾族叼羊、維吾爾族且力西等3項國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新疆方棋、維吾爾族轉輪鞦韆、哈薩克族多依...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卷》是2018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卷)》基於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這一初衷,精選河南省16個已列入國家和省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武術拳種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包括太極拳、少林功夫、萇家拳、心意六合拳、月山八極拳、撂石鎖...
第六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體育衛生研究會、中國岩畫學會體育岩畫研究專業委員會、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武術)、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主辦的會議。2024年5月25日,會議在河北體育學院召開;5月26日,大會“八極拳交流賽”...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卷》是2019年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卷)》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15個項目,以“概述、歷史沿革、道具器材、基本內容、傳承與發展”五個方面對陝西體育非遺項目進行圖文並茂的說明,力圖以原始、直觀的方式向讀者展示陝西省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
2010年歙硯作品《巨龍硯》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首屆“中國文房四寶精粹博覽會”獲得“文房精粹獎”金獎。2014年8月柯崇的歙硯作品《和合二仙》硯又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金獎。《三獅戲球》硯在首屆安徽省民間工藝精品展獲銀獎。10月《徽州石獅》硯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大展獲金獎,《杜康...
龍舞(手龍舞),安徽省績溪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手龍舞原名“小龍舞”“蘆水手龍”,是流傳於績溪民間的傳統兒童舞蹈,據《績溪縣誌》記載,績溪手龍舞起源於南宋代初期,其演出一般由30名男女兒童完成,其中20名男童擎手龍,10名女童舉龍珠。手龍舞演員的年齡一般為十一二歲,表演時每人撐一條...
丁玉蘭(1929—2024),女,2009年5月26日,丁玉蘭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合肥市申報。項目名稱:廬劇。孫邦棟(1929—2019),男,2009年5月26日,孫邦棟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合肥市申報。保護措施 2017年3月,安徽省藝術研究院申辦的國家...
葉村疊羅漢由兩三人到十幾人不等表演,通過騎坐在下層人肩上的方式實現疊高,並變換不同的程式,動作變化多樣、驚現刺激,並配合相關活動,以起到祈福辟邪的美好希望,是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疊羅漢,古稱”踏肩”,是中國古代百戲的一項節目,現藏日本的唐代漆繪《弓背百戲圖》中的五人四層...
2022年5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蚌埠市五河縣申報的賽龍舟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項目。東莞賽龍舟 東莞龍舟月,是東莞影響面最廣、參加人數最多的傳統文化活動。東莞人賽龍舟,不是一兩天,而是一個月,故稱龍舟月。龍舟月的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從每年的農曆五月...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蚌埠花鼓燈源於宋代,融技藝性、表演性和藝人職業化於一身,具有較強的民俗性和民眾自娛性,是漢民族中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結合於一體的民間舞種。2006年5月20日,安徽省蚌埠市申報的“花鼓燈(...
2008年6月7日,紅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早期 在漢代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為消除各地豪俠的勢力下詔“徙(bi)郡國豪傑及訾(zi)三百萬以上於茂陵”對各地豪俠首富強迫性遷徙陝西茂陵。大量的豪俠集中在茂陵,又使茂陵成了滋生豪俠的新的策源地,這些豪俠子弟“少好俠,...
儺舞(跳五猖),安徽省郎溪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跳五猖形成於胥河兩岸,又稱“五猖會”“跳菩薩”,是胥河兩岸村民對西漢張渤(民稱“祠山大帝”)開鑿長興荊溪河,引流至廣德的功績表達崇敬與緬懷之情而創作的藝術表演形式,也是古代胥河人所孕育出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之一,它以祈求增丁...
近日,《淮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成果彙編》第一卷正式出版,中國永京拳名列其中。永京拳又稱“徽拳”,是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拳術,也是淮南市傳統體育與競技中的重要一項,此次入選彙編第一卷,是淮南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了解,永京拳源於東晉時期,是一門獨到的武學文化,它以陰陽學說為...
泗州戲,原名拉魂腔,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安徽省淮河兩岸地區地方傳統戲劇,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許多人認為其發源於江蘇省北部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曲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後傳入泗州並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泗州戲唱腔...
採石跳和合,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地方傳統舞蹈,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採石跳和合起源於唐代,最初作為宗教和廟會的祭祀活動,後演變為自娛項目,場面歡快喜慶,展示人們辭舊迎新、歡慶豐收的喜悅心情。2008年12月4日,採石跳和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選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Ⅲ—18。歷史...
陳氏宗祠內有仿古戲台,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陽腔的宣傳演出場所。展廳 青陽縣歷史文物展 《青陽縣歷史文物展》陳列於博物館後進展廳,陳列面積150平方米。通過從3000餘件館藏文物中精選出的400餘件展品,展示古代文明和勞動人民勤勞智慧,通過近300件文物展品,並結合插圖、文字說明輔助展品以及燈光的運用等,增強展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