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旨在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表彰獎勵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在錢學森、朱光亞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下於1987年設立的,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表彰不超過100個名額。截至目前,在30年來近1500位獲獎者中,已有60位當選中科院院士,82位當選工程院院士,近10%的獲獎者當選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青年科技獎
  • 主辦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
  • 設立時間:1987年9月
  • 首屆頒獎時間:1988年9月23日
設立背景,領導關懷,廣闊舞台,廣泛認可,造就英才,獲獎簡介,第十五屆,第十三屆,第十二屆,第十屆,

設立背景

針對 “文革”造成的科技人才斷層、青黃不接和“出國潮”引起的科技人才流失及科技界存在較嚴重的論資排輩現象,在中國科協三屆六次常委會議上,錢學森主席提議設立一項面向全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以促進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為報效祖國、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提議得到了朱光亞王大珩汪德昭黃汲清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積極回響和大力支持。1987年9月設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獎條例》要求獲獎者年齡不超過35歲,設獎宗旨是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奮發進取,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長。1988年9月23日,首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培養和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的指示精神,1994年11月,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研究決定,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獎”更名為“中國青年科技獎”,並聯合印發《關於設立“中國青年科技獎”的通知》,共同組織實施評選表彰的各項工作,獲獎者年齡提高到不超過40歲,該獎宗旨為激勵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興國偉大事業,造就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獎勵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才。中國青年科技獎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名。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為表彰在“探月工程”第一階段任務“繞月工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增設了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集體獎1個和特別獎10名,經評選共產生109名獲獎者。30年來,中國青年科技獎已評選表彰了十五屆,共有99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

領導關懷

20年來,中國青年科技獎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關懷,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為獲獎者頒獎並與他們座談。1991年,江澤民同志接見了第二屆獲獎者代表。1995年,胡錦濤同志親切會見中國青年科學家成長事跡報告團成員,並在中組部有關中國青年科技獎工作報告上批示:“中組部參與此事甚好。請知工辦建立起與獲獎者的聯繫渠道,並逐步擴大。以隨時了解、掌握青年科技人員成長狀況,研究如何建立有利於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 。溫家寶同志為第四屆、第五屆和第七屆獲獎者頒獎。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極大地激勵和鼓舞了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努力爭當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也為更好地做好中國青年科技獎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把中國青年科技獎納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整體工作。通過加強對中國青年科技獎的領導,召開青年科學家座談會、舉辦表彰大會、事跡報告會、組織國情考察等多種形式,加強與獲獎者之間的聯繫、溝通與協調,重視對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調查研究,拓展了與科技工作者聯繫的渠道。
為進一步幫助、支持和培養獲獎者成長,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建立網站等方式,加強與獲獎者的聯繫;圍繞獲獎者的工作、生活、科研條件和發揮作用等情況,開展追蹤調查,向有關部門反映獲獎者的意見和建議。為促進獲獎者的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擴大交流與合作,開展青年科學家論壇、青年學術年會等,並先後在深圳、福州建立了“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活動基地”。中國青年科技獎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關心和監督下,將進一步完善獎勵體系,加大獎後服務力度,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廣闊舞台

中國青年科技獎在促進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引導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健康成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影響。20年來,中國青年科技獎始終秉承“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的宗旨,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選拔培養了近千名在我國各個學科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受到了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歡迎,極大地激勵了青年科技人才奮發進取、健康成長,為實現黨中央提出的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戰略目標,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0年來,獲獎者分布在理、工、農、醫等各個學科領域和科研、開發、生產各條戰線,獲獎者以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為新起點,不懈努力,勇攀科學高峰,在事業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998名獲獎者中,80%已成為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負責或承擔著國家和省區市、部委重點課題或項目。其中,呂建、陳左寧梅宏廖湘科、金奇、賀福初曹雪濤程京蔣華良許京軍張勁松于海斌孫立寧孟光郭烈錦曹一家吳愛祥鄧子新李寧張守攻、屈冬玉、趙春江馬林王雲鵬王煒李清泉席酉民陳戈周成虎郁文賢孫寶國等為863國家基礎研究重點項目首席科學家;毛景文成會明嚴純華、張守攻、張文棟益小蘇南策文胡瑞忠、賀福初、薛勇彪胡志紅錢旭紅潘曉玲馮夏庭陳益民、王光謙等被聘為973國家基礎研究重點項目首席科學家。
近些年,有22位獲獎者當選兩院院士。其中,白春禮盧柯李燦張澤張亞平楊衛郭雷、賀福初、鄧子新、薛其坤黃民強等11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馬偉明劉志紅、江億、沈國榮張運陳左寧鄭南寧謝和平樊代明鐘志華曹雪濤等11人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還有許多獲獎者走上了科技工作、管理工作領導崗位。第一屆獲獎者白春禮同志擔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卓彬同志擔任廣州市副市長,李曉安同志擔任鞍山市副市長。史培軍葛劍平張靜陳永川許京軍鐘登華錢旭紅塗善東楊銀堂劉波葛世榮趙躍民劉炯天鄧秀新朱美芳王振華駱清銘王慶國、楊衛、倪明江展濤、張運、鄧軍李萍李元元李琳、鄭南寧、席酉民盧天健李華、鐘志華、謝和平、周學東、鄭曉靜陳發虎陳章良邢苗申長雨張澤張文棟李建保王成善阮雙琛盧柯袁家軍、屈冬玉、袁潔、魏一鳴郭雷王海波陳劍平、高福、譚鐵牛、朱敏、薛永彪、張人禾胡志紅凌沛學等同志分別擔任了大學、研究院(所)等領導職務。王柯敏、於龍、鞠幼華同志分別擔任了湖南省科技廳廳長、瀋陽市、鞍山市科技局副局長,潘復生擔任重慶市科委副主任。
一批獲獎者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王柯敏、申長雨白春禮馮長根劉石泉李登海、楊曉、楊學軍吳曼青、張力、張軍、張人禾、張亞平張慶偉張守攻張志忠、陳劍平、周平鄭南寧徐強展濤謝和平、譚鐵牛等23人當選中共十七大代表,其中,張慶偉、劉石泉、袁家軍、白春禮、謝和平、陳左寧等6人當選為十七屆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李登海、馮長根、陳章良吳華夏、郝建枝、申長雨、李華鄭粉莉、汪玉、陳左寧、秦順全劉慶峰等12位獲獎者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陳章良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謝德體李曉安倪晉仁、李衛、郭雷盧柯沈國榮唐紀良王海波鄧秀新、王光謙、李建保楊義先、洪偉、黃潤秋、劉志紅潘復生張澤許京軍等19位獲獎者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光謙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一批獲獎者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嶄露頭角,白春禮、張澤、馮長根鄭南寧李燦、陳劍、塗善東、張繼平、楊衛、郭雷、王成善趙東元韓烈保等同志分別在有關國際學術組織中任職。白春禮、楊衛、陳章良、馮長根、張澤、王海波袁家軍、鄭南寧等先後擔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常委職務。

廣泛認可

中國青年科技獎歷經20年的發展,在中組部、人事部和中國科協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獎勵體系和工作體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人事廳(局)與科協緊密合作,共同開展中國青年科技獎候選人推薦工作,20多個省、區、市設立了本地區的青年科技獎。部分全國學會也與有關部委聯合設立了本行業的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始終堅持客觀、科學、公平、公正和同行認可的評審原則,按照科技成果的貢獻和道德學風進行綜合評價,受到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歡迎,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從1987年,中國青年科技獎設立以來,《中國青年科技獎條例》及《中國青年科技獎條例實施細則》一直是開展中國青年科技獎推薦、評審等方面工作的根本依據,也是規範中國青年科技獎各項工作的行為準則,對保障推薦、評審等各個工作環節的質量和水平及中國青年科技獎的權威性和社會影響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94年11月,為了更有成效地開展評審工作,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共同頒布了《中國青年科技獎條例》,《條例》為順利開展第五屆、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的推薦、評審等工作,提供了依據,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通過認真回顧、總結以往推薦、評審工作的經驗和教訓,並廣泛聽取專家對評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修改、調整了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提法和規定,補充、增加了新的內容,對於進一步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溫家寶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中國青年科技獎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中國青年科技獎為選拔、舉薦、培養、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使中國青年科技獎推薦、評審、獎後等各項工作在新世紀上一個新台階,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2000年頒布的《中國青年科技獎條例》更加規範化、科學化,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內容既有現實針對性,能解決實際問題,又具有前瞻性,保持了嚴肅性和相對穩定性,還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和我國經濟、科技形勢發展的需要,設獎宗旨由“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奮發進取,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長”,修改為“激勵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興國偉大事業,造就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獎勵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才”。又如候選人的年齡適當放寬,比原先放寬了5歲,變成整40歲,這樣有助於選拔更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尤其是從事工程建設的人才,更加人性化。2000年版《中國青年科技獎條例》沿用至今,得到了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的廣泛認可,為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評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青年科技獎的申請和評審程式主要分為單位推薦、專家評審、審核與公示、頒獎幾個階段。單位推薦由具有推薦資格的單位通過召開專家會議等形式推薦本系統最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專家評審採取同行評議的方式,由中國青年科技獎評審委員會組織各學科評審組對候選人進行評定,評審專家主要由院士和各學科知名科學家組成;評審結果經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有關部門審核後,報領導工作委員會審批,並經公示後予以確定;獲獎者有關材料存入其人事檔案,作為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之一。
中國青年科技獎評選既注重學術成果貢獻,又注重考察科學道德學風,還重視發展潛力,這在我國當前主要以成果為導向的評獎體系中顯得非常有特點,也符合青年科學家成才的規律與要求。中國青年科技獎的評選,塑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科學的評獎環境和氛圍,只有真正優秀的人才能獲獎,這無疑對鼓勵青年科技人才踏踏實實做學問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中國青年科技獎在我國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合理的評審機制,使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並激勵獲獎者更加努力工作,從而取得更多的成就;通過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模範作用,帶動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並對國家創新體系、科技獎教育界、國家經濟和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造就英才

李源潮在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12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出席中國青年科技獎20周年暨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李源潮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國青年科技獎對促進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大力解放、放手使用、大批吸引、充分激勵青年科技人才,努力造就千百萬青年科技英才。各級黨委、政府及其組織、人事部門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將青年科技人才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級科協組織要進一步團結動員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為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李源潮勉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學習,進一步繼承優良傳統、獻身社會進步,弘揚科學精神、堅持以德立學,勤奮刻苦專注、勇攀科技高峰,發揚團隊精神、形成創新合力,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獲獎簡介

第十五屆

2019年6月29日,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會在哈爾濱舉行,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100位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頒獎當天,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王澤山、劉永坦等院士專家出席頒獎會,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李柯勇主持頒獎會。此次100位獲獎者從1167名有效候選人中評審產生。其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鞏金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等10人獲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

第十三屆

2013年12月16日上午,中國科協會員日暨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申維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乾,中國科協副主席、常委、榮譽委員,全國政協科協界委員,著名科學家代表以及中組部、科技部、人社部、解放軍總政幹部部等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中國科協“八大”代表、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會員代表、解放軍科技工作者代表、在京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中國科協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同志等共700餘人參加會議。大會由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主持。

第十二屆

2011年12月6日,中國科協會員日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出席會議並為獲獎者頒獎,韓啟德發表致辭。
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共有211個單位推薦了730名候選人,經評審、公示、審批,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獲獎者來自22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年齡最大的45歲,年齡最小的29歲。另外,9名個人和1個3人團隊獲得“科技館發展獎”中的“輔導獎”,4個展項獲“展品獎”。
會議由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陳希主持。

第十屆

2007年12月28日上午,中國青年科技獎20周年暨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周光召等為獲獎者頒獎。李源潮發表講話。 會議由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主持。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衛生部、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等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人民團體負責同志,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和集體獎獲得者,歷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代表,歷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評審代表,有關全國學會和各省市科協的負責同志,以及北京市和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和單位工作人員700多人出席了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