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現任
西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源環境學院院長、數字農業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特邀編輯,
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土壤學會理事長、重慶市國土資源與房地產學會副理事長,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六屆學科組成員,全國高等農業教育委員會學科組成員,全國農業綜合開發辦科技顧問,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
社會兼職
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入選中國當代農業高級專家庫;民革中央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重慶市副主委,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市
政府參事,重慶市科協常委,重慶市科技顧問團顧問,重慶市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重慶市農業綜合開發辦科技顧問,重慶市國土資源與房屋管理局科技專家組成員,萬州區科技顧問團特邀顧問,全國高等農業教育委員會農業組成員,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科技顧問,《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特邀編輯,《土壤通報》編委,《水土保持學報》編委,
中國土壤學會第九屆委員會理事,土壤肥力與生態建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土壤學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土壤學會理事長。
人物履歷
1988.07~1990.07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任講師、科研秘書、生產秘書
1990.07~1993.11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93.11~1998.08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1998.09~2005.08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
2005.08~2008.05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任館長(其間,2003.03~2007.03任重慶市北碚區政協副主席)
2008.05~至今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其間,2009.11~2011.11掛職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任免信息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學術交流
1989年在北京參加國際農業工程學術研討會,1991年在南京參加國際水稻土學術研討會,1996年在北京參加中美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討會,國際作物營養與施肥學術討論會,1997年在南京參加國際生態環境學術討論會。
主講課程
先後為本科生開設了土壤學基礎、土壤學、土壤肥料學、土壤地理學、土壤調查與製圖等課程,其中,主講的《土壤肥料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為碩士研究生開設了土壤肥力、資源環境概論、農業資源利用、土壤學專題討論等課程;為博士研究生開設了土地資源評價、土壤學研究進展、土壤肥力生物熱力學理論、中國土地資源、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等課程。
教學科研
教學及獲獎情況:
本科生專題講座、碩士生和博士生土壤學專題討論、土地資源與評價、土壤肥力生物熱力學理論,已培養碩士、博士140餘名,主編出版《土壤學》、《土壤地理學》、《土壤調查與製圖》、《土壤肥料學》、《信息檢索與套用》等教材,其中,《土壤肥料學》獲國家和重慶市精品課程,《信息檢索與套用》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信息檢索與分析利用》獲第八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
科研及獲獎情況:
主持和主研科研項目1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撰寫出版《岩溶山地生態系統退化機制及恢復與重建》、《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系統演變與調控》(科學出版社)、《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安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水田自然免耕理論與技術》(重慶出版社)等專著8部。
專著
主編出版了《水田自然免耕技術》、《土壤地理學》、《土壤肥料學》,副主編出版了《土壤學》、《土壤發生與分類學》、《中國西南山地土壤肥料研究進展》等專著、教材。
科研
先後主持和參加40多項科研項目,包括國 家自然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省、市重點項目等。
科研在研項目:
1、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三峽庫區及上游流域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範課題(2012ZX07104-004),2012.1-2015.12,國撥經費1985.02萬元。
2、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西南農田土壤固碳潛力與速率研究(XDA05050500),2011-2015,國撥經費457萬元。
3、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三峽庫區面源污染與水質的先進監測與模擬(2013DFG92520),2013-2016,國撥經費165萬元。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峽庫區紫色土坡耕地-桑樹系統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機理研究(41371301),2013-2017,國撥經費75萬元。
貢獻
在自然免耕技術機理和技術規範的研究方面,經過系統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弄清了水田土肥力的變化規律,提出用水調節土壤溫度、空氣、肥效和結構的配套技術,形成使水稻高產穩產的半旱栽培法,並在四川省大力宣傳、推廣實施250多萬公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由他主持的紫色土抗旰機理及途徑的研究,為從土壤物理結構方面改善我國南方大面積冷爛低產田提供的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有效措施,這兩項成果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到過40多個縣、地、市講授水稻半旱栽培理論和技術,培訓農技幹部2000多人次,在四川省推廣稻田半旱式栽培252.32萬公頃,增產稻穀151394.8萬公斤,新增純收入69640萬元。
榮譽
20餘篇論文獲全國、省、市、校優秀論文獎。
"水田自然免耕技術"1986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水田自然免耕技術的推廣套用"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四川省農業資源與區劃"1986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重慶土壤生產潛力的開發研 究"1995年獲重慶市中青年專家基金優秀項目二等獎,
1991年獲四川省教委"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1992年被評為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校級優勝獎,
1993年獲四川省青年科技獎,
1994年獲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人事部、中國科協聯合頒發的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5年獲農業部"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2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論文
先後在《中國農業科學》、《套用生態學報》、《土壤學報》、《土壤通報》、《西南農業大學學 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坡度對三峽庫區紫色土坡面徑流侵蝕的影響分析,《泥沙研究》2009年 第2期
三峽庫區典型岩溶山地土壤種子庫研究——以重慶市為例,《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 第2期
基於建構主義的網路輔助教學個性化自主學習內容組織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 第6期
北美五大湖區面源污染治理經驗與啟示,《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 第11期
三峽庫區農業土壤重金屬含量特徵及污染評價——以Cu Pb和Zn為例,《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8年 第6期
旅遊活動對自然保護區遊憩地帶植物的影響,《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 第10期
重慶農業生態系統中酸雨因子的特點及其影響,《中國環境監測》2008年 第4期
水稻蟲害智慧型預測模型及其套用,《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 第7期
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戰略思考, 《重慶國土資源》2008年 第4期
土壤中根瘤菌定殖研究進展,《土壤》2008年 第2期
分形理論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套用與前景,《土壤》2007年 第5期
土地利用的生態位及調控機制的研究,《農業工程學報》2005年 第z1期
荒溪治理研究進展,《水土保持學報》2003年 第5期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的水分特性差異,《水土保持學報》2003年 第5期
重慶市景觀格局動態變化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年 第1期
綿陽科技城的工業經濟發展,《經濟地理》2008年 第2期
精準農業中土壤養分分析的適宜取樣數量的確定,《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年 第2期
一種解決BP網路過擬合的學習算法,《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 第1期
稻田壟作免耕對土壤的中小團聚體孔隙分布的影響,《西南農業學報》2008年 第1期
利用微生物製劑進行污泥減量的生產性試驗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8年 第3期
未來區域土地利用驅動力研究的重要命題:尺度依賴,《資源科學》2008年 第1期
簡析保護城鄉結合部土地,《四川農場》2007年 第3期
基於GIS的重慶市丘陵山地耕地質量評價與比較,《農業工程學報》2007年 第11期
重慶主城區市街綠地土壤肥力質量評價及管理對策,《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11期
套用動態植被模型LPJ模擬中國植被變化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11期
利用MCMP微生物製劑減少剩餘污泥產量的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07年 第12期
遙感技術在我國土地管理中的套用與進展,《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年 第1期
不同養殖水體Cu的特徵,《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年 第11期
保護性耕作對稻田土壤有機質的影響,《生態學報》2007年 第11期
稻作區保護性耕作和小麥種植對土壤養分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2007年 第10期
岩溶山區不同岩性和地貌類型下景觀斑塊分布與多樣性分析,《自然資源學報》2007年 第3期
岩溶區坡面土壤侵蝕特徵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7年 第5期
重慶岩溶地區近40年的氣溫變化特徵分析及趨勢預測,《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9期
國外土地整理實踐及啟示,《國土資源》2007年 第9期
基於管治理念的資源動員方式:浙江省土地整理的實踐,《資源科學》2007年 第5期
重慶岩溶山區脆弱生態環境與不同尺度土地整理模式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 第9期
不同利用方式對紫色水稻土水溶性有機碳的影響,《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 第8期
工程項目社會影響評價的回顧與展望,《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 第8期
區域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研究前景展望,《地球科學進展》2007年 第8期
新農村建設及農村土地問題,《重慶國土資源》2007年 第4期
集成GASA混合學習策略的BP神經網路最佳化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7期
利用方式對紫色水稻土有機碳與顆粒態有機碳的影響,《生態環境》2007年 第4期
大洪河水庫庫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社會經濟驅動因素,《生態學雜誌》2007年 第6期
不同利用方式對紫色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影響,《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 第6期
基於GIS的重慶市耕地質量評價模型建立與檢驗,《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 第5期
基於JavaSpace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集成模型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5期
保護性耕作對紫色水稻土團聚體組成和有機碳儲量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2007年 第5期
重慶岩溶區土壤景觀多樣性,《生態學報》2007年 第5期
中國耕地警戒值的測算與討論,《資源科學》2007年 第3期
三峽庫區優質柑橘產業帶農戶收益與土地管理實踐的關係,《資源科學》2007年 第3期
基於因子分析方法的中國植被NDVI與氣候關係研究,《山地學報》2007年 第1期
集成GASA混合學習策略的BP神經網路在水稻蟲害預測中的套用,《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 第4期
三峽水庫消落區對庫區水土環境的影響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1期
簡析保護城鄉結合部土地,《農村經濟》2007年 第3期
酸雨對紫色土氮磷淋失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2007年 第1期
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轉的農戶解釋:對重慶不同經濟類型區七個村的調查分析,《地理研究》2007年 第2期
城市土地最佳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模型剖析,《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 第1期
壟作免耕下紫色水稻土有機碳的分布特徵,《土壤學報》2007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