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考在南極》是新聞攝影項目。
2019年11月,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考在南極
- 作者:趙勇
- 項目:新聞攝影
- 編輯:張格苗
- 報送單位:中國新聞攝影學會
- 刊播單位/發布平台:中國氣象報
- 榮譽:2019年11月1日,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中國科考在南極》是新聞攝影項目。
2019年11月,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中國南極科考站包括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崑崙站和中國南極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島在建的第五個科考站中國南極羅斯海新站。長城站 地理環境 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地理位置為:...
中國極地考察,中國極地科學考察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 1984年11月中國政府首次組隊開展南極科學考察,我們國家在南極洲成功建立了兩個常年科學考察基地並開展了25次南極科學考察和3次北極科學考察,建立了2個常年考察站。中國極地考察...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是指中國科學家在南極所進行的科學考察活動的隊伍。1980年初,中國開始進行南極考察。發展歷史 1980年初,中國派董兆乾、張青松赴澳大利亞的南極凱西站度夏考察,至1984年,先後派出40名科學工作者分赴澳大利亞、紐西蘭、...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是指中國科學家在南極所進行的科學考察活動的隊伍。1980年初,中國開始進行南極考察。2019年10月22日,搭乘107名考察隊員的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中國第...
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是為滿足中國第33次南極長城站、中山站越冬而成立的一支科學考察隊伍,共有256名隊員,其中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為此次考察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考察隊於2016年11月2日上午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從上海...
台北時間2018年11月9日15時,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東經152度05分由北向南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台北時間2018年11月18日16時,搭載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
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從上海起程遠赴南極。概要 經過131天、3萬海里航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12日回到上海、走上陸地。南極考察期間,科考隊經受了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
南極科考,專業術語,指在南極進行的極地科學考察。2022年10月,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隊員將與“雪龍”號一起出征南極。發展歷史 2022年10月,山東科技大學舉行學校教師參加第39次南極科考隊員出征暨智慧型無人船啟航儀式,歡送王磊、馬衛狀、...
《中國科考在南極》是新聞攝影項目。2019年11月,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簡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趙勇經過嚴格篩選,於2016年12月18日至2018年1月4日到南極中山站工作390餘天。在工作之餘,他拍攝了1.2萬餘張照片,記錄下...
從1984年中國第一次南極科考開始,武漢大學從未缺席,累計派出200餘名隊員,經歷了38次南極科考,16次北極科考,創造了多項第一:繪製我國南極第一張地形圖,命名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參與每一個中國南極考察站創建,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登...
中國南極考察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將首次大規模承擔南極中山站考察隊員進出南極的運輸任務,同時繼續開展南極內陸飛行和航空遙感項目調查。科考規劃 2017年11月8日,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向南極再次出征。根據計畫,中國第...
李院生說,此次是新站選址工作的第一次考察調研。科考站的選址需要綜合考慮科學條件和後勤支撐的能力,兩者都很重要。而第四個科考站何時開建,需要看選址工作的進展。選址工作開始 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內陸隊於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在...
”世界各國南極科考站一覽 備註:2017年,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開始,此次有一項便是為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的建設做準備工作,經過綜合考慮,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選址在羅斯海特拉挪灣的難言島,預計2022年建成,名稱尚未確定。
2022年4月26日,“雪龍”號抵達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圓滿收官。 科考進程 2021年11月5日,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隊的第一批154名隊員已隨“雪龍”號從上海出發,於22日到達預定的中途補給點:模里西斯路易...
2012年4月5日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完成了各項考察任務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返回國內,並於8日停靠上海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在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共執行了31項科學考察項目,以及16項工程建設和後勤保障任務。在南極...
2021年5月7日,歷時179天,行程3.6萬餘海里,“雪龍2”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科考進程 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
本次科考期間,中國首架極地專用固定翼飛機將進行試飛。考察歷程 2015年11月7日,中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將乘坐“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赴南極執行科考任務。從上海出發,計畫經澳大利亞到達中山站、長城站,在智利完成補給後,經...
科考在南極 《科考在南極》是2018年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張侃健 張侃健,東南大學,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隊員。人物經歷 2022年10月31日,張侃健、葛健作為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參與此次南極科考任務。2023年4月3日,張侃健等人圓滿完成科考任務回國。
《南極科考:中國首次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南極科考:中國首次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
中國極考 南極考察日記 許昌 在南極考察的日子裡 羅鈺如 我們登上南極點張坤誠 魂系南極崔樹林 謝中強 南極長城站的250個冬日 景星 北極在召喚——中國加入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 陳立奇 中國極地考察先鋒——“雪龍”號吳軍 中國首次環球...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是一次承前啟後、續寫輝煌的科考行動。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號的入列,標誌著我國正式迎來“雙龍探極”新時代,極大地拓展了我國南極考察的區域,提高了極地科考效率。本次考察順利完成中山站物資...
羅斯海新站是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位於南極三大灣系之一的羅斯海區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區,是南極地區岩石圈、冰凍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區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島正式選址...
所有的生活垃圾和科研垃圾定期用考察船運回國內,保證不從南極帶走一物,不給南極增添一物。科學考察 2018年1月26日,在“雪龍”號上執行大洋科考任務的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在南極戴維斯海發現聚丙烯微塑膠。這是中國科考隊在這一海域...
2009年3月9日15時30分,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撤離中山站,踏上歸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並對中山站的科考能力進行了擴建,完成各項度夏任務,第25次南極科考期間,南極考察隊內陸冰蓋隊第三次成功登頂南極冰蓋最高...
正因為有長期在極度嚴寒地區工作的經歷和在構造地質學上的突出貢獻,2009年10月11日,韋利傑被派往南極格羅夫山地考察研究。歷經半年,她取得了豐碩成果,被稱為在南極綻放的“中國科考玫瑰”。格羅夫山地處東南極內陸冰蓋腹地,冰山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