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科考,專業術語,指在南極進行的極地科學考察。2022年10月,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隊員將與“雪龍”號一起出征南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極科考
- 考察裝備:“雪龍”號
南極科考,專業術語,指在南極進行的極地科學考察。2022年10月,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隊員將與“雪龍”號一起出征南極。
重視南極環境保護,就是愛護和重視人類自己。每一個來到南極大陸的人都要在這樣一份承諾書上籤字——“我將盡一切努力不對南極的環境造成污染,不改變和破壞那裡的動植物.以此對保護環境作出貢獻。”世界各國南極科考站一覽 備註:2017年...
在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即將啟動之際,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貴州詹陽重工2019年10月6日下午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舉行交車儀式,由雙方共同研發的“南極2”號極地全地形車將奔赴南極,助力南極科考。據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
中國南極科考站包括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崑崙站和中國南極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島在建的第五個科考站中國南極羅斯海新站。長城站 地理環境 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地理位置為:...
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從上海起程遠赴南極。概要 經過131天、3萬海里航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12日回到上海、走上陸地。南極考察期間,科考隊經受了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
南極科考 在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中,考察隊員將把預製的科考工作艙、住宿艙、生活艙、發電艙、備品艙等臨建設施、工程機械、工程輔助設施設備部署上島;完成臨建設施安裝;建設臨時碼頭;進行站區場地平整。“搭建的臨建設施將為今後2—3年...
2014年11月7日,第30次中國南極科考隊開展考察,在南極建立第4個科學考察站泰山站。2018年2月13日21時許,隨著海豚直升機載著多名科學家從難言島安全飛回“雪龍”船,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在羅斯海區域為中國新建第5個南極考察站...
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內陸隊於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在內陸新建站選址的預選區域——距離中山站520公里處,展開內陸新建站選址工作,這也標誌著第29次南極科考隊新建站選址工作正式開始。內陸選址區域海拔約2600米,在3天時間裡,內陸隊...
2018年12月18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整裝待發。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兩支內陸考察隊的37名隊員正式出征南極腹地。“37勇士”分乘11輛雪地車,向位於南極腹地茫茫冰原的中國泰山站和崑崙站進發。2018年12月31日,中國第35次南極...
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隊是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南極科學考察隊。考察隊於2021年11月5日出發,由“雪龍”船和“雪龍2”船共同執行考察任務。2022年4月26日,“雪龍”號抵達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圓滿收官。 科考...
此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南大洋重點海域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與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相關領域的調查研究工作等。考察背景 從1984年中國第一次南極科考開始,武漢大學從未缺席,累計派出200餘名隊員,經歷了38次南極科考,16次北極科考,...
2021年5月7日,歷時179天,行程3.6萬餘海里,“雪龍2”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科考進程 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
2018年3月11日,正在南極阿蒙森海及附近海域執行海洋綜合調查任務的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日前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深入西風帶中心海域和氣旋影響區,獲得了南極繞極流核心區域全深度斷面觀測數據。2018年4月21日,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
李航,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從2014年到2020年,他參加了中國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極科學考察,科考累計時間達700天。他的攝影作品《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極空間)》,在2018年被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選中刊登;他拍攝的星軌...
南極精靈——科學家考察手記 《南極精靈——科學家考察手記》是2019年天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沃斯托科考站簡稱沃斯托站(Vostok Station)俄羅斯在南極洲建立的沃斯托科考站緊鄰地球磁南極,海拔3500米,氣候十分寒冷。1983年7月21日,這裡更是達到了零下89.2攝氏度的全球歷史最低溫。沃斯託附近最明顯的一處地理現象就是沃斯托湖,它...
《南極科考紀行》是由作者 張文敬編寫,巴蜀書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南極對我們來說,既遙遠又神秘。翻開《南極科考紀行》,跟著科學家的足跡走進南極,解讀南極與我們人類的前世今生……《南極科考紀行》主要內容包括:在澳大利亞停留的...
《南極科考支撐平台發電機組的故障預測與最佳化切換控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張侃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在我國第一代南極科考支撐平台基礎上,基於文獻數據、實際運行數據和模擬運行數據建立柴油發動機組系統健康階段、逐漸退化...
“白瀨”號南極科考船,是日本政府於2007年開始建造的新“白瀨”號,該船於2009年5月正式服役,並於同年11月執行了第一次任務。新“白瀨”號(AGB-5003)是舊“白瀨”號(AGB-5002)的後繼南極考察船,於2007年3月15日由萬國...
並在百度帖吧等平台引發公眾熱烈討論。初評評語 科學考察類新聞越來越成為讀者喜聞樂見的一種新聞類型。該組照片視角多元,從不同視角立體的還原了中國南極科考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畫面形式美感。
諾伊邁爾Ⅲ科考站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建造及運營。諾伊邁爾3型科考站是工程學上的巨大成就,它將為科學家開展南極科考開闢新的空間。諾伊邁爾Ⅲ(德國)所有最新設計的南極考察站都建立在高高的支架上,遠離地面,以免...
羅斯海新站是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位於南極三大灣系之一的羅斯海區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區,是南極地區岩石圈、冰凍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區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島正式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