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是指中國科學家在南極所進行的科學考察活動的隊伍。1980年初,中國開始進行南極考察。
2023年11月1日上午,在雄渾悠長的汽笛聲中,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踏上為期5個多月的科考徵程。
2024年1月6日,中國在極地布放首個生態潛標。4月10日6時26分,“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停靠山東青島,標誌著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是指中國科學家在南極所進行的科學考察活動的隊伍。1980年初,中國開始進行南極考察。
2023年11月1日上午,在雄渾悠長的汽笛聲中,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踏上為期5個多月的科考徵程。
2024年1月6日,中國在極地布放首個生態潛標。4月10日6時26分,“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停靠山東青島,標誌著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是指中國科學家在南極所進行的科學考察活動的隊伍。1980年初,中國開始進行南極考察。2019年10月22日,搭乘107名考察隊員的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中國第...
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是為滿足中國第33次南極長城站、中山站越冬而成立的一支科學考察隊伍,共有256名隊員,其中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為此次考察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考察隊於2016年11月2日上午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從上海...
台北時間2018年11月9日15時,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東經152度05分由北向南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台北時間2018年11月18日16時,搭載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
這標誌著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式成立。簡介 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2012年11月5日上午從廣東廣州南沙碼頭起航奔赴南極,執行預計為期162天的科學考察任務。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採取“一船兩站”的...
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是中國前往南極執行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科研隊伍,由來自80餘家單位的334人組成。2018年3月,獲得了南極繞極流核心區域全深度斷面觀測數據。科考進程 2017年3月,寶鋼與上海海事大學共建國內首個海洋極端鋼鐵...
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是中國第39次派出的南極科學考察隊,首批隊員於2022年10月26日乘坐“雪龍2”號出征南極,計畫2023年4月上旬返回國內。此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南大洋重點海域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與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相關領域...
中國南極中山站簡稱中山站,是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科學考察站之一,建立於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地理環境 中山站位於在南極大陸的拉斯曼谷陵上。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69°22'24"S,...
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是由由281人組成的南極科學考察隊於,2014年10月30日從上海出發。考察經歷 2014年10月30日,隨著“雪龍號”的一聲長鳴,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從上海踏上征程。本次南極科考為期163天,總航程約3萬海里。...
2021年11月23日,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隊第二批隊員101人隨“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前往南極長城站等地執行科考任務。選址測圖 要在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建立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必須先進行選址測量。據介紹,南極內陸冰穹A區域冰厚達3000米...
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從上海起程遠赴南極。概要 經過131天、3萬海里航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12日回到上海、走上陸地。南極考察期間,科考隊經受了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
考察過程 2012年4月5日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完成了各項考察任務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返回國內,並於8日停靠上海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在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共執行了31項科學考察項目,以及16項工程建設和後勤保障任務...
同時,還宣布了臨時黨委組成人員和考察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標誌著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正式成立。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將於11月7日駛離上海,奔赴南極。此次考察隊將完成30項站區科學考察和南大洋科學考察項目,將執行15項後勤保障任務...
2005年3月24日,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勝利歸來,150天中,南極考察隊完成了27項科考工作,包括開展中山站至南極冰蓋最高點的內陸冰蓋考察;在中山站和長城站開展南大洋生態環境及其生物多樣性研究;開展首次普里茲灣-...
是年底至1986年初,他任中國第二次南極考察隊隊長兼中國南極長城站站長,任職期間,率領隊員再次登上南極,完成了長城站建立後的一些遺留工作。9月後,他先後擔任南極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海洋局機關黨委委員、國家南極考察委員...
1985年2月20日上午(當地時間),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在大雪紛飛中舉行。這標誌著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一個新階段。南極喬治島銀裝素裹,中國長城站的桔紅色主體建築物上彩旗飄揚,南大洋考察隊、“向陽紅10號”考察船船員和參加長城站建設...
李航,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從2014年到2020年,他參加了中國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極科學考察,科考累計時間達700天。他的攝影作品《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極空間)》,在2018年被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選中刊登;他拍攝的星軌...
《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已由各南極考察國政府批准,即將生效,這是一部對南極環境及其生態保護最完全、最權威的國際性條約,它必將對進一步加強南極環境保護和促進南極科學研究顯示巨大作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只剩下最後一塊淨土...
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於2013年11月7日從上海啟程,在此次考察活動中,中國將在南極建立第四個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泰山站。2014年1月3日下午兩點半左右,中國在南極的第四個科學考察站“泰山站”完成了鋼結構主體的封頂作業。2...
2017年2月3日,中國南極中山站22名度夏科考隊員乘坐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撤離中山站,開始回國之旅。這標誌著中山站完成了度夏科考任務,轉入越冬科學考察階段。2019年2月8日晚,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內陸隊(崑崙隊和泰山隊)...
這5艘考察船是:“向陽紅10”號船,15 000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隸屬國家海洋局。1984~1985年,擔負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任務,赴西南極的喬治王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並開展海洋綜合科學考察(赴南極1個航次)。“J121”號船,15...
他堅信,在極地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極地考察與研究工作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為人類和平利用極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建設 2009年12月7日,中國第2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啟程。中國南極天文中心派出商朝輝、胡中文兩位科研...
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守則是2008年制定國內管理規定。(一) 全體隊員要有崇高的理想,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發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全力以赴地完成各項任務。(二) 要堅決服從領導,聽從指揮,做到令行禁止,嚴格請銷假匯報制度。(三) 要發揚...
丁曦 丁曦,武漢大學科研人員。 人物經歷 2022年10月,參加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前往南極中山站等地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曾經擔任中國第14次、第15次、第21次南極考察隊內陸冰蓋考察隊隊長,擔任第19次南極考察隊中國首次南極埃默里冰架考察隊隊長,擔任第19次、第21次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助理。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部等授予的“南極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先進...
2009年01月07日,中國第二十五次南極考察隊內陸冰蓋考察隊七日凌晨成功登頂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並隨即在這裡正式開工建設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崑崙站,開始了對冰穹A的科研考察。在南極冰穹A建天文台,這是歷史的機遇,...
2016年2月9日至13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大洋考察隊在南極羅斯海的維多利亞地盆地海域進行地球物理作業,成功採集到了720公里測線的重力、磁力和反射地震等數據。這將為中國科學家研究西南極裂谷發育的歷史和過程提供堅實的數據資料。羅斯海是...
在中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計畫中,他共負責了4項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工作量之大,任務之重,為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之最,在中國南極考察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余萬霰這次承擔的南極科考任務:第一項:為中國南極考察隊安全與健康建立監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