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下屬二級學院。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組建12個本碩博一體化的科教融合學院,單設文學院,由文學研究所和人文學院共同組建,依託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本科教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語言學系、外國文學系、少數民族文學系的學術科研優勢,文學院在教學、研究等領域顯示出突出優勢。擁有8個重點學科,4個優勢學科,3個特殊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UCASS
  • 創辦時間:2020年9月
  • 主管部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 現任領導:劉躍進(院長)
  • 知名校友江藍生 、沈家煊 
  • 知名教師張江 、朝戈金 、陳眾議 、張伯江 
學院概況,辦學歷史,現任領導,學科建設,依託機構,研究所簡介,

學院概況

文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和研究生300多人。文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除精心打造高水平的專職教師團隊外,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所,深度整合各研究所的科研力量,聘請了以數位學部委員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及學業導師,全面融入教學科研工作。文學院致力於培養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掌握文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寬廣的文化視野,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辦學歷史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作為國家最高的文學研究機構--文學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規模最大的研究所之一。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作為培養具有高等文學研究水平的研究生的教育機構,文學研究所也即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一個教學系,即文學系。2017年,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創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設人文學院。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組建12個本碩博一體化的科教融合學院,單設文學院,由文學研究所和人文學院共同組建,依託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本科教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語言學系、外國文學系、少數民族文學系的學術科研優勢,文學院在教學、研究等領域顯示出突出優勢。

現任領導

院長:劉躍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劉躍進院長
副院長:張伯江
常務副院長:張跣

學科建設

擁有8個重點學科:20世紀海內外中文文學、當代文學、民間文學與比較文學、句法語義學、漢語歷史辭彙語法、比較文學(中外文學關係史)、英語文學、中國神話學,4個優勢學科:古代文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語言類型學、中國史詩學,3個特殊學科:簡帛語言、心理語言學、滿-通古斯語民族文學。除此以外,文學院教學師資力量幾乎可以涵蓋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二、三級以上的所有學科,而且有些學科幾乎是社科院僅有的。

依託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所。

研究所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創建於1953年,1955年劃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何其芳沙汀許覺民張炯等曾先後主持文學研究所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
文學所陸建德研究員
(一)研究方向與任務  對中國文學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包括美學、文藝理論、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學科。堅持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方針,鼓勵探索和開拓,加強開放性和學術性,促進文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二)人員與機構  文學研究所現任所長劉躍進,在職人員133人。專業人員115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79人。行政人員18人。文學所下設文藝理論研究室、古代文學研究室、現代文學研究室、當代文學研究室、民間文學研究室、比較文學研究室、 台港澳文學研究室、《文學評論》編輯部、《文學遺產》編輯部、《中國文學研究年鑑》,數字信息工作室,以及中國文學資料信息中心、圖書館 、人事處、科研處、辦公室。
(三)主要研究成果  從建所至今,文學研究所完成了一批重大的研究項目,出版專著數百種、論文數千篇。其中集體編撰的重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三卷)、《文學概論》、《美學原理》、《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等;十四卷的《中國文學通史系列》,已出版了《先秦文學史》、《魏晉文學史》、《南北朝文學史》、《唐代文學史》、《宋代文學史》和《元代文學史》;《中國文學大詞典》八卷已全部出版。何其芳的《論〈紅樓夢〉》、陳荒煤的《回顧與探索》、錢鐘書的《宋詩選注》和《管錐篇》、蔣和森的《紅樓夢論稿》、錢中文的《文學原理一發展論》、蔡儀的《新美學》(一、二卷)、唐弢的《魯迅論集》、楊義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三卷)、侯敏澤的《中國美學思想史》(三卷)等大型著作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