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江

張伯江

張伯江,男,著名語言學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文學評論》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曾掛職甘肅省酒泉市委副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學者,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漢語語法學
  • 代表作品:《漢語功能語法研究》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代表論著,論文成果,

個人簡介

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199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碩士學位,2007年在復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6-1997年在美國聖巴巴拉加州大學語言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長於現代漢語語法的研究,特別在漢語功能語法、構式語法等方面有開拓性的貢獻。注重從語用的角度來觀察和解釋漢語語法現象。
1984年至今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其中1984-1995年在語言研究所《中國語文》編輯部,先後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5-2016年在語言所現代漢語研究室/句法語義研究室,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曾任研究室副主任(1995-1998)、主任(1998-2014)。1996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學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任博士生導師。2015.12-2016.12年在甘肅省酒泉市掛職擔任市委副書記。2013-2016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文學評論》雜誌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執行理事(2009-2011),《語言科學》、《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漢語學習》、《漢語語言和話語學報》(荷蘭)雜誌編委(2015-2018),“清華語言學博士叢書”編委,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立法用語規範化專家諮詢委員,商務印書館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

代表論著

《漢語功能語法研究》與方梅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從施受關係到句式語義》,商務印書館,2009。
《什麼是句法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論文成果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光明日報》2019年8月28日第11版。
《呂叔湘:語言研究中的破與立》,《光明日報》2019年6月10日第11版“光明學人”欄目。
《消極修辭的靈活度》(與郭光合作),《當代修辭學》2019年第3期。
《現代漢語的非論元性句法成分》,《世界漢語教學》,2018年第4期。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語言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8月7日。
《構式語法套用於漢語研究的若干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4期。
《傳統文化的反思、改造與自新——從新文化運動兩項文化遺產的百年實踐看》,《中國文學批評》,2018年第2期。
《漢語句法中的框-欞關係》,《當代語言學》,2018年第2期。
《文風問題的學理思考》,《光明日報》,2017年8月14日第11版。
《語言主觀性與傳統藝術主觀性的同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第3期。
《從“叫”的個案討論漢語句法格局的形成方式》,《語文研究》,2017年第1期。
《功能、語用、認知研究的深化》,《現代漢語語法的功能、語用、認知研究(二)》,商務印書館,2016年3月。
《現代漢語語法的功能、語用、認知研究(二)》(主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3月。
張伯江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裁判手記》,《漢字文化》,2016年第1期。
《言者與聽者的錯位》,《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1期。
《春聯里的語言藝術》,《光明日報》2016年2月21日,第7版“語言文字”專刊。
《北京話兒化詞的語言學價值》,《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年1月21日。
《鄧小平“三個面向”重要思想與現代語言學研究》,王偉光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建者——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9月。
《法律法規語言應成為語言規範的示範》,《當代修辭學》,2015年第5期。
《語言學在新媒體時代的理論優勢》,《中國語言資源動態》2015年第2期。
《漢語句式的跨語言觀——“把”字句與逆被動態關係商榷》,《語言科學》,2014年第6期。
《漢語句法結構的觀察角度》,《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七)》,商務印書館,2014年10月。
《從“來”的代動詞用法談漢語句法語義的修辭屬性》,《當代修辭學》,2014年第4期。
《現代漢語同位同指組合的性質》,(與劉探宙合作)《中國語文》,2014年第3期。
《漢語話題結構的根本性》,《木村英樹教授還歷記念,中國語文法論叢》,日本白帝社,2013年5月。
《近、現代漢語裡“給+VP”的形成》,“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Beyond(綜古述今,鉤深取極)”,台灣中研院,2013年9月。
《什麼是句法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張伯江
《以語法解釋為目的的語體研究》,《當代修辭學》,2012年第6期。
《釋漢語“指·量短語”的兩種意義——兼論定冠詞問題》(與吳早生合作),日本朝日出版社《現代中國語研究》第14期,2012年10月。
《雙音化的名詞性效應》,《中國語文》,2012年第4期。
《呂叔湘:學習語文就要“較真兒”》,《語言文字報》,2012年9月14日。
《從〈語法修辭講話〉的寫作談呂叔湘先生的社會責任感》,(與郭繼懋合作),《世界文化》,2011年第12期。
《漢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用結構》,《漢語學習》,2011年第2期。
《現代漢語形容詞做謂語問題》,《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第1期。
《馮先生,胡老師》,《我們的學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紀念語言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主編),商務印書館,2010年6月。
《語言研究所六十年》,(執筆),《中國語文》2010年第4期。
《漢語限定成分的語用屬性》,《中國語文》,2010年第3期。
《呂叔湘:學者以學為樂》,《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3 月15日。
《時勢之必需,學術之大業——設立語言學一級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學理基礎》,(與劉丹青合作),《語言科學》,2010年第1期。
《語言之妙,妙不可言》,《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9月10日。
《受事和施事的不對稱》,《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出現句”在近、現代漢語中的語法化》,《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四)》,商務印書館,2009年8月。
《從施受關係到句式語義》,商務印書館,2009年6月;學林出版社,2016年4月。
張伯江
《〈激進構式語法〉導讀》,《激進構式語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1月。
《句式語法理論與漢語句式研究》,瀋陽、馮勝利主編《當代語言學理論和漢語研究》,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
《動詞及物性的語用變化》,《語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務印書館,2008年6月。
《追憶林先生》,《燕園遠去的笛聲——林燾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
《北京方言淺說》,《文史知識》,2007年第8期。
《語體差異和語法規律》,《修辭學習》,2007年第2期。
《現代漢語句法語義研究綜述》(與史金生合作),《中國語言學年鑑1999-2003》,商務印書館,2006年10月。
《存現句里的專有名詞賓語》,《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三)》,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關於“索取類雙賓語”》,《語言學論叢》第三十三輯,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與漢語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語言的交際功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術講座薈萃》,第二十四輯,2005年5月。
《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語言科學》,2005年第6期。
《篇章中的無定名詞主語句及相關句式》,Special issue of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Singapore,2004年10月。
《呂叔湘——紀念呂叔湘先生百年誕辰》(主編),商務印書館,2004年6月。
張伯江
《深化漢語語法事實的認識》,《21世紀的中國語言學(一)》,商務印書館,2004年5月。
《1994-1997現代漢語研究評述(三,語法方面)》,《中國語言學年鑑1995-1998》,語文出版社,2002年2月。
《漢語功能語法研究》,《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語言學》,2002年9月。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語言學》,2002年9月。
《“死”的論元結構及相關句式》,《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
《施事角色的語用屬性》,《中國語文》,2002年第6期。
《“是NP”和“是(一)個NP”》,(與李珍明合作),《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3期。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中國語文》,2001年第6期。英文版由林忠譯,Linguistics in China, No 1.,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8月。
《無定式把字句在近、現代漢語中的地位問題及其理論意義》,(與陶紅印合作),《中國語文》,2000年第5期。
《紀念語言研究所成立五十年》,(執筆),《中國語文》,2000年第4期。
《漢語連動式的及物性解釋》,《語法研究和探索(九)》,商務印書館,2000年3月。
《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語言研究》,2000年第1期。
《漢語疑問句的功能解釋》,邢福義主編《漢語法特點面面觀》,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現代漢語的雙及物結構式》,《中國語文》,1999年第3期。
《名詞功能游移研究》,邵敬敏主編《句法結構中的語義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名詞的指稱性質對動詞配價的影響》,《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呂叔湘先生與青年一代》,《中國語文》,1998年第4期。
《呂叔湘先生生平》,《中國語文》,1998年第3期。
《從話語角度論證語氣詞“的”》,(與李訥、安珊笛合作),《中國語文》,1998年第2期。日文版由於康、山田忠司譯,《語気詞と語気》,[日本]好文出版株式會社,2000年9月。
《漢語名詞怎樣表現無指成分》,《慶祝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學術論文集》,商務印書館,1997年6月。
《性質形容詞的範圍和層次》,《語法研究和探索(八)》,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
《認識觀的語法表現》,《國外語言學》,1997年第2期。
《疑問句功能瑣議》,《中國語文》,1997年第2期。
《漢語功能語法研究》(與方梅合著,第一作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月;商務印書館,2014年1月。
張伯江
《否定的強化》,《漢語學習》,1996年第1期。
《語言研究所四十五年》,《中國語文》,1995年第6期。
《北京口語易位現象的話語分析》(與方梅合作),《語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務印書館,1995年12月。
《1993年現代漢語研究綜述》(語法部分),《中國語言學年鑑1994》,語文出版社,1995年8月。
《北京話指代詞三題》(與方梅合作),《呂叔湘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
《近年來的中國漢語研究》(與楊平合作),《國際漢學》第一期,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
《漢語詞類歸屬的理據》(譯文),《國外語言學》,1994年第4期。
《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中國語文》,1994年第5期。
《領屬結構的語義構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2期。
《漢語句法的功能透視》,《漢語學習》,1994年第3期。
《漢語口語的主位結構》,(與方梅合作),《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
《“N的V”結構的構成》,《中國語文》,1993年第4期。
《京味兒——開放型文化傳統影響下的語言藝術》,(與金汕合作),《北京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王朔小說的語言藝術》,《長白論叢》,1993年第4期。
《〈中國語文〉四十年》,《中國語文》,1992年第6期。
《動趨式里賓語位置的制約因素》,《漢語學習》,1991年第6期。
《關於動趨式帶賓語的幾種語序》,《中國語文》1991年第3期。
《施事賓語句的主要類型》,《漢語學習》,1989年第1期。
《再說“之所以”》,《光明日報》,1987年12月22日。
《“別X”和“別不X”》,《中國語文通訊》,1985年第3期。
《關於副詞“分別”的用法》,《光明日報》,1985年4月16日。
《〈現代漢語詞典〉單音節同音詞統計》,(與劉菊黃、呂克農合作),《文字改革》,1985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