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高原

中國四大高原

中國四大高原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氣候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大高原
  • 外文名:Chinese four Plateau
  • 青藏高原:主要位於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 雲貴高原:主要位於雲南、貴州、廣西西北部
  • 內蒙古高原:主要位於內蒙古寧夏甘肅
  • 黃土高原:主要位於山西陝西甘肅寧夏
  • 海拔:800-3000米
  • 海拔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 海拔最低高原:雲貴高原
位置特徵,高原概況,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

位置特徵

高原名稱位置特徵
青藏高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的絕大部分與四川、新疆、雲南、甘肅的一部分。位於崑崙-阿爾金山以南,祁連-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東、以北
①地勢高,平均海拔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
②面積大,占全國面積的1/4
③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內蒙古高原
位於中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分與甘肅、寧夏、河北的一部分。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大興安嶺,南接黃土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北至國界
①地勢起伏和緩、山脈少
②為中國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③東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雲貴高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的大部分。位於橫斷山脈以東,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
①地勢崎嶇不平,海拔1000~2000米
②多峽谷,多小型山間盆地
③石灰岩分布廣,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黃土高原
位於中國中北部,包括山西的大部分與陝西、甘肅、寧夏的一部分。位於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長城為界),秦嶺以北,太行山脈以西,烏鞘嶺以東
①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蓋深厚的黃土
②地表破碎,溝壑縱橫
③植被覆蓋稀少,水土流失嚴重
資料來源:

高原概況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中國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包括中國西藏、青海的大部分與新疆四川、雲南、甘肅的一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若干部分。
青藏高原的自然歷史發育極其年輕,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輕而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緊密結合的自然地理單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大片地區最暖月平均溫度也不足10℃。[7-9]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為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許多大河流發源地;高原上湖泊眾多,有納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充足,礦產資源主要有鉻、銅、鉛、鋅、水晶等等。高原上凍土廣布,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Inner Mongolian Plateau)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稱北部高原,狹義上的內蒙古高原南至陰山山脈,東至大興安嶺,西至賀蘭山,北至國界。介於北緯40°20′~50°50′,東經106°~121°40′。面積約34萬平方千米。廣義的內蒙古高原還包括長城以北的鄂爾多斯高原及賀蘭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內蒙古高原海拔示意圖內蒙古高原海拔示意圖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稱。
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國多風地區之一,年均風速4~6米/秒;是中國湖泊較多的地區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淺,面積小,或為雨季湖。
內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場,草原面積約占高原面積的80%,屬歐亞溫帶草原區的一部分,是中國最大的綿羊山羊放牧區和中國駱駝主要產區之一。
內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僅3人。為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漢族等各族人民長期從事畜牧業生產活動的地區。

雲貴高原

雲貴高原(Yunnan-Kweichow Plateau )位於中國西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大致位於東經100°~111°,北緯22°~30°之間,西起橫斷-哀牢山,東至武陵-雪峰山,東南至越城嶺,北至長江南岸的大婁山,南到邊境。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400~800千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
雲貴高原包括雲南、貴州的大部分與廣西、四川湖北湖南的一部分,是中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貴州高原兩部分,海拔在400~3500米之間。
雲貴高原上屬亞熱帶濕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別顯著。該區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坡立谷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受金沙江元江南盤江北盤江烏江沅江柳江等河流切割,地形較破碎,多斷層湖泊。
雲貴高原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樣性,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地區,各民族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是中國森林植被類型最為豐富的區域,動植物資源豐富,富林、礦資源;是古人類起源與擴散的重要地區,歷史上存在著夜郎南詔大理國等地方民族政權,創造了燦爛的西南夷文化。

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於中國中北部,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堆積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包括山西的大部分與陝西、甘肅、寧夏的一部分。主要由山西高原、陝北高原、隴中高原、渭河平原組成。
黃土高原海拔示意圖黃土高原海拔示意圖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台、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游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台為南北二大界線。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與寬闊谷地並存,四周為山系所環繞。
黃土高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顆粒細,土質鬆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黃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產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