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譽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
西施、
王昭君、
貂蟬、
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
相關典故
貴妃醉酒
人物介紹
西施
宰嚭亡
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薴蘿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
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
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
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
沉魚”的代稱,就流傳開來。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
夫椒(今
江蘇省
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
會稽山(今
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
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接納大夫文種滅吳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
美人計。大夫
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薴蘿村,遇到了
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
西施,一次
假面舞會上,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然而
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
會稽,準備獻給吳王
夫差。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
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舉手投足,恰如其分,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
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
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
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
木屐起舞,裙系小鈴,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從此,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傳說,西施在吳亡後和心愛的人
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還有一種說法,西施在吳亡後被沉溺於江中。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西施的歸宿成為千古之謎。但人們普遍流傳的版本更傾向於前者。
沉魚的傳說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
齊物論》:“
毛嬙、
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
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
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西施有“
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王昭君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
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
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
香溪為邑界,漢
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
寵愛有加。公元前36年,漢
元帝昭示天下,遍
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
長江,逆
漢水,過
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
長安,為掖庭待詔。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
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北方的匈奴經過漢軍的連續打擊,匈奴內部出現了
五單于並立的局面,最終
匈奴分裂成為了南北二部。
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
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後向漢朝稱臣成為漢朝的
屬國。漢朝將其遷至長城外的
光祿塞下。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作為漢朝屬國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並自請為婿。“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與其在宮中過著冷清孤寂的生活,讓青春年華年復一年的老去,不如遠赴異域。所以聽說後,王昭君果斷的毛遂自薦。她到
匈奴領地後,被封為“
寧胡閼氏”(
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落雁的傳說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扇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美稱。
貂蟬
貂蟬,山西
忻州人,是
東漢末年司徒
王允的歌女,見東漢王朝被奸臣
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便設下
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
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之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
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
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
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
王允瞧見。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
楊玉環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兒
鹹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鹹宜公主之胞弟
壽王李瑁對
楊玉環一見鐘情,
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
壽王妃。婚後,兩人甜蜜異常.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
玄宗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載(755年),
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陝西
興平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葬於
馬嵬坡。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
楊貴妃的雅稱了。
詩詞歌賦
王昭君
詩詞 | 作者 | 內容 |
---|
| | 辭訣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 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 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
| | 拭啼辭戚里,回顧望昭陽。 圍腰無一尺,垂淚有千行。 綠衫承馬汗,紅袖拂秋霜。 別曲真多恨,哀弦須更張。 |
| | 片片紅顏落,雙雙淚眼生。 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 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
| |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
| | |
| | |
| |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
| | 蘆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溫。 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 年年芳物盡,來別敗蘭蓀。[10] |
| |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訊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
| |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
| |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
| | |
| | 烽煙未絕鏑聲頻,欲報君王舍此身。 不籍雄兵千百萬,琵琶一曲靜胡塵。 |
| | |
| | 今古河山無定據。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 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 | 絕艷驚人出漢宮, 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 王昭君 予奪權何畀畫工? |
| | 百年無烽火,此功賴明妃。 才貌曠世絕,出塞遠和親。 秋草依氈室,欲語疏胡音。 父母恩未報,遙思淚沾襟。 |
| | 人生若容早相見,不須遠適胡沙漫。 畫工等閒兩筆畫,漢帝悔恨一生憾。 去去馬嘶難平緒,哀哀曲悲易落雁。 父母之邦從今去,終是永別不可返。 |
| |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附註: 苞 桑:叢生的桑樹。形容;形體和容貌。曲房;皇宮內室。 頡頏:音協杭。鳥兒上飛為頡,下飛為頏。指鳥兒上下翻飛。 委:堆。 來往:此處指皇內夜夜將佳麗送去給帝王寵幸。 泱泱:水深廣貌。禁臠:指帝王專享的 豬頭肉,比喻他人。 不得染指的獨占物。黜涉; 指官吏的進退升降。 日月:比喻國君。竄:隱匿。 譯文: 秋天裡的樹林鬱鬱蒼蒼,滿山的樹葉一片金黃。 棲居在山裡的鳥兒,歡聚在桑林中放聲歌唱。 故鄉山水養育了豐滿的羽毛,使它的形體和容貌格外鮮亮。 天邊飄來的五彩雲霞,把她帶進天下最好的深宮閨房。 可嘆那離宮幽室實在空曠寂寞, 金絲鳥般的嬌軀總也見不到陽光。 夢想和思念沉重地壓在心頭,籠中的鳥兒卻不能自由的翱翔。 雖說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兒徘徊 茶不思來飯不香。 為什麼唯獨我這么苦命,來來去去的好事總也輪不上。 巍巍聳立的高山橫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遠方。 叫一聲家鄉的爹和娘啊,女兒出嫁的道路又遠又長。 唉!你們可憐的女兒呀,憂愁的心兒滿懷悲痛和哀傷。) |
| | 延壽妙筆生惡花, 昭君別漢遠京華。 肝腸寸斷出塞曲, 驚得胡雁落平沙。 欲將離愁付琵琶, 單于殿上起胡笳。 青冢長伴東流水, 香魂可曾歸漢家。 |
| | 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奸邪亂國臣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董卓無端擅大權,焚燒 宮闕廢墳原。兩朝帝主遭 魔障,四海生靈盡倒懸。 力斬亂臣憑 呂布,舌誅逆賊是貂蟬。世間造惡終須報,上有無窮不老天。 帷中敵國笑中刀,縴手能將賊命操; 雖是司徒施巧計,論功首屬女英豪。 |
歷史典故
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
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
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
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
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
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西施與珍珠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
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訊息後,急命
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直追至浙江
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一天,浦陽江邊山下一
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只覺得
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一日只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只聽哇的一聲,施妻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後,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民百姓的健康長壽、養顏美容繼續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
養殖珍珠之鄉而馳名中外,這一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
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
拜月,
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
羅貫中在《
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民間傳說
其一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
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白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
曹操、
劉備、
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
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筆者不甘於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跡可尋,於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於尋找到了有關貂蟬身世、結局的一點蛛絲馬跡,在此記錄下列,權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關於貂蟬的出身,有野史這樣交待:其人
本姓霍,無名,山西人,與名將
關羽為同鄉。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因遭
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
王允收留並認為義女,方才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關於貂蟬的結局,有
評話這樣敘述: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後,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
其二
貂蟬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記載,貂蟬姓杜,原為呂布部將
秦宜祿之妻,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
秦朗,字元明,三國演義上有出現過,
三國志上也有記錄為漢末三國
魏國重要人物之一,因為呂布行為不正,愛搶別人的妻子,貂蟬被迫嫁予呂布,其子秦朗也跟隨呂布,呂布覆滅後,秦朗追隨曹操,後深受曹操喜愛,被曹操認乾兒子。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小說人物據學者
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
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
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
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
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
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勳。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
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予
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
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
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
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
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傳聞,早在貂蟬
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
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
羞花之貌的緣故。
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
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
銅幣、陶瓷
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占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
忍辱步險實令鬚眉仰止”金文機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
步履閒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 之貌。南院建
仿古建築20間,闢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裡。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
定襄縣東南的
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
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
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
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
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
含羞草”。 傳說
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
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
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
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
基部,有一個
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
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寵妃
楊貴妃,有著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那位萬人之上的
大唐皇帝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每逢
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
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
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
貴妃醉酒圖
一時失寵而借酒消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7]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
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
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
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美容秘術
秘術之一:摒棄
濃妝艷抹,講究
淡妝輕掃,顯示人體
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
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
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
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
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
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
牡丹丹皮、
桑葉、
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
紅樓夢》中
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秘術之三:合
牡丹丹皮、
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
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
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
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藥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秘術之四: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
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
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
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
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
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皇后之謎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
唐玄宗這么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后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
根據《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
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鐘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么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
竇太后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
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
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
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
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並包的
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
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
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
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
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后。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么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后顯然無法“母儀天下”。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后,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
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后,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后,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后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后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后。如果
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
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后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覆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后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艷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