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鹿

糜鹿

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生活於沼澤、灘涂地帶。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喜水,善遊戲、跋涉。因麋鹿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故又名四不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麋鹿
  • 別稱:四不像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鹿科
簡介,特徵,歷史,文化,其他,

簡介

又名四不像,生活於沼澤、灘涂地帶。
喜水,善遊戲、跋涉。因麋鹿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得四不像之名。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有時到海中銜食海藻。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之後由於飼養的失敗麋鹿數量減至18頭,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目前世界麋鹿總數在大約2000頭,其中中國有1320頭。
糜鹿

特徵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頭臉細長似馬、角多叉似鹿、頸長似駱駝、尾端有黑毛,似驢。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雄性有角,不過較特殊的是每年會有兩雙,夏季的較大,並在十一月脫落。冬季長在一月並在數星期後脫落。夏季毛為紅棕色,冬季毛較粗濃,呈灰黑色。

歷史

麋鹿在晚上新世出現在東亞地區,曾經相當繁盛。其分布東至日本,西至今前蘇聯地區,南至南海及台灣,北至黑龍江流域。後來分布因為氣候變化而變小,在數千年前僅分布於黃河與長江流域。而之後人類社會發展,而麋鹿生活的濕地土地肥沃,是開發的主要對象,從而造成棲息地的喪失與捕獵的增加。本來就很稀少脆弱的麋鹿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蒙古士兵將殘餘的麋鹿捕捉運到北方以供遊獵。在自然界已經滅絕。到19世紀時,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約200-300頭。1866年,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神父發現並命拉丁種名,各國公使用賄賂、偷盜等手段,為自己國家動物園搞到幾隻。1894年永定河泛濫,沖毀皇家獵苑圍牆,殘存的麋鹿逃出,被饑民獵殺。最後的麋鹿被八國聯軍獵殺,從此在中國消失。
1898年英國11世貝福特公爵花重金將流散到巴黎安特衛普柏林科隆的18頭麋鹿全部購回,放養到烏邦寺莊園,到1983年已經繁殖到255頭,為了防止其滅絕,開始向各國動物園疏散。在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協調下,英國政府決定無償向中國提供種群,使麋鹿回歸家鄉。1985年提供22隻,放養到原皇家獵苑,北京大興區南海子,並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隻,在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養。1987年又提供18隻。在2009年1月8日,一隊科學考察團曾於洞庭湖發現由保護區逃出再經繁衍的27頭野生糜鹿。回歸後的麋鹿繁殖相當快,1994年中國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成立第三個麋鹿保護區,從大豐遷來64隻。目前在中國的麋鹿總數已經繁殖達1320頭。但仍然是一個瀕危物種。全世界也沒有超過4000頭。

文化

在中國,麋鹿又叫做四不像,被認為是一種靈獸。最為著名的形象是古典小說封神演義》里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

其他

麋鹿一詞在大眾媒體中經常作為駝鹿的俗稱出現,如麋鹿測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