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1世紀通識教育系列教材:中國哲學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哲學與中國哲學
第二節道與智慧之思
第三節中國哲學衍化中的問題
第四節近代的演變與發展
第一章中國哲學的誕生
第一節原始的陰陽說和五行說
第二節天道與人道的追問
第二章孔子與儒學的奠基
第一節仁的觀念
第二節仁與智
第三節志於道
第四節為己與成人
第三章墨子與墨家哲學的創立
第一節兼愛
第二節貴義
第三節天志、明鬼與非命
第四節名理學說
第四章《老子》的道論
第一節道與無
第二節尊道貴德
第三節道法自然
第四節為學與為道
第五章孟子:性善說與內聖的走向
第一節性善與仁政
第二節在我者與在外者
第三節義利之辯
第四節經權之辯
第五節走向內聖之境
第六章莊子:齊物與逍遙
第一節“人之天”與“天之天”
第二節道通為一
第三節真知與真人
第四節逍遙之境
第七章惠施和公孫龍的名學
第一節惠施:契約異
第二節公孫龍:離堅白
第八章後期墨家的哲學與邏輯思想
第一節“端”的天道觀意義
第二節“以名舉實”的認識論
第三節以“類”、“故”、“理”為核心範疇的形式邏輯理論
第九章荀子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明於天人之分
第二節名與實
第三節“壹於道”和解蔽
第四節化性起偽
第五節各得其宜與群居和一
第十章韓非:法家哲學的集大成
第一節“以法治國”與“以法為教”
第二節世異則事異
第三節“緣道理”與“因人情”
第四節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
第十一章《中庸》、《大學》與《易傳》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中庸》論“誠”與“中”
第二節《大學》的“三綱八目”
第三節《易傳》與儒學
第十二章董仲舒與儒學的衍化
第一節漢初思潮與獨尊儒術
第二節天人之際
第三節仁與義
第四節性三品
第十三章王充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天道自然無為
第二節性與命
第三節知物由學
第四節“疾虛妄”的批判精神
第十四章魏晉玄學
第一節王弼的以無為本論
第二節嵇康與阮籍的“任自然”
第三節裴顧的“崇有”論與歐陽建的“言盡意”論
第四節郭象與《莊子注》
第十五章道教的初起和演化——東漢魏晉南北朝的道教哲學
第一節道與氣
第二節形與神
第三節我命在我不在天
第十六章佛教的傳入與早期發展
第一節“六家七宗”與僧肇的般若學
第二節竺道生的佛性論
第十七章隋唐佛教
第一節吉藏與三論宗
第二節智顴與天台宗
第三節玄奘、窺基與唯識宗
第四節法藏與華嚴宗
第五節慧能與禪宗
第十八章唐代儒學的發展
第一節韓愈的道統論與李翱的性情論
第二節柳宗元與劉禹錫的天人論
第一節道體論的發展
第二節司馬承禎:向心性論傾斜的哲學趨勢
第三節變化觀的進一步總結
第二十章理學的興起
第一節理學概說
第二節周敦頤與理學的初起
第二十一章張載與理學
第一節太虛即氣
第二節民胞物與和倫理秩序
第三節天地之性與德性之知
第二十二章二程的理學思想
第一節程顥論性與仁
第二節程頤的理學思想
第二十三章朱熹:理學的集大成
第一節理氣觀
第二節致知學說與知行觀
第三節心性論
第二十四章陸九淵:心即理
第一節朱陸之爭
第二節心即理
第三節簡易工夫
第四節自作主宰
第二十五章陳亮與葉適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陳亮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葉適的哲學思想
第二十六章王陽明的致良知說
第一節心與理
第二節意之所在即是物
第三節致良知
第四節知行合一
第二十七章李贄的異端思想
第一節童心說
第二節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第三節性情不可以一律求
第二十八章黃宗羲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經緯天地”與“豪傑精神”
第二節氣、心、理的溝通
第三節學術之途,不得不殊
第四節無工夫則無真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