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1982年5月下旬,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成都召開,大會由
四川大學歷史系、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民族所、文管會等單位聯合籌辦,並取得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支持和協助。來自全國各地一百多位史學工作者參加了大會。
1982年5月24日-29日,在四川成都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6月,編輯出版學會第一部論文集,至今已編輯出版50餘部;次年9月,創辦學會內刊《先秦史研究動態》,至今已出版發行51期。
1983年10月,在陝西
寶雞和河南
洛陽召開“第一屆西周史學術討論會”。
1984年9月,在河南
開封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二屆年會”。
1985年7月,在安徽
屯溪召開“春秋戰國史學術討論會”。
1986年9月,在河北
北戴河召開“中國奴隸制問題學術討論會”。
1986年9月,在吉林長春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三屆年會”。
1987年9月,在河北
邯鄲召開“趙文化學術討論會”。
1987年10月,在浙江
新昌召開“長江下游古文化研討會”。
1988年7月,在黑龍江
哈爾濱召開東北地區“春秋戰國文化學術討論會”。
1988年10月,在陝西
西安召開“中國先秦軍事史首屆學術討論會”。
1989年11月,在河南
淮陽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第四屆年會”。
1991年11月,在
上海和江蘇
無錫召開“吳文化討論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五屆年會”。
1992年10月,在陝西西安召開“第二屆西周史學術討論會暨紀念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十周年大會”。
1993年10月,在四川
重慶召開“首屆全國巴渝文化學術討論會暨重慶巴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
1994年8月,在四川
德陽召開“中國先秦史及巴蜀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六屆年會”。
1994年10月,在河南洛陽召開“全國夏文化學術研討會”。
1995年9月,在河北
涿鹿召開“全國首屆涿鹿黃帝、炎帝、蚩尤三祖文化學術研討會”。
1996年10月,在河南洛陽召開“第三屆西周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7年5月,在安徽
六安召開“全國皋陶文化研討會”。
1999年10月,在山東
新泰召開“全國首屆杞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0年10月,在浙江
縉雲召開“中國首屆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0年10月,在山東
莒縣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莒文化專題研討會”。
2001年7月,在安徽
蚌埠召開“塗山·淮河流域歷史文明研討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七屆年會”。
2002年4月,在山東
禹城召開“全國首屆禹城大禹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2年10月,在浙江
龍游召開“全國首屆姑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2年10月,在
南開大學召開“慶祝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二十周年暨王玉哲教授九十華誕學術研討會”。
2002年12月,在
陝西師範大學召開“周秦社會與文化研究暨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2003年8月,在陝西
石泉召開“全國首屆石泉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4年6月,在
大連大學召開“全國首屆東周文明學術研討會”。
2004年7月,在山西
高平召開“高平炎帝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2004年10月,在
煙臺大學召開“考古發現與中國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2004年11月,在
西南師範大學召開“巴蜀文化暨三峽考古學術研討會”。
2005年4月,在河北邯鄲召開“全國第二屆趙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5年9月,在山西
運城召開“全國虞舜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八屆年會”。
2005年11月,在安徽蚌埠召開“蚌埠雙墩遺址暨雙墩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6年5月,在山西
平陸召開“全國首屆傅聖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6年5月,在
四川師範大學召開“巴蜀文化與中國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
2006年9月,在陝西寶雞召開“炎帝·姜炎文化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7年5月,在江蘇
蘇州召開“先秦區域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7年7月,在
寶雞文理學院召開“首屆周秦倫理文化與現代道德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7年7月,在四川
北川召開“全國大禹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7年8月,在山西
陵川召開“陵川棋子山與圍棋起源地學術論證會”。
2007年9月, 在山東禹城召開“全國第二屆禹城大禹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7年12月,在山西
臨汾召開“首屆中國·臨汾堯文化高層論壇”。
2008年4月,在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召開“2008《春秋》、《左傳》學術研討會”。
2008年9月,在山西平陸召開“全國第二屆傅聖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9年4月,在四川成都召開“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年4月,在河北
易縣召開“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起源學術研討會”。
2009年8月,在河南
鶴壁市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全國第三屆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9年9月,在山東莒縣召開“中國莒文化高層論壇暨紀念陵陽河遺址考古發掘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2009年11月,在山東
棗莊召開“第二屆中國奚仲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0年2月,在河南
濬縣召開“全國首屆子貢文化高峰論壇”。
2010年5月,在河北
臨漳召開“中國鬼谷子文化高峰論壇”。
2010年6月,在重慶召開“長江·三峽古文化學術研究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九屆年會”。
2010年9月,在山東棗莊召開“第三屆中國奚仲文化學術研討會” 。
2010年10月,在浙江縉雲召開“中國第三屆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0年11月,在武漢
湖北經濟學院召開“文獻紀錄片《國寶石鼓文》出版暨首屆中國石鼓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0年12月,在上海召開“傅悅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1年5月,在安徽
亳州召開“中國亳州老莊與老莊思想文化研討會”。
2011年7月,在四川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召開“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中國西南與歐亞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2011年8月,在河南
獲嘉召開“中國·獲嘉首屆周武王與牧野之戰學術研討會”。
2011年9月,在山東
萊蕪召開“中國萊蕪贏秦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1年10月,在
武漢大學召開“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年12月,在浙江
德清召開“中國·德清第三屆防風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2年4月,在河南
魯山召開“第四屆全國墨子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2年5月,在
北京召開“中國·運城德孝實踐論壇暨第三屆德孝文化節啟動儀式”。
2012年8月, 在山西
盂縣召開“全國首屆仇猶古國暨三晉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2年8月,在山西
陽城召開“全國首屆陽城商湯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座談會”。
2012年11月3日,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在
石泉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回顧了30年來中國先秦史學會的發展歷程。
理事成員
中國先秦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
學術顧問:
斯維至、趙儷生、吳榮曾、張玉良、孟世凱(組長)、張廣志、詹子慶、劉寶才、丁季華
理事會名單(以姓氏筆畫為序):
於孔寶(山東理工大學)
巴新生(福建師大)
王 暉(陝西師大)
王震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仝晰剛(山東師大)
葉文憲(蘇州科技大學)
田廣林(遼寧師大)
田旭東(西北大學)
白國紅(河北師大)
劉 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劉雲濤(山東莒縣博物館)
劉順超(河北邢台文管處)
劉彬徽(湖南省博物館)
劉豫川(三峽博物館)
呂文郁(吉林大學)
孫 華(北京大學)
孫敬明(濰坊市博物館)
朱鳳瀚(中國國家博物館)
許兆昌(吉林大學)
何 崝(四川大學)
何炳武(陝西省社科院)
宋會群(廣東韶關大學)
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張之恆(南京大學)
張彥修(廣東湛江師院)
張榮明(南開大學)
張培蓮(鹽湖區博物館)
張淑一(廣州華南師大)
張新斌(河南社科院)
張懋鎔(西北大學)
李世平(西南大學)
李百勤(運城市文物局)
李佩今(陝西石泉)
李學功(浙江湖州學院)
李學勤(清華大學)
李明傑(山東新泰)
李修松(安徽省文化廳)
李朝遠(上海博物館)
李瑞蘭(天津師大)
杜勇(天津師大)
楊銘(西南民大)
楊曉國(山西社科院)
楊朝明(曲阜師大)
沈長雲(河北師大)
陳文華(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陳恩林(吉林大學)
羅運環(武漢大學)
侯廷生(邯鄲職業技術學院)
宮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查昌國(安慶師院)
段渝(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趙世超(陝西師大)
趙玉寶(東北師大)
趙伯雄(南開大學)
趙瑞民(山西大學)
郝良真(邯鄲市博物館)
徐 勇(天津市地方志辦)
徐大立(蚌埠市博物館)
徐傑令(黑龍江大學)
晁福林(北京師範大學)
袁林(陝西師大)
錢宗范(廣西師大)
曹錦炎(浙江省博物館)
黃朴民(中國人民大學)
黃懷信(曲阜師大)
龔若棟(華東師大)
彭邦本(四川大學)
彭裕商(四川大學)
葛志毅(大連大學)
謝寶耿(上海市社科聯)
謝維揚(上海大學)
裘士京(安徽師大)
蔡運章(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
黎小龍(西南大學)
常務理事名單(以姓氏筆畫為序):
呂文郁、朱鳳瀚、宋會群、宋鎮豪、李學勤、李修松、李朝遠、杜 勇、沈長雲、陳恩林、羅運環、宮長為、段 渝、趙世超、袁 林、龔若棟、彭邦本、葛志毅、謝維揚、蔡運章、黎小龍
理事長:
李學勤
副理事長:
宋鎮豪、趙世超、朱鳳瀚、沈長雲、陳恩林、李朝遠、李修松、蔡運章、彭邦本、黎小龍
秘書長:
宮長為
副秘書長:
杜勇(華北)、呂文郁(東北)、龔若棟(華東)、羅運環(中南)、宋會群(華南)、袁林(西北)、段渝(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