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1955-),兼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理事,四川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大禹文化研究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曾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訪問學者(1997—98年),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1992-2000年)。曾獲省政府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各一項。現領銜承擔國家、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各一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邦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樂山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 主要成就:曾獲省政府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各一項
- 代表作品:《論春秋時代的蒸報》
- 職稱:教授
- 職務: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學術成果,
人物簡介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理事,四川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大禹文化研究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曾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訪問學者(1997—98年),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1992-2000年)。曾獲省政府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各一項。現領銜承擔國家、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各一項。
學術成果
1、彭邦本:《論春秋時代的蒸報》,《民族論叢》第二輯《先秦民族史專集》,1982年。
2、彭邦本:《論晉國政治制度與其霸業盛衰的關係》,《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摘要匯集》,1986年。
3.彭邦本:《西周國家結構形式與其共主政體》,《先秦史論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4、彭邦本:《從曲沃代翼後的宗法組織看晉國社會的宗法分封性質》,《中國史研究》,1989年4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1990年第5期全文轉載。
5、彭邦本:《晉國諸法的歷史考察》,《先秦史研究動態》,1989年2-3期合刊。
6、彭邦本:《牛河梁遺址與文明起源的諸因素》,《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90年3期;全文收入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編《草原文化研究資料選編》一書,2005年。
7、彭邦本:《商周古文字和巴蜀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四川社聯通訊》,1991年1期。
8、彭邦本:On the Originand 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bstracts of 12th conference of IAHA(HongKong: University of HongKong, 1991)、
9、彭邦本:《論春秋晚期吳文化的北漸對華夏文明的影響》,《鐵道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1期。
10、彭邦本:《執秩之法與晉國春秋中期的霸業》,《河南大學學報》,1992年1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1992年第6期全文轉載。
11、彭邦本:《周代上層貴族家庭的媵婚制》,《社會問題的歷史考察——中國社會史第三次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出版社,1992年。
12、彭邦本:《論中國古代的收繼婚》,《北方民族文化》,1992年7月增刊。
13、彭邦本:《春秋晚期吳文化的北向影響初探》,《齊魯學刊》,1992年2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14、彭邦本:《文明的三因素說置疑——兼論文明時代的一般標誌》,《考古與文物》,1993年1期。
15、彭邦本:《武王之世分封的初步探討》,《第二屆西周史研討會論文集》,陝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16、彭邦本:《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歷史感》,《高教研究》,1993年1、2期合刊。
17.楊追奔、彭邦本:《巴蜀地形因素對古代戰爭的影響》,《天府新論》1993年2期。
18、彭邦本:《周代婚姻禮俗中的禁忌觀》,《中國歷史社會發展探奧—中國社會史第四次研討會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19、彭邦本:《四川大學近年來的先秦史研究》,《先秦史研究動態》1995年1期(總26期)。
20、彭邦本:《論早期文明探索中的幾個重要範疇》,《四川文物》,1995年3期。
21、彭邦本:《文化與文明概念略論》,《先秦史與巴蜀文化論集》,歷史教學社,1995年。
22、彭邦本:The Ban for Female Sex in the Ethics and Laws of Ancient China, Abstracts of 14th conference of IAHA(Bangkok: Chulalongkon University, 1996)
23、彭邦本:《郭沫若學術風格早期成因的幾點思考》,《郭沫若學刊》,1996年4期。
24、彭邦本:《早期蜀史諸代的並存、相繼關係及其共主秩序考略》,《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巴蜀書社,1998年。
25、彭邦本:《滇王離西夷辨》,《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4期。
26、彭邦本:《楚簡〈唐虞之道〉初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7、彭邦本:《儒墨舉賢禪讓觀平議》,《四川大學學報》,2000年5期。
28、彭邦本:《神奇的三星堆——考古學視野中的古蜀歷史文化》,《文史知識》,2001年7期。
29、彭邦本:《新世紀郭沫若研究筆談——走進郭沫若,創建郭沫若學》,《郭沫若學刊》,2001年3期。
30、《世紀之交的古蜀文化研究力作》,《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4期。
31、彭邦本:《世紀回眸——郭沫若古史研究特色的思考》,《郭沫若學刊》2002年1期;又收入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編《郭沫若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一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02年第8期全文轉載。
32、彭邦本:In Search of the Shu Kingdom: Ancient Legends and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Sichuan(古蜀王國探研:四川的古史傳說與考古新發現),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東亞考古雜誌), vol、1-4, 2002, Brill NV, Leiden, The Neitherland、
33、彭邦本:《走出象牙塔的甲骨學》,唐冶澤著《甲骨文趣釋》序,重慶出版社,2002年。
34、彭邦本:《衝突與對話:從儒家文化資源看東亞現代化》,《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1期。
35、彭邦本:《禹族西興東漸及其在黃河中下游的活動初探》,《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1期。
36、彭邦本:《楚簡〈唐虞之道〉與古代禪讓傳說》,《學術月刊》2003年1期。
37、彭邦本:《古城、酋邦與古蜀共主政治的起源——以川西平原古城群為例》《四川文物》2003年2期。
38、彭邦本:《論旅遊業發展中的人文資源開發》,四川省旅遊局、四川省民俗學會編《四川旅遊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39、彭邦本:《禹娶塗山新探》,《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5期。
40、彭邦本:《文化多樣性視野中的“和而不同”理念——華夏文化傳統資源的歷史考察之一》,載《世界文化的東亞視角——中國哈佛-燕京學者2003年北京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41、彭邦本:《先秦漢水上游與四川盆地的文化聯繫渠道試探》,孟世凱、李佩今總纂:《鬼谷子文化研究文集》,陝西旅遊出版社,2004年。
42、彭邦本:《名人文化資源開發的文化多樣性視角——以沫若故里為例》,《郭沫若學刊》2004年第2期。
43、彭邦本:《民俗文化的特徵與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略論》,《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第4期;載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民俗學會編《四川民俗文化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44、彭邦本:《從大禹到李冰:我國傳統水利理念初探》,載四川省大禹研究會編《禹羌文化研討會文集》。
45、陸民主編、彭邦本等副主編:《姑蔑歷史文化論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
46、彭邦本:《姑蔑國源流考述——上古族群遷徙、重組、融合的個案之一》,《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
47、彭邦本:《三星堆:先秦時期長江上游燦爛的青銅文化中心》,載《三星堆與長江文明》(郝躍南主編),四川文藝出版社,2005年。
48、彭邦本:《古蜀水文化初論》,《民俗文化研究》,巴蜀書社,2005年。
49、與李翔等合著:《經濟中心運行軌跡的透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50、與羅世烈合編:《先秦史研究動態》1995年1期(總26期)。
51、羅世烈、林向、彭邦本、彭裕商主編:《先秦史與巴蜀文化論集》,歷史教學社,1995年。
52、彭邦本:《理性之光——荀子的智慧》,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53、彭邦本:《弭兵古義注釋》,收入叢書《兵家智謀全書》,學苑出版社,1996年。
54、李學勤主編,彭邦本撰寫辭條,《中國歷史大辭典》先秦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55、唐嘉弘主編,彭邦本撰寫辭條,《中國典章制度大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