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一般指本詞條

國家開放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學校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組建,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強調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學校有權授予學士學位,由學校向北京市學位委員會申請並獲批後,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名稱暫時保留,過渡時期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在校學生仍按原有關規定管理,國家開放大學掛牌以後新進入學習的學生,按照新政策執行。

2012年7月31日,國家開放大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國家開放大學揭牌並發表題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重要講話。他強調,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整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辦好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加靈活便捷公平開放的學習方式和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開放大學
  • 英文名: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 簡稱:國開大、OUC
  • 創辦時間:2012.06.21(教發函2012103號)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
  • 屬性:新型高等學校
  • 所屬地區:北京
  • 現任校長楊志堅
  • 知名校友姜昆柯軍王勇平李斌徐玉弟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校訓:自強、求知、有為
  • 校歌:《廣播電視大學校歌》
  • 主要院系:文法學院、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育學院
  • 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75號
  • 學校代碼:51161
  • 學校前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授予學士學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新型大學,成立,教發函,探索,技術,模式,系統,服務,學校領導,組織機構,教學科研部門,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部門,行政管理部門,企業,其他機構,體系,總部,分部,地方學院,學習中心,行業企業學院,運行機制,使命,文化,校徽,校歌,聯盟,歷史,士官教育,

新型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牆的新型大學。註冊在籍學生359萬人,其中本科學生105萬人,專科學生254萬人,包括近20萬農民學生,10萬士官學生,6000多殘疾學生。國家開放大學的組建成立,標誌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成立

2012年7月31日,國家開放大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國家開放大學揭牌並發表題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重要講話。他強調,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整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辦好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加靈活便捷公平開放的學習方式和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開放大學成立大會開放大學成立大會
劉延東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了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體、覆蓋城鄉的遠程高等教育辦學體系,培養了各行各業大批套用型專門人才,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延東指出,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設國家開放大學,是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克服應試教育弊端和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是教育服務國家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措施。
劉延東說,作為開放大學前身的廣播電視大學,自成立以來,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歷屆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了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體、覆蓋城鄉的遠程高等教育辦學體系,培養了各行各業大批套用型專門人才,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建成了一個覆蓋全國城鄉的遠程開放教育辦學系統;二是形成了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辦學體制;三是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套用型專門人才,累計培養950多萬本專科畢業生,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6000多萬人次;四是發揮了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劉延東表示,當今世界,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局限於封閉的校園向融入社會轉變,從只關注學齡階段的教育向重視終身教育、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轉變,從只關心少數人的教育向重視全民教育轉變,從只關注專業教育向重視多樣化教育轉變。開放教育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趨勢和潮流,一種歷史的選擇。今天的開放大學不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簡單翻牌,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的全面發展而進行的一次重大戰略轉型。完成好新使命新責任,開放大學任重道遠。
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
劉延東強調,建設開放大學要堅持科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強調面向人人,實現校園教育向社會教育延伸,實行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並重,通過學分積累和轉換等方式建立與普通高校有效對接的“立交橋”。要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嚴格而有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使註冊、學習、考試更加靈活方便,健全質量標準和保證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完善以學習者為中心、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支持服務與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創建友好的數位化學習環境。要加快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著力擴大優質資源種類、總量和覆蓋面,為各類人群特別是基層學習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務。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教育部長袁貴仁教育部長袁貴仁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主持會議,有關部門和地方負責同志以及3所開放大學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教發函

教育部關於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的批覆(教發函[2012]103號)
教發函教發函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你校《關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的請示》(電校規劃[2011]10號)收悉。
根據《高等教育法》有關規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2010]48號)要求,以及專家考察、評議結果,經研究,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學校代碼為51161。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主要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二、國家開放大學堅持非學歷繼續教育和學歷繼續教育並舉。學校應以課程為單位建設學習資源,充分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積極推進“學分銀行”建設,通過建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學分的累積、轉換制度,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三、國家開放大學可以設定本科專業,按我部有關規定辦理。首批設定本科專業為19個。
四、國家開放大學可授予學士學位,其程式是由學校向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提出申請並獲批准通過後,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五、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名稱暫時保留。過渡時期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在校學生仍按原有關規定管理,國家開放大學掛牌以後新進入學習的學生,按照新政策執行。
六、批覆檔案印發後2個月內向我部報送學校章程,我部將適時對學校辦學和改革情況進行評估。
學校要進一步形成切實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按照需求導向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尤其在運用信息技術與開放學位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切實和有效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確保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學位教育質量。希望學校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深化改革,科學定位,提高質量,辦出特色。努力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探索

20世紀70年代英國開放大學成立以來,國家開放大學日益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它以開放教育為基本特徵,強調教育觀念的開放、辦學方式的開放、學習對象的開放、教育資源的開放,為每一個有願望、有能力學習的社會成員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服務。“成立國家開放大學,絕不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簡單更名或換牌,而要適應國家發展需要和技術發展趨勢,實現戰略轉型。”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在1日舉行的國家開放大學文化建設座談會上說:“從歷史情況看,廣播電視大學雖然具有開放大學性質,但開放得還不夠,還不能完全適應不斷發展著的經濟社會的實際需要。”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規劃,今後將著力開展四項探索。
一是要探索註冊入學、彈性學習、寬進嚴出的教育制度。
二要以網路核心課程、網路學習空間、網路教學團隊、網路學習測評、網路支持服務、網路教學管理為建設重點,實現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三要實施學習者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與面授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大力開展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公民素質教育的新型大學。
四要以學分銀行建設為抓手,實現各種學習成果、積累和轉換。

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及其廣泛套用,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教育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國家開放大學致力於探索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進教育創新,提升辦學能力、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社會成員共享和教育公平。國家開放大學將依託高水平IT企業,建造遠程教育雲平台。依託高水平網路運營機構,藉助虛擬專網、網際網路、教育科研網、移動通信網和衛星網等,實現總部與分部安全、高速互聯。依託高水平終端生產企業,研發國家開放大學移動互聯學習終端,促進社會成員的泛在學習。通過“造雲、借路、建端”,搭建強大的遠程教育信息化支撐平台,為億級用戶提供學習支持與服務。
開大學位授予儀式開大學位授予儀式

模式

國家開放大學致力於實現有支持的開放式學習,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與行業企業合作,科學、靈活、有針對性地開設國家開放大學特色專業。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習者提供集多媒體資源、教學互動、學習評價和學習支持服務於一體的海量、優質網路課程。通過遍布全國的學習中心提供面授輔導,也可以通過高清、快速的雙向視頻系統促進師生實時交流,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推進以終結性考試為主向形成性考核為主的多元評價模式轉變。

系統

國家開放大學致力於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具備學分認證、轉換、存取等功能的學分銀行系統,為每個學習者建立個人終身學習檔案。學習者可以按照學分累積規則,零存整取並申請獲取相應證書。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努力為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之間的學分互認與轉換提供基礎,鼓勵社會成員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累積學分,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
校旗校旗

服務

國家開放大學也是一所新型的公益性大學,紮根基層,服務社會。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和數位化學習資源庫,開設網上大講堂,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路講座、公開課,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普通高校、中高職院校、社會培訓機構、行業企業、城鄉社區提供包括遠程學習支持、相關教育培訓、信息諮詢等各類公共服務。與相關國際組織、大學和機構開展針對性、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加強基於網路的孔子學院建設,大力推進對外漢語教學,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
楊志堅校長楊志堅校長
男,1959年3月出生,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博士。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分管信息化部(工程中心)、學習資源部(圖書館),聯繫文法教學部。兼任國家開放大學質量保證委員會主任委員。
副校長(正司級):鞠傳進
黨委副書記:劉臣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向虹
副校長:李林曙
男,1961年5月出生,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教授。分管教育援疆、援藏工作,事業發展與合作辦學部、學習支持與學生事務中心、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中心)、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聯繫理工教學部和教育教學部。兼任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管理辦公室主任。參與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工作。
副校長:楊孝堂
副校長:亓彥偉
副校長:林宇

組織機構

教學科研部門

>>| 文法教學部 | 經濟管理教學部 | 理工教學部 | 教育教學部
>>| 農林醫藥教學部(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一村一”辦公室) | 外語教學部 | 藝術教學部
>>| 實驗學院 | 中等職業學校(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 | 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 培訓學院(培訓中心) | 教育研究院(科研管理處)

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部門

>>| 教務部(招生辦、考試中心) | 社會教育與職業培訓部 | 學習資源部(圖書館)
>>| 信息化部(工程中心) | 學習支持與學生事務中心 | 教師發展中心
>>| 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 | 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中心)

行政管理部門

>>| 校長辦公室
>>| 黨委辦公室 | 紀檢監察與審計處 | 人事處(人才交流中心) | 離退休工作處
>>| 事業發展與合作辦學部 | 新聞中心 | 財務與資產管理部
>>|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 工會 | 後勤保衛處 |

企業

>>| 資產管理集團公司

其他機構

>>| 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
>>| 教育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辦公室

體系

國家開放大學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組建的一個完整的教學和管理體系。國家開放大學的辦學體系由總部、分部、地方學院、學習中心和行業、企業學院共同組成,是國家開放大學充分發揮系統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實現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為我國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教育服務和學習機會的重要保障。
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結構和運行機制如下:

總部

總部設在北京,依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組建,直屬教育部管理。總部由理事會、校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質量保證委員會,以及相關教學、科研、服務等職能部門組成。總部的主要職責是:研究制定大學發展規劃、方針政策、工作規程、質量標準;組織協調開展教學、科研、服務和國際交流合作;統籌協調專業、課程和學習資源建設;開展教學質量檢查評估等工作。
五棵松校區總部五棵松校區總部

分部

分部是國家開放大學總體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開放大學設立在省級區域的教學與管理機構。分部與所依託的省級電大,按照“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運行,即在省級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加掛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牌子。省級電大原有的人、財、物隸屬關係和行政管理關係不變,與中央電大原有的教學業務關係不變。分部校長由依託建設的省級電大校長擔任。分部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總部的相關政策規定,研究、制定分部的具體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設定、管理所屬地方學院及學習中心;組織開展各項教學、科研、服務,以及相關教學資源、特色專業和課程建設和質量檢查、評估等工作。

地方學院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地方學院設定標準,國家開放大學委託分部在所屬區域內設立若干直屬和相對獨立的地方學院。學院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組織招生、考試和相關教學管理、質量檢查工作;與學院所在地相關部門、企業等單位合作,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各類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大力開展相關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

學習中心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設定標準,分部或分部授權地方學院在所屬區域內設立若干學習中心。學習中心主要職責是:在分部或學院指導下開展招生、考試和具體的教學管理、教學輔導和學習支持服務工作;組織實施各類培訓項目和開展社區教育等工作。

行業企業學院

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繼續教育發展需要,國家開放大學與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企業合作,建立若干行業、企業學院,行業、企業學院下設若干學習中心。主要職責是: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開發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類資源,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資源,大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各項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為建設學習型行業、企業服務。
各地方、中心、行業、企業學院一覽:
序號
各地區學院名稱
1
北京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北京)
2
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天津)
3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河北)
4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山西)
5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內蒙古)
6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遼寧)
7
瀋陽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瀋陽)
8
大連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大連)
9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吉林)
10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長春)
11
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黑龍江)
12
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哈爾濱)
13
上海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上海)
14
江蘇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江蘇)
15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南京)
16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浙江)
17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寧波)
18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安徽)
19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福建)
20
廈門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廈門)
21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江西)
22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山東)
23
青島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青島)
24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河南)
25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湖北)
26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武漢)
27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湖南)
28
廣東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東)
29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州)
30
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深圳)
31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西)
32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海南)
33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四川)
34
成都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成都)
35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重慶)
36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貴州)
37
雲南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雲南)
38
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陝西)
39
西安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西安)
40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甘肅)
41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青海)
42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寧夏)
43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新疆)
44
新疆兵團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兵團)
45
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
46
國家開放大學總參學院
47
國家開放大學空軍學院
48
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學院
49
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
50
國家開放大學北京實驗學院
51
國家開放大學南海實驗學院
52
國家開放大學太原實驗學院
53
國家開放大學天府新區實驗學院
54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統計)
55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東北財經大學)
56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TCL集團)

運行機制

國家開放大學體系內部實行總部、分部兩級管理體制,按照“統一戰略、共同平台、資源共享、相對獨立、各具特色”原則運行。學校機制
“1314工程”“1314工程”
(一)統一戰略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秉持共同的使命、戰略目標、發展任務、質量標準和價值追求。遵循相對統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學習制度,專業、課程建設,學習成果認證,資源共建共享,質量標準和保證體系等。
(二)共同平台國家開放大學是各分部、學院、學習中心的公共平台。國家開放大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技術先進、功能強大、四通八達,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於一體,能夠滿足教學、科研、服務和學分認證需要的網路平台。各分部可搭建與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相融相通的網路套用平台。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也是社會公共服務平台,為全體社會成員和相關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機構提供教育服務和教育支持。
(三)資源共享國家開放大學推進網路平台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質量,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各方參與數位化學習資源共建、基於網路的專業和課程教學團隊及科研團隊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設立若干數位化學習資源分中心,實現學習資源共建共享,並向社會開放國家開放大學數位化學習資源。
(四)相對獨立各分部根據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基本條件,自主制定相關改革發展政策,設定學院、學習中心,大力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按照國家開放大學“錯位發展”原則,建設特色專業和課程,達到建設標準的專業和課程,可上升到國家開放大學平台,面向全國招生。國家開放大學已有專業,各分部要充分利用,不再重複建設。
(五)各具特色鼓勵各分部、學院、學習中心根據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探索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尤其要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積極利用國家開放大學辦學網路、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自主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服務。

使命

國家開放大學強調“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推進現代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經過10年努力,把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所新型大學;世界開放大學體系中富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我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柱。
中組部、教育部老幹部為開大題詞中組部、教育部老幹部為開大題詞

文化

校徽

校徽校徽
logo整體造型由國家開放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中的"O"、"U"、"C"組成,五星元素通過大小的漸進變化與正負形的轉換巧妙地融入整體造型中,五顆星代表國家開放大學的五個辦學理念“開放、責任、質量、多樣性、國際化”,在顏色方面也選擇了最能代表“中國”的中國紅,從而突出了“國家開放大學”在中國教育領域的地位與代表性。"O"是信息化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符號之一,圖形巧妙地將"e"的概念融合到整體造型中,詮釋了“信息化”理念。logo所用到的基礎遠程"c"造型,是由“原電大logo”演變而來,在顏色和形狀上最大程度保留了原logo的識別特徵。

校歌

[謝孟作詞、王世光作曲]
我們的校園無限寬廣,南疆北國處處桃李芬芳。我們的知識來自空中的課堂,電波飛渡,匯成心中的黃河、長江。
校歌校歌
自強不息,播種理想,在知識的海洋里再造輝煌。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我們要做現代化的棟樑!

聯盟

為實現國家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和社會價值,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國家開放大學成立四大支持聯盟。與國內若干所大學合作,成立大學支持聯盟,依託其師資、專業、課程資源優勢,全面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與若干行業協會、大型企業、中心城市合作,成立行業支持聯盟、企業支持聯盟和城市支持聯盟,利用各自資源和優勢,大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推進學習型行業、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城市建設。

歷史

鄧小平與希思鄧小平與希思
1977年尚未恢復領導職務的鄧小平在同中共中央兩位負責人談話時指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沒有知識,沒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學技術這么落後怎么行?要承認落後,承認落後就有希望了。現在看來,同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整整落後了20年。”“抓科技必須同時抓教育。從國小抓起,一直到中學、大學。我希望從現在開始做起,五年小見成效,十年中見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見成效。辦教育要兩條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7月21日,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恢復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等領導職務。他自告奮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得到中共中央同意,開始在科技戰線和教育戰線撥亂反正。8月4日至8日,鄧小平主持召開了有33位著名專家和教授參加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並於8日作了《關於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的講話。在談到教育制度問題時,他指出:“教育還是要兩條腿走路。就高等教育來說,大專院校是一條腿,各種半工半讀的和業餘的大學是一條腿,兩條腿走路。”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意見》規定: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年齡可放寬到30周歲)和應屆畢業生,只要符合條件都可報考。考生應具有高中畢業或相當於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文革”期間中斷的高考制度就此得到恢復。
此前,教育部曾於1977年6月29日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採取前幾年“民眾推薦”的做法。鄧小平恢復領導職務後明確指示:“今年就要下決心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民眾推薦。”根據鄧小平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教育部於8月13日至9月25日再次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制定了《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鄧小平親自修改了這個意見。鄧小平在會見來華訪問的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時,談到中國恢復教育的艱難和人才短缺的嚴重問題。希思介紹了英國利用電視等現代化手段辦開放大學的情況,告訴鄧小平英國開放大學有20多萬名學生,並表示願意提供英國開放大學的有關資料,引起了鄧小平的注意。鄧小平表示,我們要利用電視手段來加快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10月下旬,根據會談紀要中鄧小平的有關指示精神,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邀請有關部門,就開辦電視教育、籌辦電視大學問題交換了意見,並成立了電視教育領導小組。1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的評論員文章,提出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的方針,強調要“辦好電視、函授、廣播等業餘教育”。12月19日,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舉辦的面向全國的電視教育講座(英語、數學、電子技術3種)在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開播。這是北京電視台在相隔10多年後,首次恢復向全國播送電視教學節目。
1978年2月3日在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方毅親自督促下。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後,向鄧小平、方毅送交了《關於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以及《關於開辦電視大學的初步構想》等3個附屬檔案。報告認為,辦好電視教育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滿足民眾學習要求,培養和造就大批又紅又專的人才,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開辦電視教育講座的基礎上:儘快籌辦電視大學,已是勢在必行。報告建議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集中力量辦好面向全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即中央電視大學。2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上批示:“報鄧副主席審批。擬原則同意,編制、房屋、設備、交通工具、外匯等等有關具體問題,同有關部門商研解決。”同日,鄧小平審閱了報告,並親筆批示“同意”。3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的報告中強調:“人才問題是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有了人才,才能出成果。要採取果斷措施,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要認真辦好大學、中學和國小,辦好重點學校。要逐步實現教育手段的現代化,發展電化教育,充實和改善學校的實驗設備。”他在講話中首次公開提出,“要積極舉辦電視大學”。4月8日鄧小平將英國前首相希思3月19日給他的來信批轉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和教育部黨組書記劉西堯:“請你們考慮,是否需要請希思幫助做點什麼?我需要對他有個答覆。”希思此信是專為向鄧小平進一步介紹英國開放大學,並表示“十分樂於在這件事上提供任何幫助”。隨信寄來的英國開放大學簡介,指出“聯合王國開放大學已被稱作是英國教育在本世紀中最重要的創舉”。方毅批示:“我看可考慮請他幫助,具體請西堯同志研處。”教育部黨組對希思來信進行了研究,於4月18日專為此事向鄧小平遞交了報告,認為英國開放大學“在教學組織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可以借鑑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應當引進的”,並建議邀請英國開放大學派代表團訪華介紹其經驗。4月22日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他在談到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的問題時說:“我們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須預見到遠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據生產建設發展的要求,而且必須充分估計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他指出,“要研究發展什麼樣的高等學校”,並特彆強調·“要制訂加速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這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途徑,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3個月後,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召開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籌備工作會議,會後正式通知全國積極籌備成立廣播電視大學。10月30日又聯合發出通知,成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籌備處並開始辦公。12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召開的首次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上講話。他指出,要用現代化的手段來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這個現代化的手段最好就是電視大學。比如像英國的開放大學,這個大學有20多萬人。他在談到採用這個方法最徹底的就是發射一顆直播衛星時透露,鄧小平曾親自拍板決定向國外購買一顆直播衛星。他說,我們當初膽子還沒有那么大,還沒想到這個。後來向鄧副主席報告了,鄧副主席就說,乾脆買他一個算了,不就快一點么,無非是我們花點錢么,花個幾千萬么。方毅還介紹了他就購買衛星親自與美、法、西德等國談判的情況,並預言:直播衛星的事情一定會搞成功,如果我們天上地下都搞成了,我們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就有了強有力的手段。在衛星沒有搞成功之前不能坐等,我們想在這之前把電視大學搞起來。他強調,電視大學在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中會起很大的作用,很可能會超過正規大學。電視大學肯定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大家一定要支持這個新生事物。我們一定要廣為宣傳電視大學的重要性。
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一般指本詞條)
1979年1月11日國務院以國發(1979)14號檔案批轉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的報告》,並在通知中指出:“舉辦廣播電視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新事物,對於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提高廣大民眾的科學文化水平,加速培養大量又紅又專的人才,將會起重大作用。”國務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大力支持廣播電視大學的籌辦工作,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注意總結經驗,努力把廣播電視大學辦好”。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的報告指出,必須採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發展高等教育事業,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廣播電視大學的特點是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遠距離教學。我們國家地廣人多,師資缺乏,要求學習的人數眾多,利用廣播電視進行教學,有著廣闊的前景。隨著我國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視播放條件將會逐步完善。在發射直播電視衛星之後,覆蓋面將遍及城鄉各地,可以開設專用的教育電視頻道,廣播電視大學開設的課程和播出的時間都可以大大增多,更便於不同學習要求的民眾參加學習,它的作用也必將越來越大。舉辦廣播電視大學,是多快好省地培養人才,加速提高廣大民眾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新事物,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2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舉行首次開學典禮。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到會講話。他說,舉辦廣播電視大學是提高廣大民眾的科學文化水平,擴大高等教育事業規模,加速培養各種專業人才的一個好辦法,也是把現代化手段引進教育領域的一項措施。他希望各地、各部門和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把它辦好。大家都來幫助廣播電視大學,切實解決它辦學工作中的問題,給它以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大家都來做辦好廣播電視大學的促進派。5月17日鄧小平在談到從美國購買通信衛星問題時說:原來確定的方針不變,以彩色電視為主,覆蓋全國為準,普及電化教育,加速培養人才。9月4日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結束。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到會與全體代表見面並講話。他對電大開辦半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高興,要求各地更多地引導青年參加電大學習,指出這是件很大的事情,很好的事情,並相信在向“四化”進軍中,電大將會做出有益的卓越的成績。
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一般指本詞條)
1979年,經鄧小平同志倡導和批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各地廣播電視大學相繼成立,揭開了我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的序幕。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間,廣播電視大學共招收非學歷教育結業生200萬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61萬人,畢業104萬人,年平均學歷教育畢業生占全國畢業生總數的17.1%,很好地緩解了人才緊缺問題。
1999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開放教育試點以後,廣播電視大學在教育部、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實現了整個辦學系統的協調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辦學成就。
進入“十二五”期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決定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於2012年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揭牌成立,這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自身三十餘年的豐厚積澱基礎上實現的華麗轉型。
三十多年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不斷發展壯大,搭建起了一個覆蓋全國城鄉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形成了獨特的“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行業、面向邊遠民族地區”辦學方向,走出了一條基本適應我國國情的遠程開放教育之路,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優秀畢業生,為廣大求學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廣大勞動者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類型,以中央電大為首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豐富了高等教育內涵,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和教育公平,成為今天全面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

士官教育

2013年士官遠程教育教學年會在京舉辦 士官遠程教育實現5年增長目標
5月23日,士官遠程教育2013年教學教務管理培訓會在北京總政沙河培訓基地舉行。總參軍務部副部長楊新華出席教學年會並講話,總參軍訓和兵種部原政委田永清、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原校長周榮庭、軍事科學院原軍制部研究員王安等八一學院專家顧問,以及總參軍務部士官局參謀侯曉光、廣東省鵬城擁軍優撫基金會會長利煥南、廣東碧桂園集團總裁助理熊雲輝、八一學院院長張一塵等軍地有關領導出席會議。
本次年會是一次士官遠程教育的盛會,來自全軍各大單位軍務系統的領導、部分先進教學站點的代表,特別是有來自新疆、西藏、內蒙古軍區和駐港部隊、南沙守備部隊等邊海防教學站點的代表總計186人出席會議。年會還特別邀請解放軍報、全軍政工網、《部隊管理》雜誌等有關媒體記者出席。
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凝聚共識,聚焦內涵,全面提升士官遠程教育管理水平。主要任務是:總結士官遠程教育2012年教學教務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士官遠程教育工作的思路及措施。
楊新華從士官隊伍建設全局的高度闡述了開展士官遠程教育的重要意義,對八一學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從教學管理、質量保障、安全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八一學院院長張一塵發表了題為《凝聚共識,各司其職,推動士官遠程教育健康深入發展》主題講話。王春麗副院長宣讀了對50個先進教學站點表彰通報,年會隆重表彰了八一學院9名優秀專家。院長助理兼教務部部長張玉社做了2013年度士官遠程教育工作報告總結。八一學院教務部副部長李尚采、鄭珺分別就招生、學籍以及教學、考務等環節對各教學站點、輔導站管理人員進行了系統的培訓。66455部隊教學中心、77110部隊教學輔導站、73122部隊教學輔導站、96213部隊教學輔導站代表全軍1008個教學站點分別上台發言,交流開展士官遠程教育的經驗和做法。
自2000年成立“八一學院”以來,士官遠程教育越來越受到基層部隊官兵的歡迎,招生規模已連續5年實現持續增長,最高時同比增幅達到38%,畢業人數也在2012年首次突破1萬人。截止至2013年5月共建立教學站點1008個,在籍學員7萬餘人,已普及到全軍七大軍區和海軍、二炮軍兵種所屬基層部隊。八一學院已發展成為軍隊名符其實的最大的在職教育培訓學院,形成了以學院為基地、遍及全軍各軍兵種的士官遠程教育體系。截至目前,全軍已有14萬餘名士官參加學習,7萬餘人獲得國家承認並在教育部電子註冊的大中專或本科畢業文憑。
開幕式由院長助理董平海主持。與會人員參觀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八一學院士官遠程教育總部基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