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市鬧元宵於2016年8月31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X-17-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市鬧元宵
- 批准時間:2016年8月31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下市鬧元宵於2016年8月31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X-17-1)。
下市鬧元宵於2016年8月31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X-17-1)。...
元宵燈會是一種中國傳統民俗活動。南朝時期,國都建康(今南京)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燈會興於唐,盛於宋,明朝時達到頂峰。隋煬帝時期,每逢正月國都洛陽宮城正門端門舉辦燈會,端門燈火盛極一時。中國的元宵節是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節日,由元霄而孕萌的元霄燈節和燈會是中國遍及漢民族居住...
元宵節(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流行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歷史悠久,福建省福州市的馬尾區與彼岸的馬祖列島,兩岸人民自古以來便有春節期間互相送花燈、鬧花燈的民間風俗。2003年以來,隨著兩岸人民來往的更加頻繁,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不斷加深,兩岸鬧...
元宵節(德江炸龍習俗),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德江炸龍習俗源於舞龍求雨,用“炸”的方式去掉附在龍身上的邪氣,今演變為酬神娛人的民俗活動,以此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春節期間全城百姓都會自發組織起來,參加炸龍活動。炸龍時間在正月十五晚上,舞龍者頭戴毛巾,袒胸露臂,...
萬安元宵唱船,中國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民俗,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簡介 鬧元宵唱船活動包括迎船、唱船、送船三部分。正月初一(或其他日期)早上,村民先將“所畫神舟”(當地人稱之為元宵畫)懸掛在廟堂或祠堂,將菩薩像請至畫前就位。爾後,村民帶著祭祀物品到河邊焚香誦文,鳴爆奏樂——迎船神。此...
為了讓前童元宵行會隊伍中的傳統樂器的演奏能傳承下去,前童鎮中心國小成立行會音樂非遺理事會,建立“前童元宵行會音樂”傳承基地,並聘請了非遺音樂傳承的校外輔導員,為小學生進行培訓。2017年4月24日,浙江省寧波市文廣新局公布了首批“非遺特色小鎮”創建單位,寧海縣前童鎮獲得創建資格。2019年11月,《國家級非...
2008年,北京市密雲縣申報的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Ⅹ-71。歷史淵源 九曲黃河陣燈俗俗稱“燈場子”,流傳於北京市密雲縣東田各莊村。關於九曲黃河陣燈俗的起源,有的說它最早起源於祭祀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實質上就是道家陰陽太極圖的...
鬧花燈,流傳於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的傳統民俗舞蹈,廣東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簡介 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間的燈火,自然也不例外。當然,這裡要把燈與火...
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1953年,古箏演奏家、板頭曲傳人曹東扶先生代表河南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2019年,板頭曲參與南陽市臥龍崗復崗工程金秋慰問活動曲藝專場節目。板頭曲代表作品《閨中怨》《高山流水》《鬧元宵》《上樓》《下樓》的曲譜選入中國樂器表演課程(本科)教學大綱中。
中國各地的風俗基本都是正月十五鬧元宵,猜字謎。而江蘇省興化市卻是習慣在正月十六鬧元宵。因為舞火把,跨火堆等節日活動都是在晚上進行,所以當地叫做“十六夜”。傳說 據說,朱元璋打敗了張士誠(張士誠在戴窯起兵反元),由於之前損失比較大,遷怒戴窯,就想殺點戴窯人,殺殺氣。於是就定在正月十五這天派軍隊到...
“鬧元宵”就是在這一晚上燃放花炮、焰火。新場常見的焰火花炮有焰火斗和焰火傘、盤子花、天地炮等,把這類焰火點燃後,有的拖著一長串火花,升入夜空,有的竄入地面爆炸。特別使人逗樂的是,一個紙做的小猴,手執一個火炮,把引線點燃後,在一個蜂包式東西里,噼里啪啦向四面八方發出五光十色的小花炮來,...
元宵燈節始於漢代,盛行唐宋,傳於明清。當時叫“上元燃燈”,漢代司馬遷建議漢武帝修改立法,在創建《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此後,各地都興“鬧元宵”“賞花燈”,隨之社火、歌舞以慶昇平。據《隋書音樂志》載:“隋煬帝大業二年,正月十五日,在京都端門外,大放巨火,光燭天地,綿寰八里,列為戲...
《提花籃》舞在50年代曾盛行一時,後停止活動。1984年新浜組織人員排練提花籃舞,在松江縣舉行的民間文藝“鬧元宵”活動上作了表演。1986年縣民間文學藝術集成編輯室開展民舞普查,《提花籃》舞被收錄進《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上海市松江縣分卷)》中。打佃發 《打佃發》是帶有雜技性的一種舞蹈樣式,新浜地區是...
活動地點:仙市古鎮湖廣廟廣場 活動內容:廣場雪 創意手工彩燈展示 活動時間:1月22日-1月27日 活動地點:仙市古鎮陳家祠 活動內容:“巧手做花燈 快樂迎新年”,集中展示孩子們手工製作的創意彩燈。龍騰獅躍鬧元宵 活動時間:2月5日 具體時間:14:00-16:00 活動地點:仙市古鎮 活動內容:通過牛兒燈、旱船...
本溪社火)項目保護單位本溪滿族自治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本溪滿族自治縣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2月19日,遼寧省本溪市明山區高台子街道新嶺村村委會院內,村裡的30多名“社火”表演藝人,和村民們一起鬧元宵。
彩燈是自貢的一張名片。彩燈是民間舉行燈會活動的重要組成元素,傳統的燈會都是過年的時候將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彩燈集中在一起展覽,構成燈的世界,給人以強烈的視角衝擊。傳統的燈會一般是從大年三十天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天晚上,自貢彩燈公園人山人海,除了彩燈,還有猜燈謎語,耍龍燈表演。近...
至於燈棚和各種燈球的式樣,有《宋人觀燈圖》和《宋人百子鬧元宵圖》,還為我們留下些形象材料。由此得知,明清以來反映到畫幅上如《金瓶梅》《宣和遺事》和《水滸傳》插圖中種種燈景,和其它工藝品——特別是保留到明清錦繡圖案中,百十種極其精美好看旁綴珠玉流蘇的多面球燈,基本上大都還是宋代傳下來的式樣。另...
在傳統的春節、元宵節活動中,人們用舞鯉來迎新歲、賀新春、鬧元宵,對新的一年、新的歲月寄於美好的期望。鯉魚燈舞代表作廣東省大埔鯉魚燈歌舞的代表作是《鯉跳龍門》。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群鯉嬉春”、“比比交尾”和“鯉跳龍門”。“群鯉嬉春”美於形,金鱗翩翩嬉水中;“比比交尾”富於表情,親情融融...
元宵節是我國民間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的漢朝。但是,漢朝的上元和後世的元宵節仍有所不同,一直到了唐朝以後,才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元宵佳節。上元本是道教的名稱和節日,而唐朝奉道教為國教,為祭祀道教三官中上元天官在正月十五的誕辰,便舉行了種種節日活動,規定“鬧元宵”(主要活動為舉辦盛大燈會...
莆田市民間鬧元宵時間與其他地域不同,“正統”的元宵節是農曆正月十五,而莆田鬧元宵從正月初六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底(相鄰的自然村一般不同時舉行,而是錯開時間鬧元宵)。文化內涵 擺棕轎既娛神也娛人,帶有一定體育動作元素。表演者隨著鑼鼓聲節奏,或邊走或邊跳,或抬轎或擺轎跳步,既有腿部動作,也有手臂及...
元宵燈節 龍門古鎮“鬧元宵”有著自己不同的特色,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在古鎮的祠堂和所有的廳堂 里都掛上有傳統特色的各種花燈和紅紗燈。每座廳堂上方的正中掛著各房、各支祖宗的畫像,又稱承支阿太。前面供桌上放滿各種果品糕點,族人都要向祖宗上香祭祖。保佑來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一年更...
雲彩燈舞是山西靈丘縣的一種傳統歌舞藝術形式,流傳在靈丘縣大澗村一帶。每逢正月十五鬧元宵,人們就走上街頭,手持雲彩燈翩翩起舞,以示歡慶,並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後來,經過眾多地方民間藝人的加工,“雲彩燈舞”在音樂、表演形式、服飾,以及彩燈的製作、彩繪等方面不斷有所創新,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燈舞...
黃太平,男,漢族,1966年6月生,2019年12月被評為龍巖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南陽花燈”。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5年3月4日(農曆正月十四)晚,上杭縣南陽鎮南坑村舉辦一年一度的迎花燈鬧元宵活動。2022年2月14日(農曆正月十四)晚,上杭縣南陽鎮南坑村開展一年一度的迎花燈...
舞鸚哥是湛江市徐聞縣城地區春節鬧元宵活動的一種表演形式,由兩個或四個武功較好的青年,穿戴著形似鸚哥鳥(鸚鵡)的服飾遊行舞蹈或在直立的單桿上表演技藝和采青,原本最早是明清時代流行於縣城城內的南門塘和西門、北門一帶地區。藝術簡介 徐聞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搜尋之舞鸚哥 出現這種舞鸚哥相傳是起源於明朝,明...
佛山自古就有鬧元宵的習俗,當時,通濟橋兩側分別有間觀音廟和通運社,生菜是作為祭品敬奉觀音或社公的(一般祭品都用生菜比喻生財、蔥比喻聰明、慈菇比喻生男孩),這是部分善男信女的行為,而不是行通濟需要。拜過觀音、社公,生菜等祭品有人留下繼續供奉,也有人帶回家裡,名曰“引財歸家”,而不能隨意拋棄...
曲調大多為民間小調,如《漁家樂》、《鬧元宵》、《迎風斗浪》、《夜行船》、《賣雜貨》、《十二月古人》等,表演內容起初為爺孫兩人出海捕魚,娛樂昇平。以後逐漸增加男女談情、勸世諷俗之類的內容,無一定程式。新中國成立後,平遠縣文化部門和民間藝人,通過不斷挖掘、整理,並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將“船燈”...
羅家花燈就此流傳下來。小崗桃坡花燈傳承人 羅喜昌 羅忠庭 秦志仁 左國太 羅育昌 羅國昌 王武壩花燈 丁市鎮集鎮約3公里的土家寨子王武壩,村民們跳起傳統花燈,吹起嗩吶,用歡樂的形式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這種形式,既豐富了節日氛圍,也吸引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更好地將花燈文化傳承下去。
1984年,肥東洋蛇燈參加了合肥市廬州燈會。1992年,肥東洋蛇燈參加了安徽省第七屆運動會開幕式演出。2004年,肥東洋蛇燈參加了合肥市“萬眾歡騰鬧元宵”大型踩街等活動。2020年1月20日晚,肥東洋蛇燈在肥東縣包公鎮大邵村潛龍宮廣場進行了表演。相關報導 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欄目曾對肥東洋蛇燈作了專題介紹。
全豐花燈, 是一種融燈彩、小戲、舞蹈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流行於江西省修水縣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全豐花燈發源於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全豐鎮,主要特色是燈隊表演,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春節期間,鄉村各路花燈雲集,從初一發燈一直唱到元宵,跑東家竄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間節日、做壽、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