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貌,人口民族,人口,民族,交通,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科技,民間文藝,旅遊景點,
建置沿革
春秋時,地屬吳,闔閭後屬長水縣東境。戰國初,吳滅,屬越,中期後屬楚。秦時屬會稽郡長水縣(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長水縣為由拳縣)東境、海鹽縣北境和婁縣南境地。
唐
天寶十載(751年),割嘉興縣東境、崑山縣南境、海鹽縣北境置華亭縣,該地屬吳郡華亭縣所轄。
清
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松江府華亭縣風涇鄉。順治十三年(1656年),析華亭縣西南境的風涇、胥浦2鄉及集賢、華亭、修竹、仙山4鄉之半建婁縣,是時屬江南省松江府婁縣楓涇鄉。
民國元年(1912年),婁縣、華亭縣兩縣合併稱華亭縣,是時屬江蘇省華亭縣楓涇鄉;民國三年(1914年),華亭縣改稱松江縣,該地改隸為松江縣楓涇鄉。民國十八年(1929年),試行區制,是時屬江蘇省松江縣楓涇區(即十一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松江縣楓涇區。民國25年(1936年),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松江縣楓涇區。民國二十六至三十四年(1937~1945年)日偽時期,屬松江縣特別行政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恢復舊制,仍屬江蘇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松江縣楓涇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楓涇區與天昆區合併為天楓區,時屬松江縣天楓區,上隸不變。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天楓區又拆為天昆區和楓涇區,時屬楓涇區。後鄉鎮幾經拆並,至1949年5月11日解放,仍屬楓涇區。
1949年6月,江蘇省析為蘇南、蘇北兩個行政公署,時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松江縣第六鄉鎮聯合辦事處。同年8月,撤聯合辦事處建楓涇區、石湖區,新浜地區分屬石湖區路涇鄉、新文鄉和楓涇區莊長鄉、新石鄉、王錢鄉等5鄉。
1950年3月,石湖區撤銷,路涇、新文兩鄉劃歸楓涇區。
1951年1月,恢復江蘇省建制,時屬江蘇省松江專區松江縣楓涇區。
1958年3月,松江專區撤銷,松江縣改屬蘇州專區。同年9月,成立躍進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改名為新浜人民公社,上隸不變;同年11月,松江縣劃歸上海市,時屬上海市松江縣。
1984年,改設新浜鄉;1994年新浜撤鄉建鎮,上隸不變。
1998年6月,松江撤縣建區,時屬上海市松江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8年9月,新浜全公社有生產大隊22個,生產隊185個,街道1個。
1982年4月,新浜全公社有生產大隊25個,生產隊222個。
1987年4月,全鄉有行政村27個,村民小組222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個。
1994年.下屬村、居委會建制不變。
1995年1月,撒銷新種村,重新組建新浜種籽場。
1999年6月,全鎮有行政村22個。
2000年5月.趙工村與大方村合併為趙工村,全鎮有行政村21個。
2002年3月,下轄村合併,全鎮有行政村11個,所屬村民小組224個;社區1個,所屬居民小組10個。
2006年,新浜鎮下轄11個行政村、224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委會、18個居民小組。2009年末,新浜鎮下轄11個行政村,224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浜鎮位於松江區西南,東瀕茹塘與泖港鎮相鄰,南依七仙涇與金山區楓涇鎮接壤,西近朱楓公路以白牛塘為界,北傍大蒸塘與青浦區練塘鎮隔水相望。2014年,全鎮區域面積44.77平方公里。
氣候
新浜屬
北亞熱帶季風區域,受冷暖氣流交替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但年與年之間氣候有差別,時有超出一般氣候規律的異常天氣。
地貌
新浜地區無山,地勢低平,大部分地區為吳淞零上3.3-3.5米,平均高程3.30米;東南部略高,為3.50~4.00米;西北部略低,為2.80-3.20米。大部分為湖河沖積淤積地,是松江著名的“三泖”(圓泖、大泖、長泖)地區之一。
人口民族
人口
2006年,新浜鎮全鎮有戶籍人口9005戶、27630人,其中男13664人,女13966人;農業人口20038人,非農業人口759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7人,比2000年每平方公里減少22人。
2009年末全鎮共有8942戶,戶籍人口27060人,其中女性13774人;非農業人口8670人。外來流動人口11405人。2014年,總人口3.8萬人。
民族
交通
新浜鎮位於上海西南部,黃浦江上游,南臨金山區,西北接青浦區。
滬杭鐵路、滬昆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貫穿全鎮,距上海市區40公里,距杭州市區110公里,汽車1小時內即可到達滬、浙中心城區。蓮楓專線、
松新楓線、
松新專線公車可直達上海市區、松江城區或周邊鄉鎮,鎮域內有75、76路公車連線各村。
經濟發展
綜述
2006年,新浜鎮全鎮上繳國家稅金2.595億元,集體利潤和積累0.6351億元,農民人均分配6950元,分別比1969年增長772.2倍、60.6倍和49.7倍。
2012年,新浜鎮工農業總產值71.96億,其中工業總產值69.81億元,農業總產值2.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31億元。實現增加值20.98億元,比2011年增加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0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8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25億元。
第一產業
新浜鎮歷來以農業為主,2006年,第一產業總收入8.6億元,比1978年增長6.5倍。
2012年,新浜鎮農業總產值2.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種植業0.101億元,林業303萬元,畜牧業0.9066億元,漁業0.018億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551.1公頃,糧食總產量20712噸,其中水稻播種1876公頃,單產8.57噸/公頃,總產量16067.9噸;二麥播種1040.1公頃,單產4.47噸/公頃,總產量4644噸。蔬菜播種370公頃,總產量36427噸;西甜瓜播種30公頃,總產量675噸。林地面積469.4公頃。生豬出欄3.1萬頭,肉禽上市1698噸,鮮蛋上市463噸,淡水產品上市979噸。家庭農場由2007的155戶發展到2012年的254戶,經營糧田25213畝,戶均99.3畝。部分家庭農場和副食品生產基地開發出大米、瓜果、蔬菜、水產、畜禽等五大系列的優質農產品進入市場,優質農產品銷售額540萬元。
第二產業
2006年,新浜鎮全鎮第二產業總收入29.8567億元,比1998年增長5.44倍,比1978年增長579.5倍。
截至2012年底,有在地工業企業265家,其中私營企業241家,外資企業24家。主要行業有管樁、電線電纜、機械、五金、電器、化工、箱包等,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2.99億元。全年工業產值6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工業利潤1.44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都市型工業園達產企業102家;其中內資企業88家,外資企業22家。規模型企業優勢凸現,其中工業產值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有14家,其中超10億元產值有2家。
第三產業
2006年,新浜鎮全鎮第三產業總收入0.789億元,比1998年增長0.52倍,比1978年增長106.76倍。
2012年,新浜鎮第三產業增加值7.25億元。全鎮有商業網點700家,從業1750人,營業額0.28億元。農貿市場2個,集市貿易成交額2000萬元。“東方狐狸城”世界品牌工廠直銷中心營業收入0.6473億元,繳稅246.6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03年2月,新浜的村級國小和村級幼稚園全部撤銷,全鎮只剩下鎮級國中、國小、幼稚園和成人學校各1所。教育資源整合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鎮教育經費支出1182.38萬元,比1987年增長17.9倍;學生生均經費支出9543元,比1990年增長33倍。1982~2006年共新建校舍12450平方米;2006年,中學教師79.6%達本科學歷,國小教師81。4%達大專以上學歷,幼稚園教師86.6%達大專以上學歷;2007年電腦配備至每位教師,多媒體設備配備至每個教室。
衛生
1985年,新浜的25所村級衛生室擁有鄉村醫生71人,保健員48人。2002年,建成村標準化中心衛生室6所。2006年,建成村甲級衛生室4所,2004年,新浜衛生院改稱為新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6年有在編醫務人員42人,全鎮有村中心衛生室6所,村甲級衛生室4所,鄉村醫生53人。
科技
1959年秋,新浜鎮成立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簡稱科技站),各大隊設立技術員,生產隊設立植保員,逐步建成農業三級科技網路。1983年4月成立科普協會。工業科技攻關項目中,冷撥焊接鋼筋網、電站鍋爐用蛇形管系列產品被定為國家級、市級星火項目,小型稻麥兩用脫粒機獲市農業科技獎。2006年,全鎮農副工三業共有31個項目被確定為市、區科技項目,獲區級以上獎勵12次。
民間文藝
花籃馬燈
《花籃馬燈舞》原名“串馬燈”,以
馬燈和花籃道具命名。一般用於元宵節慶廟會中,主要流傳於新浜地區一帶。新浜地區歷史上曾有“山歌馬燈鄉”之稱。建國前,該地每村都有串馬燈,逢元宵佳節,村村組織燈隊。一般第一夜先在廟場齊燈串舞,然後進入本村逐家登門,村民們則家家煮菜備酒,邀集親友前來觀賞和品賞,並備好“紅紙包”(即燈燭錢),饋贈燈隊。第二夜起按邀發帖子為序,開始去別村相互串舞。一般每夜串一個村,村小收燈早,村大就通宵達旦,串完為止。整個活動要持續至正月底才收燈結束。《花籃馬燈舞》由打擊樂伴奏,擊法簡單,一般常用“七字鑼。開始時節奏稍慢,中間部分加快,舞到高潮時則越擊越快。
《花籃馬燈舞》曾於1984年參加松江縣民間文藝“鬧元宵”活動,1986年12月又參加了“松江縣民間舞蹈、民間器樂曲藝術交流”的演出活動。2008年3月,鎮文化站組織人員重新排練,並在10月舉辦的區老年運動會開幕式上進行了表演。
提花籃
《提花籃》屬
燈舞一種,原系“串馬燈”中的一部分,解放初期,由民間藝人蔡富清從“串馬燈”中分出整理改編而成。
《提花籃》舞在50年代曾盛行一時,後停止活動。1984年新浜組織人員排練提花籃舞,在松江縣舉行的民間文藝“鬧元宵”活動上作了表演。1986年縣民間文學藝術集成編輯室開展民舞普查,《提花籃》舞被收錄進《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上海市松江縣分卷)》中。
打佃發
《打佃發》是帶有雜技性的一種舞蹈樣式,新浜地區是主要流傳地之一。《打佃發》舞源於宋代。解放初期,打佃發活動還比較頻繁。50年代中期起,打佃發活動漸趨停止。改革開放後,長浜村老藝人作過表演性的打佃發活動,1986年還參加了松江縣民間舞蹈交流演出。此後,打佃發活動停止。
旅遊景點
大方禪院
大方禪院(原名大方庵),坐落於新浜鎮西南
趙王村,有200餘年的歷史,為浦江西南信眾禮佛道場。寺內每舉行清明法會、浴佛法會、除夕撞梵鐘祈福保平安等眾多佛教法務活動。2007年大方禪院被上海市民宗委評為上海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
牡丹園
新浜牡丹園位於許村公路,現已種植牡丹、芍藥100畝,品種300多個,有紅、黃、粉、黑燈九大色系,50-80年牡丹數棵,主要集觀賞、銷售和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牡丹品種有:金閣、花王、金晃等等,芍藥品種有:黑紫綾、楊妃出浴、朝陽紅、紫紅魁等。
荷花公社
荷花公社位於新浜鎮許村公路沿線,250畝的園子裡包含了200畝的水生濕地,種植有荷花、睡蓮及其他水生植物,自2003年以來每年出口歐美50餘萬各類水生植物。荷花公社是集觀光旅遊、節日聚會、休養小憩於一體的鄉村農家樂。在荷池中央,建有純木結構水上餐廳。另外,公社有占地500餘平方米的DIY陶藝工作室,由陶藝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指導。
陳雲與松江地區農民暴動史料展
陳雲與松江區農民暴動史料展位於新浜鎮
趙王村,館內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向大家闡述在
陳雲同志的領導下,黨組織發動民眾,建立農會,創建農民革命軍,開展抗租鬥爭,舉行了小蒸、楓涇地區農民武裝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