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建村
- 地理位置:鎮西首
- 人口:1775人
- 戶數:509戶
演變,歷史,發展,
演變
清代屬楓涇鄉一保二區二十六圖(界田、林家浜(半))、一保三區十五圖(查家浜、林家浜(半)),民國時期屬楓涇區蔣田鄉、新田鄉、蔣田鄉、新和鄉、一鼎鄉、一新鄉。解放後屬楓涇區莊長鄉。1956年建農華高級社,1957年屬松江縣新浜鄉,1958年躍進人民公社時為第3營(查家浜為1連,賈田為2連,林家浜為3連),1959年建農華生產隊,1962年分拆出光華大隊,改稱農華生產大隊,1980年改稱林建生產大隊,1981年分拆成林建、白牛塘兩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林建、白牛塘村。轄楊家、郁家、朱家灣、西浜、陸家、東灣里、東浜(原林建7個生產隊)、查東、姚家、查家浜、西姚、沈家、賈田、鈕家、鈕西(原白牛塘8個生產隊)15個生產隊(村民小組)。1999年6月林建村和白牛塘村撤併建林建村。
歷史
賈田自然村陸翼為清代康熙年間進士,曾任四川江油縣知縣,墓葬於南莊。清代在賈田自然村屯有汛兵。村西白牛塘長5公里,北起大蒸塘南至楓涇,原為小型湖盪,淤塞束狹成河。據《楓涇小志》云:“白牛盪長十二里,廣三里,今漸淤塞,宋陳舜俞常跨白牛往來塘上。”
發展
解放初期成為一條寬約50米的中型河道。1963年北從南灣港,南至向盪港二頭築壩(南段為金山區中洪村,北段為農華大隊),中間開串心溝成田,1983年開挖成格子化魚塘。林家浜自然村曾有康熙年間建的小雲棲庵,查家浜自然村有清代小普陀庵,二庵1958年毀。1945年辦林家浜村國小,1959年改稱農華國小,1986年改稱林建國小,1992年學校撤點。1982年設林建村幼稚園,1998年撤。1966年建大隊衛生室,1981年分設林建、白牛塘二個衛生室,1999年合併為林建村衛生室,2002年建林建村中心衛生室。 農業主要是糧、棉、油生產,90年代始,調整種植結構減少棉花生產。1999年農戶大棚種植“夜開花”7.2畝,畝收入1萬元,2001年擴種至50畝。農業總產值1198萬元,隊、村辦工業先後建有糧食飼料加工廠、縫紉廠、席草廠、柳條廠、機電廠、綜合廠、地毯廠、五金廠、沖件廠等企業。70、80年代建農民新村118幢509戶。2006年糧食種植面積2250畝,畝產706.5公斤,總產1589.62噸;油菜種植面積177畝,畝產140公斤,總產24.8噸。生豬存欄1053頭,飼養禽2.8萬羽,上市蛋37600公斤。水產養殖120畝。工業有上海浦牛機械廠、新偉沖件廠2家,職工257人,工業總產值595萬元。經營總收入1852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198萬元。村可支配收入117萬元,享受農村養老金40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968人,使用燃戶459戶,擁有衛生設施403戶。2004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村,2006年被評上海市健康村。由自然村林家浜、渣家浜、界田組成。總人口1775人,總戶數509戶。其中:本村人口1705人,農保人口850人,鎮保人口103人,城保人口307人;外來人口70人。耕地2785.00畝,糧田2448.00畝,常年菜田150.00畝,林地35.00畝,魚塘295.00畝,畜禽場3.00畝。我村2008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01.99萬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0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