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順治二年(1645年),金山兵營下轄管塘汛,泖港兵訊屬管塘汛管轄。
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
華亭縣西北部分土地建
婁縣,五厙隸屬松江府婁縣楓涇鄉。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斜橋旁,突然地面有響聲而裂開二尺多口子,成為水溝,此後溝中有一偶像氽在水面。鄉民們築廟供像祭祀。此廟當地俗稱“氽來廟”。
乾隆年間(1736年),分設保、區,五厙各村分別歸於三保四區和四十一保四區。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里人重修氽來廟,當時又名“日暉墩廟”。(清朝晚期泖港鎮形成後,以氽來廟為鎮名,解放後改為泖港鎮)。
嘉慶元年(1796年),《松江府志》載:始見記述五舍鎮。吾舍鎮“以吾彥故居得名。”
鹹豐初期(約1851年),泖港設立厘卡局,俗稱“卡子”。當時有顧、吳、陳三姓搭草棚設攤,後發展成鎮。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始建黃橋鎮。
宣統三年(1911年),婁縣分10區管轄,五厙為五厙區。
民國元年(1912年)地方自治,泖港屬金山縣,名北鄉。
民國三年(1914年)華亭縣易名
松江縣,五厙地區始建五厙鄉。
民國十三年(1924年)8月,齊盧(江蘇齊燮元,浙江盧永祥)戰爭,齊軍北撤時,放火燒毀泖港集鎮中大街吳姓店房南北各4間。在橫潦涇,兩軍相持有7日之久。10月3日,福建督軍孫傳芳由閩入浙與浙軍在石湖盪、斜塘三角渡一帶交戰。12月22日,浙軍師長陳樂山潛回松江,召集舊部和孫傳芳等軍相持於斜塘三角渡兩岸。
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泖港警察所屬金山縣第六分所,北鄉設行政局,1929年為第三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泖港改為金山縣第二區公所,建立保甲制。4月,五厙地區始行“保甲制”。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5日(農曆十月初三),日軍從金山嘴登入,一路殺人放火,侵占黃橋、五厙兩鎮。11月6日(農曆十月初四),日軍焚毀泖港集鎮河東店房。泖港鎮河西中大街兩面沈姓四間平房與四間樓房也被日軍燒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泖港區劃分為泖港、黃橋、經東、經西、南浦等5個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泖港5個鄉裁併為泖港、潦北、黃公3個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3個鄉合併為泖港鄉。
1949年後為區,1957年7月撤區為鄉,1958年成立泖港人民公社。
1966年劃歸松江縣,1984年改為鄉,1993年撤鄉建鎮。
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原楓涇區3個小鄉組成新五鄉。1958年成立新五公社。1984年改新五鄉,鄉政府設在新五厙鎮。1994年撤銷新五鄉,設立五厙鎮。
2001年1月,撤銷五厙鎮、泖港鎮,設立新的泖港鎮,面積58.7平方千米。2004年轄泖港、五厙2個居委會和焦家、新龔、腰涇、胡光、黃橋、范家、泖港、新建、徐厙、南山、興旺、田黃、曙光13個行政村;五厙農業園區管理曹家浜、朱定、茹塘3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氣候
泖港屬海洋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常年平均降水量1157毫米,雨日125天,年平均日照1909.2小時。
地形地貌
泖港地貌為太湖流域蝶形窪地底部,境內地勢低平,地平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稍高,西、北部低洼,海拔在2.4米以下;有一大片
低洼地(習稱萬畝泖田,古代三泖之一部)。
水文
泖港鎮河渠縱橫,池塘眾多,是典型的水網地帶;河流均為感潮河道,晝夜漲、落各2次,
黃浦江(米市渡)最高水位為吳淞零上3.8米、警戒水位3.3米、危險水位3.5米。
土壤
泖港
土壤母質為江海沿積和江湖沉積,逐漸發育成脫潛型、潛育型水稻土、
殘積鹽土、挖墊
灰潮土4個
亞類、11個土種,其中以黃底青紫泥、黃小粉土為主要土種。
人口
2000年,泖港鎮家庭戶6150戶,總人口19406人。
2011年,總戶數11465戶,總人口38463人,其中非農人口19783人,男性18879人,女性19584人,外來人口15883人。
2012年8月底,泖港鎮共有常住戶數1828戶,常住人數3486人,其中在冊戶數397戶,人數794人。總戶數11465戶,總人口38463人,其中非農人口19183人,男性18879人,女性19584人,外來人口15883人。
泖港鎮主體民族為漢族。
交通
泖港鎮域內有“中國斜拉橋之母”之稱的泖港大橋。泖港鎮是上海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水、陸、空交通運輸都十分便利。同三高速縱貫南北,葉新公路橫跨東西,東連嘉金高速,西通滬杭高速,南接320國道。距上海虹橋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金山石化港碼頭、
蘆潮港及大洋山深水港碼頭(建設中)均不足50公里。周邊黃浦江黃金水道環繞,通航能力為5000噸。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實現增加值412287萬元,比2010年增長21.2%。鎮地方財政收入22495.74萬元,比2010年增長5.3%。繳稅85261萬元,比2010年增長8.8%。農民收入實際所得4.4億元,比2010年增長9.96%;農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7元,比2010年增長9.9%;勞均收入2.03萬元,比2010年增長12.41%。年末居民儲蓄餘額6.37億元。
2014年全鎮完成增加值47.4億元,比2010年增長12.9%。
第一產業
2011年,第一產業21176萬元。農業總產值53373萬元,比2010年增長6.5%。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93公頃,糧食總產量15133噸。林地面積1068公頃,其中果園153.35公頃,水果總產量2245噸。年內農業設施投資總額409萬元。淡水產品養殖面積233.77公頃,水產品總產量966噸。集市貿易市場3個,成交額2106萬元。建築企業總產值15.8億元,
利潤總額1323萬元,稅收總額4682萬元。
2014年,第一產業2.49萬元,農業總產值6.3萬元,比2010年增長6.1%。
第二產業
2011年,第二產業177038萬元。全鎮工業企業共429個,主要有新型材料、服裝、箱包、化工、通用設備五大行業。工業總產值66.0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利潤2.26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64964萬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365萬元,其中落戶在上海泖港都市型工業園5家企業,建造
標準廠房9.51萬平方米。
2014年,第二產業13.66萬元,全年新增商貿型企業1124戶。
第三產業
2011年,第三產業214073萬元,增加值在總量中所占比重持續顯著,達到49.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2.9%。
2014年,第三產業31.21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4年,泖港鎮有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學生1431人;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399人;成人學校1所;全鎮教職工272人。民辦幼稚園1個,在園幼兒141人,在園老師12人;民辦國小1個,在校學生81人,在園老師5人。
衛生
2014年,泖港鎮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115人,其中醫師25人,護士41人;6所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衛生室),12所社區衛生服務點(一般衛生室),鄉村醫生37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全鎮有殘疾人1822人,已安置在福利企業232人,在16個村創辦的殘疾人扶貧基地場,為845名殘疾人及其家屬補貼35.1萬元。對264名重殘無業人員發放生活救濟金167.88萬元,其中農村重殘無業人員171人共補助93.13萬元,城鎮重殘無業人員93人共補助74.75萬元。全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387戶,976人,發放補助金320.16萬元,其中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277人,補助金額55.19萬元,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699人,補助金額264.97萬元。全鎮發放養老金1506.8萬元,喪葬費29.8萬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83人,當年籌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資金350.1萬元,已享受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841人,發放養老金4156.3萬元。
所獲榮譽
2008年度 上海市擁軍優屬模範街道(鄉鎮)
2009年度 上海市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示範鎮
2008-2009年度 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2008—2009年度 上海市文明鎮
2011年度 上海市生態鎮
2011年度 上海市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示範鎮
2012年度 上海市擁軍優屬模範街道(鄉鎮)
2014年獲評國家級生態鎮
旅遊景點
桑葚主題樂園 松江泖港桑葚種植採摘基地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新賓路與中民路交匯處往南路東,目前主要以桑葚種植為主,種植面積近600畝。門票20元,桑葚15元一斤。
蒙恩堂
泖港蒙恩堂位於松江區泖港鎮中南路。1998年5月設立,2008年1月,經批准登記為固定宗教活動處所。教別為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