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谷侯姓
- 源流:出自倉頡之後
- 相關記載:《漢上谷長史侯相碑》
- 侯姓來源一:出自姒姓。
- 侯姓來源二: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後代
- 侯姓來源三:殷、周諸侯的爵稱。
中華上谷郡侯氏之源流,居庸顯族侯氏,後魏侯氏名士,洛陽出土侯掌墓誌,墓誌研究,代人侯剛徙家居庸,人物介紹,上谷侯氏由來,中華侯氏源流歌,中國杜鵑花都黔西賦,,花都黔西賦注:,杜鵑花都黔西吟草,侯姓相關信息,
中華上谷郡侯氏之源流
歷史上延慶(上谷郡)人民大遷徙,大流亡不下八次。西漢武帝、東漢光武時各大遷徙一次;西晉末大流亡一次,前燕慕容儁時大遷徙一次;後魏杜洛周兵變、北齊滅亡、金末各大流亡一次;明初大遷徙一次。故延慶沒有千年定居於此地地道道的本籍人。延慶本籍人的定義是凡生於斯土,長於斯土就被視為延慶人。元仁宗、英宗雖是蒙古人,根據此定義應視為延慶人。
這些人物有骨有肉,可以編成劇本。與漢高祖劉邦同里又同日生的燕王盧綰也是劇本素材。
居庸顯族侯氏
後魏侯氏名士
侯氏為後魏時居庸縣大姓,當時有侯岌、侯辯、侯天護、侯法儁等知名人士,散見於《魏書》他人傳記中。《魏書·衛王拓跋儀傳》371頁上谷侯岌、張袞,代郡許謙等有名於時,學博今古,初來入國,聞儀待士,先就儀,儀並禮之。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每舉,謙等嘆服。相謂曰:“平原公(即拓跋儀)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
侯辯無傳。高允,蓨(tiáo條,古縣名,治今河北景縣南)人,性好文學,博通經史天文術數,神?四年(太武帝年號, 431)中陽平王杜超以為從事中郎。孝文帝累進爵鹹陽公,歷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餘年,卒年九十八。
《魏書·胡叟傳》1157頁,所知有廣寧常順陽、馮翊田文宗、上谷侯法儁,攜壺執榼(榼,ke克,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具。),至郊外空靜處,設坐奠拜,盡孝思之敬。
侯法儁無傳。胡叟,臨涇人,世為西夏著姓,好屬文,雅俗兼工。歸魏,拜虎威將軍。家於密雲,蓬室草筵,惟以酒自適,不治產業。密雲人皆祗仰其德,奉以財物,隨分散之。
洛陽出土侯掌墓誌
侯掌是後魏居庸縣,即今延慶縣人,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延慶縣籍人的墓誌。侯掌曾祖、祖、父及掌四代均居官郡太守以上職位。
1985年秋,河南省洛陽市文物工作隊配合孟津縣玻璃廠擴建工程,在洛陽市孟津縣邙山鄉三十里舖村北約1.5公里發現侯掌墓,該墓地處邙山南麓,南距洛陽城3公里。墓誌青石質,由志蓋、志石兩部分組成,呈正方形。蓋長寬各58公分,石各54公分。墓蓋中央刻陰文“侯府君銘”四字。志石面平滑,有界格,每格一字,21行,每行23字,第15行少1字,末行13字,共472字。發掘報告刊載在《文物》1991年8期上。墓誌全文如下:
魏故本國中正、奉朝請(1)、燕州(2)治中從事史上谷侯府君墓誌。君諱掌,字寶之,上谷郡居庸縣崇仁鄉修義里人也。曾祖浮,司隸校尉,潁川、汲郡二郡太守(3)。祖甸,舉孝(缺一廉字),中書議郎,揚烈將軍、帶方(4)太守。父麓,舉秀才,北征子都將,本縣令,伏波將軍,廣寧(5)太守。軒轅恢基,壽丘袥緒(6),積德往昆,慶膺茲裳,故夷門(7)高尚於前,平國(漢初侯公是也)秘名於後。司徒居漢(8),鼎飪(9)以之克諧;光祿處晉(10),几杖由之載蔚。五運乘苻,世資簪帶,君式誕嘉慶,用保岐嶷(幼年聰慧);方重在躬,游雜斯遠,仁讓著於邦家,孝悌稱於鄉國。屬朝廷水鏡(11),流貫沙,汰衡石,選窮望,實授盡器宇。乃以君為本郡中正,斟裁銓軸(12),聲允時議,尋除奉朝請,俄轉本州治中。言詞承明,出貢部,領繯維,故邦德,壓邇遠,而與善乘,徵輔仁愆(qiān千,過失。)信梁木其摧逝而遂往,春秋六十九。正光五年(13)歲次甲辰三月辛亥朔,二日壬子卒於洛陽仁壽宅。親朋悼心知故隕,泗事(14)芬枯木義同罷祖(罷祖一詞不明,上兩句不能斷句。)粵(15)四月辛巳朔,二十九日已酉寓殯於河南之芒阜。陵谷或徙,業壟不常,鐫此幽石,志彼玄房。乃作銘曰:兩儀載楨,川岳斯靈;育寶降瑞,哲人誕生。行苞禮讓,器蘊仁明;貴越照車,價重連城。執銓鄉部,分乘故國;人抱其風,物稟我德。坦懷虛納,秉心淵塞;時欽高軌,世服美則。風飄電逝,道存人往;中楹陳夢,游門負杖。福善空言,報應徒爽;一隨物化,永捐黃壤。營業返葬,義傳曩冊;歸骨舊塋,在今猶昔。榷窆(16)芒山,且志同璇(赤玉)石;千齡萬古,以播芳跡。
1、奉朝請:本為貴族、官僚定期朝見皇帝的稱謂。古代以春季的朝見為朝,秋季的朝見為請,故名。漢代的退職大臣、將軍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晉代以皇帝侍從官及附馬都尉為奉朝請。南朝為安置閒散官員,奉朝請曾增至六百多人,成為官號之一。(此處)北朝的奉朝請是在職官員的官號。
2、燕州: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一年(487)遷都洛陽,以洛州為司州,改原平城之司州為恆州,分恆州東部置燕州,治昌平。故城在今昌平縣東南沙河鎮辛力莊。
5、廣寧:廣寧郡治廣寧,故城在今河北宣化西。轄今宣化、張家口一帶。
8、司徒居漢:東漢侯霸,光武初征拜尚書令,明習故事,條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於時者,皆施行之,進大司徒。
9、鼎飪:鼎中的食品,八珍之膳。這裡指調理朝廷法度。
10、光祿處晉:晉侯史光,泰始(武帝司馬炎年號,265—274)初由中郎將拜散騎常侍,與皇甫陶,荀廙持節巡省風俗,奏事稱旨,累遷少府。史稱其歷官著績,文筆奏議,皆有條理。中郎將為光祿勛(掌領宿衛侍從之官)主要官員,秩二千石。
11、水鏡:三國司馬徽有清操,人稱水鏡先生。
13、正光五年:正光,後魏孝明帝元翊年號。正光五年,公元524年。
14、泗事:鼻涕自眼出叫涕,自鼻出叫泗。泗事,喪事。
15、粵:古作語助,與聿、越、曰通用,用於句首或句中。
16、榷窆:榷,音確,敲打。窆,音扁,埋葬。榷窆,掘穴葬埋。
墓誌研究
1、孝文帝元宏,變革鮮卑習俗,學習中原文化,於太和十一年(487)從平城遷都洛陽。十九年(495)六月,“下詔不得為北俗之語於朝,違者免所居官。”又規定,“代人遷洛者,宜葬邙山,其先有夫死於代者,聽其還葬。夫死於洛者,不得還代就妻。”丙辰十九“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於是代人遷洛者,悉為河南洛陽人。”(見《通鑑》934頁)侯掌也因此葬於洛陽邙山,沒有還葬居庸原籍。
2、據侯掌墓誌,後魏時地方為州、郡、縣、鄉、里五級行政建制。居庸縣崇仁鄉修義里不知在今延慶縣什麼地方?說“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之說是不對的,亭不是地方政權建制。亭是置在大道口上負責緝查過往行人,維護地方治安而設的,亭長可以審問、拘捕不法分子,亭相當於現在的公安派出所。
3、侯掌墓誌為楷體字,文辭通暢,字型工正,撰志人,書志人都有很高的水平。有許多帖寫字值得欣賞:正(正)、從(從)、修(修),隸(隸)、穎(穎)、往(往)、昆(昆)、裳(裳)、夷(夷)、貢(貢)、繯(繯)、壓(壓)、稟(稟)、隨(隨)、禮(禮)、爽(爽)、壤(壤)、葬(葬)、執(執)等。
代人侯剛徙家居庸
洛陽除出土侯掌墓誌外,還出土一方侯剛墓誌。侯剛是後魏晚期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參與擁立孝明帝元詡,保護靈太后,又與權臣元叉勾結囚禁靈太后,把持朝政。《魏書·侯剛傳》雲,侯剛,字乾之,洛陽人。據《資治通鑑》侯剛是代人,徙居洛陽者。少以善於鼎俎,進飪出入,累遷嘗食典御。宣武帝元恪以其質直,賜名剛。熙平初除左衛將軍,後為車騎大將軍。長子侯詳,自奉朝請稍遷通直散騎常侍、冠軍將軍、主衣都統。剛以上谷先有侯氏,於是始家焉。正光中,又請以詳為燕州刺史,將軍如故,欲為家世之基。尋進後將軍。五年,拜司徒左長史,領嘗藥典御、燕州大中正。興和中(東魏孝靜帝年號,539—542)累遷驃騎將軍、殷州(治河北隆平縣東)刺史,還朝久之卒。
下面摘錄《資治通鑑》有關侯剛的事跡:
世宗宣武帝元恪延昌四年(515)春正月丁巳十三,帝崩於式乾殿,年三十三。侍中中書監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領軍將軍於忠,詹事王顯、中庶子代人侯剛迎太子詡於東宮,御太極殿即皇帝位。高后欲殺胡貴嬪,中給事(宦官)譙郡劉騰以告侯剛,剛以告於忠,忠問計於崔光,光使置貴嬪於別所,嚴加守衛,由是貴嬪深德四人。(《通鑑》982頁下)尊胡貴嬪為皇太妃,出高太后為尼,尋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居崇訓宮。於忠領崇訓衛尉,劉騰為崇訓太僕,加侍中,侯剛為侍中撫軍將軍。九月乙未(九月無乙未)靈太后始臨朝聽政。
熙平元年(516)中尉元匡彈劾侍中侯剛,掠殺羽林。剛本以善烹調為嘗食典御凡三十年,有德於太后。頗專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廷尉處剛大辟,太后曰:“剛因公事掠人,邂逅(不期而會。意為羽林也有不是處)致死,於律不坐。”少卿陳郡袁翻曰:“邂逅謂情狀已露,隱避不引,考訊以禮者也。今此羽林,問則具首,剛口唱打殺,撾築非理,安得謂之邂逅?”太后乃削剛戶三百,觧嘗食典御。(《通鑑》985頁上)
正光元年(520)太傅侍中清河王懌,美風儀,胡太后逼而幸之。然素有才能,禮敬士人,時望甚重。侍中領軍將軍元叉(太后妹夫),兼總禁兵,恃寵驕姿,志欲無極,懌每裁之以法,叉由是怨之。叉恐懌終為已害,乃與衛將軍儀同三司劉騰密謀,使主食中黃門胡定自列(陳),雲懌貨定使毒魏主,若已得為帝,許定以富貴。帝時年十一,信之。七月丙子初四,太后在嘉福殿,未御前殿,叉奉帝於顯陽殿,騰閉永巷門,太后不得出。執懌,論懌大逆,夜中殺之。於是詐為太后詔,自稱有疾,還政於帝,幽太后於北宮宣光殿。
正光二年(521)元叉、劉騰之幽胡太后也,右衛將軍奚康生預其謀。叉以康生為撫軍大將軍、河南尹,仍使領左右。康生子難當,娶侍中左衛將軍侯剛女,剛子,叉之妹夫也。叉以康生通婚,深相委託,三人率多俱宿禁中,時或迭出,以難當為千牛備身。康生性粗武,言氣高下,叉稍憚之,見於顏色,康生亦微懼不安。二月甲午(二月無甲午),帝朝太后於西林園,文武侍坐,酒酣迭舞,康生乃為力士舞,示意太后,執殺元叉,反為叉所執,處康生斬刑,難當絞刑。叉與侯剛並在內,矯詔決之。難當以侯剛婿,得留百餘日,竟流安州,叉使行台盧同就殺之。(《通鑑》993頁下)
正光六年(525)夏四月,解除元叉領軍侍中。辛卯十七,太后復臨朝攝政。叉之解領軍也,太后以叉黨羽尚強,未可猝制。乃以侯剛代叉為領軍,以安其意。尋出剛為冀州刺史,加儀同三司,未至州,黜為征虜將軍,卒於家。未幾有告叉及弟瓜,謀誘六鎮降戶,反於定州。太后乃賜叉及弟瓜,死於家。
人物介紹
侯士溫妻李氏,縉山人,生有淑質,父母锺愛之,長歸士溫。縉山侯氏,世雄鄉里。士溫早卒,夫人年二十四,生子進、慶二人,居憂哀毀,既免表,事長撫幼,恭勤不怠。貞祐初,蒙古兵起,宣宗徙汴,李氏攜幼裹糧跟隨。既渡河僑居宿州(安微),雖流離中猶擇師教二子,久之為宗室完顏公所知,舉侯進為元帥府經歷,累遷保寧軍節度副使;次子侯慶為萬夫長。
天興二年(1233),侯進統兵淮南與蒙古兵交戰,戰死。侯慶驍勇善騎射,奉命帶本部軍守蜀漢,遇宋兵戰死。
金亡,宿境大飢,李氏與孤孫進子?、慶子瑛幾度瀕於死亡。入元,侯?,以文學為歸德府(在河南)丞,侯瑛為元帥府長史。李氏得享鼎釜之奉,卒年九十,反葬縉山(今延慶)。中書省以事聞,詔立祠於家,命學士郭松年為之記。
迄今還不知侯氏故里在延慶什麼地方。明初龍慶州民徙居昌平、三河、固安,或許到三河、固安去能找到侯氏後人。
(轉貼延慶(上谷郡)人物---居庸顯族侯氏)
上谷侯氏由來
侯尚培(又名錇),自號水西侯,藝名水西居士,男,1962年生,貴州省黔西縣人,財經院校畢業,大專文化,曾從事財會工作,先後在省地縣報刊發表各類作品,曾榮獲畢節地區第三屆好新聞作品第三名獎,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貴州省級先進個人獎等.是中華上谷侯氏傳人,明未,先祖學書公率子一溪公及三孫申銘、申祿、申芝於明崇楨四年由四川富順入黔,後學書公率次孫申祿回四川富順原籍.至今居黔省十四、五代了.喜歡文史,先後參與編寫《水西侯氏族譜》,參與收集整理家鄉文人《丁揚斌先生紀念文集》,著作有《中華侯氏史記》、《水西侯氏族譜》、《丁揚斌先生年譜》、《水西奇才丁揚斌》、《白錦春秋》、《耕讀堂詩文集》,編輯侯仲章先生《荷花詩抄》,另撰詩文《畢節地區風景旅遊頌》、《中國杜鵑花都黔西賦》等紀游詩文,創辦網站《中華侯氏聯宜網》等,整理髮表文章數千篇.現任香港皇朝國師風水研究院(國際怪易風水研究院)副院長、貴州分院院長,中華姓氏網副站長、中華侯氏網站長、總編輯.
中華侯氏源流歌
中華侯氏族,姓氏淵源長;歷經五千年,文明歷史揚;追求根與本,黃帝裔遺脈;
黃帝脈絡遠,姬家姓氏良;帝生廿五子,得姓十二郎;兩子傳姬姓,玄囂昌意郎;
玄囂生橋極,隱名在帝邦;橋極傳帝嚳,承祖為帝王;生子多為帝,獨棄學農桑;
八十生幼子,名為周成王;成王坐帝業,有弟叔虞郎;愛弟桐葉封,國在唐水旁;
爵為侯級國,因水改晉揚;傳位十四代,晉侯姬緡亡;哀侯與晉侯,子孫齊逃亡;
以爵為姓氏,藏匿在列強;從此有侯氏,百家姓名揚;二千六百年,英才史冊藏;
時間春秋未,五霸有名揚;侯贏在魏國,信陵尊敬良;信義受人夸,計策救趙亡;
六國成一統,盡歸秦始皇;侯生秦顧問,方士人中強;侯公楚漢間,鴻溝分界揚;
恥邦失信義,隱居在洛陽;裔孫名侯輔,漢封明統侯;侯霸佐光武,司徒三公級;
四代封侯爵,享譽中州強;後裔遷上谷,頓旺侯郡堂;漢代有侯氏,將軍侯進揚;
漢未出侯覽,封侯在朝堂;與兄侯參等,害得漢朝亡;東海侯孝明,幾代太守揚;
漢亡三國立,侯成亦一強;敢取呂布馬,歸在曹操旁;三國歸於晉,上谷太守得;
名字叫侯礱,中尉也曾得;到了南北朝,侯氏最了得;上谷成郡旺,人才入史冊;
侯壽侯龍恩,柱國將軍得;堂弟名侯植,肥城節公冊;皆因宇文護,侯氏家族傾;
帝因植忠厚,子孫保護得;五子傳華夏,名存侯譜冊;侯深尖山人,節度太守得;
侯景大司徒,封王河南來;殺蕭當漢帝,半年魂歸西;侯鎮佐霸先,居官太尉位;
兒輩陳附馬,侯爵傳二代;豪雄侯安都,官任司空位;迎立陳文帝,驕傲被殺去;
子孫流嶺南,今之福建地;侯怒北地守,合家遷入居;子孫枝葉茂,君素與君集;
君素隨才子,著作旌異記;君集伴太宗,宰執封公位;功臣廿四名,凌煙閣上人;
因遭太子案,被殺留子祭;流放嶺南疆,今之兩廣地;侯莫大將軍,代皇迎玄奘;
玄宗李隆基,開元昇平氣;學士又十八,侯果列其位;易學著魁首,至今有地位;
唐中安史亂,侯氏有幹吏;希逸節度使,還朝封王位;實任司空職,比之宰相位;
益子多多人,都得官職位;侯蒙戶尚書,曾任副相位;叔獻都水監,防洪為民利;
上海侯一家,秦檜害其義;檜死復官職,封任中書令;六人公侯爵,多人任高位;
侯逼忠義公,趙皇封王祭;宋歸金遼時,侯縶宰執位;金元歸大明,元善參知貴;
助理明太祖,朱氏享大位;允文太祖孫,得立坐皇位;侯泰刑尚書,招惹成祖忌;
成祖滅允文,侯泰魂亦去;明傳至中朝,侯璡總督位;征雲貴南疆,魂葬普定地;
子孫守墓冢,萬千子孫祭;一元幾弟兄,祖孫五進士;兄弟有文名,文列出版行;
陝西侯掖川,亦當巡撫位;商丘侯執甫,太常寺卿位;兩子恂和恪,尚書祭酒命;
孫輩方域等,文才名江南;高官與文才,壯悔堂集裡;凱里侯位公,操江巡撫位;
永寧侯良柱,四川總兵任;川黔侯氏多,也有名和位;世祿和拱極,父子總兵位;
滿門忠義人,名載史書冊;清朝三百年,沒有大官任;幾個文才子,名聲入史記;
國二廳侯騰,台國副部任;台灣侯雨利,紡織富翁貴;資產數百億,孫兒最爭氣;
博裕與博明,博義富翁義;宗親理事長,博明在其位;貞雄父子宏,億萬身家寄;
台工理事長,大陸歡迎會;彩鳳中常委,勞工主席任;侯公鏡如家,一門科技英;
伯元與伯宇,一級教授任;伯文經商能,香港總董事;河北侯宗賓,中紀副書記;
捷公建設部,多年掌部任;東南華僑侯,家坡有名聲;永昌國防長,銀行主席任;
疊生愛天文,威夷台長位;外廬大文人,西大校長任;自新數學家,南開校長貴;
傑昌喜物理,民選武大任;院士十七人,將軍廿多位;其他人才多,禿筆難盡記;
惟我侯氏人,努力攀登去;天下本一家,發揚光大旗。
———作者:侯尚培
畢節地區風景旅遊頌
畢節地處烏蒙山,風景名勝數不完,七縣一市區轄地,每處都有可觀玩。
東邊黔西及二金,敘述名勝諸位聽,跨過鴨池到黔西,鴨池天險舉世驚。
紅軍強渡英雄氣,如今刻立紀功碑,蹬到碑前觀碑刻,當年英氣狀乾坤。
鴨池河電東風站,高原平湖實可觀,八洞仙景八仙態,盪游湖中勝八仙。
游罷湖景上岸來,來到黔西縣城玩,水西古城水西園,名景風物任觀延。
七層寶塔入天宇,尚書牌坊狀雄威,古色古香古屋棟,松柏清幽冢仰懷。
古刻深深水西史,群獅拱城換新顏,高樓湧起新潮急,水西川心路狀哉。
鐵塔廣播國中事,戶戶螢屏現風采,再到渭河遊興濃,娃娃魚兒國品珍。
英雄橋上憶英雄,回憶當時淚雨傾,為救國民出水火,英雄氣概貫長虹。
英雄橋側自然區,古木幽深好游棲,萬畝松柏天然景,天觀保護有功勳。
北面連綿杜鵑林,金坡黃坪百里延,品種多多觀不盡,插上頭頂敬佳賓。
萬畝鵑花迎貴客,遊客贊花口不絕,觀後黔西到金沙,金沙名勝也不差。
洗盡浩薯再上游,高岩寺中柏清幽,古蹟古碑任觀看,涼風爽爽賦詩聯。
長征電站風光美,蕩舟游之累消閒,電站發電萬家亮,湖光美麗千戶歡。
鴛鴦湖中鴛鴦舞,男女青年好水手,長游三通神氣爽,敖家墳頭觀光走。
東西二處任觀看,修建雄偉雕精細,聯文多多記修史,園林蒼茫存記游。
修建工藝均上籌,清興未盡到高塔,鐘靈高塔真狀觀,遊人如織來觀玩。
塔立巍峨傳千古,足行百里應暫休,轉到織金觀洞景,洞景奇觀世間稀。
此景只應天上有,世間能有幾處存,南天門和銀雨樹,靈宵殿與六月雪。
織女雄獅兼塔林,大佛嫦娥捲曲石,洞中十景如天景,大千世界洞中奇。
看罷洞景到六歸,畢織一橋通府棲,四面青山排紫氣,一河綠水入畫圖。
織金城內有四景,不仿一看山水圖,西山早雪佳景致,鳳嶺朝宗刻石銘。
墨峰聳秀擎天地,恐龍洞中育恐龍,萬年遺址今已矣,洞裡正成燕熱窩。
東山寺處好吟唱,揚柳青青花草香,洞連洞來亭連亭,觀音閣上摘星辰。
魚山雲開觀日出,一路山光景色妍,藏書樓畔懷先哲,濟賑亭邊仰早賢。
斗母閣中懷斗母,財神廟中祭財仙,文昌閣里文昌祭,織金文化正揚飛。
丁公名字世尊望,斗安精神天下狀,八步天然成湖泊,傳說歷史本不長。
曾聞一農犁田士,拖出一石冒水星,一出水後不可止,成了今日天然湖。
觀罷湖景過六歸,一橋連洞古府棲,悠然跨過唐坡上,松林古堡侯氏居。
清代侯氏百年旺,古城古堡狀水西,到了大方古蹟多,首觀羊場墨雲宮。
宮中清幽古樹蔥,白雲入畫宮景幽,九層衙址羅甸畿,嶺高箐深野雲遮。
殘垣尤可觀九迭,古塔三尊夕照暉,原來水西兵遭劫,安坤故事計縱擒。
方城景色堪贊畫,城中數景妙筆生,三塔一樓收眼底,三塔狀文史書興。
奎峰連碧與扶風,至今仍然狀東風,一樓狀懷千秋業,慶雲樓聯狀雄空。
明代女傑奢香墓,埋葬方城六百年,為護大局能忍辱,懲治馬督上京都。
洪武感誠治馬狂,英名傳遍宇甸中,聯通天外修九驛,朱明王朝賜誥封。
順德夫人宣慰史,英明長垂水西雄,紅二六軍司令部,駐節方地留跡功。
反帝反封書正氣,留得佳音狀烏蒙,將軍山上戰爭惡,夏羲烈士泯忠魂。
紀念碑前將軍史,英靈激勵烏蒙人,六衝河裡九洞天,長游三通心坦然。
河中奇景任觀看,兩岸群峰著意玩,鳥鳴波涌豪氣爽,洞天景致心昂揚。
納雍風景雖不多,風景奇異賴尋珂,千年銀樹世間少,遊客有興可觀摩。
傳說入藥藥品貴,難怪人間贊語多,百米吊瀑任觀賞,水西之地首一枝。
細雨紛紛飄成霧,烏濛霧景此地雄,跳出深山亡命飛,珍珠顆顆散銀輝。
此情此景此處勝,迷得詩人竟亡歸,過獅河頭建水庫,萬戶農家唱贊兮。
誰說苗嶺無佳境,總溪九洞天景奇,仙人洞處風光美,連線九洞可遊興。
總溪烏江第一漂,遊人誰不走一遭,彩霞側影奇葩艷,浪花楓葉迷人眼。
輕舟飛渡濤浪急,夾岸蘆花盡入眸,風光無限多奇景,鯉出與猿唱歌迷。
玩了納雍到赫章,可樂古蹟可觀光,史冊追敘古夜郎,文物琳琅漢時邦。
幾曾滄海溯漢事,城堡已非文物藏,前觀遺址新石器,後看可樂漢墓群。
千萬遺址追往事,水西歷史悠久悠,哲莊田壩戰鬥址,紅軍戰鬥狀史詩。
將軍魂魄垂青史,浩氣凌雲豎功勳,六十二年風雲渡,杜鵑血水染茶園。
珠市夷山景幽麗,得天獨秀自然生,萬畝草場牧馬狀,九宮鐘乳狀石林。
金鐘撲地普照寺,水繞山環景色形,神光普照育新賢,普渡眾生出埃塵。
萬曆年間修禪院,四紀風雨歷纖泥,浩劫十年金碧損,碑殘香火盛前城。
赫章特產有櫻桃,裝入缸瓶成嘉品,輸入世界幾大洲,粒粒珍珠華夏寶。
看罷赫章到威寧,風光景色又翻新,草海名羊披星走,烏蒙風光此處傾。
鶴群陣陣聲宵漢,魚星點點躍斗星,輕舟離岸舒芳草,湖心亭棹煙波渺。
水禽竟翅舞長空,幾岸群山秀色好,生態平衡要保護,湖山楊柳高原妙。
萬里晴空鷗鶴舞,莽莽烏蒙氣象騷,牛欄江邊江水流,,黔滇一水復長留。
月落日升千萬載,,共和四載展宏圖,苗語夷歌聲繚繞,豐年管弦舞翩猷。
雙霞洞處風物勝,,玉皇閣中妙趣同,最高峰頂觀草海,文洞長題漣留游。
涌珠洞旁興古事,羊街瀑布水煙蒙,中水漢墓觀前物,,缺柱油茶風物幽。
清茶一杯悠然遍,轉到畢節情綿綿,路漫漫兮到畢節,諸多美景任游觀。
七星關前懷古韻,諸葛孔明曾征南,祭旗七星三國時,通和五族一橋連。
紅軍舞士安眠地,紀念碑成紀忠魂,苗民起義遺址在,清朝未年有勛名。
遺址時代新時器,留存畢西萬千年,苗新兩地傳千古,任人觀摩存古蹟。
革命年華幾十春,詩文留記狀詩魂,一卷浩氣存黔山,住宅亦成名跡聞。
雞嗚三省雲貴川,聲達行步雖半天,如今刻碑作紀念,一口放開三省傳。
老鷹洞地成公園,涼風爽爽好遊玩,地下何物藏其多,前往觀光暢順然。
惠泉寺中惠泉在,惠人惠民多詠傳,天河公園盪游意,休息一通情坦然。
林美河清風景好,勞作下來清閒妙,畢烈陵園瞻英靈,助吾寫詩佳句生。
繼承先烈求完志,國強民富賦祭詩,紅軍長徵到畢節,建立川滇黔省會。
革命遺址今修復,參觀人員應切記,遵照先烈傳統走,光輝大道任馳騁。
畢節古城遺址多,相傳八景景最珂,諸君若要來遊玩,請聽大概好遊蹤。
東壁朝霞晨雞嗚,一輪紅日冉冉升,龍淮夜月蟾宮影,玉盤蕩漾顯斑讕。
南山雨霽甘霖降,雨暢清新呈瑞靄,翠屏霞日蒸霞蔚,蔥蘢風光增麗色。
雙蜂脫穎勢插空,毓秀鐘靈人文盛,響水轟雷逐浪卷,倒瀉銀河珍珠麗。
靈峰仙景上重宵,登臨仰觀天鴻遇,豐樂秋成金黃滿,稻香勝似桂花馨。
畢節風景多奇異,任君觀玩留韻句,請君留下記實文,長留烏蒙狀行去。
大好河山處處美,水西之地有詩味,華國人民同來游,聲傳九洲北京意。
記下舊景新景出,借筆一敘後來游,黔西有個沙井鄉,發掘古址觀音揚。
考查文明古遺址,萬數年前人類住,水西歷史悠長久,化石化驗有人後。
傳遍中華人景仰,遊覽觀光可去處,西電東送起東風,黔西電站群起中。
洪家渡口修電站,數萬人民移家匆,築壩工人激情在,提前完工報國公。
高原平湖不久遠,遊覽觀光幾年後,素豐營下風光美,又建電站正東風。
全民涌躍掘金富,不久又要立豐功,黔西人民爭辦廠,火電廠今縣民頌。
古州發展實在快,幾大企業同上來,撒縣建市不在遠,基礎建設搞得快。
萬人廣場春意滿,四大風光牌上現,待到他日市落成,再寫稿子頌明時。
———作者:侯尚培
中國杜鵑花都黔西賦,
朋從網遠信,詢問黔西事;吾把脈絡理, 敘與良朋聽。
黔西系古州, 源遠流長;沙井觀音洞,古人穴居;史稱鬼方,南蠻屬地;禹貢建涼州荒裔, 秦漢署夜郎牂牁;唐封羅甸,宋溢羅施;元創順無路, 明建宣慰司;清朝設立州,民國建置縣;中華復興, 社會昌盛;國民黨政權傾覆,共產黨政府興隆;民族和諧相處,共建水西宏圖;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土地是美好幸福家園,八十三萬五千人民生靈皆勤勞勇敢人民;漠漠一隅從來人稱“一枝花”,浩浩群峰自古曾屬“三苗地”;華夏系文明古國,水西實禮義之邦;四水環抱黔境,二川縈繞新村(1);奇峰林立,深谷幽馨;公路溝渠網布,平疇湖泊星羅;百里杜鵑,喚醒九洲遊客,嘖嘖稱讚;水西湖泊,引來華人觀光,頻頻點首;三大水庫,一處火電(2);梯級開發節能源,西電東輸富黔西;附廊水庫似掌上明珠,龍渭二河象舞女彩綢;古志書:“水西要害,貴築屏藩”,城岩書:“黔陽鎖鑰,水西保障”(3);水西大道,生意興隆,千戶門面商業茂;川心大道,車水馬龍,萬輛機車路暢通.老城改造春風起,新城倔起狀南國;六廣、鴨池系東西樞紐,溪橋、金坡連左右交通;四塞雄關,古乃兵家必爭之地(4);十里黔城,今勝武陵桃園之溪(5);縣城地處中心,九獅環躍古城(6);十所中學鐘聲響,喚醒萬家門第,一代新生(7);二樓黨政命令出,促進萬眾一心,千古中興(8)。古閣換新容,新園著時裝(9);春滿人間,麗日高照;柳絲起舞,百卉爭妍;“朝霞舒萬壑千岩之竟秀,夕照蔭殊花異木之馨香(10)”。紅軍足跡遍布水西,點燃革命火種;牛角會集半個黔境,撐起抗兵大旗(11)。橫渡長江舊政官僚逃入海,進軍西南黔州人民換新天。首長巡視民情,萬戶生輝(12);將軍長征夜宿,千家共興(13)。獅山杏壇,詠梅花書屋,宏濟多士,頻開萬卷書(14);印山浮玉,樹一代詩風,水流太極,啟千古文萃(15);黔西媲美中士,水西可夸中州。彬雅之容不絕於目,弦涌之音不絕於耳(16);天挺秀、地鐘奇、人呈瑞、物豐華,文經武緯,世代生輝(17)。《印山詩抄》登京師大雅之堂,芳名百世(18);世傑戎馬領兵部尚書之職,名垂千古(19);丁公去築,戎裝馳騁西北疆場,詩文譽滿南北京都(20);藍老西行,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屹立北大譽滿燕京(21)。醒漢擬宣言,表黔人救國之心(22);佐禹畫黑竹,為黔省國畫光彩(23)。心泉保家邦,興辦團練名“忠義”,保取黔西(24);仲章鬧革命,參加同盟又新軍,雖死猶榮(25)。光職官鬱林,清政名聲譽省外(26);守琦修州志,述堂傳記顯奇鋒(27)。仲方設帳新場,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材(28);紹儒開創黔中,為黔西植育參天大樹(29)。宇仁無奈,亡命他鄉(30);民族志氣,華夏精神;是立身之本,是故土之榮;促國共合作,成一代中興;完中華統一之大業,成十億人民之希望;樹家邦之光,啟郡縣之榮(31);詩文歌正氣,才氣詠新風(32);立愛國之精誠,作合作之先驅;共振桑梓,啟發後人;黔西"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播種收成,無殊他郡(33);凝不過五日,署不過兩旬;陽光雨露充裕,春夏適宜農耕;雲行雨施,躬耕稼穡(34)。油菜生產譽滿全國,桐漆資源暢銷海外;角羊寺大米曾為皇家所欣,龍井細茶堪稱是國中上品。水西寶馬御前賜名“飛越峰”,聳立轉盤(35);黃毛棕豬為士產肉類佳品,菜場暢銷(36)。天麻和人參齊名,杜仲與三七爭輝;“龍爪菜”是黔西特產,“宮保雞”乃丁公食品;人民富而物產豐,遷客雅詠;逢盛世而值新春,時人謳歌,黔西處處“桂林山水,蘇杭風光(37)。”黔靈樹峰何處不是,十里河灘何只花溪(38):河濱畔、水西園爭輝相映(39),韋寨村、白泥村共同光輝。黃果樹、皮家河堪稱姊妹;洪楓湖、水西湖能不弟兄?孩童婦幼嬉戲郊外,耆老翁媼信步長街;幼有所育、老有所奉、少有所學、壯有所行.工農各行其業,士仕各盡其職;各得其所,建黔西宏偉事業;各盡其能,奔華夏萬里長征。
如是也:我黔西,何如也?
朋友曰:如此佳景,吾竟不識,定來訪游!
余喜曰:吾待汝於古城之園!
花都黔西賦注:
(1)西溪、六圭、鴨池、六廣四河環繞黔境;龍水(南門河)、渭河在縣屬境內縈迴。
(2)指黔西地形,城樓石刻。
(3)指洪家渡、東風水庫、素豐營、三個水電站,黔西火電廠。
(4)丁揚斌先生詩句。
(5)黔西縣城的建設有十里長。
(6)黔西縣城四周環山、稱"九獅鬧黔城"。
(7)十所中學指:黔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職中、水西中學、樹立中學、世傑中學、雲志中學、縣師。
(8)指縣委大樓、縣政府大樓。
(9)古閣指水西公園、新園指觀農台。
(10)黔西古景點之一。
(11)牛角會是民國三十三年在以白泥為中心而發展的抗國民黨拉兵派款組織,侯吉森為大元帥,成員遍及黔、大、織等縣。
(12)胡躍邦總書記、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等前來黔西視察。
(13)蕭克將軍等重訪長征路。
(14)清未楊春谷先生《一樹梅花書屋詩抄》.黔西城南地名"萬卷書"。
(15)印山、太極系黔西古勝跡。
(16)(17)府志描寫,《大定府志、學校上》。
(18)《印山詩抄》是黔西文人詩集,北京圖書館有刻本。
(19)李世傑,黔西人,清乾隆時兵部尚書。
(20)指黔西白泥田名人丁揚斌先生。
(21)藍芸夫,黔西人,曾任北大教授。
(22)張醒漢,黔西人,擬寫《五、四宣言》。
(23)熊佐禹,黔西人,清未秀才,畫家。
(25)侯仲章,字肇銘,黔西人,舉人,民初省議員,同盟會員。
(27)史守琦,黔西人,舉人,修《黔西州志》,撰寫"侯述堂先生傳"。
(28)張仲方,黔西人,曾在新場設教,藍芸夫等的老師。
(29)熊紹儒,黔西人,創辦黔西中學。
(30)黃宇人,黔西人,國民黨大員,曾居加拿大。
(31)引《大定府志》語。
(32)宋大臣文天祥著《正氣歌》。
(33)引《黔西州志》語。
(34)引《大定府志》語。
(35)黔西中坪角羊寺大米、雨朵龍井茶、水西馬曾經是皇帝的貢品.明初,水西首領奢香夫人獻水西馬,朱元璋賜名"飛越峰",現轉盤修有《水西馬》雕像。
(36)黔西黃毛豬系野豬馴養進化,肉味糯而且香,銷路很好。
(38)陳毅元帥游貴州時有"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詩句。
(39)指貴陽的河濱公園、黔西的水西公園。
杜鵑花都黔西吟草
雲貴高原黔西史, 歷史悠久世所知.吾將事件編為歌, 廣為傳送人人思.
秦漢時代夜郎地, 熟與漢大成典籍.諸葛孔明征南疆, 行征之地是此鄉.
當時飢餓軍心散, 遍山紅子救軍糧.七擒孟獲終復統, 一統西南邊廷固.
水西歷史傳悠久, 沙井遺址觀音洞.萬年曆史今也存, 文明歷史應記住.
漢代墓葬有多處, 當時就有人居住.晉唐宋元朝代遠, 記載未祥難敘述.
自從洪武開基起, 文明歷史典籍書.水西水東一水連, 鴨池之西水西處.
水西女傑奢節烈, 魂葬公園墓今修.欲鑄紅顏成鐵色, 獨留青冢向黃昏.
宣慰女傑是奢香, 求治馬狂京都住.洪武皇帝感意誠, 懲治國戚西南附.
為感上皇獎邊廷, 奢開九驛通省鄰.開通驛道獲誥封, 順德夫人史書著.
明時文豪王陽明, 貶到龍場久居住.水西宣慰名安坤, 慕名請來賢鄉處.
夷漢融融同心好, 象祠名篇觀止著.素樸九龍山頂頭, 遺址尚存觀審留.
遺教盡傳水西境, 水西文化始開明.只因安邦彥造反, 明廷進剿水西處.
貴州巡撫王三善, 一命歸在內莊裡.大將數員同歸西, 鏵口山下遺址留.
只有永寧總兵官, 侯公良柱提兵進.除平亂政回四川, 時稱西南大捷戰.
明廷進封左都督, 四川總兵首一屈.明代進入到清朝, 三桂平南流官到.
黔西設府不久長, 首任知府王命來.文明時代又開始, 人才湧現史書現.
兵部尚書李世傑, 為官清正史記載.總理兩江名聲好, 督理四川顯奇才.
當時文名冠貴州, 與鄭同時稱二子.另有才子史獲州, 孝子名聲傳桑梓.
文章著在畫獲詩, 同戴禾莊稱二妙.又有白泥侯敦化, 文學高深府訓導.
巧解鄉試考生題, 學政提升高文行.貴山書院當山長, 教書育人有德音.
清未人事亂紛紛, 辦團衛民功業興.各以地望辦民團, 侯家團勇世所尊.
曾統二十八分團, 州志記載可翻曉.總理州團侯敦本, 協理州政聲望高.
同時團練有廿八, 勢力大的如下找.龍團安團與徐團, 謝毛二團煙飛了.
其他團練未著名, 松林黑坡二團好.二團名重水西史, 史記經過世人曉.
貴州省里任議員, 培育揚斌賢鄉老.兩人同入同盟會, 兩賢詩文都稱妙.
荷花詩集仲章作, 過去的我丁公稿.沙窩拆盔胡云村, 詩文聯語寫德好.
城關出個張伯衡, 開辦中學有功勞.貴陽曾任審廳長, 鄉士人物應知曉.
三重堰是城北鄉, 人才最數黃宇老.貴州黨部任主委, 民黨三青總書長.
加拿大使擔任過, 僑居海外知者少.今書故事給黔人, 黔人事跡真不差.
又有毛公老先生, 參辦養正學校早.河北省里秘書長, 回籍辦學受人贊.
黔西古名水西地, 鴨池西邊名稱妙.歷史稱為一等縣, 縣內大戶真不少.
黔西金沙原黔州, 大戶姓名可知曉.北鄉有個龍家箐, 士地萬畝租谷多.
跨越數鄉稱豪富, 重武輕文鄉中強.渭河岸邊侯家人, 又是北鄉又一豪.
可惜冒進竊縣首, 掉下腦袋悲慘了.南鄉安氏有勢力, 水西故地士目家.
田地雖多欠仁政, 百姓心裡未稱好.侯氏松林與黑坡, 辦營衛鄉民讚歌.
光職築砦為人民, 百年旺族州第一.如今仍存石條牆, 當年興旺跡可找.
三四千人同就食, 日煮五石不知倦.戰後酬謝多多人, 一概謝絕眾稱曉.
設院出粟兼施藥, 三績傳家史書抄.黑坡侯氏書香第, 團名忠義州志載.
七十餘戰屯黔西, 名著水西功勳高.族人遷居白泥田, 自古文化勝他鄉.
族內舉人秀才多, 水西文壇稱詩好.侯公敦本總黔政, 事傳三異有慧政.
領導黔州廿八團, 保衛城鄉功勳震.子孫轉居抬轎坡, 家聲又振顯聲名.
一區三鄉同時任, 美名傳遍四鄉里.田裡花租千餘石, 捐來助災民稱讚.
西鄉洪水史姓多, 頂子考得四十八.只因未有豪富族, 小康之戶多多住.
相傳侯詩史文篇, 就是指的此住戶.史公守琦參修史, 一篇傳記聲名著.
大夫述堂先生傳, 氣勢流暢黔人首.其他世族還很多, 勢力不旺難記述.
城內徐張時間短, 一時稱富名已播.又有翰林熊夫子, 翰黑飛播黔中處.
教育其子名肇儒, 黔中校長首任之.黔西康熙三桂來, 曾建府台短時住.
後建州府至清未, 歷史記載史記書.地區九里分上下, 黔地五里今地處.
下四建立金沙縣, 金沙之事未追述.五里肥沃數黔興, 今之錦星金碧處.
五里沙窩兼林泉, 城關之地已屬之.雨朵洪水有小部, 洪家渡口建水庫.
田多士多水源好, 鄉中富翁真不少.敘到此處暫停筆, 錦星之事在寫稿.
侯姓相關信息
1、?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後代,相傳夏後氏的後裔有的被封於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
2、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後代。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為姓,是為侯姓。?
3、殷、周諸侯的爵稱。殷代卜辭有札侯、攸侯等。修侯或攸侯喜、侯喜,可知攸為諸侯國名。西周時,同姓或異姓諸侯,多稱“侯”。如康侯、匽(燕)侯、井(邢)侯等。戰國時大國封君有稱侯的。如魏有成侯、趙有平都侯,齊有成侯(鄒忌所封)、楚有州侯,秦有穰侯(魏冉所封)、文信侯(呂不韋所封)、長信侯(嫪毒所封)。
4、來自叔段。春秋時,鄭國的叔段因要謀反的動機被哥哥莊公發覺而討伐他,他逃到共這個地方,被稱做共叔段,他死後,鄭莊公賜其子孫共仲為侯氏。?